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1074章

国策-第1074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要求大大降低,也就让导弹不需要携带太多的复合蓄电池,使导弹的质量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之内。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巧妙,而且非常实用的设计。

这个设计在理论上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却充分反映出了工程师的创造力。

反舰导弹性能的迅速提升,逼迫舰队防空系统快速升级。

2035年,10马赫的反舰导弹让世界各国对共和国的反舰导弹刮目相看。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向不太重视反舰导弹的美国海军加快了相关研究的速度,并且对舰队防空能力做了重新评估。得知共和国正在加紧研制速度高达20马赫的反舰导弹之后,美国海军更是一反常态的调整了舰队防空秩序,将原先给予厚望的外围防空放在了舰队防空之后,随后又将舰队的末段拦截能力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事实上,真正能够抵抗20马赫反舰导弹的,就只有基于能量武器的末段拦截系统。

因为20马赫反舰导弹的速度原理并不复杂,所以美国海军在寻求对策的时候,优先考虑了粒子束武器,而且是带电离子束武器,而不是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更有发展前景的中性粒子束武器。原因很简单,带电离子束武器能够有效破坏20马赫反舰导弹的“真空膜”,让导弹在击中目标之前就在大气层中烧毁。

虽然带电粒子束武器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会受到地球磁场与大气层的影响,射程与精度都不是很高,但是在近距离作战中,这个问题几乎不用考虑,也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非常可惜的是,粒子束武器离实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对而言,高能脉冲激光武器更加具有发展前景,至少已经在共和国与美国海军的现代化战舰上得到了应用。与带电粒子束武器一样,高能脉冲激光武器能够通过在目标上产生高温来生成带电离子,从而破坏导弹的“真空膜”,最终让导弹在大气层中烧毁。

问题是,高能脉冲激光武器对能量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只能部署在用大功率可控聚变反应堆为动力系统的大型战舰上,而在美国海军中,只有最新式的“杰弗逊”级航母,以及“劳伦斯”级驱逐舰上的动力系统达到了这一要求。也就是说,只有这两种战舰上配备了高能脉冲激光武器。

其他战舰的末段拦截系统,要么是在20年代初期研制的连续波激光拦截器,要么就是在20年代末期研制的电磁速射炮。虽然这两种末段拦截系统也属于能量武器,但是这两种系统只能对付飞行速度在10马赫以下的反舰导弹,根本无法对付飞行速度高达30马赫的C…666A型反舰导弹。

对美国海军舰队来说,最值得庆幸的肯定是C…666A无法像其他反舰导弹那样,几百上千枚的发起集群攻击。因为导弹是依靠电离产生的“真空膜”来达到20马赫的速度,所以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不正常扰动都有可能使导弹受到影响,最终在大气层中烧毁。也就是说,如果几十枚导弹从同一个方向发起突击,而且间隔距离太短,哪怕只有一枚导弹遭到拦截,也有可能导致所有导弹失效。如此一来,攻击的时候,C…666A对弹道的设置要求非常高,也就很难发起集群攻击。

也就是说,此时杀向“俄勒冈”号航母战斗群的C…666A不是200多枚,而是大约100枚。让美国战舰判断错误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C…666A在末段攻击时,会抛掉连接着巡航发动机的弹体。在没有达到最大射程的情况下,弹体与弹头分离之后,不会立即坠毁,而会沿着分离时的航向,用比弹头稍微慢一点的速度继续向前飞行。因为C…666A的弹头占到了导弹总质量的55%,所以美国战舰将分离后的弹头与弹体都当成了导弹,从而把来袭导弹的数量夸大了一倍。

即便如此,100多枚导弹仍然占据了美国舰队南面的全部攻击航道。

因为失去了外围拦截能力,所以在使用了强制电磁干扰系统之后,美国舰队立即对来袭导弹进行末段拦截。

可想而知,美国舰队不可能将100多枚导弹全部打下来,肯定会有损失!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39章 致命打击

