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人道天庭 >

第80章

人道天庭-第80章

小说: 人道天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说不还给他们吧?那还是会有很大的一部分官员以及民众也不乐意。毕竟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肯定会挡住诸多大臣的脚步。而徽钦二宗作为被侮辱过的皇帝,首先不管是面子还是地位,都差了那么一筹,自然容易受到控制。不管是奸臣还是忠臣,心中都不愿意皇帝太过能干的。

    所以说不管如何,只要将徽钦二宗哪怕是他们的后代解救了,那都是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弄不好还会造成大宋的分裂。

    徐妄和高宗好不容易将南宋稳定,自然不乐意看到大宋的再次衰弱。而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高宗在想了良久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徐妄估计高宗这次秘密派来的人,便是来通知徐妄他的决定的。

 第一百四十章:暗杀

    “见过太子殿下。”

    刚一进帐篷,那密使就赶紧行礼道。

    “不用多礼。父皇这次有什么旨意吗。”

    徐妄走到帐内上首坐下问道。

    那密使赶忙掏出了一份密封的圣旨递给徐妄,说道:

    “陛下吩咐了,让殿下阅后即焚。”

    徐妄结果圣旨一看,密封的很是严实,能看得出来这份圣旨除了高宗知道写的什么之外,至少其他人都没有看过。

    “好了,我知道了。父皇还说了什么没?”

    徐妄淡淡问道。

    “陛下说殿下看完密旨之后就明白了。微臣此次是秘密宣旨,还望殿下知晓。”

    那密使意味深长的说了这么一句话之后便当着徐妄的面掏出了一个小瓷瓶,倒出了一枚药丸,仰首服了下去。

    徐妄有些错愕的看着他吃了药丸之后便嘴角溢血的倒了下去,在徐妄的感知中,那密使服了药丸之后,身体一瞬间便失去了反应,感知不到他的生命气息了。

    嘴角一抽,徐妄喃喃自语道:

    “看来与我想象中的并无二致了,只是不知道父皇是如何选择。”

    继续盯着那密使看了一会,徐妄叹了一口气。屏退左右道:

    “离帐据守,任何人不得踏入此帐一百米之内。”

    默默的拆开了密旨,徐妄木着脸看去,一目十行的扫完后只觉得心情十分复杂。

    按照他的想法,以高宗的性子来说,本来应该是派人将徽钦二宗以及直系后代暗杀然后嫁祸给金人或者徐妄,他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可这密旨当中说的却是高宗会派人将这些事情处理好,嫁祸给金人,激起民间对金人的抵抗情绪。徐妄只需要找准机会出来统筹全局就好。

    计划是好,也很符合规律。但没有人是傻子。高宗和徐妄总得有个人站出来下罪己诏,然后才能将此事略过。

    毕竟大宋虽然不是如同大汉那般以孝立国,但经过千百年儒家的熏陶及教育,仁义礼智信早已深入人心。

    不管将来可能会死去的徽钦二宗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高宗和徐妄都得做出表示,让大众及大宋的众多知识分子们满意,至少表面上得给他们一个说法。

    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徽钦二宗被金人掳去,徽宗是高宗的父亲,钦宗是高宗的哥哥。金人只需要将二人摆出来要求罢战,那高宗便不得不按照金人的说法来。

    而如果金人更狠一点,直接将钦宗礼送到宋境,那高宗这位皇帝是当呢还是不当呢?徽宗早以去世,但钦宗作为高宗的哥哥,原来的皇帝,天然就比高宗有着许多的优势。

    如果金人真的把钦宗礼送到宋境,那大宋的官员是遵高宗呢还是遵钦宗呢?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高宗是南宋的开国皇帝,手下的大臣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比着钦宗占据着许多的优势。

    可在古代,账却不是那么算的。

    华夏自古以来讲究的是名正言顺,高宗如果在徽钦二宗被掳的期间力挽狂澜,登上皇位,在这两位皇帝没有回来之前,高宗作为徽钦二宗的直系亲属自然是名正言顺,可如果钦宗入境,那高宗便属于名不正而言不顺,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军队,亦或是在朝廷。高宗天然之上便弱了钦宗一筹。

    而钦宗虽然说是知道这是金人的计谋,但好不容易脱离金人那边的苦海,回到宋境,在宋朝占据优势的情况之下,你说这个皇位争是不争?

