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1240章

国策-第1240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与共和国海军争夺制海权的想法,太平洋舰队存在的主要价值转变为破坏共和国海军的制海权。显然,潜艇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破坏制海权、而不是夺取制海权与控制制海权的利器。

战争爆发的当天,准确的说,是在开战后的24小时之内,在共和国海军航空兵与天军战略轰炸机的全面打击下,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水面战舰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在鄂霍次克海活动的战舰趁乱东进,赶在2057年的最后一天进入北太平洋,逃到了美国海军与海军航空兵的保护范围内,而这些战舰后来全部前往美国的海军基地,并且先后被美国海军强行征用。

正如前面提到的,真正有威胁的,就那几艘潜艇。

如果说,在这场海战之前,俄罗斯海军还对其潜艇有点信心的话,那么在这场海战之后,俄罗斯海军就彻底绝望了。实战证明,俄罗斯已经不是潜艇大国,不但在潜艇数量上远远比不上共和国与美国,还在潜艇性能上大大落后。暂且不管共和国海军公布的战果有没有水分,至少在此之后,俄罗斯潜艇的威胁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开赴战场的两栖突击舰队与海上基地船队并未遭受任何损失。

2057年12月31日,天色刚刚放亮,攻打勘察加半岛的作战行动就开始了。

首先登场亮相的不是“长兴岛”海上基地,而是西太平洋两栖突击舰队的2艘两栖攻击舰、以及由其搭载的2个大队的近百架低空攻击机。如果按照火力投送到达时间计算,最先投入战斗的则是护航舰队里的2艘多用途驱逐舰。低空攻击机群还在飞注目标途中,这2艘驱逐舰发射的炮弹就落到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南面的俄军岸防阵地上,让2个岸防导弹营的20多辆导弹发射车与2个岸防炮兵营的2套电磁炮系统还没有来得及参战就成了这场战斗的牺牲品。

毫无疑问,2艘多用途驱逐舰的炮火确实单薄了一点。

事实上,就算把2个大队的低空攻击机算上,火力投入也算不上雄厚。

万幸的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本来就是一座小镇,即便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之一,防御设施也不算完备。

更重要的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只是一座单纯为潜艇提供支持的海军基地,除了一套远程防空系统之外,距离最近的防空力量是部署在鄂霍次克海北面舍利霍夫湾西岸的海军航空兵基地,而且这座基地平常只部署了4架战斗机,不具备支持大机群活动的能力。

按照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标准,在两栖突击舰队的火力打击结束后,登陆行动就可以开始了。按照正常战术安排,陆战队官兵将搭乘垂直起降运输机上岸,重型装备则由登陆艇与气垫船送上岸,建立滩头阵地之后,再向内陆挺进。只需要12个小时,陆战队就能完成首轮突击任务,开辟一块宽10多千米、纵深数千米的登陆场,然后等待后继部队到达,再去攻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因为有海上基地提供支持,所以登陆战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考虑到俄军的威胁并不是很大,而且勘察加半岛上的交通情况非常恶劣,不但公路质量差,而且很多地方根本就不通公路,所以在制订登陆作战计划小的时候,陆战队完全放弃了传统战术,决定完全依靠空运的方式上岸。如此一来,两栖突击舰队的空运支援能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即便大部分作战物资用登陆艇与气垫船送上岸,只有人员与主要作战装备以空运的方式投送,也需要投入上百架垂直起降运输机,而在确保有足够多的低空攻击机的情况下,两栖突击舰队最多只能携带不到30架垂直起降运输机,而且半数以上得部署在综合登陆舰上,从而使机群的作战效率大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勘察加半岛南北长1200千米、东西最宽处近500千米,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有两条纵向山脉与120多座活火山,区域面积相当于5个法国。也就是说,兵力投送的难度超过了火力投送,如何确保登陆部队能够及时获得作战物资,要比将作战部队送上岸困难得多。因为距离最近的军事基地远在1600千米之外,即便在战术运输机的投送范围之内,考虑到投送效率,也得在投送部队之前建立前进基地,而且是一座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足够支持的前沿基地。

