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旧书大亨 >

第420章

旧书大亨-第420章

小说: 旧书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上万日元的新书打折后几千日元就可以买到,这是吸引名古屋民众前来购书的最大动力。

    因为来得早,林逸没等多久就听到有人喊他的号码,跟他一起进入图书馆选书的还有五六十人。他们已经是第三批了。前面两批大多都满载而归,装书的篮子里满满都是崭新的书籍。

    林逸进入购书区域,不像一般的买书者,去电脑前查看自己需要的书具体在哪个方位,目的明确。

    林逸是来淘书的,要的就是泥沙俱下,大浪淘金的感觉。因此他沿着那书架直接一目十行地浏览下去。

    整个图书馆十分庞大,书籍的数量也很多,密密麻麻地摆放在书架上,很高的地方也摆放的有,甚至快挨到天花板了。不过没关系,有一种自动升降的梯子可以帮助你上去,继续查找那里的书籍。

    林逸大致浏览了一下眼前的旧书,不禁诧异,诧异这日本的书籍文化确实和中国不一样。

    首先日本比较畅销的大多数漫画和推理小说,另外就是一些成人的感官小说。像世界名著,日本文学名著等等,也有,却没放在显眼的地方。怎么看都不属于“畅销”一类。

    那些名著林逸基本都接触过,例如紫式部的,川端康成的,森鸥外,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夏目漱石的作者叫渡边淳一,是本**!

    日本科技比中国发达,电玩市场更是兴盛,因此很多年轻人根本对这些日本的传统名著和世界名著不屑一顾。很多宅一族,最喜欢的是窝在家里打游戏看漫画,看,,看,没人会去看……像国内一样,很多购买这种书籍的,要么摆在架子上充门面,要么就是压在头底下当枕头。

    纸质书籍的没落,在这里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再看那些和林逸一起进来的那些人,全都忙碌开来。其中一个四十来岁的猥琐大叔,拿了筐子疯狂地挑选书籍。

    林逸一看,竟然都是一些限制级的色…情漫画。

    看得再仔细点,挑选漫画的日本人还不在少数。林逸首先想到了这个世界俨然已经变成了视觉占主导的时间,书籍也渐渐朝着图画多文字少的方向倾斜。

    这里如此,国内何尝不也一样?

    虽然现在国内网络文学占据压倒性的胜利,但是谁能预料日后漫画类题材的小说和故事,会不会击败这些古老的文字,成为胜利者?

    毕竟一幅图画所蕴含的信息,要比一篇文字大得多,也直观的多。

    林逸回过神来,马上又被一些日本妇女吸引。只见这些妇女蹿进书店之后,竟然直接朝着一个柜台跑去,一个个神色亢奋,动作麻利,犹如马拉松运动员。

    是什么书籍让她们这么兴奋?

    林逸忍不住好奇,就朝那书架上看去,一看,他愣住了,因为那上面摆放的书籍竟然是………记事本!

    花花绿绿,各种款式的记事本,竟然是这些日本阿婶们的最爱………不可思议。

    实际上,日本人心细,办事认真,时间管理严密,只要和日本人打过交道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能够做到这些,除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和长期的训练之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是他们管理时间和行动计划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提前预约,比如去美容院理发,上医院看病,约朋友吃饭,甚至邮件包裹送家里来,投递人员都会事前打电话询问收件人合适的时间。有工作的人因为接触面广,自然少不了详细的时间管理表;即使是一个主妇,孩子学校的安排、银行付款、商店大降价的预告,他人拜托的事情等,她都会事无巨细地写进记事本的时间表里,这样才不会出现疏忽。

    日本人做事一般很少莽撞和冲动,凡事要事先做一个计划,然后根据计划行动。就连购物,主妇们也是根据事前考虑好的采购单购物,所以在超市经常能看到一些主妇一边对照纸条,一边寻找商品。

