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260章

战斗在甲午年-第260章

小说: 战斗在甲午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可以直下唐山,津门,廊坊,还有大清的都城。”

    “这些不是你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就算能绕过山海关,重炮和大量的车辆军资留在关外,进去干什么?”

    山口素臣训斥林芳太郎道:“现在你们参谋们所要做的就是,拿出一套确实可行的方案,为帝国陆军拿下山海关献策;而不是卖弄你的奇兵!”

    “将军,这条计谋虽然林芳太郎提的不是时候,不过借着冬季河流冰封,从而沟通这里和九门口长城原本根本没有道路的两地;死水变通途,这未尝不是一个绝妙的后手。”

    重炮第一联队联队长樱井库三郎大佐,拿着军部绘制的山海关地形图,越看越觉得林芳太郎眼光的高明。

    “樱井,你的这一句话,就暴露了你对帝国军队正面攻陷山海关缺乏信心;”

    山口素臣不满的说道:“一战下汉城,再战陷平壤,取得朝鲜两千里山河,然后一举突破鸭绿江,营口,辽阳,奉天,都是一战而下清军望风披靡;这就是山县大将亲领的第一军!为什么你我拥有九千军力,配上要塞重炮,会攻不下山海关?”

    樱井库三郎默然无语。

    在他的心里,想到了长山寺遇到的那支伏兵。

    虽然不过四五百人马,却把自己的第一重炮联队和山田忠三郎的步兵大队,阻击的陷入了泥潭沼泽,寸步难行。

    到最后不得不在长山寺停止行军,建立阵地和这群神出鬼没的清军对持。

    在长山寺,帝国军队的数量是对面清军的三倍有余,结果里里外外却损失了近两百的兵力,而且苦力几乎逃之一空。

    至于对方的损失,就樱井库三郎看来,按着拔高的估计,最多也就是帝国军队的一半。

    这样的军队防守山海,真是那么容易的能‘一战而陷’么?

    “司令,属下和樱井大佐在长山寺遇到的清军,穿着西式军服,极像那支援朝军。”

    山田忠三郎作为亲身体会,自然知道那支队伍的难缠之处,即是为樱井库三郎和自己在沿途的失利辩解,也是一种职责上的提醒。

    对于山田忠三郎话里说的西式军服的事儿,山口素臣之前早已听过两人的汇报,现在听旧事重提,不免有些不喜。

    他嘴里带着一丝怒气说道:“清军的这支队伍和数万清军,正被大山岩大将困死在旅顺,他们的船队也被帝国舰队吓破了胆子,不敢出港,哪里还有这支军队,他们长翅膀飞过渤海么?不过是一些清军穿着西式军装的障眼法,难道换了一身衣服,帝国陆军就歼灭不了他们了么!”

    “呦西,好多鱼!”

    这个时候,在九江河冰面下,才下网没多长时间,日军士兵就迫不及待的起网。

    既是头一网,又没有下网多长的时间,这些日军按着家乡的经验,能有一条小鱼上网都算不错。

    结果一网拉出十几条河鱼,最大的一条鲫鱼足足有两三斤,正在网上扑腾着。

    这些日军大喜过望,纷纷大嚷大叫。

    “呦西!这就是大清,富饶丰美,处处都是宝藏;他们中国有句老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大清这条肥鹿,在这个冬天,正是帝国杀鹿吃肉之时;哈哈,诸军努力,天佑帝国!”

    山口素臣两眼全是贪婪之色,放声大笑。

    笑声在整个河面,山野,滚滚回荡。

    “天佑帝国,天皇万岁!”

    顿时,整个九江河面,两岸,所有的日军都两眼泛红,拼命的大吼起来。

    “部队在此进行两天的修整,1月3号,全军直抵山海关!”

    山口素臣笔直的站在冰面上面,两眼望着南方,以着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要在山县大将抵达之前,拿下它!”

    “嗨!”

    满河日军齐声大吼。

    在大约一里多远的一处山林子里面,两个当地猎户装扮的抗倭军侦察兵站在林子里是,看着河谷里的日军大蹦大跳的发癫。

    “这些没人性的畜生,老子恨不得想在就拿枪突了他们;呸!”

