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小镇长 >

第453章

逍遥小镇长-第453章

小说: 逍遥小镇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40章 纵身一跃
  因为国情原因,中国粮食储备工作只能是国家来运行,而大宗粮食和副产品的交易,也主要是国家在负责,能参与进去的商业公司寥寥无几。
  北方农粮集团就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个,王博也是偶然间看到过它的信息,这集团领导层颇能隐忍,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发展很快但很低调。
  犟牛俱乐部和这家集团合作过,北方农粮从前两年开始拓展市场,不光局限于粮食,还进入了肉副食品领域。
  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叶奇鹏就是很有能量的一个人了,即使虚弱,王博依然起身和他握手。
  到了叶奇鹏这个档次,说是不拘小节,其实他们很注重细节,王博可不想开罪人家。
  再说,人家还是来送药的,就是这药他不是很敢喝。
  毕竟叶奇鹏的身份是他们自己说的,随便过来一个人就说给他治病开了中药,他要是喝下去有问题怎么办?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叶奇鹏显然也知道这点,他先展示了两副药,然后交给像是副手身份的儒雅中年人,过了一会药煎好了端上来,弥漫开来一股浓烈的草药味。
  “这是半中成药,煎熬容易。”叶奇鹏笑道。
  一壶药分成了两碗,叶奇鹏喝了一碗,给王博留了一碗。
  伊娃皱起眉头,她小声道:“这是什么?味道怎么这么刺鼻?我觉得这是化学物质溶液。”
  王博笑道:“这是中药。”
  伊娃恍然的点点头,她学中文的时候学过中药,但是没有见过,不知道这药物的味道多么强大。
  叶奇鹏喝过一碗了,王博便喝掉了另一碗。
  在儒雅男子的话题引导下,他们谈起了新西兰的农牧贸易和国际农粮经济形势,王博对这方面还有些了解,毕竟犟牛俱乐部每天都有专业信息推送。
  这让他有点感谢自己加入俱乐部的决定了,并且后面他应该多加入一些俱乐部,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就能帮到他。
  中药讲究以药养身、徐徐去之,正所谓病来如山崩、病去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
  但老中医提供的药物很管用,王博喝下去后不过半个小时,身上开始出热汗,虚弱感慢慢消失,重新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这可真是神医啊。”他高兴的恭维道。
  叶奇鹏则很惊奇:“苏先生固然是神医,可您这身体素质也太好了,一副药下去就痊愈了?我这也是感染了热风寒,已经吃了四副药还没好呢。”
  他的身体素质和老王可没法比较,不说领主之心这个强大存在,就说平时的锻炼和饮食组成,国内花再多的钱都享受不到。
  如果仅从养生和养老这点来看,王博可以骄傲的面对全世界说一句:我不针对某一个地方,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双方聊了一会,叶奇鹏和他交换联系方式离开,说有机会想去他的落日镇做客。
  这次接触王博很舒服,人家没有打扰到他们,还帮助了他们,叶奇鹏和他的助手言谈举止大方而专业,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
  所以这种客人,王博坚决的欢迎!
  来而不往非礼也,叶奇鹏他们要趁着中午暴风雪停止上路,老王就去车里拿了一些高档的小牛肉、羊羔肉和东涛鸡等食材,也拿出两瓶落日蜂蜜,送给了他们。
  叶奇鹏大方的收下,说道:“这都是落日镇的特产对吗?我早就听说过新西兰有一位华人开拓的神奇小镇,净是出产神奇食材,一直想尝尝,结果今天得到机会了。”
  “所以说,叶总和王镇长真是有缘分,昨天我们进镇子躲避风雪的时候叶总还说来着,镇子虽小,但或许有奇遇,没想到一语成谶啊。”儒雅助理笑道。
  王博和叶奇鹏握手分离:“确实是缘分,希望我们有机会再续这份缘分。”
  叶奇鹏大笑:“肯定会有机会!”
  道路上还有积雪,但风雪停下了,王博他们也上路了。
  路上车子开不快,王博和几个少年聊天,倒觉得时间过的也挺快的。
  这些少年喜欢争辩,特别是伊娃参与聊天后,就像一头头小雄孔雀,各种翘屁股展示自己。
  王博不断的笑,从少年身上,他看到太多自己的影子了。
  这是四个小叼丝,和他初中时候差不多。
  路上以此将四人和青年夫妇一家放下,王博也快要到家了。
  博爹正在街头扫雪,因为海上风大,海岸边的雪都吹进了他们村里,所以每次大雪之后,都是全村大扫雪。
  王博觉得这个习俗不错,全村一起干活,不管干多少,总是一个沟通感情的机会。
  他们的客车开进来,博爹想不到他们三个人会乘坐这样一辆车进来,所以当客车开近了,他头也没抬。
  王博对司机坏笑道:“看到那干活的大叔了吧?你开过去,吓唬一下他。”
  司机为难道:“这不好吧。”
  “那是我爸,我们经常这么闹。”
  司机听了后接受他的提议,慢慢开车贴近了博爹。
  附近有人干活,看到大巴车直冲博爹而去,顿时吓得叫了起来:“王连山,快闪开!要撞上人啦!”
  大巴车发动机声音很大,博爹听到了一回头,吓了一跳,很利索的来了个扑倒,直接跳入了水沟里。
  当然水沟里没有水,只有一层厚厚的积雪。
  司机也吓到了:“我这踩着刹车了,老爷子怎么还跳呢?不过身手倒是挺利索啊。”
  王博尴尬了,这他妈本想开个玩笑,玩笑开大了。
  周围扫雪的乡亲提着扫帚铲子铁锨之类的工具气势汹汹的冲上来,还有的带着一条狗,当头就骂:“妈了个八字瞎了眼吗?不会开车啊?你大巴车开进我们村里干球?路这么宽——哎哟卧槽,这不是小博吗?”
  车门打开王博第一个跳下去,赶紧去殷勤的扶起老爹:“爸,你这怎么了?怎么趴在水沟里?”
  博爹心有余悸,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有个车冲我开过来了,得亏我身手利索。哎,小博?儿子!”


