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572章

国策-第572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需要提供4艘多用途驱逐舰与8艘反潜护卫舰。由此算下来,除了航母战斗群内的60多艘舰艇之外,还要出动18艘补给舰与12艘护航战舰,总共动员的战舰近100艘,几乎需要出动共和国海军的所有大型战舰,后方基地的保障与支援能力将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二是协同作战。海军舰队前出印度洋,因为无法利用沿途的境外军事基地,所以海军岸基航空兵只能出动远程巡逻机与战略轰炸机为舰队提供支持。进入印度洋之后,如果无法与缅甸、孟加拉国达成协议,让共和国的作战飞机借道进入印度洋,那么舰队只有在到达阿拉伯海之后,才能得到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内的空中力量的支援。在此之前,印度海军很有可能主动出击,联合岸基航空兵对付共和国舰队。在没有有效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舰队必须做好单独应付整个印度海空力量的准备。

三是进军路线。共和国海军进入印度洋只有四条通道:一是绕过菲律宾,从西太平洋南下,经马鲁古海峡、班达海进入帝汶海(属于印度洋)的东线,因为沿途需要经过菲律宾领海与内海,所以很有可能遇到政治与外交上的麻烦;二是由南海南下,经爪洼海进入巴厘海,最终从龙目海峡进入印度洋的中线,因为需要进入印度尼西亚领海与内海,所以也会遇到政治与外交上的麻烦;三是由南海南下,进入爪洼海,由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西线。因为爪洼海与巽他海峡都是国际公共水域,所以不会遇到政治与外交上的麻烦;四是由南海南下,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北线,虽然该航线最短,也没有政治与外交上的麻烦,但是舰队进入印度洋之后就将撞上印度军队严密设防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而且沿途水域较为狭窄,不但容易遭到印度海军阻击,还不太适合大舰队作战。严格的说,四条通道都不够理想,均有缺点,从何处进入印度洋,将对海战产生直接影响。

虽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但是这三个问题最为关键。

针对这三个问题,袁晨皓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后勤保照方面,动员部分航速在24节以上的快速商船在南海南部海域集结,随时为作战舰艇与补给舰艇提供支持,减少舰队在战场与后方港口之间的往返时间,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协同作战方面,争取部分与印度没有太多关系的盟国,比如越南与柬埔寨,向这些国家的空军基地部署远程支援类作战飞机,为舰队提供情报、信息、通信、指挥等方面的支援,降低舰队的作战压力。进军路线方面,首先加强欺骗与伪装工作,给对手造成假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编排作战序列,采用分兵共进的方式进入印度洋,加大印度海军的拦截难度。

当然,这些解决方案也不是十全十美,很多问题都需要在制订作战计划时解决。

总体而言,海军的作战难度最大,问题也最多。从整个作战行动来看,海军的任务又最重要。能否迅速击败印度,能否尽量减少战争损失,海军的行动具有决定性意义。用袁晨皓做总结的话来说:海军打好了,一切都好!

介绍完海上作战,袁晨皓开始介绍空中作战。

与海上作战一样,空中作战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后勤保障。

为了让参会领导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袁晨皓没用概念说明问题,而是拿出了大量统计数据。

在此之前,有两次与共和国有关、而且空军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的地区战争。

半岛战争期间,空军日均物资消耗量高达58000吨;日本战争期间,空军日均物资消耗量更是达到67000吨。因为覆盖涵盖整个大规模作战区间,所以在两场战争的初期、也就是作战任务最繁重的时候,空军日均物资消耗量均在10万吨左右。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背靠共和国经济最发达、也是交通最发达的东部与东北地区,物资运送压力并不大。对印作战,共和国空军只能依靠共和国最偏远、也是交通最不发达的青藏高原与西北地区。

