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跑出我人生 >

第84章

跑出我人生-第84章

小说: 跑出我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的200米决赛,杨光宗跑出了20秒82的成绩,在当前国内已经是最顶尖的水平了,放在亚洲看得过去。但在依旧不是他的最好状态水平,可比赛就是比赛,人家运动员发挥得好,自己运动员没达到最佳状态。技不如人,余立伟虽然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
  现在想着的,就是下一次,是不是可以像100米一样,有两个足够强的选手多做一份保障。
  “把弯道技术提升上去,在亚洲赛场苏祖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他这方面有上升空间。”
  李志忠还没开口,一旁的袁郭华点着头说道,“像那个谁……末续慎吾,我上次看过他的视频分析,这个运动员很有特色,弯道技术也不算极致,但后半程很优秀,听说400米也是45秒左右的水平。”
  李志忠不经意地挑了下眉,看了余立伟和袁郭华两人一眼,思忖了一会,道“我的想法还是在暂时重心在百米吧。不过有机会跑二百米的话,可以多试试跑跑,以赛代练,赛后分析,做个后面几年的计划。”
  “你还真上心了啊。”
  余立伟似乎情绪调整了过来,看李志忠说得认真,顿时笑了起来,“别太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我这,也就老毛病,心急了。你是主管教练,按着你的计划来,我可指着苏祖赶上伊东浩司呢。”
  伊东浩司,日本最好的短跑运动员,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中夺得了男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枚金牌,并以10秒整的成绩打破了10秒08的原亚洲百米纪录。
  是日本在末续慎吾出现前,实力最为强劲的日本短跑运动员。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男子短跑在亚洲的统治力瓦解,也差不多就是从伊东浩司这代日本运动员的崛起开始的。
  对于余立伟来说,伊东浩司,朝原宣治,末续慎吾这些日本运动员,都是他心心念念时刻想要超越的。
  “对了,老袁,下午开始的接力赛你是怎么看?”余立伟想起了这次大赛的重头戏,4X100的接力赛,开口问道。
  “男子的4×100米,泰国日本是老对手了,不过我们的接力队练了这么久,各个队员的默契和实力都不差,还是很有竞争金牌的希望。女子的4×100米的话实力稍弱些,看看有没有机会拿奖牌吧。反而最让我比较放心的是女子的4×400米,我们的女子400米运动员总体水平要比日泰的选手高出不少,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接力队里最稳的一块金牌。”
  袁郭华将当前接力队的情况大概说了一下,因为当前国内男子400米短跑几乎没有什么好手,所以在男子的4×400米接力赛没有选择报名。短跑项目400米的运动员,要兼顾速度和耐力,有时候选材上,比一二百米的运动员还要难。
  “苏祖你是怎么考虑的?还继续做替补?”余立伟不经意地看了李志忠一眼,转头和袁郭华继续问道。
  毕竟已经跑了一个全国纪录,一个亚锦赛冠军,短跑实力上毋庸置疑。如果是纯粹新人,余立伟也不多说这句,但苏祖跟着接力队同样也训练了好长一段时间,他的主管教练也在,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看法。
  袁郭华抿嘴啧了一声,有些稀疏的眉毛也搅在了一起,神色有些纠结。
  “原来男子4×100米,我定的选手是,沈运保第一棒,陈建第二棒,尹航朝第三棒,杨光宗第四棒,苏祖和何军替补。不过尹航朝状态不行,我换成了何军。余指导,如果苏祖要上场的话,这个棒次的顺序就得重新调整一番。
  苏祖的速度跑有弯道的第一棒和第三棒肯定是不划算,这不是他的强项。第二棒虽然是直道,不过要接棒还要交棒,技术最好能成熟一些。最好的选择就是苏祖跑第四棒,他速度快,冲得快,能有一定优势。我现在担心的就是如果苏祖上场了,除了第一棒的沈运保外,陈建和杨光宗的位置都要调整,增加了失误的风险性。”
  袁郭华也是仔细考虑过利弊,只是当初接力队训练制定计划和棒次安排的时候,没想到苏祖的成绩爆发得这么快。
