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跑出我人生 >

第233章

跑出我人生-第233章

小说: 跑出我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去去,谁跟棒子一般见识,你什么级别,他什么级别。”
  老李撇了撇嘴,说起这个还真是有几分来气。
  多哈亚运会苏祖一人手握男子100米和200米两枚分量十足的金牌,在的最有价值运动员评选上,竟然差点输了。当前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在2006年三破世界纪录的选手竟然差点输了,这让老李都觉得有些可笑。
  亚组委官员在公布评选结果前表示,这次MVP的评选有三个主要条件,首先是知名度,在这一点上,整个亚运会所有参赛运动员里,无疑是苏祖第一,其次刘阳宇和北岛康介等次之。其次是在亚运会的成绩,再就是亚洲各国7300名记者的选投票也将决定最终的人选。多哈亚组委正式邀请了7300名持证记者进行投票,每人只有一次投票机会,投票后,有关方面将把记者的证件号留下记录在案,避免重复投票。
  而评选结果,由于中国入围的候选名单的运动员太多(苏祖、刘阳宇、扬威、徐妍玮、陶璐娜、何宁、刘天佑),造成了中国记者手中的选票分流,苏祖仅仅以一票的优势胜过了朴太恒。
  这里倒不是说中国记者不给苏祖投票,而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大家都抱着苏祖那么高的知名度和人气,应该不至于落选,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推几个其他中国选手的想法。结果造成了苏祖的很多票都是来自其他没有候选运动员入围的国家记者投的。
  这一点,让老李从多哈回来之后,很是怨念了一把。
  当然,这里也得说朴太恒在多哈亚运会的表现不俗,男子200米、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金牌外加两项亚洲纪录,如果没有苏祖在,刘阳宇都不一定能够拿到这个最佳运动员称号。
  “教练,下一步呢?游过去?”
  下水以后,苏祖才发现这个泳池的水并比深,可能比奥运会泳池的1。8米要低上不少,大概只到苏祖胸口的位置。而且温度也比较舒服,如果是训练或者比赛之后,过来玩会水,倒是个不错的享受。
  李志忠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秒表,“不游,这个水的深度,你就跑。”
  “跑?”
  苏祖看了眼李志忠,再次问道。
  “对,你跑一个来回看看。”李志忠确定地点点头。
  苏祖摇了摇头,露出丝哭笑不得的神色,这个在水中跑步他还是第一次呢,这个训练方式也不知道是哪个课题组研究出来的。
  不过他执行力一向很好,训练方式,只有训练过之后才知道效果,他有系统辅助,也能够随时察觉异常的状态出现。
  哗啦啦的水声响起,苏祖伸开手脚开始拼命朝泳池的对面跑去。
  平常游泳的时候可能不会怎么觉得,在水中偶尔走几步,虽然觉得有些吃力,但也很少有人在水里跑。
  但是这在水中一开始跑起来,苏祖就完全感觉到,这手脚面对的阻力之巨大,简直超乎了想象。
  想如同田径场跑道那样摆臂和迈步根本做不到,每一次抬手,以往迅捷快速的手臂,变得沉重了许多,而当手臂好不容易划过水流然后破开水面,又就溅起了巨大的水花。
  双腿更是每迈动一步,都感受到了阻力和浮力,脚踩在泳池底部经常借不上力,有些轻飘飘的,每迈动一步都十分艰难。
  只跑了几步,苏祖就发现自己练了无数遍的跑步动作给水的阻力和浮力搅动得有些变形。
  室内游泳馆内,此时只听见哗啦啦的巨大水花声响起,泳池内苏祖整个人如同在水中搅动起风波的鳄鱼。
  五十米的泳池,来回就是一百米的距离。
  苏祖只感觉跑着跑着,似乎就变成了走一样。但多年的训练和好胜心,总已让他不可能随意退却,依旧调动起身体全部的力量不断的朝着前方跑去。
  等苏祖再次回到起跑位置的时候,李志忠悄然看了一眼秒表,看着泳池中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的苏祖道:“怎么样,说说感觉。”