这就是“长兴岛”存在的价值。

为了确保登陆作战能够顺利完成,加上俄军的威胁确实不大,所以“长兴岛”按照标准的支援模式进行组装,既24艘快速运输船全部投入使用,其中18艘组成平台,6艘用来提高平台的作业效率。事实上,这一安排在战争爆发前就已决定,不然共和国海军也不会向陆奥湾集结大量运输船只,而这些船只除了运送作战部队所需的弹药之外,还运送了不少的工程物资。按照海军的作战部署,登陆勘察加半岛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借助勘察加半岛,迫使美国在北太平洋上保持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从而分散美国海军,为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正是如此,登陆前的火力准备从天亮持续到中午。

战场时间12点30分,第一批登陆部队才搭乘垂直起降运输机从“长兴岛”海上基地出发。

不得不承认,组建海上基地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在北太平洋上。

要知道,北太平洋是世界上风浪最大的海域之一,或者说是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海域之一,其年均浪高与风速与北大西洋相当。正是如此,100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阿留申群岛登陆之后,美军才没有过分担心,因为美军相信,日军不可能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登陆阿拉斯加。

也正是如此,当“长兴岛”投入实战的时候,美国当局也吓了一跳。

在战舰都难正常航行的海域组建海上基地,绝对不是件闹着玩的事情。要知道,在绝大部分时候,海上基地的头号敌人的恶劣天气,而不是反舰导弹与重型鱼雷。事实上,共和国海军没有投入第四代海上基地,而是动用了规模小得多的第三代海上基地,就与北太平洋上极端恶劣的天气有关。

不管登陆行动是否具有突然性,“长兴岛”的出现肯定让对手感到非常突然。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57章 主动与被动

客观的讲,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在31日登陆勘察加半岛,算不上惊人之举。

早在30日下午,CNN与NBC等美国新闻媒体、法新社与德通社等欧洲新闻媒体、以及半岛电视台等全球知性新闻媒体就通过报道、评论等方式,预测共和国军队将在近期攻打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中美国新闻媒体还断言共和国军队将登陆勘察加半岛。对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在31日登上勘察加半岛,无非是来得太快了一点,让人觉得有点惊讶,连惊奇都谈不上。

理性分析,共和国出兵攻打彼的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意义确实不大。

众所周知,共和国向俄罗斯宣战的理由是俄罗斯出兵入侵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作为啥萨克斯坦的盟国,有责任与义务代替哈萨克斯坦对侵略者发起反击。虽然在宣战声明中,共和国国家元首裴承毅着重提到,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为辽阔的国家,所以共和国的反击不会局限在某个方向上,而是根据消除俄罗斯战略威胁的现实需求,选择最恰当与最合理的作战方式,但是谁都看得出来,在前面30多个小时的战斗中,俄罗斯就算对共和国构成了威胁,而且将战火烧到了共和国境内,共和国也没有理由去攻击距离本土几千千米,而且没有部署任何战略力量的地方发动一场登陆作战行动。用法新社的评论来说,共和国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岛,实质上是“反击过当”。显然,法新社的评价已经非常客气了,用CNN的评论来说,共和国是以反击的名义侵略俄罗斯。

不可否认,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国际舆论肯定会两面化。

问题是,从法理上讲,共和国确实没有理由攻打勘察加半岛,至少没有理由出兵占领勘察加半岛。

万幸的是,这是世界大战,不是局部战争。

不管共和国出兵攻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有没有道理,谁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也没有能力阻止共和国军队登陆勘察加半岛。

