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61章

战斗在甲午年-第61章

小说: 战斗在甲午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何长缨那个时空的历史上,9月15日夜清军弃城平壤之后,六路溃军一路北逃,走的就是从平壤到安州,然后再马不停蹄的过龟城继续北蹿,最后到达义州这条路线。

    然后在义州稍微歇气之后,于21号开始渡鸭绿江,逃窜回国内。

    从平壤到义州,这整整四百里的山路,一路上缺吃少喝风餐露宿,而这些逃命的鸭子兵居然只用了短短五天的时间。

    之前叶志超和聂士成,从牙山撤退到平壤的五百里山路,竟然走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所以在何长缨看来,这些练军不是没有战斗力,也不是体力不行,而是‘将为兵胆’,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平时这些军官们贪污腐败,任人唯亲上下勾连,视兵弁为奴隶草芥,一到打仗营官哨官们又首先想着怎么保命,怎么‘死道友不死贫道’。

    却指望着士兵们能自发自觉的拼死战斗,那简直就是在白日做梦!

    从8月23号援朝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何长缨对军队每天的进程,都有着严格的安排。

    每天早晨的‘卯时操’从清晨五点开始,先是唱军歌,然后向前十五里路的拉练。

    到达目的地之后,休息做饭。

    接着一上午就是紧张的丛林实弹射击。

    中午午饭之后,要么何长缨给军官们讲解游击战的精髓,要么士兵们以班排为单位自由讨论,连排长们则是和何长缨一起去熟悉附近的地形,寻找未来适合的伏击点。

    然后下午三点开始,全营拔营,进行三十里的急行军,到达下一个宿营地。

    扎营安顿好,吃过晚餐以后,全营燃起篝火聚在一起唱军歌。

    然后由何长缨宣讲一些不太敏感的保家卫国的大道理,吴威扬杀气腾腾的强调一下军纪,沈兆翱陈述一些未来战争中,一旦士兵掉队或者找不到自己班排连时的应急原则。

    说完了这些事项,全体援朝军以临时营地为圆心,进行三至五千米的模拟夜行军。

    做完了这一切,几乎所有的军官士兵们都脱得光溜溜的冲个澡,把满身臭汗的薄军装清洗一遍,晾在帐篷外面,帐篷里面点起干艾蒿驱蚊睡觉。

    这样一路紧张南进,到了8月30号傍晚,部队就已经接近了安州城,来到了大宁江南岸的博川城外。

    同样在不久之前,被卫汝贵的盛军马步十三营坑了一道的博川城的百姓们,也都是纷纷鸡飞狗跳的重复着义州城里的那一幕。

    不久之后,博川小城的官员们看到大开的城门内居然没有进来一个天国的兵痞子,好奇的出城一看,惊奇的看到这些天国的天兵居然搭帐篷的搭帐篷,做米饭的做米饭。

    没有一个军爷有着进城来找银子,鸡鸭鹅,花姑娘,的打算。

    感觉逃过一劫的博川小城的官员们,无不老眼含泪,连连大声的赞叹道:“这才是宗主国的大国气度,这才是真正的天国上兵!”

    何长缨让鲁招妹邀请几位求见的朝鲜官员走进他的临时帐篷,里面的简陋,顿时又让这些藩国官员感动不已,纷纷出言劝何长缨进城歇息。

    何长缨让徐如这个朝鲜族的小伙子翻译着,谢绝了这些博川城官员们多少有些言不由衷的邀请。

    然后好奇的问东门那里是怎么回事,大夜黑的百姓们怎么都朝城外跑?要知道这时候山里的猛虎,野狼,还有毒蛇,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这些官员期期艾艾的话里,何长缨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何长缨这次驻扎在博川城外,主要是因为骡马背负的粮食已经空了,需要在博川城进行采购。

    他当时就批条子,让徐如带人到沈兆翱那里领了一箱的光洋,当面打开箱子,要求博川城的官员们协助采买米面大豆蔬菜猪肉蛋禽。

    并且,何长缨直接把价格按照津门的价格来定价。

    看着这一箱子让人眼馋的白花花的银元,博川城的官员们个个骇得张嘴结舌。

    买东西不但给钱,还要给高于市价近两倍的价钱,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大兵?

    真是天朝上国风范啊!

