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85章

战斗在甲午年-第85章

小说: 战斗在甲午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海滩以一敌四痛揍洋鬼子,在街市一怒拔刀诛杀泼皮。

    今儿更是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先遣队,击毙日军899人,俘虏日军229人,活捉日军第一大队大队长一户兵卫少佐。

    真是让人扬眉吐气,大快人心!

    何长缨,这个在津门卫横空出世,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满身光华耀眼的让人无法直视的帝国新星。

    注定成为整个津门卫今夜的谈资。

    紫禁城,养心殿。

    光绪在饭后还是放心不下朝鲜的局势,把户部尚书翁同龢,总理衙门大臣李鸿藻,侍读学士文廷式,珍妃的兄长礼部侍郎志锐几人传来,在大殿议事。

    “这个叶志超,在牙山一枪未发就拔营逃窜,让聂士成独自对抗数倍日军,还敢无耻的谎报战功,以为能瞒住天下的幽幽众口,真是罪该当诛!”

    光绪两眼冒火,这些天不是老师一再劝说,他早就下旨拿下叶志超,押回京城受审。

    “李合肥就是想保存实力;他淮军现在兵满天下,朝廷养着这些强兵悍将不去戍边,他想干什么?”

    李鸿藻的话可谓字字诛心,让光绪听得眉毛一跳,脸色顿时就更加的昏暗了。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太锋利

    “不然陛下直接下旨,让平壤练军南下,谅他叶志超也不敢抗旨不遵!”

    志锐大声的说道,眼睛里全是怒火。

    不是后党的死死压制,凭着自己妹妹受到的宠幸,自己早就成为大清封疆大吏般的重臣了。

    结果却蹲在礼部苦熬资历。

    “不可,如若这样,一旦战事失利,岂不是让他们钻了空子,有了说辞?”

    翁同龢连忙出声阻止。

    开什么玩笑,他翁同龢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李鸿章给拉下马。

    过早收网打了这些小鱼小虾,岂不让李鸿章这只老狐狸弃车保帅,逃了这一杀局?

    “我看是李中堂有自知自明,知道北洋练军腐败不堪,没有任何的战力;不然上月底我弹劾的这么狠,他都不让水师和平壤守军主动迎敌。”

    文廷式的话让光绪心肝一抖,有些不喜。

    虽然他也很讨厌李鸿章这个老不死的老头子,可是那雄踞东亚第一的大清水师,那数十万以淮军为主干打造的帝国军队。

    毕竟是他这个当皇帝的看门家当。

    是这些年大清耗费上亿两银子,苦心经营养起来的!

    “练军如何不堪,北洋水师如何不堪,这话假如传出去,岂不是让泰西列国嗤笑?”

    光绪不高兴的训斥着文廷式:“在交趾,我大清能把法军打得一溃千里,还打不过区区东洋这弹丸之地!”

    “臣妄言,请陛下恕罪。”

    看到老师使过来的眼色,文廷式连忙跪下认错。

    “让你们来,就是畅所欲言,岂能以言定罪;起来吧。”

    光绪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望着蹑手蹑脚走进来一边候着的太监问道:“什么事?”

    “陛下,庆亲王求见。”

    “这个时间,能有什么事儿?”

    光绪诧异的自语,然后说道:“宣他进来吧。”

    “臣奕劻,叩见陛下。”

    庆亲王·奕劻满脸笑容的走进大殿,跪下来嘴里面恭敬请安。

    “起来吧,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看到奕劻满脸的笑容,光绪的心情就好了很多。

    “陛下,大喜!上月底才去平壤的新军营联合左宝贵的一营一哨奉军,在洞仙岭全歼日军先遣队第一大队,击毙日军899人,俘虏日军229人,活捉日军第一大队大队长一户兵卫少佐。”

    奕劻恭敬的递上刚刚得到的电报。

    “好一个何长缨!”

    光绪顿时大喜,连忙拿过电报,眉飞色舞的看了起来,边看边读给大殿内的众臣子听:

    “我援朝军营奉军一营一哨联军,在黄州郡洞仙岭伏击日军大岛义昌第五旅团之先遣队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其战,将士用心,浑不畏死,一心为杀敌,为抱陛下大清之恩——”

    “好!”