不得不承认,第一次使用C…666A的共和国海军对这种导弹还没有太大的信心。

第二轮导弹攻击,100多枚C…666A没有瞄准位于美国舰队核心的3艘航母,而是对准了外围的护航战舰。根据美国国防部在战后公布的交战情况,第二轮导弹袭击结束时,位于舰队南面的“彭萨拉科”号巡洋舰、“里维斯”号与“钱斯菲尔德”号驱逐舰中弹,在2个小时内先后沉没。根据战后对沉没战舰的残骸进行勘测的结果,“彭萨拉科”号巡洋舰至少挨了7枚导弹、“里维斯”号与“钱斯菲尔德”号驱逐舰各挨了4枚与6枚导弹。因为这是3艘排水量在万吨以上的大型护航战舰,所以在挨了这么多导弹后,没被炸成碎片已经算得上是非常不错的了。

虽然3艘战舰的总造价超过了200亿美元,而100枚C…666A大约价值240亿元,也就是大约70亿美元,即便不考虑官兵伤亡、以及3艘战舰上的武器弹药的价值,用100枚导弹干掉3艘战舰,也是笔非常划算的买卖,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因为美国舰队里的大部分战舰都没有拦截C…666A的能力,所以在集中攻击航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取得更加惊人的战果。

事实上,第一批攻击美国舰队的100多枚C…666A反舰导弹中,大约70枚,也就是相当于三分之二的导弹都射向了位于舰队核心的航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导弹在对付外围的护航战舰。

美国当局没有公开C…666A攻击航母的消息,而在交战海域附近又没有共和国的侦察力量,加上第三轮导弹攻击来得太快,所以没有办法确认在第二轮导弹攻击中,美国航母是否被导弹击中过。

按照外界猜测,在第二轮导弹攻击中,至少有1艘航母遭到重创。

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只有美国当局高层才知道。

问题就在这里,C…666A在对付航母的时候,是否有宣传的那么厉害?

要知道,C…666A是共和国海军投资研制的最后一种大型反舰导弹,准确的说,是从一开始就按照反舰导弹的标准研制的反舰导弹,而不是像C…668A那样,是由空射战略巡航导弹改进来的反舰导弹。

可以说,C…666A算得上是反舰导弹的绝唱。

作为共和国海军在反舰导弹上的巅峰之作,在设计的时候,C…666A的技术指标就非常惊人,除了20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C…668A的最大飞行速度也是20马赫,因为采用的是亚轨道飞行弹道,所以技术含量远不如C…666A)之外,10马赫的巡航飞行速度、1500千米的最大射程、威力相当于2500千克TNT的超级战斗部等等,在“专业”反舰导弹中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当然,高达24亿元(约7000万美元)的单价,也算得上是反舰导弹中的翘楚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共和国海军呕心沥血的杰作。

因为在2040年,共和国海军率先提出“未来海战战术”,将“动能武器”与“能量武器”定为未来海战的主要武器,决定在2045年装备螺旋电磁炮,所以外界普遍预测,共和国海军将放弃反舰导弹,集中力量研制基于螺旋电磁炮的远程制海武器。当然,完全放弃反舰导弹很不现实,毕竟在未来10年到20年之内,只有大型战舰才能装备螺旋电磁炮,别说作战飞机,连地面平台都无法装备螺旋电磁炮,所以反舰导弹仍然是岸防部队与航空兵的主要制海武器。问题是,C…666A的技术起点非常高,不但远超过了美国、俄罗斯、欧盟等竞争对手的任何一种反舰导弹,甚至远远超过了共和国海军之前装备的任何一种反舰导弹,加上C…666A具有1250千克的战斗质量(以往同等射程的反舰导弹的战斗质量均在1000千克左右),即拥有不错的改进潜力,所以在未来10年到20年之内,除非基础技术再次取得飞速进步,让反舰导弹的速度由20马赫提高到30马赫、甚至更高,不然共和国海军完全没有必要研制新的反舰导弹,对C…666A进行改进就足以应付未来海战了。

事实上,在C…666A拿到海军订单后,中重集团就在为该导弹申请出口许可证。按照中重集团的一贯作风,以及共和国当局在批准武器出口时的做法,C…666A在量产前就有了改进型号,至少已经在进行改进设计了,不然中重集团不可能为该导弹申请出口许可证,共和国当局也不可能出售最先进的导弹。