    等到晚上的时候,援朝军临时营地歌声嘹亮,吸引着从山里返回来的朝鲜百姓们纷纷站在远处观望。

    然后博川城的一个官员,让手下把自己猪圈里养着的,准备过年杀着吃的肥猪赶一头过来,试探试探。

    结果援朝军毫不犹豫的出高价买了下来。

    这一下子,整个博川城都沸腾了起来,家家户户跑回家去赶屋里的家禽,拿屋里的蔬菜米面过来贩卖。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屋檐下的夜雨

    金国焕静静的站在城墙上面,看着不远处的清国临时军营,还有营地警戒线之外,大批赶着猪羊,抱着鸡鸭鹅,挑着米筐,兴高采烈的等待着和清国军队做生意的同胞们。

    脸色阴沉。

    “执纲,我看这些清军似乎不是坏人,呵呵,我们博川城的百姓们,这次总算是家家户户都能熬过这个年头了。”

    站在金国焕身边的朴熙成一脸的兴奋,上次被那些清国大兵祸害狠了,在没防备之下,城内几乎家家都遭了勒索,这次好歹算是补回了一些损失。

    “糊涂!”

    金国焕怒其不争的对朴熙成责怪道:“亏你还是去美国放过洋的,打一巴掌给一颗甜枣你不懂?况且这是你情我愿的买卖,为什么要承这些清兵的情!”

    金国焕指着不远处火光通明的援朝军军营,又指了指身后的博川城:“当日兵祸的损失,岂能是今日这些小恩小惠所能补偿的?我们那些受侮辱的清白姊妹,那些投进大宁江的,上吊自尽的怨恨,也是这区区一点银子所能抵消的?”

    听了金国焕一席愤怒的语言,朴熙成一脸的羞愧说道:“执纲我错了,今夜我就带人去烧他们的营地。”

    “不要骚扰他们,相反必要时我们还得暗中帮助他们,让他们去消灭日军;大清可恨之处就在于他们帮助朝廷镇压咱们,然而他们不像东洋倭夷那样,对咱们朝鲜八道的领土野心勃勃。”

    金国焕冷声说道:“大清幅员万里,自是不屑于咱们这点土地,可是东洋倭夷一直苦困在岛国,这千百年来他们始终都在试图染指咱们的土地,这才是咱们朝鲜的真正死敌!”

    “执纲,那么现在咱们应该在怎么做?”

    朴熙成恭敬的问道。

    “全接主派我来这平安道,就是为了以后清军打败了东洋倭夷,做好提前准备。”

    金国焕失望的说道:“从今年正月初十起,全接主率领道徒和农民揭竿而起,天下各道纷纷响应,只有这清国边境的太平道,咸镜道寂静无声。”

    听到金国焕这么说,朴熙成羞得一脸通红。

    “到后来,全接主一路势如破竹,占领全罗道全境,只可惜崔教主不肯借道忠清道,结果功亏一篑。”

    说到这里,金国焕连连摇头叹息:“我这次过来,就是受全接住的委托,整合太平道,咸镜道的仁人志士;在将来清军赶走了东洋倭夷以后,假如朝廷不信守承诺,咱们就破坏清军的后路,逼迫他们不得不撤军,然后全接住就能一鼓作气,打到汉城!”

    ――

    博川城百姓的踊跃热情,简直出乎了何长缨原先的料想,让他大喜过望。

    原本在他想来,虽然卫汝贵是卫汝贵,自己何长缨却是何长缨,可是既然出了国门,都代表着这个国家。

    国外的老百姓可分不了这么清,他们只会把所有的清兵当成一样的对待。

    可是眼前的热闹场景却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让何长缨意识到此时的朝鲜还不是自己那个时空的模样,连‘中秋,端午,春节,孙悟空,哪咤,孔子,李时珍’都要跟中国抢上一番的嘴脸。

