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帝国校尉 >

第134章

帝国校尉-第134章

小说: 帝国校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挑明了,陛下打算如何处理?”

  华秦二位国公不吭声,军令大臣只得张口当恶人,宇文洁婚事好说,独孤英与华岳的关系怎么处理才是难题。

  “儿女私情,我当爷爷的怎能出面,小一辈的事,她们自己去处理,有本事沾便宜,没本事吃点亏,反正都不是外人。”华老国公还想再挑明些,军令大臣抢先说道:“莫要争先后,也用不着争,小岳儿的事凡人少操心。”话语中有意将凡人二字咬得重,另三人心知其意,自觉地说起正事来。

  “十万学兵边关开战,军政和民部两大臣事关战事,职位不可一日空缺,你们让我别苛责太子,但翔云童营被收买的事绝不能再次发生,派谁去掌印才能尽快稳住?瑛儿她们还在草原血战呢。”

  老国王脸上满布忧色,三大臣心中全是骂声,明明是要两位国公出来支撑局面,摆开架势给太子当打手,偏偏不开口下令,非要人家主动去请缨,一句瑛儿她们还在血战,由不得你三人不上钩。

  “我去军政部!”民部不光有学兵战事,掌管帝国文官体系,事务在各部最繁杂,华老国公话音未落,就让老兄弟抢白:“嘿嘿,老四去军政部,我重回军令部,至于你,到民部去耍心眼磨嘴皮子吧。咱俩要是一个主军令一个掌军政,有人又得玩制衡的鬼把戏。”

  当年巧计剥夺兄弟兵权,看来至今气犹未消,话中含着刺,老国王权作没听见,心中却自有主意,如今只是权宜之计,战后你三人全要腾出位置让出兵权,绝不容许在军中的势力再扩大,必要时还得把各自的骨干调换到文官位置上去。

  “呵呵,这事定下来,我的心放下了一半。”老国王又将话题引到太子身上,言语间再无闲谈时缓和:“太子仁慈,他年继位诸王必然能保得性命,但朝中必定是一泼未平一波再起,到时我们兄弟已去,他撑不住局面!所以啊,小一辈要快些长大,早日独当一面。”

  三位重臣出于感情皆保太子,但也都知道太子性格软弱的弊端,老国王今日下不了狠心,他年朝中再无重臣维护,别说继续执行皇家削藩之策,英王母子搅起的风波就足够头痛,听老国王提到下一辈,情知早有打算,恐怕这才是今日进宫的主题。

  “翠华宫,劳民伤财大兴土木,气得王后怒目,惹来百官非议,建成后空置至今,钱花了没用场岂不可惜。”

  华国公沉声问道:“十万学兵边关血战,陛下难道还想耗资翻新翠华宫?就不怕再惹来百官纷争。”

  “这回不会有人谏言了,呵呵呵,瑛儿立下大功,我提前赐予封号,又让她照亲王例开府置官,得胜回京难免会带一众属下官员,总不能也住进太子府吧,于情于理都该提前给她准备好郡主府。”

  “说得过去,但将翠华宫变作郡主府,总觉不大合乎皇家礼仪。”

  “当年建翠华宫,选址就在皇宫外侧,如今拆掉附近宫殿,两道围墙立起来,与皇宫不就分开了,哪里不合乎皇家礼仪?呵呵,皇族惯例,新建亲王府内库拨银三百万,拆宫殿扎围墙花不了十万,剩下的银两足够粉刷翠华宫。嘿嘿,当年我可是花了大力气营建,用材无不是精挑细选,哪里用得着大翻修。”

  “陛下高瞻远瞩,原来当年就有先见之明,嘿嘿,我不反对。”

  秦国公的讽刺不加掩饰,但又不得不佩服老国王考虑得长远,郡主府紧靠皇宫,异日宫中若突起变故,立时便能出兵救援,内有国王亲掌的禁卫军,外有郡主所领左右卫,京城外还环列六营精锐骁骑,谁若想煽动近卫军兵困皇宫纯属找死,大概也是吸取了自家领兵逼宫的教训吧。

  “别说怪话,秦如风找了个梅家媳妇,成亲前住在哪?有比翠华宫更合适的地方!学兵征战,翔云王见机得快,军令部没多少事,你就充做督造使。”

  秦国公让抓住痛脚闭上了嘴,军令大臣说起战事:“前几年故意放松,原以为他会借机生事,却不想比谁都转向快,如今还真不好动他,暗中集结的军队,要不要退回驻地?”

  “瑛儿在草原打得漂亮,却坏了我们的大计,师出无名,另三个不会坐视不救,又让他躲过一劫!”

