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152章

盛唐夜唱-第152章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畅心中一惊。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啊呀,竟然……是他!”

  到此时,叶畅如何不知道,自己在酒窖里捡来的是谁!

  难怪他敢说是自己的至友……李白这厮,原本就是一个自来熟,不把别人当外人的家伙么。

  想着这家伙竟然被自己的人抽了一顿,叶畅忍不住就好笑。

  不过这厮不是在长安城中当他的学士,怎么跑到修武来了?

  “热水,热水再来,水不够热!”泡在浴桶之中的李白突然不唱了,大声叫道。

  紧接着便看到叶家的子弟嘟嘴出来,拎着一个木盆,见着叶畅便抱怨道:“十一郎,这厮好大的架子,呼来喝去,都用了三盆水,尚嫌不足……”

  “去打吧,这厮……呵呵,他脾气大些,倒有这个资格。”

  叶畅心中的李白,在政治和眼光上,确实不算什么,甚至性格上也有诸多毛病。但是想到他的诗,想到他那纵横驰骋的才气,叶畅觉得,一美遮百丑,足够让人忘掉他其余方面的不足了。

  也足够自己亲自为他端水。

  想到这,当那个叶家子弟将一盆热水端来后,叶畅便接过手,端着便进了小屋之内。

  这小院原是方氏院子隔出来的,叶畅偶尔会来此,但几乎不在这边住,因此布置有些简陋。掀开帘进屋之后,热腾腾的水汽扑面而来,叶畅还未说话,就听得里面的人懒懒地道:“为某注水……”

  想到另一世的注水猪肉和注水网文,叶畅无声地笑了。

  好吧,就只凭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凭着那一首首一曲曲宛若九霄云外飞来的诗句,也当得他来端水了。

  只不过叶畅放热水放得太快了些,烫得那人顿时哇哇乱叫:“慢些,慢些,你这厮好生粗笨!”

  嗯,这算是为后世人报复,想到那些人要背你这厮那么多诗句、要如同站在地上仰望月亮一样看着你这厮的背影,要追随着你这厮的脚步周游祖国名山大川,烫你一下是轻的。

  那厮足足泡了小半个时辰,这才晃晃悠悠地从水中爬起,他光着身体,就在叶畅面前晃悠着,穿上了衣裳。

  一边穿,他还一边问:“叶十一为何还不来见我?”

  叶畅一笑:“某在斯。”

  “呃……啊?”

  那人手一抖,衣裳险些落在地上,然后讶然看着叶畅。

  却见叶畅戏谑地望着他,眼光还偶尔往下瞄,似乎带着些瞧不起的嘲意,那人终于尴尬了。

  他手忙脚乱地将衣裳罩起,然后向叶畅拱手长揖:“十一郎莫怪,某不知……向来便闻十一郎大名,但缘浅未曾见过,早晓得十一郎年轻,却不曾想年轻得这个模样!”

  这是真心话,他心中的叶畅,就算年青,也是少年老成的那种,象是王维年轻时一般,可是叶畅这样不动声色为他端水递毛巾的,完全超乎他的想象。

  “某却认出你了……醉成这般模样,除了李太白之外,再无他人。”叶畅哈哈笑道:“青莲居士不在长安城富贵乡中,怎么跑到我这穷乡僻壤里来了?”

  “果然,某料想不差,十一郎与某虽是未曾见面,却依然是挚友。”李白咂了咂嘴,不过想到自己刚对着叶畅袒裎相对,得意劲就没有了,有些苦恼的道:“只是某初次见面,便在十一郎面前失了礼……”

  “俗礼凡节,岂为我辈而设?”叶畅道。

  这一句话,显然直击李白内心,他喃喃回了一句,然后洒脱地笑道:“正是,我辈岂是世俗人,十一郎风标别致,某此次来见,果然没错——自然,十一郎这边的美酒,就更是没错了!”

  这种个性诗人,他们的一些毛病,叶畅还是有容忍的雅量的。他笑着引李白出来,两人正式见礼,然后叶畅再次问道:“太白先生不在京中,怎么会来到修武?”

  李白听得这话,叹息了一声。

  声音中既有无奈,也有愤懑,叶畅一惊,这厮一向以爽快洒脱著称,却发出如此的叹息——莫非他被李隆基赐金放还的事情,提前发生了?