即便从军事角度讲,共和国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岛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31日当天,在消息得到确证之后,半岛电视台就对共和国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岛做了全面分析。按照半岛电视台聘请的军事专家的评价,仅以军事价值而言,共和国军队在开战初期攻占勘察加半岛的收获不会比付出的代价高多少。虽然该军事专家肯定了勘察加半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重要性,也点明了共和国出兵的理由,即巩固太平洋战场上的左翼防线,防止美国从北面南下进军日本,从而攻打朝鲜半岛、对共和国本土构成威胁,同时迫使美国为保护阿拉斯加分兵北太平洋,至少在北太平洋上驻留一支舰队,达到分散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目的。但是从根本上讲,勘察加半岛的利用价值非常有限,归根结底,就是该半岛上的基础设施非常简陋,难以支撑大规模作战行动。

针对这一问题,该军事专家做了详细说明。按照他的说法,如果勤察加半岛能够成为进攻北美大陆的跳板,哪怕成为在北太平洋上作战的战略保障基地,早在100年前,前苏联就应该加强该地区的基础建设,将其打造成前沿军事要塞。事实上,直到解体、前苏联在勘察加半岛上也只修建了一座潜艇基地与几处防空阵地,不但军事设施少得可怜,就连基础设施都极端落后。归根结底,除了受前苏联战略选择的影响之外,与该地区的实际军事价值不无关系,即勘察加半岛很难成为进军北美大陆的跳板,甚至没有成为舰队的战略基地的基本条件。

当然,有人认为,可以在占领后修建基础设施,增强勘察加半岛的支援能力,从而使其成为战略进攻基地。不可否认修建基础设施不算什么难事,以21世纪中叶的技术与工业实力,加上共和国已经在做战争动员,修建一条穿越阿尔丹山原,跨过勒拿河、因迪吉尔卡河、科雷马河、阿纳德尔河等数十条河流,绕过品仁纳湾,从涅留恩格里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绵延3000千米的铁路也不是什么难事,工期最多3年。问题是,3年之后,还有必要修建这样的铁路吗?更重要的是,修建这么一条铁路的巨大投入,到底能够带来多少回报呢,其中对战争的帮助又有多大呢?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得出的结论很简单,那就是将勘察加半岛变成战略进攻阵地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由勘察加半岛作为战略进攻阵地所带来的好处。

事实上,直到战后,共和国有没有必要在战争初期攻占勘察加半岛的争论都没停止。

反对者的观点很简单,即勘察加半岛的军事意义并不大,没有成为战略前进基地的基础条件,而且在整个战争期间,也没有成为共和国进军北美大陆的平台,共和国军队甚至没有在这里部署多少作战部队。支持者的立场也很明确,即攻占勘察加岛的代价并不大,却有着非同几响的意义。比如屏蔽了日本,使得美国无法利再日本,保护了朝鲜半岛与共和国本土,使得共和国周边最大的铁矿产区没有受到影响(朝鲜的铁矿石储量非常惊人),也达到了牵制美军的目的,对战争进程战胜了重大影响。

问题是,不管是谁,都没有搞明白一点,即有必要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出兵吗?

以过来者的立场看,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关键是,攻打勘察加半岛的作战行动明显是在战争爆发前制订的,而共和国的领导人能够提前预见到战争进程肯定不太现实,因此不能用后来的战局变化作为攻打勘察加半岛的理由。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共和国当局凭什么做出攻占勘察加半岛的决定的?

只有一个解释合情合理,那就是真正价值并不是占领勘察加半岛。

事实上,当时最受关注的,也不是勘察加半岛方向上的行动,而是在硫黄岛海域集结的共和国西太平洋舰队在南下的时候,突然从美国海洋监视卫星的眼皮下面消失了。虽然共和国没有向美国宣战,美国当局也没有在31日天黑之前发表任何与战争有关的声明,甚至没有谴责共和国攻打勘察加半岛的作战行动,但是谁都知道,中美决战在所难免,关键就是谁来点燃这场战火了。

毋庸置疑,最急的肯定不是裴承毅。

杜奇威是在与考彭特上将、帕里斯上将、以及太平洋战区司令斯坦因上将商讨共和国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岛的时候收到消息,得知拥有3艘“北京”级航母的西太平洋舰队突然不知去向。虽然就连杜奇威都认为,“北京”级航母的性能非常落后,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