第941章 斗米恩
  博爹随后明白过来这肯定是儿子让司机做恶作剧,顿时怒从心头起,破口就骂:“草泥马,没大没小,这玩笑能开啊?”
  要是别人敢说前面那仨字,以老王现在的脾气肯定得怒怼一局,但老老王说没事,因为这是事实。
  伊娃带着小萝莉下车,她也有些尴尬,刚才未来公爹那纵身一跃的英姿,让她很有点忍俊不禁。
  看到伊娃和小萝莉,博爹就住嘴了,给儿子留点面子。
  其实看到儿子,他更多的是喜悦,儿子的小恶作剧不是事,他之所以要怒喷一把,是向周围的乡亲证明自己在家里的统治力和地位。
  一切到此应该结束,偏偏壮丁出来还捣乱。
  它刚才趴在车窗上也看到了博爹的英姿,跳下车后它抽抽鼻子,站在车前腾空跳跃,张开爪子劈开腿,“吧唧”一下子掉落在雪坑里。
  现场一片懵逼,博爹呆若木鸡。
  然后有人开始笑了,王博一个表叔笑道:“大山,这狗好像在学你刚才的动作呀。”
  王博尴尬地说道:“没有没有,我家壮丁就是这样,见到雪就发疯,喜欢跳着玩。”
  真正看到雪会发疯的是胖猫兄弟,昨晚王博担心它们在风雪里感冒,特意将它们抓回来,结果这俩兄弟没事,倒是他感冒了。
  这会下车,路上雪被清空了,都落在水沟里。
  于是,大胖二胖争先恐后,跳起来扑到水沟里,甩着圆脑袋一个劲的往积雪里钻。
  旁边围观的乡邻笑得更起劲了,胖猫兄弟不是模仿博爹,它们就那么跳起来的,可是有壮丁在前面做榜样,乡邻们怎么会不多想?
  博爹脸上的笑意越来越少,眉头跳动的厉害。
  王博赶紧讨好的给老爹顺气:“爸,你别误会,壮丁和大胖二胖,就是看着雪发疯了。”
  博爹怒道:“你爹我信你就见鬼!”
  在相邻们的哄笑声中,王博尴尬的打着招呼回家:“大家明天到村委去领肉哈,我从新西兰给大家带了牛肉,过年腌酱牛肉可好吃了。”
  这话赢得了村里人的喝彩:
  “小博有出息了还记着老乡亲,这孩子好。”
  “是啊,小博就是有出息,大山和他媳妇真有福。”
  “去年过年吃过小博家里的酱牛肉,味道真好,今年咱们自家也能腌了,真好。”
  王博给乡亲们带牛肉,就是因为前两年过年大家来吃鲶鱼饭或者做客的时候,都说牛肉好吃问他怎么能买到。
  今年牧场规模不断扩展,他索性带了一批肉回来,给村里家家户户都分上点。
  他们渔村不大,村子里总共一百来家,一家即使分到十斤肉,那也只是半吨而已。
  斗米恩升米仇,王博很懂得这道理,所以他发家之后没有在村里表现财大气粗,除了给父母买了艘船,其他时候表现很低调。
  这种情况下,他给村里一家一户分十斤牛肉,还是从国外带回来的牛肉,依然可以得到大家的感激。
  这对他没用,但对他留在家里的父母有用,能给父母争光争面子,也给他们攒下好人缘。
  吃人的嘴短,村里人很讲究这个。
  果然,博爹听到老伙计老邻居们这么说,刚才的尴尬顿时一扫而空,满心得意但很努力的做低调表示:“没啥没啥,小博在外国的镇子就养牛为主,他带牛肉回来是应该的。”
  在村后扫晒场的博妈闻讯回来,抱起小萝莉拉着伊娃的手嘘寒问暖。
  小萝莉已经快八岁了,不是小丫头了,她长得很快,身段已经带着窈窕色彩了。
  可惜,在五大三粗的博妈面前,她还是跟个洋娃娃一样被玩弄。