该地区的铁路只有四条(准确的说是三各,因为新藏铁路是新咯铁路的延伸线,通往巴基斯坦的铁路也是新喀铁路的延伸线),日均物资运送能力在30万吨左右,而沿线连接到各空军基地的公路线的日均物资运送能力仅有5万吨。因为陆军与空军将共同使用铁路主干线,陆军对物资的需求比空军高得多,所以能够分配给空军的运输能力非常有限,必须在战争爆发前完成物资转运与储备工作,至少需要在前线机场囤积足以满足1个月作战消耗的各类物资。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只是成本高昂,那就是利用空军的运输机向前线机场运送作战物资。即便共和国空军装备的都是全电动运输机,使用成本远低于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美军运输机,大规模空运的成本仍然远远超过铁路与公路。更严重的是,运输机必然挤占前线机场的作业空间,对作战行动造成影响。

运输不便只是后勤保障的一个问题。

在青藏高原与西北地区,以共和国国界线为基准,向后延伸250千米、总共只有7处空军基地,向后延伸500千米、总共只有32处空军基地,向后延伸1000千米、总共只有78处空军基地。500千米范围内的32处空军基地中,没有1座达到甲级标准、也就是能够长期支持1个战术航空兵联队,只有6处达到了乙级标准、也就是能在短期内支持1个战术航空兵联队,另外26处都只达到丙级标准、也就是仅能支持1个战术航空兵大队。由此可以算出,32处基地只能部署44个战术航空兵大队,以每个大队24架战斗机计算,总共可以部署1000余架战斗机。因为各基地还要留出部分力量支持支援航空兵,所以按照正常比例,也就是7比3的标准,只能在前沿地区部署大约700架战斗机。一场全面战争,至少需要投入战斗机1500架,前沿部署能力不到正常投入能力的一半!如果将战术战斗机向后部署,也就是在500到1000千米范围内的46处空军基地部署800架战斗机,则需要投入大约150架加油机为这些战斗机提供支持。若按照前沿机场的出动强度计算,部署在内地机场的战斗机数量必须超过1200架,因此需要投入至少230架加油机。算上那些能够临时改装成加油机的运输机,共和国空年总共也只有120架加油机,满足不了作战需要。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战略航空兵,减轻战术航空兵的作战压力。

与海军相比,空军的麻烦好解决一些。

相对而言,陆军的问题也一样,后勤保障跟不上。

按照半岛战争的作战投入,12个野战军参战,1天之内就能用掉近10万吨物资。如果战况激烈,日均物资消耗量很有可能突破15万吨。

这么多物资如果由铁路运送,需要1000节车皮;如果由公路运输,需要7500辆20吨级载重卡车;如果由飞机运输,需要2500架Y…15B或者2000架Y…16A。

与空军一样,陆军也存在基的支持能力不足的问题。前沿基地只能部署3个军,二线基地最多部署5个军。三线基地也只能部署7个军。因为印度的实力远超过韩国,所以陆军的总投入肯定比半岛战争高,15个军勉强够用。作为大规模战争,不得不考虑预备队,基地支持能力完全无法满足战争需求。

介绍空军与陆军情况的时候,袁晨皓一直在强调后勤保障。在袁晨皓说来,后勤保障简直就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

其实这个问题就算袁晨皓不说出来,王元庆心里也有数。藏南问题拖了几十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就是因为后勤保障过于艰难。

等袁晨皓介绍完,裴承毅暗自叹了口气。

说了半天,袁晨皓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更忽略了一个本次会议的关键问题。

让他上去介绍情况,不是打击领导人的信心,而是让领导人相信,即便条件艰难,共和国军队也有能力战胜强敌。

照袁晨皓的说法,简直就是在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卷十 龙腾九天

第13章 救场

听出问题的不止裴承毅,还有项铤辉。

没等袁晨皓离开讲台,项铤辉就朝裴承毅投来了求助的目光。

归根结底,袁晨皓太年轻、欠缺经验,没搞清楚开这次会的目的。裴承毅丝毫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因为就在几年前,裴承毅在半岛战争爆发前替项铤辉做相关汇报时,也把问题说得非常严重,差点砸了场。幸亏当时主持大局的是赵润东,而且彭茂邦也赶了回来,两位老军人非常清楚战争的要点,没有被裴承毅的观点唬住。只是现在坐在台上的王元庆与颜靖宇都不是军人,对战争的了解远不如赵润东与彭茂邦,自然无法对军人提供的参考意见熟视无睹。