  一个10秒20以内的百米运动员,比起一般的接力赛选手快出可能有0。2、0。3秒,这是巨大的优势。但苏祖一上场跑第四棒,何军就要下来,杨光宗去跑第二棒,陈建要去跑第三棒,因为只有第三棒陈建的速度加起来后,能够最大可能的发挥苏祖第四棒的速度。这种微小的调整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发挥。
  两种阵容,各有优劣,袁郭华一时也是没法拿定主意。
  “要不,我们先等预赛结束吧。”李志忠见袁郭华确实思虑了很久,是从整体出发考虑,站出来打了个圆场,“先看看接力赛的预赛成绩,到时候再考虑要不要做出调整。”
  几人想想也只能如此,预赛先求稳。


第一百三十四章 苏祖你上
  下午16点20分。
  男子4×100米接力赛预赛开始,由于是团体的大项目,各个亚联参赛的成员国并不多。预赛的三个小组赛,各个代表团接力赛选手都是拼拼凑凑,很多成员国里参加4×100米接力赛的都不是短跑运动员,跳远、撑杆跳高等各色选手都有。
  毕竟代表团的人员数量有限,除了中日代表团人数较多外,其他有完整建制接力队的也就泰国,印度,HK,还有东道主菲律宾等八九个代表团。
  接力赛小组预赛苏祖虽然没有上场,但他作为替补队员,也是同样一起经过热身,此时穿了一件薄外套在场边等待,跟着看接力赛的预赛开始。
  这次中国接力队的运动员四棒都是苏祖的熟人,第一棒是沈运保,第二棒是陈建,第三棒是何军,第四棒是杨光宗。
  本来跑第三棒的应该是尹航朝,不过他在参加完全锦赛后,似乎有旧伤复发,没有参加亚锦赛,换成了同样擅长弯道技术的何军顶替。
  在中国队四棒的接力选手上场后,赛场上日本泰国印度几个接力队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有几分差异,因为中国队昨天百米冠军,实力最强的选手竟然是替补。
  或许是总体实力已经足够强,不需要冠军来参赛了吧。
  不过,即便是这样,各国的接力赛选手也没有一个敢掉以轻心的。
  在昨晚的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祖以10秒16的成绩摘金,而陈建紧随其后,以10秒25的成绩拿到了银牌。第三名则被哈萨克斯坦的选手切诺哈儿10秒27的成绩险险拿到,在他后面的是沙特选手阿尔亚米10秒28,沈运保以10秒42的成绩拿到了小组第六。
  男子百米项目里,中国队包揽了第一第二第六三个名次,男子200米则有三四两名,即便百米第一的选手未曾上场,对于参加接力赛的各国运动员压力已经足够大。
  在接力赛选手的平均短跑实力上,即便是日本和泰国也远有不如。不过,考验接力的除了个人实力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技术细节和默契程度。
  中国队排在了预赛的第三小组,而且事有凑巧的是同小组还有着去年亚运男子4×100米冠军的泰国队。
  前两个小组的接力赛进行得非常流畅,很快第一个预赛小组和第二个预赛小组都角逐出了前两名,斯里兰卡队和日本队,印度队和HK队。
  紧接着第三组的预赛选手在赛场上开始就位。
  “Set。”
  “啪!”
  发令枪声响起,比赛开始!
  虽然不是自己在赛场上,但苏祖看到沈运保从弯道中起步奔跑出来的时候,同样感觉到一股激昂的情绪喷涌了上来。
  场边加油助威声也在接力赛枪声响起后从静默突然变得热烈。
  在赛场一边,余立伟李志忠和袁郭华三个教练,紧紧盯着田径跑道内的选手,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交接棒要小心,稳妥些,不要有失误,我们实力是够的。”
  接力队的主教练袁郭华紧紧地攥着衣角,嘴里低声地念叨着各种技术要点。
  这次的中国接力队可以说是当前亚洲最顶级的队伍,又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磨合训练,是最有实力争夺冠军的接力队伍。
  但越是这样,就越让人越患得患失。
  赛前袁郭华给的目标就是稳妥地进决赛,不要有掉棒这样重大的失误。你实力再强,只要出现掉棒,起码要错失好几秒的时间,基本就不会再有机会。
  赛场上,中国队的前面两棒跑得很顺利,沈运保在第一棒之后以微弱的优势顺利将交接棒给了陈建。而第二棒的陈建凭借着个人强大实力,很快和其他选手拉开了差距,领先了第二名的泰国队差不多有一米多的距离。
  毕竟一个亚锦赛的百米第二和第六,实力比起其他接力选手还是远远超出的。
  “哎呀,糟了!”