  苏祖脸上微微有些涨红,呼吸剧烈,连连摇了摇头,“太累了,太费劲了!这很折腾的人啊。”
  李志忠扔了条毛巾给水里的苏祖,让他擦把脸,脸色稍稍郑重了起来,“你别小看着水中奔跑训练,这是之前已经特别根据科学计算过的。
  水中的重力大约是陆地的十分之一,因为有浮力,对于腿部和腰部的负担降低了很多,即便有伤病也可以继续训练,保持身体机能。
  而且水中受到阻力大概是陆地的12倍,你在瞬间爆发的时候,又可以增加你身体整体的负荷。而且水中的水压约为空气的一千倍,水压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更好地达到恢复疲劳的效果。
  再一个就是水的热传递大概要比空气要快27倍,降低了体温。以后你在完成田径场的跑道训练之后,再进入水中训练,能够让你的状态保持和恢复都起到不小的作用。下一个赛季,夏天比赛间隙,加入水中跑训练备战,效果应该会更好。”
  说着,李志忠又在泳池旁边绕了绕,说道:“你后面接下去不论是比赛还是训练,伤病都是第一个要注意预防的,水中训练在这方面能够避免很多问题。之前我看资料有个国外的女短跑运动员因为足底筋膜炎困扰被迫停止陆上跑步训练大半年,然后她就以深水跑步训练维持状态,每周六次,等她伤病好了之后,她的跑步成绩依旧维持在了原来的水平。”
  听到这里,苏祖眼睛亮了一下,这水中跑步训练他是第一次接触,但看起来,做这个课题研究的训练方式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在保持状态和防止伤病上有不小的效果。
  “不过,你刚才跑的方式不对,有些地方还需要注意改变一下。”李志忠说着在岸边做了一下简单的动作演示。
  “跑动时,你深层躯干肌肉的运用会比想象中多,因为要在水中维持一个垂直的状态是很困难的。一定要运用深层躯干肌肉保持身体的平衡,否则在水中跑步的时候身体便会左摇右摆,举步维艰。”
  苏祖在水中按着李志忠说的要点,不断调整动作。听李志忠说了这么多,看来这项训练的效果应该不假,一旦进入训练状态,他便完全收起了方才玩闹的心思。
  深水跑步训练其实是在国外跑界算是流行已久的交叉训练方法和运动伤害康复方法。但国内在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上,用的并不多,一个原因主要是见效比较慢,还有就是现实条件制约,如果运动员水平没有达到一定层次,很难有人指导和注意。
  苏祖一直注意着自己的动作,蹬小腿,跨步,双手伸展开划水,避免身体前倾变成了狗刨。
  室内游泳馆,呼啦啦的水流声再次响起。


第三百三十三章 新人
  海根训练基地大门口,袁郭华刚刚从车上下来,就看到了已经等在了门口的李志忠。
  “老袁,你可过来了。”
  “唉哟,老李,怎么敢劳你这大教练在门口接我呢。”袁郭华满脸堆笑,走到李志忠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
  “你跟我客气什么,你再不过来,我一个人哪忙得过来,这些小子练得有点拼,我快顾不过来了。”
  李志忠笑着向袁郭华指了指训练基地内的田径场,“章裴孟,文勇易这几个训练的强度都有些大,得有个老教练给盯着,这不又临近春节,其他人我也喊不动。”
  “嘿,李指导你这可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啊,我比较听话,容易被你使唤不是?”袁郭华佯装不满地喊道。
  “哪敢呢。”李志忠笑着连连赔罪道,“说错话了啊,主要还是我们俩好久没联手一起训练了。”
  “那感情好,我可听说你老李你又整出了一些新的花样。”袁郭华笑了笑,其实他本意也准备抓紧一下今年的冬训,马上今年就有世锦赛,离明年的奥运会也不远了,现在接力队的这些队员都过来了,他也坐不住。
  “走吧,我们先进去。”
  李志忠拍了拍袁郭华的肩膀,说着就要将袁郭华朝基地内引,正在这时,突然看到了从车上另一侧车门下来的一个年龄有些稚嫩的少年人,拉着行李箱,有些局促的站在那里。
  “这是你新带的队员?”李志忠稍稍打量了那名少年一眼。
  个子不高,体型倒蛮匀称的,这一点和袁郭华在对运动员选材的偏爱有关系。