  果然,李白接下来说的,正应证了叶畅的猜测。

  李隆基在去年年底时去了温泉宫,李白未被携行,这让李白心中原就生出失落。而且这个时候,朝廷当中有议和亲,欲以宗室女为公主,许与事唐最恭谨的奉化王,李白恰恰听说叶畅在洛阳城与李颀高适等人议边之事,大感共鸣,于是便在翰林院等地大发牢骚。

  结果李隆基回来后,却被人告到了李隆基那儿,李隆基倒是主宽,当时没有发作。过完年,寻了个由头,只说李白乃谪仙,非凡世之官,赐金放他还乡求访仙道。

  “便是如此,不曾想十一郎你的经历,李某也会遇上。”

  叶畅有些好笑,当初李隆基把自己赶出长安城,便是放他回乡求仙为借口,现在李白又是如此,这位三郎皇帝,倒也是个妙人,对不会威胁他权势地位的人,还算是宽容。

  至少这个赐金还乡的手段,已经用得炉火纯青了。

  “李十二兄,才高人妒,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有此遭遇,亦非偶然。”

  “正是,旁人谤我,倒还罢了,让我想不到的是,向天子进谗言者,竟然会是张垍!”

  李白性傲,李林甫与高力士都不放在他眼中,若是这二人进谗言,他会哂然一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哪有正人君子不为小人陷害的!但是进谗言者却是张垍,这个向来赏识他举荐他,被他视为有知遇之恩的好朋友,这让李白倍受打击。

  然后他就想到一件事,据闻叶畅与张垍向来不和,叶畅无法在长安城中立足,便是张垍使的气力。若不是有玉真长公主庇护,叶畅甚至有可能性命堪忧。

  相同的遭遇,相同的敌人,让李白觉得同仇敌忾。被驱出长安之后,没有面目去见那些熟惯的故友,便径直来寻叶畅倾诉。

  听得他发牢骚,大骂张垍,叶畅心里却暗暗叹息。

  李白文才不必说,那是光耀千秋的,辩才也不必说,骂人都是翻出千百种花样,明明在指责张垍,却不带一个脏字。但是他的情商真不能算高,特别是他在看人一项上,当真是差。

  “我与他结交多情,却落到今日下场,君子绝交,原不该口出恶言,但此次……”李白诉说完毕之后,长叹了一声:“十一郎,请拿酒来吧。”

  看来他是想去醉乡逃避了。

  叶畅唤人拿好酒来,心里一动,道:“你同僚当中,便无人上书鸣不平?王摩诘呢?”

  “王维?”李白有些傲慢地抬起下巴:“他不曾落井下石,某便高看他一箸了。”

  叶畅哑然,传说中这两位天才诗人关系不睦,虽然同处一个时代,生活的圈子也有不少交集,但双方竟然未曾有过唱和之作,看来并非空穴来风啊。

  不过眼前之事,让他有感而发,想起一首诗,当下笑道:“十二兄长,你休要着恼,某听过一诗,或聊可解汝之忧。”

  第158章 白首相知犹按剑

  李白正等着酒上来,闻言精神微振:“十一郎你梦中得诗,名动天下,某倒要洗耳恭听。”

  必须说,时人对李白评价舌粲莲花是有道理的,他此话说得叶畅心中也有些飘飘然。

  这种恭维,出自别人之口没有什么,可是出自李白之口……大不一样啊。

  但旋即,叶畅便警惕:这可不是自己真正的才华,玩玩可以,不能玩过火。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这首诗,此时拿出来,最是应景不过了。唯一让叶畅有些担忧的是,这首诗的作者,便是王维本人。叶畅依稀记得,这是王维晚年赠裴迪的作品,应当写在安史之乱后,此时提前十余年拿出来,不会被人识破。

  李白听得“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之句,悚然而起,待全诗毕后,他喟然长叹:“十一郎,汝亦出尘之人,竟然看透如许……这不象你年纪能作啊。”

  确实,若非饱经世事人情练达,哪里写得出这样的诗句来!

