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猎人 >

第356章

中国猎人-第356章

小说: 中国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军事改革的前沿阵地。

第577章 老老实实当学生

想明白了,李牧也就知道为什么对自己的到来这么的吃惊。

  的确,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自己都不符合进入编改实验班的条件。赵旭这些人毕业之后,肯定是往上走的,副职成正职,而且肯定是掌握部队的军事主官。

  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未来的团营长,他们是货真价实的实权派,比其他机关部门的高级参谋干事含金量高太多了。

  和地方上差不多,********和市级政府业务部门的一把手行政级别上一样,但就含金量和重要性来说,********是凸现出来的。

  直接掌控部队的军事主官是确凿无疑的最有实力的那一部分人。

  为什么师旅长的任命需要最高统帅亲自签署,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谦虚地说了几句,李牧又向赵旭了解了一下其他情况,赵旭也是个好相处的人,性格直爽,非常详细地介绍了编改实验班的情况以及已经上过的课程。

  “先集合吃饭,下午是安排了撰写论文,到时候可以好好地聊。”看了看时间,赵旭有些口干舌燥,喝了点水站起来说。

  李牧随赵旭往楼下集合的地方走,问道,“关于哪方面的论文?”

  看了李牧一眼,赵旭笑道,“你刚过来,可以先熟悉一下情况,不交也是可以的。上午教员布置了一个题目,题目比较大,主要是站在基层干部的角度谈一谈对编制改革的想法。当然,咱们都是陆军,谈的只能是陆军部队。”

  “这个题目的确很大。”李牧点头表示认可,随即看到了前面的队伍,便说,“组长,我去集合了。”

  方才李牧已经了解到班里的情况,一名班长三名组长,赵旭就是自己的组长。

  各组分别集合,然后整理队伍,集体向饭堂行进。和基层的大头兵是一样一样的。军校培训在职干部这个情况是比较有趣的,很多很有些级别的领导干部到军校进修,讲课的可以是资深教授,也会有年轻的专业教员。

  一堆将军坐在那里听一小少校上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对于编改实验班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军官来说,拿出小兵的姿态来是一点困难没有,没有一颗随时都能调整到合适位置的心,是走不远的。

  饭堂距离小楼有将近六百米的距离,是标准的部队饭堂,整个东南军区都是这种款式。应该说,整个军区的营地布局以及营房款式,都是以陆院为基准的。也就是说,陆院做出一套标准来,所有的驻地和营房都照都按照这个标准来。

  没说的,李牧的确找回了基层连队的感觉。

  开饭之前唱首歌,班长布置下午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套路。

  进了饭堂李牧才发现,起码上前号人在一起吃饭,但是除了碗筷碰撞和脚步声,听不见一句人声。

  吃的是自助餐,陆院在后勤补给尤其是伙食方面再一次走在前面,率先采用了自助餐的形式,一方面避免了浪费,另一方面也为官兵提供了更丰富的菜肴。

  一边打着饭菜,赵旭一边低声地李牧介绍着,“东边是地方上考上来的新生,住在新楼。咱们住的地方俗称小楼。前些天咱们跟新楼的新兵蛋子搞了一场辩论。”

  微微观察了一下赵旭的神情,李牧笑道,“咱们输了?”

  “虽然教员没有明说,但事实如此。”赵旭有些愤愤的说。

  取了饭菜回到饭桌坐下,随即值班员下达开饭的命令,其间无话。

  午间休息的时候,李牧没有睡意,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面,取了纸笔开始思索论文。

  他不认为因为刚到就可以暂时不做作业,尽管就算他不写教员也不会说什么。

  既来之则安之,这六个字新兵连的时候听得最多,从不以为然到深以为然,这个过程花了两年的时间。

  既然已经到了学校,那么就调整好心态,将思维和精力从战场上挪过来,放在学业上面。按照常规,李牧起码要在学校里待三年的时间,因为李牧只有高中文凭,和其他人不一样。

  李牧不知道学院是怎么安排的,反正他只需要服从命令就没有问题。

  要想有更好的发展,理论基础和学历必须得进步。

  微微甩了甩脑袋把杂念抛掉,一笔一划地在写下了自己的论文题目。

  长时间没有写字,猛地提起笔来却是非常的生疏,但幸好脑袋转动颇快。李牧选了一个具体的方面来写,围绕着迫切性展开论述。

  出身陆军步兵部队,又参加过集训,李牧在这一方面就算不是专家,也是有基本经历的人。整篇论文他没有空话套话一大堆,而是着眼于具体的方面。比如实施编制改革的必要性,展开拓展到迫切性。

  有半年的机关工作经历,李牧对部队编制非常的熟悉,而且对外军的部队编制也非常的熟悉,这是他的优势。

  所以论文写起来是越写越顺畅,才思泉涌,就是感觉到其实心里藏着腹稿藏了很久,此时终于有了机会,当即就是把心里的想法看法全都写了出来,组织成了一篇逻辑性非常强的论文。

  对于陆军步兵部队,李牧的理解比常人更加深刻一些。

  现在的步兵部队依然是几十年前的那一套,具体地说来,步兵连就是单纯的步兵连,机枪连就是单纯的机枪连,是按照兵种区分进行编制。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的编制改革从军一级到师旅一级,包括名声在外的师改旅,都没有涉及到营连这些基层单位。

  编制改革的落脚点是合成化,目的是提高作战能力。

  按照李牧的观点,各兵种应该混合编制,不再区分日常管理训练和战时加强。打个比方,以现在的编制,战时步兵连通常会加强一到两个机枪班,一到两个炮兵班,一个配备了喷火器的工兵班。这种模式存在了几十年,而这种模式在三十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是经过了实战检验的,但是在多种兵种联合作战的当前的这个大背景下,这种模式已经完全的不合时宜了。