看到元首准备开口,裴承毅马上站了起来。

王元庆朝裴承毅看了一眼,把说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示意裴承毅做补充介绍。

“袁晨皓上校已经把问题说得非常清楚了。”裴承毅走上讲台,扫了参会人员一眼,说道,“不可否认,后勤保障是制约我军作战行动的最大问题,甚至可以说,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我军就能毫无悬念的战胜印军。问题很棘手,但不是没法解决。受基础建设投入、建设周期、战略迷惑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没有大规模修建基础交通设施,也没有大规模修建前沿军事基地。解决后勤织您问题,靠的不是硬基础,而是军队自身的进步。四年来,我军战争准备的首要工作就是降低对后勤保照的依赖程度。以海军为例,随着大型战舰全面采用混合动力,各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作战飞机全部电动化,仅燃料一项,每支航母战斗群每天就能节约大约三千吨的物资运送量。空军与陆军的情况也差不多,空军的大型飞机均已实现电动化,陆军的主要车辆、甚至炮兵也实现了电动化与电磁化。按照总参谋部的统计结果,军队对后勤保障的依赖程度比日本战争期间降低了大约五成。”

说完这番话,王元庆等人的神色明显变化了许多。

项铤辉更是非常激动,不断向裴承毅投去赞许目光时,还不时向袁晨皓瞟上两眼,似乎在告诉袁晨皓,多向裴承毅学习。

袁晨皓似乎也明白了什么,显得有点内疚。

“总体而言,我军物资消耗主要有三大类。”裴承毅对文秘参谋吩咐了几句,等到大屏幕上出现了一组鼓据之后,他才说道,“一是战斗保障物资、二是生活保障物资、三是行动保障物资。战斗保障物资主要是各类弹药,仅此一项就占到了物资总量的五成左右,因此很有必要重点介绍一下。”

王元庆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裴承毅继续说下去。

“为了降低保障难度、减轻后勤负担,我军从半岛战争之后开始统一弹药标准,在日本战争期间初见成效,至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标准化建设。”裴承毅没有借助出现在屏幕上的数据,那些资料都在他的脑海里。“常规战争中消耗的弹药分成五大类,一是枪弹、二是炮弹、三是炸弹、四是导弹、五是鱼雷。”

“枪弹方面,以作战用途区别,总共有三大类与五种不同的口径,手枪两种口径、步枪与班用机枪一种口径、通用机枪与重机枪两种口径。不管是陆军、陆战队、特种部队、乃至海军与空军,所有枪械都使用这五种口径的枪弹,比我们之前所使用的多达十四种口径的枪弹减少了许多,后勤保障压力也降低了许多。”

“炮弹与枪弹的情况比较类似,总共有五大类七种口径,榴弹发射器一种口径、迫击炮两种口径、榴弹炮一种口径、坦克炮两种口径,机关炮两种口径。因为电磁炮已经全面取代了传统榴弹炮、舰炮与坦克炮,所以海军大口径舰炮的弹药已经与陆军榴弹炮通用,陆战队、装甲兵与空降兵则通用同样的坦克炮弹药。比较麻烦的是机关炮,因为海军提前装备电磁速射炮,所以暂时无法与陆军、空军统一标准。只是海军电磁速射炮的装备数量有限,作战机会较少,且海军的物资保障比较便利,问题还不是很大。”

“炸弹按照质量划分等级,除了极为特殊、用得非常少的特种炸弹之外,所有炸弹均分为五十千克、一百二十五千克、二百五十千克、五百千克与一千千克,早已在陆海空三军统一了口径。比较特殊的是制导炸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通过增加制导组件的方式来解决后勤保障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增加制导组件,将普通炸弹改造为制导炸弹。我军总共有三类七种制导组件,因为制导组件是高技术装备,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提供保障,所以对后勤保障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

“导弹按照用途分成四大类二十九种型号,反坦克/装甲导弹有三种型号、空对空导弹有五种型号、空对地导弹有九种型号、地对空导弹有七种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