正是如此,在2040年的“迪拜防务大展”上,中重集团就在厚达180多页的产品宣传手册中,为C…666A安排了5页的宣传资料。因为C…666A在研制的时候就是战术武器,不像C…668A那样,是由战略武器改进而来的战术武器,所以在出口的时候,只要将射程缩短到《伦敦条约》规定的550千米以内,就可以当作战术武器出口,不会受到相关国际条约的制裁。事实上,因为C…666A采用了很多极为先进的技术,其双推力火箭/冲压发动机所使用的高能固体燃料就属于禁止出口的高级军事物资,所以出口的C…666型导弹只能采用差得多的火箭燃料,从而使其射程大大缩短。

当然,在宣传这种导弹的时候,中重集团重点介绍了其强大的制海能力。

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在海面上空以20马赫的速度飞行的反舰导弹,所以中重集团着重介绍了20马赫的飞行速度在制海作战中的重大意义。

反正按照中重集团的宣传,世界上还没有C…666A对付不了的战舰。

正是如此夸张的宣传,让C…666A在获得出口许可证之前就获得了来自24个国家的大约4000枚的意向订单,其中仅阿根廷就希望引进800枚,并且购买生产许可证。按照共和国军火出口的惯例,随着希望购买C…666A的国家增多,只要中重集团能够及时拿出性能更先进的改进型号,并且在简化上做足了功夫,这种导弹就能顺利获得出口许可证,甚至有可能以散件出口的方式,让某些主要盟国获得组装这种导弹的能力。比如在2040年底,叙利亚的军购团就在共和国首都向共和国提出了购买C…666A的零件,在叙利亚的阿萨得兵工厂进行组装的提议。

总而言之,C…666A在上战场之前就成为了明星。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中重集固大肆宣扬C…666A的性能时,美国海军除了关注其强大的性能之外,还非常关注其新颖的设计思想,特别是在作战使用方面,其强大的通用能力。

设计的时候,海军就提出了简化发射辅助系统的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要求。随着舰队防空系统的性能稳步提高,制海作战越来越注重集群能力,即同时用上百枚到上千枚的反舰导弹发起攻击,再也不可能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用1枚“飞鱼”导弹就能干掉1艘驱逐舰的战斗。要想干掉一支航母战斗群,不但需要进行饱和攻击,还要进行数次饱和攻击。如此一来,一次行投入的制海作战力量将非常惊人。

假如在一场战斗中投入1000枚反舰导弹,而且这些反舰导弹全部由作战飞机投放,就需要大约50架战略轰炸机、或者250架战术战斗机。因为很多重型反舰导弹的长度都超过了战斗机的弹舱长度,所以在由战斗机投放的时候,只能由战斗机的外挂点挂载,从而使战斗机失去隐身能力。对共和国海军来说,购买1000枚反舰导弹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如何将这么多的导弹同时发射出去。随着海军航空兵改编,原本属于海航的轰炸机全部交给了空军,所以海军只能在远程巡逻机的身上做文章。正是如此,SX…16A才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能够通过更换任务模块来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也正是如此,海军在研制C…666A的时候,就要求以武器模块的方式进行封装,而且可以由包括SX…16A,甚至Y…16C这样的大型空中平台进行投放,而不需要对投放平台进行太大的改动。

以美国海军的立场,肯定得重视C…666A的通用能力。

SX…16A能够携带4套导弹运输/发射模块,也就是一次能够投放24枚导弹。如果远程巡逻机不够用,海军还能从空军借用Y…16C,由这种同样采用了模块化货舱的运输机携带4套导弹运输/发射模块执行制海作战任务。如果共和国海军采购的C…666A足够多,而且一次性出动的载机足够多,就能对美国舰队构成致命威胁。

让美国海军倍感轻松的是,C…666A的产量并不多,SX…16A的数量也不多。

更重要的是,开战以后,共和国空军的Y…16C一直在执行战略空运任务,根本不可能协助海军作战。

24架SX…16A,最多只能投放576枚C…666A。

在美国海军看来,对于能够在一次战斗中拦截900多个目标的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