    说话的是锦州的一个猎户王一统,他在山里打猎,无论是机警的狐狸,敏捷的山豹,凶猛的野猪,他只开一枪。

    基本都是一枪击中猎物致命要害,一枪毙命。

    当然,假如一枪失手,对于来不及重新填装火药弹丸的王一统来说,遇到猛兽,撒丫子逃命则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锦州松山镇,他因为猎了一张好豹子皮,卖到镇子里得了一个大价钱,就喝高了睡在旅店里,结果被抓了苦力,这一路不但受尽了打骂屈辱,更见了日军的残暴。

    所以在逃出来之后,王一统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抗倭军的独立营,成为了一个侦察兵。

    “王哥,你放心,他们哪个都跑不了,血债血还;咱们总指挥还有抗倭军,在辽南打得那么厉害,在这里也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王一统的身边,是一个二十不到,俗称‘乳臭未干’的新兵王新亮,一个唐山小有名气的年轻秀才。

    前些天上街采买年货,就看到抗倭军招兵,他看过何长缨的《呐喊》,又听闻过很多抗倭军在朝鲜,辽东的光辉战绩,就忍不住过去凑热闹。

    然后就被稀里糊涂的忽悠了按了手印,成了一名抗倭军的新兵。

    “但愿如此吧。”

    王一统看着远处的日军,对王新亮的话儿一个字都不信。

    有这能耐指挥着上万大军,会跑到山海关来领着两千来新兵蛋子,——好吧,他王一统也是新兵,不过他是老猎人,枪法又极准,当然要另当别论——,还把自己困死在北翼城,等着倭夷的大炮来轰?

    也就是忽悠像王新亮这些读书读傻了的蠢蛋,还能忽悠谁呢?


………………………………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万死孤城未肯降

    不管何长缨手下的那些征兵官,是实话还是怎么忽悠,到了这个时候,山海关团已经拥有2800余兵力。

    而徐邦道这些天跟着抗倭军学习,连哄带骗,也把队伍扩充到1300余人。

    这些天,何长缨的命令就是士兵在修筑工事的同时,唱军歌,宣军纪福利待遇,读书,讲道理。

    书自然是《呐喊》这本书,道理也自然是这本书引申出来的道理。

    对于何长缨这种做法,贾起胜还好意的委婉提醒,兵在精不在多。

    不过何长缨却不这么看。

    围城战对士兵和底层军官的要求远不像野战那么高,说简单点只要堵死城门,城墙不***于重兵包围里面的人,别说穿上军装的新兵,就是普通的男女百姓,都敢拿枪上城墙。

    就如那场渐渐湮没在两百五十年光阴里的‘江阴八十一日’,在清军督战下的二十四万大明降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困江阴城。

    一共战死了七万五千余人,耗费了八十一天,才攻陷了这座算不上雄城的江南城池。

    而他们的对手,就是普普通通的江阴百姓,甚至在城池陷落之后,还在巷战不已。

    逼得清兵放火焚烧江阴城,用火攻击,才败了城内坚持巷战的大明百姓。

    而所有的老百姓,均是慷慨赴死,都以先死为幸,没有一人顺从暴清。

    这场战争,城内城外英勇阵亡了十七万两千华夏英烈,为中华历史饱满的撰写了浓郁,热血,激昂,而惨烈的一笔。

    “露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予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虽然经过了暴清整整两百五十年的刻意阀割,这些拖着猪尾巴的大汉百姓失去了太多的热血,被打断了脊梁,趴在地上当八旗的猪狗牛马。

    可是何长缨相信,既然身体里面流着炎黄的血液,不敢奢求他们拖着猪尾巴能像江阴的先烈们那么样决绝,站在城墙上瞄准放枪的胆子总该有吧?

    假如没有,那么在何长缨的字典里,只有三个字。

    杀无赦!