  “四家郡王各拥重兵守望相助,帝国不好逐个击破,郡主的报捷使者,倒是无意中提醒了我。削藩之策总想大兵围城,为何不釜底抽薪呢,一时动不了郡王,不妨拿侯府开刀,不断分化和剪除其羽翼,有罪除名不必多说,另外不妨推恩子弟,燕宁从燕侯府分出,间隔几代血缘淡化后,燕侯府铁定指挥不动!”

  “推恩弱化之策,以前不是没人提出,郡王和列侯都不笨,以祖宗基业不容分割为名,在贵族院联合阻挠,始终未能实施,好几次差点引发帝国内乱,实施起来不得不慎。”

  华国公接过话去:“开国公候世袭,无异于国中有国,彼此利害相连,皇家削藩谈何容易,武力相向会逼其联合,内乱一起强敌借机入侵,政令军令完全统一的清辉帝国,郡主这代人无论是时机还是才华,都比以往更有优势。”

  “当年兄弟结拜时,我曾承诺皇族绝不专权,你们更是自愿放弃封地私兵,可惜最终还是败给了贵族院。人老了,空有雄心再无机遇,瑛儿的机缘确实得天独厚,但能否完成祖宗遗愿,我们看不到了,尽量给她们减轻些阻碍吧。”未完待续。

        

第159章 底气何在


  军令、军政、民部,重臣复出重掌兵权。

  英王府,昔日车如流水33马如龙,今朝门庭冷落少客来。英王称病数日不上朝,拉断了弓弦折断了长剑,密室满地古玩玉器的碎片。

  “一子落错,满盘皆乱,温轻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先生,如今该当如何?”

  将独孤英困在三河湾,借机大肆宣扬太子软弱郡主怯战,英王世子适时慷慨陈情,自愿去边关领兵破敌以挽回皇族声誉,有军政大臣辅佐,有落日盟友相助,一举击退佣兵得胜回朝,权贵世家必将重新衡量谁更适合继承王位。

  千算万算,唯独低估了独孤英的胆魄,想不到她敢率兵深入草原,以数万学兵逼得部落结盟,报捷的使者一进京城,独孤无忧脸色便阴沉如水,智计百出号称智狐,败在几个少女手中,他比英王更愤慨。

  “如今之计不求伤人但求自保。清辉郡主,以国为名的封号,若说陛下对太子充满慈爱,对郡主已是感到万分欣慰,此时殿下切莫要强争,会适得其反。”

  英王望着屋顶思虑再三,半晌才吐出一口闷气,形势比人强,由不得不低头。

  “先生,我若从此闭门修炼,不参与皇族是非,你觉得能躲过秋后算账的危险吗?”

  智狐轻叹口气:“迟了,太子继位不会清算,殿下必能保住荣华富贵,但清辉郡主其势已成,若要动手,太子也拦不住。”

  “殿下,王妃派人探视。”密室外传来亲卫的禀报声,英王快步迎出去,端妃宫中总管含笑传话:“王妃口谕:陛下龙体安泰,殿下不必过份忧心。”

  “有劳总管大人,请移步。”英王还待客气,总管已拱手告辞:“王妃还等着回音,改天再来叨扰殿下。”

  “边关不宁,父王难以清修,烦请总管回禀:儿臣难以常伴左右,唯有母妃宽解心怀了。”

  送走宫中总管,英王吩咐亲卫清扫密室,与独孤无忧在回廊间散布,脸上忧愤之色不减,目光却多了几分神采。

  “居家为父子,立朝是君臣。殿下,还是端妃娘娘睿智啊,呵呵呵,太子监国七年羽翼渐成,陛下大权虽说从未旁落,但难免会起防范之心,民部与军政先后离职,剪除掉殿下和太子亲信,陛下在警告百官臣僚,清辉帝国到底是谁当家做主。”

  智狐的分析很快得到验证,老国王突然降下旨意,英王亲领城卫军兼督察院使,其他王子也各有差事,帝国各部各院日常事务,分管诸王酌情处置以练达政务,虽仍由太子居中统筹协调,但老国王七日一视朝,实际上取消了监国摄政的名号。

  画廊环水,迈过小桥又一春,垂柳拂地,落英缤纷,曲径通幽总无尽,秋风渐寒,百花凋零,而太子府依然姹紫嫣红,宛若春天仍未离去。

  “繁华如梦,纵留得满目清翠,到头来依旧物是人非。”发髻高挽,羽衣飘飘,秋风里小船随波逐流,伊人赤足搅出满池涟漪。

  “小姐,时辰够了,换上靴子吧。”侍女手捧青袜黑靴,扶起丽人坐回舱中。

  “去请太子爷,好几天躲在雕栏后,莫以为能瞒住我。”