    而是和此时中国的广大民众一样:朴实,当牛马,任凭权贵宰割,而不懂得反抗,毫无怨言。

    何长缨突然想到,不久之后从平壤城溃退下来的兵匪们,少不得又要祸害这些老百姓一次,就连忙买了十几匹红布,撕成布条,叫士兵们绑在左臂上。

    然后他让士兵们告诉这些淳朴的百姓们,以后看到带着红布条的清兵才是好清兵,不带红布条的都是兵匪,能有多远就跑多远。

    希望自己的这个做法,多少能挽回一些即将发生的灾难。

    就这样,很快的援朝军就把博川城百姓的肉禽蛋购买一空,人群刚刚散去不久,天上突然就凭空起风雷。

    在众人的惊色里,随即从南方飞过来漠漠一片似乎无边无际的雨云,顷刻遮蔽住了整个夜空。

    援朝军迅速的行动起来,先把大批的枪械弹药,粮食,大豆,药材,银元,卸载在博川城的衙门里,然后再赶紧给那四百多头骡马寻找避雨的屋棚。

    刚刚做完了这一切,豆大的雨点就滚滚的浇了下来。

    何长缨害怕士兵扰民,就强行命令所有的士兵包括军官,一律不允许进入百姓的屋子,只能在屋檐下和敞棚里躲雨。

    这次何长缨下了死命令,但凡违反军纪,一律直接枪毙。

    而何长缨自己也以身作则,裹着一床薄毯子,就靠在衙门的屋檐下面休息,把博川小城的一杆官员们感动得个个都红了眼睛。

    纷纷赞扬道:“生来就没有见过如此仁义的王师!”

    何长缨害怕有士兵受不得雨水,偷偷的违反军纪,就让陆铁腿,鲁招妹,带着警卫队,背着步枪戴着斗笠雨披,在夜里分班巡视。

    在何长缨看来,援朝军里面,学员兵的军纪那是没得说,从大沽炮台划过来的那一哨已经打散编制的淮军,军纪似乎也比较不错。

    就是吴育仁那哨还剩下的六十多名士兵,军纪要差一些。

    在这些天的急行军中,有十几个北塘练军的老兵油子仗着当了七八年兵,摆老资格,嘴巴里面怪话连连,不服学员军官的指挥。

    而且有几个之前见过何长缨那天被吴育仁绑着要砍脑袋的凄惨模样,没事就喜欢拿这事儿说,话里面还不阴不阳的讥讽何长缨在‘高升号’上面‘怯敌,逃跑’。

    结果被气坏了大学员们摸黑个个揍了个半死,这些天嘴巴是老实了,可是看着学员兵的目光却狠毒起来。

    对于这十几粒‘老鼠屎’,何长缨交代了各连排班长,让他们注意监控,防止他们暗地里搞破坏。

    然而只是说怪话,就先不要搭理他们。

    何长缨阴险的盘算着,留着这些‘老鼠屎’的脑袋,等到和日军大战前夕,就请出军令,拿他们的脑袋来正军纪。

    就这样,在突明突暗的闪电中,在一声接一声的滚滚雷声里,在瓢泼的狂风暴雨中,整个援朝军一千零八十三名军人,无论怀着怎样的心情,都静静的靠在博川城百姓们门外的屋檐下,整整的睡了一夜。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雨困城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下的似乎无休无止,到了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四处依然一片昏暗,只有磅礴的大雨和电闪雷鸣在天地间肆虐着。

    何长缨在早晨四点左右,就被换岗巡逻回来的陆铁腿惊醒,他拿开了身上裹着的潮湿的毛毯,问陆铁腿:“这一夜有没有违法军纪的现象?”

    “北塘练军那几十人倒是老实,估计有些心里面也不舒服,应该是前几天那四个说怪话的被打惨了,杀鸡骇猴,这次没敢冒尖儿。”

    陆铁腿不高兴的说道:“不过大沽炮台那些老兵倒是发了几句牢骚,说是这大雨天借百姓的屋子住住,又能有什么?咱们千里迢迢的,就是来帮他们打仗的,睡他们屋子,大不了给他们几个大子儿,这些穷货还不喜欢死。”

    何长缨笑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他去和鲁招妹换班休息。

    按着陆铁腿的说法,‘睡他们的屋子,大不了给几个大字儿’,那么何长缨相信,早晚这支队伍也会堕落成,‘睡了他们的女人,大不了给几个大子儿’的地步。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么个道理。

    在何长缨曾经的那个时空里,他看到过一组解放军49年进入大上海的图片。

    当时他看得十分的震惊。

    在起初各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匆忙进入城内的解放军被上级要求严禁扰民,士兵们在夜晚就靠在街道两旁的房子边睡觉。

    这种行为和溃退的国民军败坏的军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是一个夜晚的时间,就让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东方明珠里的市民们,感动的接纳了这些解放军。

    先不提民心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何长缨看来,这样一支令行禁止的军队,才算是一支真正的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