    不过,对主妇还有更合适的记事本,那就是“家计簿”。每天一页,发工资的日子,拿奖金的日子,每月的开销记录,一年的存款计划等等。家计簿上设有记事栏,除了过日子的流水账之外,主妇还会在记事栏上随手写上家事的三言两语,比如这天去了什么地方,车票多少钱,和谁喝了咖啡等等。

    据说一位日本农民三四十年如一日记录天气的变化,一位主妇16年保持记录每年燕子来屋顶筑巢的情景。因此把日本民族称之为“日记民族”恐怕也不算言过。

    正是因为对记事本这么有感兴趣,因此当书店打折书籍的时候,她们第一时间考虑到的就是多买一些这样的本本。日本设计的记事本很有特色,内容除了可以记录事情之外,还有非常漂亮的插画和漫画,甚至有一些精辟的心灵鸡汤等等,制作又十分精美,让人拿了爱不释手。因此很受欢迎。买回去就算不用,偶尔当成书籍翻翻看看也是一种享受。

    看到这里,林逸不禁有些感慨,小时候上学,老师也经常教导他写日记,养成记录事情的习惯,可是没坚持下去。如今想要回忆以前,只能靠脑子中那不太清晰的记忆,如果当初自己坚持下来,也许就能留住很多美好的回忆。

    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第六百五十二章,民间高手
    就在林逸打量别人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身边一个日本老大爷说:“年轻人,别愣着了………你如果不买的话,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等着选购。”

    林逸不禁有些脸红。

    看起来日本人的时间观念和办事效率会很高,自己有些不适应。

    林逸急忙转移目标,开始选购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和中国一样,大书店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价格超级昂贵的精美画册。

    ……

    ………茫茫碧波之下的乱石之间,一条身躯庞大的粉色章鱼裹挟着一位光着身子的美女。章鱼弯弯曲曲的触手的滑过女人那无暇的身体,轻轻地触摸她的胸,另外一些则缠绕在那充满风韵的双腿上面。她沉醉并瘫软在这软体动物的怀抱之中,脖子不住地后仰,章鱼则伺机向前,轻柔地吻着她诱人的红唇——这是艺术史上最为放荡的场景之一。

    在现代人眼里,这可能是一幅污秽撩人的场面,但事实上,这可是古代日本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这幅木版画的全名为,由日本著名画家葛饰北斋创作于114年间,这种类型的画被称为“春…画“,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兴盛于日本1600到1900年间。

    而眼前林逸手中这本精装画册就是葛饰北斋的精选集,除了这幅世界闻名的作品外,里面还有他创作的那幅著名的,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足以吞下富士山头的惊天巨浪。

    葛饰北斋生活在日本江户时代,他的风格灵活多变,刚才那幅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曾经有一个女人潜入龙宫偷走了龙王的宝物,葛饰北斋用绘画将这种场面表现了出来。

    像这样的画册,如果对日本的春…画不了解,第一眼看到一定会目瞪口呆,实际上这种画作在日本很平常,尤其葛饰北斋所生活的日本江户时代,更是这种画作盛行的时期。

    当然,春画的许多情景显得荒诞不经,因为这其中糅合了较多想象的成分。

    在鉴赏春画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是摒弃那种批判**的观点,毕竟这种性的艺术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当中也是广泛存在的。尽管印制春画当时的日本是一种非法的行为,但实际上人们对它仍然保持着宽容的态度。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成千上万幅不同形式的春画被绘制出来,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连环画册、相册、手卷,甚至有人把它作为结婚礼物送出去;另外一些则印制在商品的包装上面,随着商品流入千家万户。

    春画常常表现具有美感或者有趣的场景,很少对暴力和剥削场面进行描写。大多数春画往往直接描写男欢女爱的激烈场景,这些作品可谓“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从武士商贾到平民百姓,从皇宫贵族到力士脚夫,都乐于欣赏这样的作品。因为对于日本人来说,描绘和刻画鱼水之欢绝不是什么罪过。

    当然,像这样的精美画册,价格不菲,差不多要两千人民币,合计三万多日元。林逸虽然喜欢还是放下了,旁边一个貌似搞艺术的日本男子则重新拿起来,嘴里似乎嘀咕了一句,“应该能打半折吧,如果可以的话,就买了。”

