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653章

国策-第653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点25分,蹇柄彪向已经南下的3个步兵营下达进攻命令,在空军战略航空兵的轰炸结束之后,直接在伯尼哈尔山口的印军阵地上机降,夺取印军阵地!

到此,裴承毅的战役意图才暴露出来。

攻打斯利那加的目的就是为了南下威胁印度西北地区,因此必须在占领斯利那加之后攻占伯尼哈尔山口。如果能够在占领斯利那加之前打下伯尼哈尔山口,为什么要殚精竭虑的攻打斯利那加呢?

6点30分,由48架H…9B轰炸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到达伯尼哈尔山口上空。

因为印度空军已经丧失了克什米尔地区的制空权,而伯尼哈尔山口附近又不适合部署远程地面防空系统,方圆150千米范围内的印军防空系统早就被炸掉了,所以48架H…9B全部满载非制导炸弹,在5分钟之内,向面积仅有5平方千米印军防御阵地投掷了2000多吨炸弹,平均每平方千米投弹400多吨!

轰炸密度之高,足以打垮印军的抵抗意志。

硝烟还未散去,载着3个步兵营的200多架DZ…25C战术运输机到达战场。

虽然没有送来步兵战车,但是第663步兵旅的官兵需要对付的不是印军战斗人员,而是非战斗人员。

6点45分,第163低空打击旅的DW…26B机群到达战场上空。

得到低空支援后,徒步作战的步兵加快了扫荡印军阵地的速度。

6点55分,空军战术航空兵的第一批支援力量,24架J…17A战斗机到达。

面对双重空中打击,开始还想抵抗的印军顿时失去了斗志。

7点过,第665炮兵旅加入战斗,按照进攻部队的请求,对印军的防御工事进行定点清除。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几乎没有悬念了。

虽然留在伯尼哈尔山口的印军超过了1万人,但是在连续多次火力打击之后,能够战斗、愿意战斗的印军不到1000人。第663步兵旅的3个营总共有1400余名官兵,投入的作战人员也有1100余人。

战斗进行到8点15分,第663步兵旅占领了伯尼哈尔山口,重新部署了防御阵地。

此时,返回斯利那加的军营地的DZ…25C机群已经开始执行第二次运送任务,将第663兵旅其他6个步兵营的官兵送往公路线沿途的制高点。

得知伯尼哈尔山口失守,还在斯利那加南面徘徊不前的印军立即转向南下。

蹇柄彪没有犹豫,也没有给印军多少机会。

8点30分,在耐心等待了6个小时之后,蹇柄彪让第661装甲旅离开了进攻阵地,南下歼灭印军A集团军。

用2个旅对付1个集团军,难度可想而知。

对蹇柄彪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兵力过少,而是弹药不够用。毕竟在现代战争中,歼灭故人有生力量的主要手段不是兵力,而是火力。在得到充分火力支持的情况下,兵力对战斗的影响微乎其微。

如何解决弹药问题,成为了歼灭印军A集团军的关键。

虽然斯利那加有一座小型机场,但是跑道过短,无法供大型运输机起飞。如果用战术运输机与前线部队运送物资,效率肯定高不到哪里去。

裴承毅能够找到的办法只有一个:空投。

8点40分,第一批24架Y…15B机群到达斯利那加上空,在66军圈定的空投地点上方投下了近1700吨作战物资。

从此开始,平均每2个小时,Y…15B机群或者Y…16A机群就会为66军送来1500吨到2000吨的作战物资,其中绝大部分是经过特殊固定的炮弹,以确保66军在歼灭印军A集团军的战斗中不会为弹药发愁。

强大的战略空运能力支撑起了66军的信心,也成为了印军A集团军覆灭的关键因素。

    卷十 龙腾九天

第82章 坚持路线

9点过,裴承毅吃完早饭回到战术指挥中心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才能歼灭印军主力,而是如何让印军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在东线战场上发起进攻。也就是说,裴承毅担心的不是66军打得不好,而是66军打得太好。