  船靠岸,侍女无声退下,须臾太子上船拿起船桨,驾起小船缓缓向前,丽人斜卧在锦褥上,心痛地瞧着日渐憔悴的容颜。

  “七年了,这还是你第九次有空为我撑船。”太子妃幽幽开口,自从太子监国,书案上总是公文如山,难得有闲情共赏美景,太子笑着赔罪:“是我食言了,不过今后每天都来,直到瑛儿回来。”

  “要撞桥墩上了。”太子妃轻呼一声,太子忙摆正船头,堪堪擦着青石撑出桥洞,自我解嘲道:“我的心事总瞒不过你,是不是又偷偷翻阅公文了?”

  “以前是瑛儿偷看,回来背给我听,自从去了标营,只好亲自去翻阅了,瞒不过暗卫。后宫干政是皇族大忌,随你怎么处罚。”

  太子笑应道:“父王得知都没吱声,我为何要处罚?呵呵,多少次遇到难题,还不是你筹谋解决,都怪我软弱,害你累坏了身子。”

  “哼,知道软弱,就不会有意挺直腰。摄政七年,你处处让着他母子,人家可不领情,都把瑛儿逼到了绝地。要不多纳几个侧妃,趁早生个龙孙,免得瑛儿替无情的父亲受累。”

  “瑛儿去标营,父王还不是听了你的建议,她才十二岁,就孤身一人去了边关。”太子放下船桨,毫无仪态地躺进船舱,一脸轻松地安慰:“分掉权柄也不全是坏事,我正好偷闲陪你。父王临朝视事,遇事不像我处置起来有诸多掣肘,没人再敢暗算边关学兵。”

  “原来你都知道啊,害我白担心,咯咯,别太懒散,以免惹得父王生厌。”

  “母后去时我尚年幼,不会没留下后手,千万别让她乱来,放心吧,翠华宫管保是瑛儿最好的护身符,如今我越软弱对瑛儿越有利。”

  船舱帘幕低垂,无人照管的小船,孤零零随流水飘荡,岸上的侍卫见怪不怪,默默地履行着护卫的职责。

  京都城外,一辆马车在官道上疾驰,跟随在车后的数十名劲装骑士,男的英俊女的靓丽一个个神采飞扬,浑不理行人诧异的目光。

  “师父,姐姐好久没写信来了。”马车内,七八岁的小男孩端坐一侧,身子不因马车的颠簸而有丝毫摇晃,坐在身旁的宫装女子不答反问:“三年不见,你想姐姐还是想礼物?”

  “姐姐每次写信,都会给我捎来礼物,但我还是更想姐姐。”提起姐姐,男孩掩不住兴奋,有些胆怯地看向师父:“师兄们私下说,姐姐领兵打了胜仗,就要回来了,肯定会带给我好多礼物。”

  “姐姐会给你带来天下,天下间最好的礼物,想要不让人抢走,你就好好练武,长大了才能保护姐姐。”

  “等我长大,欺负姐姐的人,全杀了,砍成几段喂狼。”

  男孩还未完全褪去的童音,提起杀人却没半分害怕,宫装打扮的师父一掌轻拍在他头上:“你一人双剑能杀几个?要保护姐姐,除了练武还得,有勇有谋才能像姐姐一样领兵打胜仗。”

  马车向着京都奔驰,困倦的小男孩睡了过去,宫装女子细心地给他拉好披风,名镇京都的幻公子,俏脸上全是慈爱。

  京都政局变化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向帝国传递,勋戚权贵世家豪门,纷纷召集智囊们商议,猜测老国王到底是何用意,诸王分领政务,去了太子监国名号,但若说太子失势,清辉郡主入主翠华宫又是唱得哪出戏。

  最忧心的莫过翔云王,幕僚们各有各的见解,理由都足够充分,商议几天又回到原题,太子与英王,谁更得老国王欢心,结论依旧是众说纷纭,让翔云郡王好几次差点按捺不住性子发火。

  “王爷,我们远离京都,只能得知结果,听不到事前商议的声音,所得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不妨问问三王子,他去了京都,多少能听闻些风声。”

  提起卓越,翔云王气不打一处来:“问过了,说得很详细,结果还是那句话,跟着郡主走,呵呵,我翔云王府子弟,成了清辉郡主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在积翠关忙他的商会,比对我王府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