  新型的步兵连应该是以上提到的多个兵种混合编组而成的基层连队,简单点说,就是取消了平时编制,按照战时编组模式来编制。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从而直接提高步兵连的作战能力。

  同样的改革放在营一级上面,同样的适用。

  李牧没有扯到师旅一级,那不是他这个级别的干部应该发表观点的。集团军也好师改旅也罢,都是由上而下的编制改革。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年那么多军级作战部队整合成十八个集团军部队遇到了多大的阻力。

  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摸索,由上而下的编制改革是时候落实到基层连队了。

  李牧没有保留,把自己的观点很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起床号响起的时候,李牧写完了最后一个字,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整理好了长达七页稿子的论文……  

第578章 低调地惊人

 

  推荐阅读:   李牧到了陆院开始了新阶段的时候,老猎人突击队的其他成员也都被打散分到了其他学院学习。

  陈韬最后还是落实了他对几位老部下的承诺——干部身份不会变,大家都能上军校。

  但奇怪的是,对于他们的处理结果,一直没有出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牧变了一个人似的,低低调调地按部就班地生活。教室…宿舍…饭堂…训练场,四点一线。他身上的任务起码比赵旭这个本来就有本科文凭的副营职干部要重得多。除了编改实验班的课程,他还要学习常规的文化知识。时间上面,甚至让李牧感觉到了比之前最忙的时候还要不够用。

  不学不知道,学了才知道自己懂的少。

  论文交上去之后一直没有什么消息,教员也很奇怪地没有就此组织学员展开讨论。时间一长,大家也就都忘了。

  李牧他们不知道的是,所有人的论文都被送到了副院长的案头,副院长抽了时间很认真地一篇篇地看。

  学院对这一期编改实验班非常的重视,重视程度具体到了个人。

  看到李牧写的那篇论文时,副院长整个过程眉头不知道跳了多少遍。内心上他非常认同李牧的观点,但实际上李牧的那篇论文显得太过尖锐。具体到营连一级的编制改革刚刚拉开帷幕,大家都持谨慎态度,因此整体上论文就显得有些中庸。

  而李牧的,他甚至提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想法。

  按照李牧的设想,现行的集团军…师旅…团营…连这样的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垂直的树状指挥体系限制了作战能力。

  他大胆地提出,应该学习外军的先进理念,对现行的编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现有的集团军除乐保留几个重装集团军之后,其余的应该改成高度合成化的数字化步兵师。

  这个数字化步兵师和现有的摩步师、机步师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现在的摩步师,装甲兵、炮兵、工兵、防化兵等等,是完全分开编制的,平常分开管理训练,战时才进行混合编组。弊端就是极度缺乏协同作战能力。

  而李牧设想中的中国特色数字化步兵师应该是兵额在1。5万到2万之间的超级步兵师,下辖合成化作战旅。全部按照战时编组进行编制,日常管理训练等等都在一起进行。李牧甚至估算,只需要十八个这样的数字化步兵师,就能满足陆军机动作战的需求。

  提出这样的设想,李牧并不是张嘴就来,而是建立在充分的基础条件之上的。他在论文中提到,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我军的联合保障体系已经可以满足对作战部队进行编制改革的需求。

  多兵种合成的陆军作战部队之所以那么长时间难以推行到位,最大的制约其实是在后勤保障体系。没有符合需求的后勤保障体系,任何作战部队的编制改革都是空中阁楼。

  后勤保障体系是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每一次动手改革,后勤保障都是走在前面。这个道理和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样。

  比如说一个合成作战旅,整合了步兵、炮兵、装甲兵、工兵、防化兵,甚至可能包括陆军航空兵,那么,这样一个高度合成化的作战旅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就是非常的高了。没有一个可以同时保障多个兵种作战的后勤保障体系,一切都是空谈。

  李牧在论文中一针见血地提出,打破现行的部队编制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不破不立,如此才能让陆军作战部队重新焕发活力,重振陆军老大哥的威风。

  和海空军不同的是,陆军有最长的历史,也是一直以来最引以为傲的军种,这样就造成了有最坚固的传统。传统有时候造成的是思维被固定。之前刚刚提出编制改革这个事情,有多少人是抱有抵触的心理。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方面,对编制进行动手,就势必有部队被裁撤。关乎到现实利益,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联合作战喊了那么多年,也做了那么多年,大多数时候是换汤不换药,概念是新的,战法还是老一套的坦克加步兵发起冲击。

  李牧非常清楚这条路会走得很艰难,但是只要开始往前走,总是会有走到的那一天。

  尽管李牧打心里不愿意承认,但是在他的老部队,还是全军第一支具备了空中突击能力的建制营,可是实际上除了机动方式发生变化,战术思想并未有多少改变。

  当今世界上,美国陆军有着最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他们的编制方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李牧非常清楚,我军的发展目标就是建立一支可以和美军平起平坐的现代化国防力量,海陆空天,乃至于国防科研体系。

  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又能冷静地看待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外军的先进编制经验作战理念,是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很好的方式。

  李牧并不抵触向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的国防力量学习,只要对象有可取之处。

  洋洋洒洒七页稿子近万字,副院长看到后面是不得不感叹,李牧这个学员点出了编制改革的核心思想与目的,他提出的设想几乎与保密文件里面的相吻合。这让副院长不得不怀疑,李牧是否有接触保密文件的权限。

  思索了半晌,副院长把李牧的论文抽了出来,锁进了柜子里。

  这次的论文实际上也是学院对编改实验班学员的一次不公开的摸底考试,基本上学员们的能力都在这一篇论文里得到了体现。

  毫无疑问,李牧让副院长印象深刻。

  副院长是知道李牧的真实履历的,知道此人一直在做的是特种作战的工作,有多次实战任务经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