  一声惊呼,场边众人同时瞪大了眼睛。
  赛场上第二棒的陈建已经跑完了最后的距离,正在和第三棒的何军进行交接棒。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何军的起步加速略有不够,第一次交接棒两人错开了,竟然没有成功。
  足足又跑了两三步,都快出了接力区,陈建第二次才将手里的接力棒给到了何军手上。
  可就在这稍微的耽搁间,后面的泰国队和阿曼队,已经顺利赶超了上来。
  场面形势一下变得严峻起来。
  第三棒何军在接棒后,奋勇直追,他和杨光宗的第四棒交接也顺畅,两人都拼命想扳回劣势。凭借着远超过其他队伍的短跑实力,一点点不断在缩小着差距。
  但最终也只是在终点线前,将将赶上了刚才的阿曼队,比泰国队落后,拿到了小组第二名。
  “呼——”
  当看到中国队拿到了小组第二的时候,苏祖和几名教练员指导都长吁了一口气。
  “有点惊险啊!”
  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决赛是各预赛小组的前两名直接晋级,剩下的队伍里再顺位取成绩的前两名,总共八支接力赛队伍参加决赛。
  最稳妥的决赛资格就是小组的前两名,剩下的队伍靠排名的两个决赛资格,各个小组间没有参照,谁也说不准。
  ……
  “陈建,何军,你们俩刚才交接棒的时候是什么问题,第一次怎么会没有顺利成功呢?”
  赛后的中国队休息室内,袁郭华将男子4×100米的五名接力队队员召集在一起,讨论着刚才预赛中的得失。
  沈运保和杨光宗相视一眼,没有说话,刚才的问题,主要是在二三棒,更他们关系不大。
  “我刚减速得不够及时吧,之前可能跟尹航朝练得比较多,速度有点超了。”陈建沉默了一会,开口说道。
  何军见陈建开口,犹豫了一下,也说道:“教练,可能是我加速晚了,刚开始加速,就见陈建已经到了,有些慌了。”
  两人都没什么推诿,毕竟是团队项目,找出问题才是关键。
  “默契还是不够。”
  袁郭华微微摇了摇头,接力赛各种突发状况都有,见怪不怪,他也不是追究运动员责任。
  其实方才袁郭华大概也看出了情况,何军跟着接力队训练时间也有,但作为替补队员,训练的交接棒次数是要少了些。
  而且,主要的一个问题也是陈建今年的速度爆发上来了,何军作为专项200米的运动员,在起步和加速上是稍稍偏慢的,和陈建无法达到同步。
  何军和陈建达两人速度偏差大,既然无法达成最好的默契,那么阵容改变也就没有太多可纠结的地方。
  接力赛本来就是争分夺秒的,各个选手之间速度的配比都是考虑到位。袁郭华心里有了主意。
  “明天的决赛,我们做个调整吧。第一棒依旧是沈运保,第二棒换成杨光宗,第三棒陈建……”袁郭华一个个人点了过去,然后指了指接力队后面的苏祖,“第四棒,苏祖你上。”
  “好。”苏祖点点头,他对接力赛也期待已久,接力赛的这枚团体项目金牌,他很看重,不想旁落他人。
  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不但要自己能拿到荣誉,还要能够帮助队伍取得成绩。接力赛是最能够看出整体素质水平和考验整体协作能力的。
  “沈运保和杨光宗,你们的前两棒力求的就是稳定,你们两人的速度,即便跑不出优势也不可能被其他人落下。第三棒陈建你的弯道技术也不错,而且三棒的距离短,适合你达到高速,最后一棒,苏祖,你接棒后就一个任务,冲!你的速度大家是信赖的。”
  苏祖作为全国男子百米纪录的保持者,亚锦赛百米冠军,短跑的实力自然毋庸置疑。
  “这次我们的接力赛队伍的总体实力是远超过其他队伍的,关键就看交接棒的默契。这样,我们决赛的时候用混合式的交接方式,第1棒沈运保用上挑式传棒,第2棒杨光宗用下压式传棒给陈建,第3棒陈建仍用上挑式传棒给苏祖。尽可能避免我们在交接棒中的迟疑和失误。”
  各人的技术特点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