    光绪大声的说道:“把这份电报也给老佛爷瞅瞅,让她高兴高兴;拟旨,我要重赏何长缨杨建胜这些功臣,让那些不出力磨洋工的将帅们都好好的看一看,我大清是怎么奖赏忠心耿耿的功臣!”

    “为陛下贺!”

    虽然翁同龢几人听得心里面真是酸的难受,可是还是不得不强挤出笑容,恭贺起来。

    “陛下,这些学员新兵在人数少于日军的情况下,都能取得如此大捷,想来平壤的那些老将一定更是威猛。”

    文廷式眼珠子滴溜一转,开始使坏。

    翁同龢眼睛一亮,偷偷的给了这个这个爱徒一个赞许的眼神。

    “——”

    光绪的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凝固下来,随即变成满脸的乌云,冷声说道:“他们不是打不赢,而是不想打!传旨李鸿章,我要严斥叶志超畏敌殆战,命令平壤六路大军全军出击,将日军赶出汉城,一举扫进大海!”

    “陛下英明!”

    翁同龢,李鸿藻几人均是大喜。

    李合肥,看你这次怎么应招!

    颐和园,听鹂馆。

    大清慈禧太后今儿饭后本来准备听一场《连营寨》,看一看刘备的倒霉劲儿,结果镇国将军善耆前来请安,就临时改了主意,和奕劻的两位格格叉几圈麻雀。

    连赢了两把,慈禧老佛爷的兴致渐高,这几天渐少的笑容又回到了老脸上面。

    “老佛爷,皇帝那边送来津门总督衙门传来的平壤的信儿,大捷。”

    总管太监李莲英碎步走到慈禧的身边,低声禀告。

    “哦?”

    慈禧眉毛一挑,却并无多少喜色,拿过李莲英手里的电报细看。

    “何长缨?”

    慈禧轻声问道:“这是什么人,虽然是一个五品守备,可是能带着老李的家底娃娃兵去平壤,不是无名之辈吧?”

    李莲英老实承认自己也不认识这个芝麻官儿:“奴才这就去打听。”

    “老佛爷,这个何长缨我倒是听说过。”

    看到几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四格格韵嘉俏脸微微一红,轻声说道:

    “听说他原先是北塘练军的一个哨官,在高升号沉船游回岸上逃了回来,本来要被当逃兵砍头,不料他在法场大喊冤枉,引得雷霆劈大树,逃了一命——”

    慈禧老佛爷面无表情的听完韵嘉道听途说的口述,许久无声。

    看到老佛爷这个脸色,周围无不战战兢兢,不敢言语。

    “这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人!”

    慈禧声音微冷的说道:“累了,你们都跪安吧。”

    “喳!”

    听到老佛爷的这个评语,韵嘉心里微微叹息,只这一句话,这个何长缨在大清算是一辈子出不了头了。

    真可惜!

    不过也好,专心写书岂不更好?

    他写的《呐喊》真好看。

    好想见一见本人。

    一缕羞色在这个大清第一美女格格的俏脸上面,渐渐涌现。

    坐在轿子里,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沙沙的脚步声。

    慈禧心里暗叹一口气。

    自己这个‘亲儿子’在翁同龢这帮人的鼓动下,拼命的想收权,却不想想这种毛躁轻佻的性子,自己怎么能放心把这偌大的江山完全交给他来掌管?

    翁同龢这个小心眼想报仇,李鸿藻想进军机,志锐这些小人想赶走自己这个碍眼的老太婆,然后再帮着他妹妹一步步的挤走自己的侄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目的;

    可皇帝呢?

    这一场仗,皇帝不过想趁着大胜,让自己彻底放手,却不懂这场仗一旦打起来,不管谁输谁赢,首先他这个皇帝就已经输了!

    仗打胜了,李鸿章的北洋势力自然更是大涨,这个老李现在已经在着力培养北洋下一代的势力,再有这次大胜,今后谁能制衡?

    这天下早已不是当年的天下了,除了京师,东北这有数的几块地儿,哪里不是汉人掌握着军政大权。

    假如皇帝以后被奸臣挑拨,那么这大清——

    慈禧忍不住重重的打了一个寒颤。

    假如北洋大败呢?

    这样确实可以趁机打倒李鸿章和淮系,可是一旦没有淮系替大清走狗,把控天下卫戍四方。

    西洋列国的贪婪,头顶上的沙俄的虎视眈眈,对面东洋的咄咄逼人,这大清的天下岂不是更加济济而危?