    林逸这才想起来,今天全部旧书貌似打折处理,自己竟然一走神,忘了这一条,晕死。想要再寻觅,那画册却只有那一本了。

    无奈,林逸只好回过头去翻看其它的画册,只是可惜,都没有他刚才看过的那本精美,只能从里面挑选两三本,一聊慰籍。

    转过画册区域,紧接着就是一些日本比较有意思的书籍了。说这些书籍有意思,那是因为这些书籍作者五花八门,有几十年来在当铺的窗口观察形形色色来客的老板娘,有给富人家当保姆、给公司做扫除的清洁工,有城市公交企业的退休司机,有已经退居二线的汽车销售公司老板。

    书的体裁有自传、小说、散文、俳句集、短歌集,无论是哪一种文学形式,他们都在作品中把人生经历和感悟投影在生活的时代背景里,把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在纸张笔墨中。

    除了少数人的出版物可以进入书店在市面上流通销售之外,大部分人的作品都是分送给亲朋好友,或者是文学爱好者之间交换,也有人将自传作为结识新朋友的名片。

    可能是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与专业作家不同的缘故,文章中没有“成名”的伏笔,也没有“畅销”的算计,这些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和朴素,让读者通过笔者的曾经往事读到从他的外表所体会不到的经历和风韵。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有幸进入书店流通的书籍,大多数都成了“滞销产物”,如今只能通过旧书打折进行销售。

    不过林逸发现在这些书中有一本书装订得比较考究,且不论写作的水平如何,但出书人对作品的重视显而易见。

    看这本书的作者简介,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农妇齐藤,她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要写书。因为在整理仓库的时候发现了父亲的诗作手稿,为了把一百多年前父亲的思绪呈现给自己的后代,也为了尝一尝“写书”的滋味,让自己潇洒一回,于是她把自己多年来写的生活随笔和刚刚学了不久的水彩画习作,加上丈夫平日自娱自乐的俳句作品综合成了一本三人合作的自家书。

    不论别人怎么看,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农民的女儿,和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老了居然还能挺起胸脯写书,她的自得和满足是可想而。

    再看另外一本回忆录式样的书籍,装订也比较有意思,周边装饰城稻米穗儿样子,有一种风吹麦浪的感觉。

    翻开书,帮忙写序的是作者的妻子。

    这位叫稻叶的女士写道,退休的丈夫最近很投入的事情是写回忆录,她帮着把丈夫的手稿敲入电脑。本来以为跟随丈夫几十年彼此很了解,读了丈夫的文章才知道丈夫曾经承受的工作压力和他对家人的在意。每天等待丈夫完成的手稿成了稻叶女士探索丈夫内心秘密的旅程。

    早些时候,林逸的日语能力和思维方式还理解不了日本人对生活的感受和表达手法,但是现在,近距离接触,他渐渐地也能看懂一点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在网上经常能够读到国内业余文学爱好者的小说、散文、诗歌,但是中国的文学活动似乎还不像日本这么普及。准确地说,在国内“出书”这种事儿还只是少部分官员,名人,以及明星们的特权。老百姓想要出书,很难,真的很难………单单审查一关就让你头疼的。

    但是日本呢,据说,在四百多年前的江户时代,农村出现了很多教农民孩子识字打算盘的学堂,许多受过教育的人在吃饱穿暖的闲暇之余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于是就有了农民们聚在一起的吟诗习文。从那时开始,用文字表现自己的生活画面,用诗句抒发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不再是文人墨客的特权,也是老百姓的平常娱乐。这种习惯流传至今,这种风流雅兴已经成为日本民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

    从这一点来说,日本民众的创作能力很高,出书能力更强。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会有196年川端康成和1994年大江健三郎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我们泱泱大中国,到了2012年才出了一个莫言,相隔差不多几十年………







第六百五十三章,震惊书店
    这些被允许进来选购书籍的,大部分是半个小时,因为外面还有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