    正常人都会做出争的选择,更何况是钦宗这个登位不到一年,就被金人掳去囚禁羞辱的皇帝了。

    所以对于高宗乃至徐妄来说,徽钦二宗乃至二人的直系亲属,都属于二人的畔脚石,不管是于公于私,二人最好是没有争位的能力最好。

    反正就徐妄来说,他是不会将现在好不容易打造出的局面拱手相让的,且不说钦宗如果继位之后有没有能力守住现在的江山,就说他就算能够守得住。难道还会有徐妄这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强吗?

    很明显的道理,宋朝虽说是从下到上烂成了渣滓,但与徽钦二宗的不作为却是有着极大的关系。

    泱泱大宋,坐拥着世界上最大的土地,最灿烂的文化,最多的人口,却被草原民族钉在了耻辱柱之上。

    不要说贫民百姓了,徽钦二宗被掳时连同他二人还有着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另俘虏了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被冲做了ji女。

    可以看一下这个数据,除了皇室中人,被掳的几乎都是华夏的女人们。金人这一番动作,不仅仅是将徽钦二宗按在了地上,更是用脚狠狠的踩着他们的头一遍又一遍。

    耻辱啊。这种罪责,北宋那些只想着保住官位,保住性命的文人大臣们,徐妄哪怕是丢了太子之位不做,也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至于说金人,更是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

    继续说高宗的密旨,高宗作为政治斗争中拔尖的人物,自然能够预料到徽钦二宗死亡后的后果。

    徐妄本以为高宗是想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然后高宗继续享受着花花世界。

    可高宗的意思却是出乎了徐妄的意料。

    高宗在密旨中说,他派人前往金国,将钦宗及能够威胁到南宋统治的人除去,然后嫁祸给金人。

    放出谣言后,虽说智者都能看出真相,但高宗却已经做出了心理准备。到时候他会以金人杀害父兄的解释要求大宋军对不惜一切代价讨伐金国,为父兄报仇。

    当然,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之上对此事总会要一个说法。那个时候高宗会主动退位,传位于徐妄。为父兄守孝,将一切责任全部承担,而徐妄便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将这个大危机化解于无形。

    这便是徐妄纠结的一点了。高宗要是将责任全部放在徐妄身上,那徐妄反抗的话那也就能过的了心理上的那关了。可高宗这么做却是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毕竟徐妄对高宗的印象一直都是贪生怕死,没有魄力。可现在高宗这么一做反而让徐妄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这也是徐妄想多了,高宗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没有魄力,没有手段压根走不到现在的地步。

    就如同一个赌徒,他一无所有的时候自然敢拼尽全力去赌。可当他有了一定资产之后他就会想到一无所有的时候自己的难过日子,自然不会像原来那般毫无顾忌了。

    高宗便是如此,北宋灭亡时。在两位皇帝都被掳去的时候,他算是一无所有的赌徒,只能依靠着众多将军为他守住天下,那个时候的他算是十分有魄力的。

    可到了一定时候,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宰相背叛了他,最难过的时候经历了两次被最信任的人背叛的感觉,再加上当时的南宋维持着虽然艰难,但好歹走上了正轨,所以高宗做事不得已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而为什么要杀了岳飞呢?依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南宋衰弱,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供岳飞打仗。而国内投降派势力太大,高宗也只能小心翼翼的维持着。

    最重要的便是,当时的南宋并没有能力在接受一次叛乱了。

    为啥呢?按照刚才所说的,钦宗还活着,岳飞真的打败了金朝,将钦宗迎了回来,那高宗九死一生建立的政权到底是要交给钦宗呢还是自己维持着呢?

    高宗肯定是不乐意给钦宗的,可如果杀了钦宗,那高宗这个皇帝也算是当到头了,没人继承皇位之下,南宋也维持不了多久,而如果留下钦宗呢?钦宗四处串联,谋权篡位怎么办?

