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灵宠炫 >

第23章

灵宠炫-第23章

小说: 灵宠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等平话或戏曲都大同小异;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伦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银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谓“七夕节”,禁中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得巧”,另有“丢针”,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轻地丢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实质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七夕为“情人节”,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牛郎与织女”群雕】

    在丹阳城南门清澈的香草河畔,有一颇为引人瞩目的广场,广场上一组浅赭色花岗岩雕塑,那便是“牛郎与织女”群雕了。凡结伴来丹阳旅游的夫妇或情侣,必到此处久久流连,几乎忘返。

    群雕甚是高大,最上面的织女离地约20多米,她正从天上飘然而下,双手迎向牛郎怀里的孩子,而牛郎正似乎满含热泪,脉脉含情地向着日夜思念的爱妻走去……身边的牛儿,不忍打扰这对离别又一年的夫妇,欣喜地与组成鹊桥的喜鹊们交谈着什么……眼看双翅飞绕在天河银河上的鹊们,团团地围在牛郎与织女身边,共享团员的幸福,又透露着急切与紧张——恨离别之长,惜一夕之短!

    【牛郎星】

    河鼓二即天鹰座α星,俗称“牛郎星”。在夏秋的夜晚它是天空中非常著名的亮星,呈银白色。距地球16。7光年,它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1。6倍,表面温度在7000℃左右,发光本领比太阳大8倍;目视星等为0。77。它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古代传说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实际上牛郎织女相距14光年。即使乘现代最强大的火箭,几百年后也不曾相会。牛郎星两侧的两颗暗星为牛郎的两个儿子——河鼓一、河鼓三。传说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儿子在追赶织女呢。

    【相关记载】

    早在汉代,《大载礼记·夏小正》就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最为突出。《史记·天官书》说织女“是天帝外孙。”,也就是天孙的由来。《星经》:则说“牵牛,名天关。”,牵牛星就是牛郎,而河鼓则是后来转义。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最早来历可在西晋文学家傅玄的《拟天问》里发现,他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这个传说可能起源在更早的东汉。

    清末王湘绮的诗里写到:“厮养娶才人,天孙嫁河鼓,一配匆匆终百年,粉泪簪花总不语。”他看到的是匹不匹配的问题,而更向往的是:“春来江上霞如绮,锦水鸳鸯不独飞。”南朝时候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那时江汉地区,七月初七日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妇女结扎彩丝线,空很细的针,有的人用金、银、黄铜做成针,把瓜、果等摆列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就认为是织子星神降临的显示。也就是说,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织女相会的意义,而且有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义。织女星作为民间传说里的纺织女神,她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象征,古代妇女在这天晚上,通过结扎彩丝线这样的女红活动来祭祀她,希望从她那里得到智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日晚上,又被称为“乞巧节”,这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节日。

    后来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写到北宋盛时,七夕分外热闹,“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节,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注)、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谓之‘乞巧’。”。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与周密的《武林旧事》所记载的南宋临安七夕夜与北宋的庆祝活动大致相同,比起南北朝时期,乞巧节在两宋的活动更丰富多彩了。乞巧节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启迪智慧和勾起对爱情遐想的节日。

    宋代,秦观的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深刻阐述了牛郎与织女的隽永爱情。是一首值得流传后世的佳曲。

    织女

    开放分类:宇宙、天文、神话、星、牛郎织女

    【拼音】zhīnǚ

    【英汉词典】

    Vega∶织女星的古俗称

    weavingwoman∶从事纺织的女子

    【辞海解释】

    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张守节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后衍化为神话人物。

    2。《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汉班固《西都赋》:〃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后常用此典以咏夫妻暌隔,或借以表达男女相思﹑相爱之情。

    3。织纴女工。

    【相关记载】

    《后汉书·天文志》:“织女,天子真女。”

    《史记》:“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

    《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

    【星官名】

    亦称“天孙”。属天市垣,共三星,织女一、二、三即天琴座α、ε、ζ星,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在银河西,与河东牵牛相对。织女一(西名Vegа),白色,星等0。03,距离26。3光年,角直径为0。00347角秒,相当于400万公里。广度比太阳大60倍。表面温度约9000摄氏度。位置:赤经18时35。2分,赤纬+38度44分。公元14000年地轴将指向织女一,使它成为北极星。

    【牛郎织女的传说】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