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惊天盗墓团 >

第87章

惊天盗墓团-第87章

小说: 惊天盗墓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有两米半宽,两米多高,越向内走越规整,就像是一根靠模具浇筑的地下隧道。

    伊万诺夫拿着火把一边向前走一边对我们说:“这种地质状态下形成的山洞基本都是板块挤压时形成的裂缝,后经流水冲击而成,但是很显然。”

    他摸了摸粗糙参差的岩壁,“这里并不曾有流水经过,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它是个人工洞,至少是经过人工加工的。”

    我把火把举高到一面岩壁的顶端,照亮一块漆黑的印迹,“这是火药喷灼的痕迹,谁这么大胆敢在雪山之顶爆破?”

    伊万诺夫笑而不语。

    继续向前走,身后的洞口渐渐缩小,只剩下拳头那么大。再向前,它就变成了一个光斑,而后完全消失了。

    温度随着深度升高。洞穴的长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洞口消失后,继续向前走了大概500米,仍旧没有到头。

    考虑到体力的问题,伊万诺夫决定不再向里面走。

    恰在此时,一个黑色的钢铁家伙出现在众人眼前。

    (本章完)

正文 第161章 雪洞里的铁路

    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架人力轨道车,19世纪欧洲铁路工人亲切地称它为“铁路马车”。

    它有四个轮子,由杠杆、曲轴、齿轮等机械构成动力系统,人工操作,沿铁轨运行,最高时速却可达20公里。

    我早就做好在这里发现一些人类活动迹象的准备,但绝不会是这个家伙!

    怀揣着无数疑问靠过去,我更加惊讶地发现居然真的有铁轨。

    铁轨蒙着一层黄锈,一直伸向洞穴深处。

    “谁在这么高的山上修建铁路干什么?”我惊讶地问。

    “搞不好是有矿藏吧?”王小红说。

    “开矿也不对呀!这么高的山上,怎么往外面运?”我看向伊万诺夫。

    “看来我们必须要一探到底了。”伊万诺夫回答。

    说着,他跳上人力轨道车,抓住杠杆的一端。我们四个随后上去,平均分配在两边,喊着口号分别用力。

    钢铁杠杆在一连串的脆响中突破锈迹的禁锢,上下摆动起来,沉重的钢铁车身缓缓向前移动。

    我们继续用力,摆动越来越顺畅,车速也越来越快。

    这时我注意到,前方的山洞变窄了一些,宽度刚好容纳下车子从中通过。

    磨合与车速使运行阻力变小,五个人有些多余。进入狭窄区域后,我和伊万诺夫来到车前,腾出精力观察前方的环境。

    转眼两百多米过去。温度离奇地上升了至少有十几度,我们热得满头大汗,不得不脱掉羽绒服。

    我怀疑前面会不会直接开到火山里面去。

    这时,伊万诺夫忽然举起手,慌张地叫道:“停!”

    三个操作手慌了神,一齐松开手,车子在惯性作用下继续飞速向前,杠杆自行摆动。

    伊万诺夫三步两步跳到车尾,双手抓住一个扳手,用力扳起。

    脚下传来一阵刺耳的摩擦声,无数火星从车尾喷溅,车子滑行一段,戛然停止。

    我们怔怔地看着伊万诺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火把熄灭。黑暗中我听见王小红拉开枪栓的声音。

    另外的火把很快点燃,伊万诺夫的脸重新出现。

    “怎么了?”我问

    “有具骸骨。”

    “在哪?”我回想起那叹息和脚步声,无比紧张。

    “被我们轧过去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向轨道车后面照,然后跳下去,顺着轨道往回寻找。

    我们跟在后面,不久之后看见第一块骨头。随后,更多的骨头出现,头骨和脚骨分部在铁路两边,一件绿色的羊毛尼大衣被从中间四岁。看得出车子经过之前尸骨是横躺在这里的。

    “是个军人。”我指着他的外套和不远处的钢盔说。

    “能在雪山里挖出规整洞穴,铺出铁路的,估计也只有训练有素的工程兵了。”

    “这里不会是个秘密军事基地吧?”王小红做出专业分析,“山洞的规格符合战备洞标准,此地地势奇高,适合作信号周转中枢。”

    “有一定道理,”伊万诺夫心不在焉地回答道,“但恐怕,真正的目的比这更让人发疯的目的。”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为什么好端端的死在这了呢?这里不可能只有他一个人,为什么没人给他收尸?”