  叶畅与此时三位大诗人都接触了,杜甫老实人一个,但不失热血,李白中年愤青,满腹牢骚,王维恐怕是三人中最聪明也人情最练达者。想想三人经历,王维官当得最大,便是曾被迫受安禄山伪职,最后亦富贵身名皆得保全,他表面上柔和,实际上却比李白与杜甫坚韧得多。

  正因为看得透看得破,王维半官半隐,独善其身。

  “不过也难免,你叶十一可是老狐精,自然看透世情。”李白评价叶畅道。

  说完之后,他拍着叶畅道:“既是说不如高卧且加餐,便请某共食吧,早听闻你叶十一厨艺不逊于易牙,今日得大快朵颐!”

  “那是必须的。”叶畅顿时有了精神,那些诗是他偷来的,可这厨艺,确实是他自己的啊。

  李白的到来,让卧龙谷热闹起来,他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最初是东张西望,拉着叶畅要去寻幽访道。结果发觉叶畅确实忙碌,便开始跟着叶畅四处晃荡。他又是个好奇的家伙,见着新奇的东西,总爱开口相询,弄得叶畅不胜其烦,干脆让张休这个同样问题多多的来相陪。

  结果这二人凑到一块,见什么拆什么,虽然造成了不少破坏,却总算让叶畅可以集中起精神来安排自己的事宜了。

  他原本就计划赶往孟州,几日之后,便邀李白同往孟州去。李白不以为然:“十一郎,以往我不知,如今才晓得这卧龙谷给你弄得如此舒适,便是长安的宅邸,也比不过你这边——你何必四处奔走,为着些蝇头小利而徒耗精力?”

  “呵呵,青莲居士这般说可就差了,若没有我这等人物为了蝇头小利奔走,哪里有你如今的舒适?”叶畅闻语,摇头笑了起来,果然,李白就是不能静下心来做实际事务,这厮嘛,或许得给他找些活儿:“别的且不提,就说我此去孟州,为的是种植木棉之事,我用南诏来的棉花,制成的棉衣棉被,你可不都是用过?”

  “是用过,倒是极暖和。”

  “当初太宗征高丽,还有今上令大门艺征渤海,我军吃亏便吃在天气寒冷兵不耐冻上。若全军能换上棉衣析被,你想想看,不说万无一失,但总胜过如今的麻衣苇絮吧?”

  李白一拍头:“原来如此……这倒是件大事,某也与你去!”

  叶畅心中暗道,若是我将你这厮忽悠得去种棉花,我华夏诗坛岂不少了许多不朽名篇?他笑着道:“此等杂务,非汝所喜,勉强不来。况且,某正有一事,也需要人相助,居士你来得正好!”

  “说,说,杀人报仇还是什么?”李白兴致顿时来了。

  叶畅再度无语,李白的性子,也太过跳脱了,虽然明知是玩笑,但想起这厮确实有过前科,叶畅还是有些担心。

  “不是私仇,而是国事……李颀、高适与岑参三位,多次邀我一起,踏足边疆,熟悉边情,以备不时之需。我忙着这些杂务,实在是无暇,居士代我一行,不知可否?”

  此时李白正失意之时,灰溜溜地从长安出来,让他意识到,想在长安那清贵之地熬上去,以期有一日能施展平生抱负,那是极难的。听得叶畅这建议,他眼前一亮,这倒是一个好出路,凭借边功,获取勋爵!

  “好,便如此了!”他一拍手:“某就与那三位同去!”

  “此次去,切不可逞血气之勇,一人一时胜负,无干大局,可几位若是能通过此行,得出好的定边之策,可是利国利民之举。某不才,便在中原,为诸君后盾。”叶畅见他如此爽快,心中倒是有些歉意,这几人都是慷慨悲歌之士,他们去若是出了什么意外,自己只怕终身难安。因此,他便多交待了几句。

  “只管放心。”李白昂然道。

  李白与李颀、高适和岑参等人,即使未曾见面,也是闻名已久,听得叶畅介绍他们的计划后,仕途不顺的李白已经心血澎湃。身为浪漫主义诗人,他原本就有一种冒险的热血,而叶畅出资以众人安顿家小和充当盘缠,更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叶畅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每到一地,便要标明地图。虽然叶畅知道,让这些想象力丰富的诗人干这个,只怕会出不少纰漏,但这地图只是充作个参考。

  试想一下,李白画出的东北边疆图吧:此处有山,高万仞,旁有河,水由天上而来……

  打了个冷战之后,叶畅决定,花上一天功夫,给李白做一点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