    放着这么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不能打,不能杀,不能骂,还得随时小心伺候着,那得多糟心呀。

    万一真让钦宗联合起了一些对高宗不满的势力,真的发动了叛乱,那南宋可就真的危险了。所以那个时候的高宗自然要将岳飞这个主战派给召回来,不让他灭了金国。

    而现在自然与前世有着区别了,首先有着徐妄这么一个不弱于他的继承人,就算将徽钦二宗都杀了,他们二人中至少还有着一人维持着南宋的政权。

    金国被打到了这种地步,南宋修养多年,倾全国之力妄图以一战灭了金国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便是看怎么收尾了。

    高宗后顾无忧之下,做事自然不像之前那么束手束脚了。直接让手中的大内高手们去到金国之境,找机会杀了徽钦二宗,嫁祸给金国,激起宋境之内民众的战意,另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

    在高宗退位将皇位传给徐妄之后更能将军民的士气激发到顶点,然后一举灭了大金,顺带消除了徽钦二宗两人的隐患,一石数鸟之下高宗自然十分乐意。

    况且,高宗不仅将太子之位给了徐妄,还给徐妄消除了这么一个大危机,顺带给徐妄铺好了路。那么重大的人情,至少高宗对他后半生的生活是不会担忧的了。

    看盗版的那些,虽说我能理解你们。但你们好歹也得意思一下呗。这书成绩那么差,看书又不花你多少钱,你来支持一下让作者菌有点写下去的动力好伐?

 第一百四十一章:打还是不打 这是一个问题

    徐妄默默想了一下这件事情发生后将会产生的后果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便不再去管他了。高宗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要是徐妄没有能力抓住机会的话,那失败也怪不得旁人。

    将密旨焚烧后,徐妄便下令整军。准备按照与岳飞的计划分兵前行,一路往大同府而去。

    自金兀术大败之后,一路溃逃。就连沿路的城池都受到了影响,生怕宋军突然兵临城下,贪官污吏以及汉奸们惶惶不可终日。

    大金对金兀术的失败并没有心理准备,导致了徐妄一路行来,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毕竟是宋朝故地,大金虽然占领了过去,但统治还未深入人心。再加上徐妄派遣军中能说会道的短暂培训了一下,往路上的城池一路散布谣言而去。

    所以一路之上那些官员们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生怕投降的慢了受到宋军的制裁。

    “大人,投降吧。宋军已经到了咱们的脚底下了。如果在顽抗的话咱们可就倒霉了。”

    一身穿青色谋士服的男子对着站在城池之上的披甲男子说道。

    这里是太原府,算是徐妄这路大军一路行来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城池了。如果强攻的话可能会遭遇顽抗以及耽误时间,所以徐妄早就将近段时间培养起来的军中间谍派到了城中四处散布谣言,企图不战而下。

    谋士服口中的男子并不答话,只是额头之上若隐若现的青筋能够表明他心中也是十分纠结。

    谋士服男子见状,赶忙又说道:

    “宋朝太子殿下亲征,之前投降的官员们都没有受到什么惩处,只是削了原位,留待考察。大金大势已去,大人得早做打算才是呀。”

    “元福,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那大人终于开口说话。

    “小人得大人恩宠,自出师起就被大人提拔在身边,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

    青衣谋士虽不知这位太守大人打的什么主意,但还是快速回答道。

    “你觉得宋朝太子殿下肚量如何。”

    那太守略过这个话题,貌似问了一个与战事毫不沾边的问题。

    青衣谋士跟了这位太守几十年,这太守一说话,就立马知道了他打的什么主意,立马劝道:

    “大人还望三思,平阳府的大人就是想着做出样子,努力守城,想要让太子殿下看到他的能力,结果靠着平原府的几千人马硬生生阻了这位太子三天,城破之后被太子殿下夷三族,其他开门投降的不管是罪大恶极的还是生命良好的都被太子殿下从轻处理,可见这位太子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