    “也许他负责留守,或者撤退时他落在了后面,或者……”伊万诺夫没说下去,蹲在尸骨上半身,抽出匕首挑开军大衣的上衣口袋,把手伸了进去。

    衣兜很大。他摸索了一会儿,从里面掏出一盒香烟和一个铁酒壶。酒壶上面印着一句外语“Paul·WagnerLieutenant”。

    “我猜的没错,又是德国人。”伊万诺夫道。

    “上面写的什么?”我好奇地问。

    “保罗·瓦格纳中尉。死者的姓名和军衔。”

    “纳粹?”

    “十有**。”

    “这山里也有他们要找的东西?”

    “别忘了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伊万说,“纳粹在鲁朗的活动很可能得到和我们一样的启示。”

    “可这里距离山顶至少还有两千米的距离。秘密不在山顶,在这?”

    “你们看。”王小红指着铁轨下面叫道。

    我们投去目光,看见一把手枪。从外形判断,是二战时德军中下层军官普遍使用的短筒P08手枪,“王八盒子”的原型。

    经过检查,手枪已经报废,但值得注意的是,弹夹空空,死者生前应该进行过射击。

    这在我们心里蒙上一层不祥的阴云。

    我们回到车上,重新起到轨道车,向前进发。

    两分钟以后,另一具骸骨出现。它靠着墙根,穿着一件皮夹克。我们停车,在他的衣兜里找到一本日记,但很不幸,还没等拿出来,它就化成了粉末。

    上车之后,没走多远,又有两具倒在一起的骨骸,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轨道车停在他们跟前。

    经检查,两具尸骨一男一女,男的穿着皮夹克,是个军人,女的穿着白大褂,估计是个医生。他们较好地保持着生前的姿势——男的背着女的狂奔,最后双双死在这里。

    他们身上没有能说明问题的东西,但站在他们身旁,我们看到前方黑暗中更多白花花的骨头。

    伊万让罗旺和葛央去发动车子,我们把尸骨台下铁路,步行到尸骨堆中。

    一共是四具尸骨,都是男性。其中三具穿着皮夹克,一具穿着白大褂。这会儿我意识到这不是医生的褂子,而是科研人员的。

    军队,科研人员,纳粹在这里做了什么?

    我们检查了他们的口袋。无一例外都是小刀、香烟之类的随身物品。这证明事情发生得很突然,并且一开始就有巨大的威胁,他们不顾一切逃到这里,仍没能幸免于难。

    是什么东西让五六个纳粹军人如此狼狈地死掉?

    越来越多的问题累积在脑海里,一片混乱。

    车子开过来,伊万跳上车,道:“尸骨不会有太多信息,我们直接开到终点。”

    随后车子全速全进,一路经过三十多具骸骨,终于到达轨道尽头。葛央扳起拉杆制动,车轮撞在挡板上停下。

    我们更新火把,照亮正前方一扇破旧的金属大门。

    幽幽的暖风从门后吹来。

    (本章完)