    “何长缨。”

    慈禧又低声念了一句,尤其是‘长缨’两字,更让她不喜。

    太锋利!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兵中和

    平壤城,朱雀门。

    随着援朝军奉军联军的鱼贯进入,那绑成长长一串的日军俘虏,顿时点燃了整个平壤的热情,所有人都拼命的高呼起来。

    朝着日军俘虏的身上乱丢烂菜叶子,干牛粪,女人丢弃不要的月经布——

    这种难以竭制的愉悦骚动,整整持续了一夜,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才稍微平歇一些。

    然而,从朝廷发过来的电报,随即又引起了更大的波澜。

    上电谕:

    “直隶提督,朝鲜总统官叶志超,领军有方,赐银千两,赏碧玉盘一对。

    平壤领事李经方,识人有功,赏戴花翎,赐银千两,白玉笔管。

    协办守备何长缨,奉军守备杨建胜,升从三品游击,钦赐果勇巴图鲁勇名,白银千两。

    哨官刘光彦,周中盛,马德草,升五品守备,赏白银百两。

    余下有功之人,可报兵部,均叙功论赏。”

    假如这些赏赐让众将眼红的话,那么光绪下面的要求,则是更让众将吵成一锅粥。

    “既倭夷胆寒,众将宜速出兵南下荡平魍魉,还朝鲜清平,不得延误战机!”

    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最终还是没有听从翁同龢的劝谏,明确给李鸿章和叶志超下旨,要求平壤清军南下,主动寻找战机。

    叶志超拿着电报,满嘴的苦涩,感觉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何长缨打了一个胜仗,涨了朝鲜清军的光彩是不错,可眨眼大伙儿就要被逼着渡江拼命去了!

    不知是何长缨的大胜,使得中堂老大人对日军产生了轻视,还是国内朝野的压力作祟,仰或两者皆有之,这次中堂也来电建议南下打一仗,以振声威。

    “经此一役,此路日军已折三分之一,只剩两千残兵,料来余众皆惶惶;可拟出七千兵力赴中和黄州,以虎博兔,一举歼灭;则平壤之困顿解也。”

    此时领事馆的签押房里闹成一锅粥,还是个个都振振有词,个个说得都是头头是道,谁也不服谁。

    叶志超心里一阵厌烦,拍着桌子吼道:“都静静,既然皇上,中堂都发话了,没二话,打!毅军,盛军,奉军,吉林练军,仁字军,芦榆防军各留下一个营头守城,奉军那一营炮兵也留在平壤城,其余全军明日一起拔营去中和。”

    听叶志超这么安排,勉强也算公平,众将皆拱手应许。

    何长缨插话说道:“军门,我援朝军连日奔波,苦累不堪,请军门准许在平壤修整,协守平壤城。”

    在何长缨未来的世界里,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看着屋内个个肥头大耳的众将领,何长缨真是‘与我心有戚戚焉’。

    跟这些猪队友合作,除了被活活坑死,何长缨实在想不出有别的更好的结局。

    “准了!”

    叶志超爽快的点头应许。

    要知道洞仙岭一役,学员营减员接近二百人,又立了大功,叶志超也确实不好再鞭打快牛。

    “众将军,今晚由我做东,祝将军们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李经方大笑着站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平壤城朱雀门,大庆门同时大开,平壤守军近七千兵力列队跨过大同江的船桥,准备开赴中和。

    “砰!”

    在船桥中央,一个才参军不久的吉林练军士兵突然擦枪走火。

    “聿——”

    这声突然的枪声,惊得身边马队的一匹战马失控,在船桥上嘶鸣着左右奔突,随即挤下去几个清军步兵落入江中。

    “砰!”

    一个被挤到船首的清军慌乱之下,‘砰’的一声,开枪射向那匹战马。

    结果枪口斜了,打中了另外一匹军马的臀部,那匹军马顿时如同发狂似的甩掉了背上的骑兵,朝着前面的马队冲去。

    船桥上一片鸡飞狗跳,不断有清军惊叫着和战马嘶鸣着落入江中。

    “卧槽!”

    站在江边的郝天胜眼睛珠子都瞪圆了,吃惊的说道:“还能这么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