再好的计戈都赶不上变化。

印军拼命攻打斯利那加的目的不是完全占领斯利那加,甚至不是歼灭66军,而是要让共和国军队在西线战场上投入更多的兵力,特别是空降军。

战斗仅仅打了几个小时,裴承毅就发现,完全没有必要出动空降军。

虽然守卫斯利那加的印军在第661装甲旅南下之后发起反击、希望能够牵制住66军的主力部队,为南面的主力军团争取到撤回伯尼哈尔山口的机会,但是蹇柄彪没有给印军太多的希望,第662装甲突击旅用几次小规模战术进攻就把斯利那加的印军赶了回去,守住了第661装甲旅的后方。

按照蹇柄彪在9点前提交的战报,战斗将在24小时内结束。

收到这份战报的时候,袁晨皓笑都笑不出来。

印军在4日凌晨发起进攻,而按照各方面提供的情报,东线战场上的印军将在之后48小时到72小时之间发起进攻。也就是说,印军东北集团军群将在6日凌晨到7日凌晨之前进入孟加拉国境内。如果66军在24小时之内歼灭了印军西北集团军群A集团军,那么印军东北集团军很有可能放弃进入孟加拉国的行动,或者干脆在吉申根杰西南方向上设置防御阵地,放弃整个东部地区。

毫无疑问,这个结果是裴承毅不愿意看到的。

在裴承顽回到战术指挥中心之前,袁晨皓就联系了蹇柄彪,要求66军严格按照作战计划行动,将歼灭印军A集团军的时间控制在48小时以上,绝对不能提前完成任务。

显然,这是一份很奇怪的命令。

袁晨皓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不管蹇柄彪能不能理解,66军绝不能高歌猛进。

“你直接说的?”

“不直接说,恐怕蹇柄彪不会把前指的命令当回事。”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样也好,至少蹇柄彪不会拿你的命令当儿戏。只不过就算66军放慢进攻速度,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恐怕印军东北集团军群都将放弃进入孟加拉国的行动。”

袁晨皓叹了口气,完全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我们还得考虑另外一个因素。”裴承毅把袁晨皓叫到了一边,没有耽搁正在换班的参谋。“可以说,昨天晚上的三场战斗都打得很好,巴军的表现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特别是巴军第7装甲师,一口气就把战线推进到了印度境内。查谟方向上的战斗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在守不住斯利那加的情况下,印军肯定会减缓攻打查谟的行动。换个角度看,丢掉了斯利那加,攻打查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你是说,巴军会趁火打劫?”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正在南下的巴军将在今天夜间到达查谟,如果发现查谟不需要增援,而南面战场上的印军已经被击溃,巴军会继续南下吗?如果我是巴军指挥官,首先想到的就是转向北上,参加攻打斯利那加的作战行动,争取顶替66军占领斯利那加。如果考虑得再仔细一点,我就会挥师东进,把目标锁定为伯坦果德,如果能够一口气打下伯坦果德,等于打开了通往新德里的大门。”

袁晨皓微微思索了一下,说道:“真要走到这一步,那就完全乱套了。”

“让人担心的是,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裴承毅坐到沙发上,掏出香烟,先给袁晨皓点上了一根,才说道,“虽然巴军并不希望一举打败印度,但是事到如今,巴军没有选择的余地,巴军不出手,我们也会出手,与其让我们获得全功,还不如积极主动的配合我军作战,以便在战后控制更多的地区,更加有效的保护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对巴军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占领新德里,然后扶持亲巴政权。换个角度看,如果巴军能够抢在我军之前占领新德里,巴基斯坦就获的了与我国谈判的筹码。巴基斯坦至今不肯在成立联合指挥部的问题上松口,与巴基斯坦手里没有多少谈判筹码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巴军占领新德里,巴基斯坦很有可能主动提出成立联合指挥部。到时候,我们该让步,还是该制造麻烦?”