正文 第162章 深山监测站

    门由两扇刷漆钢板组成。

    一半完好无损地立着,一半弯曲倾斜。门后很黑,火光照亮一片铁丝网,网下还有几具白骨。

    门前空间很大,靠边停靠着两节小型空车厢。我们走过去,只找到一些细碎的石头渣。

    稍作停顿,我们走进铁门。

    这时我发现那片铁丝网是一道垂降式的安全门,落下大概一半,一旁有一根扳手,一具尸骨抓着扳手倒在旁边,看样子他是想把门关上,但没来得及。

    从铁丝网下钻进去,火把立刻被黑暗吞噬。

    半晌,我才明白,我正身处一个巨大的空间里。和空间比起来,火把就像是一只无助的萤火虫。

    我忽然意识到人力轨道车和那两节车厢的作用是把开凿这里时产生的碎石运送出去。

    估计就是我们用来砌墙的那些石头。

    目光渐渐习惯周围环境,一些黑黝黝的东西出现在我们左边不远处。这里好像是一个仓库。

    考虑到尸骨的惨状,我们没有冒然向前走,而是贴着岩壁前进。

    很快,我们在墙上看见一个刀式电闸。

    伊万诺夫四下看了看,试探性地推上电闸。

    等了一会儿,山洞里没有任何变化。

    我松了一口气。说实话,若是有灯亮起来,会更恐怖。

    伊万诺夫好像不这么想,举起火把,照亮电闸上面的两根电线,其中一根断了。

    他琢磨一会儿,拉开电闸,用刀子剥掉断线的皮,把接头扭在起,再次合并电闸。

    头顶的白炽灯亮了,随后数排灯泡由近及远次第亮起,把整个洞穴照得通亮。

    我目瞪口呆地站着,半晌才意识到我看见了什么。

    是一套电子设备,填满整个山洞至少三百平方米的地面,其中包括各种型号的显示器、成箱的玻璃管、带有按钮和摇杆的操作台、电动机、分流器、散热器、电表箱和一些我从未见过的造型奇特的设备。

    它们彼此之间用粗细不同的****金属线连接成一个整体。几条道路贯穿在机器中间。

    往中央看,一个大型老式显示屏突出于众多机器之上,屏幕下有一个复杂的操作台,估计是整个系统的中枢。

    带着疑问向前走,路过第一条路。

    密集的尸骨映入眼帘,少数穿着军装,更多的穿着白色大褂。有的倒在地上,有的扑在操作台上,枪械落在身边,地上铺满弹壳。

    继续向前,我看到一个插排上插着很多电缆,捆成一束,通往棚顶。顺着看过去,电缆在棚顶如同蛛网一样分散,每一条顶端都有一个插进岩石的奇怪装置。

    它们有液化气罐那么粗,露出岩石十几厘米,白色,尾部接线处有一圈红色,少数是绿色。电缆有长有短,“液化气罐”盖满整个棚顶。

    观察的这会儿,周围忽然响起诡异的“嗡嗡”声。

    屏息静听,发现它来自于我们前方不远处的一台风扇。

    它居然在转!

    我们快步走过去,过程中一台机器亮起一排绿色,紧接着,更多设备上的指示灯亮起来,从周围向中央汇聚。

    这玩意儿在启动!?

    我惊讶地扫视众人,希望谁能给我个完美的解释。

    伊万诺夫道:“纳粹几乎掌握着当时世界各项顶尖的科技,其中一些并未被官方揭晓。”

    “这是什么?时间之轴?”

    “当然不是,看起来像一台监测设备,但我不能肯定。”他看了看手表,“这么大的机器完全启动至少得半个小时,我们前看看别的地方。”

    我们熄灭火把,继续前进。

    这个洞穴是个圆形。前半个圆在结构上没什么特殊的,后半个圆开始出现一些岔路。

    里面是十几米长的封闭走廊,有很多门,有的锁死了,有的虚掩着。

    看门内空间的大小和摆设应该是这支队伍的宿舍、卫生间、洗漱室等功能性房间。

    伊万诺夫用枪打开一扇锁死的门,在里面看见两具尸骨。估计灾难发生时他们把自己锁在里面逃了过去,最终却饿死在里面。

    间隔四分之一圆之后,我又看见一个插满电缆的插排。电缆束在走廊上方插进一个大洞里,看不见头。

    后半段有两个被铁门封着的较大洞穴,一个存储着这个巨大设备的备用零部件和枪支弹药,另一个存储着生活必需品,最多的是棉衣和面粉。

    绕过一圈,我们停在最后一扇封闭的铁门前。

    它被胶密封着,下面有两条沟槽,每个里面都有一根大腿粗细的电缆,连接着一个分流器。

    数十条细电线从分流器发出,连接着各个设备,包括头顶的灯群。

    我不懂电路,也能看出门后是总电源。可在这雪域高原之上,六十年前的纳粹分子是用什么发电技术让设备沿用至今呢?

    伊万诺夫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耳朵贴在门上听。

    过一会儿,他让我们后退,抬枪击中门锁,之后用刀子割开胶条。

    葛央和罗旺上前,一人抵住一扇门,用力向内推。伴随着两个大汉的喊声,门缓缓向内开启,露出一条几十厘米的缝隙。

    我们重新点亮火把走进去,看见一个长条形的大水池。

    池子里装的不是水,是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体,看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