  袁郭华本身是运动员出身,他当年是第一个打破国内电记百米纪录,因为本人身高只有一米六八左右,所以在运动员选材上,都偏爱一些个子不高大,但步频快,起步快的选手。
  之前的沈运保和文勇易,都是袁郭华看中的运动员,虽然文勇易是李志忠招进国家队的,但此前袁郭华已经打过招呼,觉得潜力不俗。
  “丙天,过来和李指导打个招呼。”袁郭华笑着朝一旁的少年招了招手,介绍给李志忠道,“我上次会粤省看上的好苗子,刚从体校出来,12月份才进的省队,还不算我们国家队的人,这不我想着带过来给你李指导掌掌眼。”
  “老袁,你这话说得可就偏颇了,我眼力劲可没你好。”李志忠笑着摇了摇头。
  “李……李指导,你好,我是苏丙天。”少年早在一旁看到李志忠就有些激动了,在当前国内对于李志忠认识的人不敢说特别多,但是在田径领域,尤其是男子短跑,很少有不知道李志忠这位苏祖的主管教练的。
  “苏丙天,和苏祖是本家啊。”李志忠稍稍用心听了一下,少年的普通话还带着比较弄的粤省口音,笑着安抚了一句,“别拘束,你现在虽然还不是国家队的人,不过很快就是了。”
  苏丙天看着李志忠,又看了看袁郭华,听到这句话顿时喜上眉梢。
  从上次宁教练通知他可能要进省队以后,完全没有预料到,他刚在省队注册完,还没有正式展开训练,就被看上他的袁郭华教练,直接拉到了海根训练基地来,让他跟着国家队的田径队员一起训练。
  而李志忠是国家队的副总教练,有他这一句话在,自己进入国家队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了。
  在此之前,他还不明白为什么袁郭华教练为什么要拉着他到海根逊让基地来,答案原来就在这里。
  而且,听李志忠的言外之意,李志忠甚至也可能会指导和训练他。对于一个短跑运动员来说,能够得到李志忠这样的名教指导,简直可以说是中了大奖一样。
  “我……我等会能见到苏祖吗?”苏丙天问出了他特别想问的一个问题。
  “苏祖?”李志忠笑了笑,看了下手表,“这会应该还在田径场,你过去就看到了。”
  说着,李志忠和跟在身边的一个年轻人招了招手,“小易,你带他先去田径场转转。”
  “行。”易桢笑着答应道,又转而和苏丙天道:“走吧,我们先过去吧。”说着,走到苏丙天身边,结过他的行李箱,“行李等会先放办公室门口,我待会给你看一下宿舍。”
  苏丙天看着易桢的动作,又转头看了一眼袁郭华,看到袁郭华朝他点了点头,才略有些激动地跟着进了训练基地内。
  袁郭华看着苏丙天跟着易桢进入训练基地内,微微摇了摇头,“老李,你这徒弟现在的名气真是大得没边了。”
  “唉——”李志忠也微微有些感叹,“国内现在不猫在滇南省训练基地,其他地方连门都出不去,央视那边又再发春晚邀请呢。”
  “这第三年了吧,没去?”
  “过几天等第二次彩排再吧。主要还是太耽搁功夫了,彩排都得好几次,今年说是想让苏祖和刘阳宇一起上的。结果呢,孙指导多贼啊,已经安排好2月份德国的三场室内赛了。”
  袁郭华轻笑了一声,对于孙平江教练带刘阳宇出国比赛倒不意外,毕竟训练方式上还是有差别。
  刘阳宇的训练计划一直是以赛代练,效果毫无疑问非常好。而苏祖则是按照李志忠的训练方式,不断通过方方面面的细节训练来提升自己。两者各有优劣,关键还在运动员。
  至于说起一些场外活动,袁郭华能理解,但他站的立场却是和李志忠一样。苏祖现在的年龄和成绩,也还远没有到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时候,能够再进一步那就是一步。
  冬训对于短跑选手,尤其是还在成长进步阶段的选手,重要性实在太大。
  当前世界顶尖选手,阿萨法·鲍威尔和泰森·盖伊都是男子100米世界纪录的有力挑战者,尤其是鲍威尔,和苏祖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谁也不敢说什么时候鲍威尔又爆发了一波,再破了世界纪录。
  想着这些,袁郭华又有些好奇地问道:“刘阳宇去德国比赛,哪机场呢?今年时间这么早?”
  “2月3日斯图加特,2月6日杜塞尔多夫,2月11日卡尔斯鲁厄,比完刚好回来赶上除夕。”李志忠笑着将2月份的几场室内赛介绍了一下。
  “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