  天色不早了,王博留下司机住一夜,司机帮忙搬运车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轻松。
  博爹想给司机留下了一小箱牛肉,总共是十公斤,王博摇摇头,直接多给了五百块钱当小费。
  司机高兴坏了,连连道谢。
  博爹有点心疼,说道:“小费给这么多呀?”
  王博道:“你知不知道那一箱子牛肉多少钱?在新西兰,我的牧场出产的牛肉,最差的也是一公斤一百纽币,这种得两百纽币,也就是说十公斤是两千纽币,接近一万块人民币!”
  博爹不了解他的生意,更不了解牧场的情况。
  他倒吸一口凉气:“那明天?”
  “明天分出去五百公斤,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五十万块钱打底。”王博道。
  博爹舍不得了:“你这样还不如拿出五十万块钱一家一户分五千块呢。”
  王博笑道:“爹啊,不是这么回事。首先,这些肉的价值在新西兰才能卖这么贵,其次,要是挨家挨户发五千块,大家指不定想我有多少钱呢,给牛肉是情谊,给五千块那就是找事了,救急不救穷啊爹!”
  博爹很欣慰,拍拍他的肩膀道:“行,儿子,你现在成熟多了。不过,你有多少钱?我和你妈也不知道。”
  王博想了想道:“能动用的资金,可能是三亿纽币左右吧,如果加上不动产,那就是整个落日镇了,上百亿都不止!”
  他一点不夸张,城堡是无价之宝,而两片牧场可是新西兰最好牧场,加上哈威亚湖的渔获出产能力,落日镇是真正的价值连城。
  博爹大笑:“你小子就吹吧,不想说算了,反正我跟你妈不在意。”
  王博无奈,老爹儿子说的是实话。
  冬季家家户户晒鱼干,王博家里的屋檐下挂着满满一溜,全是至少半米长的大鲅鱼、大加吉鱼之类。
  博爹说道:“这两天天好了,咱们得出去一趟,风雪过、鲅鱼获,肯定有大鲅鱼群出来,要是运气好了,咱们还能碰上金枪鱼呢。”
  金枪鱼是珍贵的经济鱼,不过他家乡海域能出现的是黄鳍金枪鱼,顶多能获得大眼金枪鱼,如马苏金枪鱼和最珍贵的蓝鳍金枪鱼,几十年了从未见过。
  即使是最多的黄鳍金枪鱼,现在出产的也少了,不是烂捕的缘故,而是水质差了,金枪鱼不肯来了。
  自然,晚饭就是吃鱼干,这是特色菜。


第942章 咸鱼菜
  咸鱼和干鱼,这是以前沿海渔村的主力菜肴。
  在物产稀缺的年代,即使生活在海边也不能常常吃到鲜鱼。
  首先是古代有海禁政策,严格到清朝,愚蠢的清政府肃清海岸线,将很多渔村都迁入内陆。有人出海,那不管是打渔还是观光,统一当做海上营运处理,一概杀头。
  其次,古代即使打到了鱼,那得带去市场卖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样的道理,吃上海鲜者,并非打渔人。
  最重要的是,以前人们不敢轻易出海特别是出远海,只靠总结出来的那些海上谚语和眼睛观察到的规律,不足以预警海洋危险天气。
  渔夫出海那真是将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