    为了这支队伍,为了这场让何长缨极为郁闷的守城战,除了唐仁廉许诺的子弹和粮食,何长缨还从津门兵站调拨了大量的粮食和医用药品物资。

    他还命令部队用冻土城砖,完全封死了北翼门各城门,只留一个南门。

    而且在南门内,何长缨也进行了改造,门内两边垒砌上冻土,只留一道一米六的走道。

    总之,何长缨也知道,这场守城仗,非常的难打,搞不好就是凶多吉少。

    为此,他把正在罗荣光北乙炮台军火库边,抗倭军刚建不久的家属大瓦房里面,挖地道的三个‘专业人才’传了过来。

    按照何长缨的要求,这三个从直隶大牢里‘请’出来的盗墓大师,将在两排士兵的协助下,在西罗,北翼城,悄悄的挖出两条城内通往城外的地道,作为抗倭军最后的保命手段。

    这两条地道,在出城以后,只是再朝前延伸三十来米的距离,在出口时,又分叉成左右两个地道出口。

    何长缨率领一千七百名抗倭军独守北翼城,徐邦道和刘明阳总计一千九百军力,守西罗城。

    而对于独立营,何长缨考虑再三,还是把他们放了出去。

    他需要一支游离在外的‘活子’,来应变将来各种未测的情形。

    在何长缨的内心深处,其实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山海必破!

    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

    然而,他愿意冒一次险,做一些牺牲,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给大清这个腐朽的帝国争取一些调兵遣将的时间。

    “我是圣人吗,这么高尚?”

    望着清晨的朝阳,何长缨忍不住自问,然后坚决的摇了摇头。

    他只是不愿津门,燕京失陷,不愿那些无辜的百姓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打倒终究还是要打倒的,你们不倒,我中华如何崛起?不过我会堂堂正正的用我中华大义,来推翻你们,而不像你们这么恶心,用东洋来算计北洋;结果现在好了,北洋基本垮了,你大清也够玄乎。”

    “唉——”

    何长缨满脸苦笑的长叹一口气:“可是真不好守啊!说不定我的命都要交代在这里,还谈什么未来呢?然而不守不行啊,这中华大地,毕竟是我们的家园!”

    站在北翼城城墙上面,何长缨长吁短叹,郁闷不已。

    当天中午,志锐率领一千热河练兵抵达京师,面见光绪。

    光绪随即给他招募二十营‘锐武军’的谕旨,并把之前押解送京的3000支毛瑟快枪,交给志锐。

    同天正午,提督董福祥率领十八营甘军马部8000兵力,一路千里风尘,抵达燕京城外,进京面圣。

    看到董福祥率领大军前来,记得火燎的光绪,心里稍微一松,高兴的亲见董福祥,说了很多鼓励话。

    听得年纪奔六的董福祥感恩戴德的满脸眼泪,大呼万岁,表示定会以死报效,肝脑涂地!

    随即,光绪下旨甘军东进,驻防津京交界处的蓟州,谨守燕京门户。

    董福祥领旨谢恩以后,却并不是立即离京,率军直奔蓟州;而是去了颐和园,参拜了在园子里养老的慈禧老佛爷。

    光绪随后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他脸色阴沉的坐在龙椅上,沉默许久。

    这个老不死的老妖婆,真是处处制肘,都老的将入土了,还是一点不服输!

    1月2号,提督程文炳,风尘仆仆的率领一营马队抵达京师,在他后面两百里左右,还有十九营的皖军步马,正在奔波赶路。

    看到程文炳这一万精兵赶到,光绪才是勉强的放了些心,随即命令程文炳驻防通州东南边的张家湾,京师的水上命脉京杭大运河边。

    至此,整个直隶的津门,燕京,山海关三地,不算那些废物八旗禁军,城防营,已经集中了四万练军。

    而且全国各地还有近五十营,两万余练军,正在匆忙北上的途中。

    如果各路援军顺利按时进入直隶,加上津门,燕京正在征募的新军,不算八旗禁军。、

    只是津京山海三地,大清就集中近九万大军。

    虽不敢说反攻,守住津京,总不是太大的问题。

    现在大清最缺的就是时间,至于这个时间能不能赢得,关键就要看山海。

    而山海关诸军的目光,却都盯在关外三城。

    东罗,西罗,北翼城。

    当头的北翼城,则更是重中之重。

    北翼城,

    何长缨!

    “何爱卿果是国朝栋梁,忠耿无双,绝世猛将!”

    这是光绪满脸激动的圣评。

    “看来能写出《少年中国说》之人,心中自有块垒;杏荪,何长缨有什么要求,就尽量满足他吧,只有他守住了北翼城,才能保住山海无恙。”

    这是刘坤一听到以后,沉默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