袁晨皓叹了口气,说道:“怎么做,对我们都没有好处。”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只不过,以巴军的实力,如果印军拼命抵抗,不见得能够打到新德里。”

“如果是巴基斯坦单独对付印度,巴军确实没有能力打到新德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克什米尔担负起了主要作战任务,牵制住了印军的主力部队。更关键的是,印军一直将我军当作头号敌人,只要我军还在战场上活动,印军就会重点对付我军。在此情况下,只要巴军的指挥官有足够的魄力,而且抓住了机会,很有可能一鼓作气打到新德里城下,让印军来不及调整防御部署。”

“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裴承毅点了点头,只是没有急着开口,似乎想听听袁晨皓的想法。

看了裴承毅一眼,袁晨皓说道:“我队为,能够采取的办法只有两个。”

裴承毅笑了笑,示意袁晨皓说下去。

“一是绑住66军的手脚,同时向克什米尔地区派遣某支空降部队,不一定要是整支空降军,只要让印度相信,我们已经把重点转向了西线战场,就能让印军在东线战场上发起进攻,仍然按照原先计划打后面的战斗。当然,这么做的演戏成分很大,在有能力歼灭印军A集团军的情况下,我们却不加以歼灭,过于做作。同时调动空降部队对东线作战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很容易被识破。好处是,我们能够按照预期行动,不用对作战计划做出大范围调整,同时能够让巴军吃到苦头,避免巴军过早攻入新德里,把印度逼入绝境。这么做可能出现的最好结果是,我们完全按照预先安排完成作战行动,然后转移重点;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是,印军没有在东线战场上发起进攻,我们的所有安排全部落空,不得不在非常仓促的情况下向西线调动主力作战部队。当然,如果巴军能够抓住机会,并且集中手里的兵力,很有可能抢在我们的前面进入新德里。”

裴承毅灭点烟头,顺手占上了第二根香烟。

“第二个办法就是假戏真做,放弃东线战场,提前转移重点,将三个空降军全部投入西线战场,对印度东部地区的守军围而不打。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够大大加快战争进程,提前攻占新德里;坏处是,必须全面调整作战计划,对后勤保障造成更大的压力,各作战部队将要面临全新的考验,伤亡数宇很有可能超过战前预期。能够出现的最好结果是,印军迅速崩溃,我军兵不刃血的占领新德里,从而提前结束大规模地面作战行动。能够出现的最坏结果是,我军受后勤保障能力的限制,无法顺利完成作战任务,不得不在西线战场上与印军打一场消耗战,最终导致我军的作战计划完全落空。”

说完,袁晨皓端起了茶杯,等裴承毅开口。

“你分析得很全面,也很有道理。”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实际上,不管是哪种选择,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大考验就是后勤保障能力。我们把重点放在东线战场上,也是为了解决后勤保障问题,为后面攻占印度北部地区奠定基础。如果选择后者,还需要考虑一个比后勤保障能力更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数个军的作战部队转移到西线战场上去。如果没有,那么后者就不成立。”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意识到自己忽咯了最关键的问题。

不管是什么时代的战争,决定部队作战能力的基础都是兵力投送。可以说,战争的进步,实质上就是兵力投送能力的进步。骑兵能在冷兵器时代称霸天下,因为骑兵的兵力投送能力远超过步兵;装甲兵能在机械化时代称雄,也与其强大的投送能力有关;进入航空时代之后,各国纷纷加强军队的空中化建设,也是因为空中化是提高兵力投送能力的关键。能否在战争中迅速、快捷、准确、有效的转移作战力量,不但对提高军队的战斗效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也对提高军队的打击能力有着重大影响。

作为指挥官,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兵力投送能力。

第四次印巴战争期间,共和国没有趁机发动地面战争,收复藏南地区,就是无法有效的把部队投入战场。藏南冲突中,共和国能够一举收复失地,与大幅度增强的兵力投送能力有密切关系。再看远一点,日本战争期间,共和国没有打算出兵日本本土,而是以战咯打击的方式打垮日本,也与兵力投送有很大关系。为了准备印度战争,共和国空军与陆军全面加强空运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提高部队的投送能力。

沉思了一阵,袁晨皓朝裴承毅看了过去,说道:“这么说来,我们只能照原来的路子走下去了。”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先解决东线战场上的印军。”

“可是……”

“确定了目标,才能决定应该采取的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