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斛春-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王府并没有这样年纪的姑娘,相必这就是小姑信里说的自小养在王爷王妃膝下,宠爱非常的靖国公府那位七姑娘了。
果然柳王妃见她看宝珍,便抚了宝珍笑道:“这是我的外甥女,自小养在我跟前的。”
说着宝珍上前行了礼,沈大太太对她喜爱非常,又额外给了宝珍一个羊脂玉雕的小马,触手油润是个好东西。
这边有家人来报说王爷留沈大老爷和沈家的几位少爷在船上吃饭,柳王妃想既然那边男客留下了,那这边女客自然也是要留饭的,便转头冲沈姨娘吩咐到:“那就让沈太太和沈姑娘中午在你房里用饭吧,你们姑嫂两个也多年未见了,正好说说体己话。”
沈姨娘喜极而泣,自进了王府多年来这是第一次见娘家亲人,忙对王妃行礼谢恩,自带了嫂子和侄女回房去了。
姑嫂两个进屋,待下人上过茶水点心,沈大太太才拉了沈姨娘的手向她面上看了看见粉光脂艳,气色也好人看着仿似二十出头。再看屋里的家居摆设也具都是好的便知她在王府过的不错,只是再好也到底是个妾。
“唉,这些年委屈你了。”沈大太太拍了拍沈姨娘的手感叹到。
沈姨娘听了也红了眼睛,自嘲到:“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说到底还是咱们家高攀了。”
“王爷这些年对你可好,你信里总是说一切都好,可是每每收到你的信你哥哥总是在书房一坐就是一夜,当年要不是。。。。。。”说着沈大太太哭了起来。
她十六岁嫁进沈家,没过多久婆婆便去世了,当时小姑子也才五岁,可算是沈大太太一手带大的。要不是那年船队在海上出了事,京里的那些贵人们想趁机吞了沈家,这小姑子也能十里红妆风风光光的嫁出去做个商户人家的当家主母,虽说不及王府尊贵可到底也能自在些。
“只要能守着规矩,便没什么不好的。嫂子知道,王爷最重规矩,而且也并不好女色,我只得瑜儿一个,如今也只盼着以后她能有个好人家。。。。。。当初也是我自愿的,哥哥并没有对不起我,再说哥哥每年替王府挣那么些银子,就冲这王爷也不会待我不好。”商户人家没那么些规矩,沈姨娘在家时也跟着父兄出过门,因此见识倒比一般闺阁女子强些。
沈大太太听了觉得小姑子想得明白,这日子也自然也就不会太难:“我看王妃待人也算宽和,想来日子也是易过的。再来外甥女是个心胸旷达的,你的福气在后头呢。”
沈大太太想着当时四姑娘在柳王妃面前张嘴就叫自己“沈家舅母”心里也是高兴的,再看她言行天真娇憨,行事磊落便又更爱了几分。
听了嫂子说柳王妃,沈姨娘淡淡一笑:“王妃出生名门,一向得王爷爱重,如今膝下三子一女,世子地位稳如泰山,她做什么不宽和些,既能在王爷面前卖个好,又能在外头得个好名声。”
待说到女儿时沈姨娘才真正高兴起来:“那孩子,自小就被王爷和王妃宠坏了。。。。。。”
“你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原该这样才好。”说着姑嫂两个具都笑了起来。
沈姨娘又细细的问了嫂子娘家诸事,哥哥侄子可都还好,絮絮叨叨不一而足。
☆、第5章 上京
那日,柳王妃到底没去逛沈家的园子。而是让沈姨娘带四姑娘回去看看,这也是柳王妃为人体贴,如果到了沈家再让沈姨娘行妾礼,这到底让沈家和沈姨娘脸上不好看。
因此,沈姨娘带了女儿还有硬要跟去的明华郡主和宝珍几人高高兴兴的在沈家逛了半天。
要说这沈家的园子还真花了心思的,就看那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曲廊漫回,虽不如王府恢弘大气,可胜在用心和精巧,说是一步一景也不为过,倒也让人啧啧称奇。
在沈府吃了晚饭,明华郡主和宝珍又想逛夜市,想那沈姨娘出阁前也是个爱玩爱闹的,再加上一个无法无天的明华郡主和两个小淘气宝直闹了个人仰马翻,才带了跟从的人浩浩荡荡回了船上。
是夜,定南王歇在沈姨娘屋里,看着灯下爱妾娇美的脸庞,闪闪发亮的眼睛,倒觉得今夜她格外有些不同。
一夜被翻红浪,之后接连好几天定南王居然都宿在了沈姨娘屋里,直恨的江侧妃扯烂了好几块帕子,倒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之后船又接连行了七八天,这天晚饭时宝珍听柳王妃说明早船就该到通州码头了。
船到通州,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一行人终于要到上京了。。。。。。
码头边人们看看着挂有定南王府标记的船队远远驶来,都纷纷避了开去。就连码头上原本停泊的那些打着各自旗号的官船也远远的避开了。
码头上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耀目少年高踞马上,身下那匹通体枣红,头小颈细,四肢修长的大宛良驹神骏异常。
只见那少年穿一件银色织锦缎箭袖蟒袍,头束紫金冠脚蹬黑色马靴,目若朗星,鬓如刀裁,唇若涂朱,猿臂蜂腰,朗朗如日月,翟翟如春风,让人见之忘俗。
然看他端坐马背气度俨然,凛然而有威仪,如玉雕般的脸上深情莫测,又不免让人望而生畏。如此这近不得,远不得,爱不得,恨不得,倒教人好生为难。
这便是京城最有名的风流纨绔,皇后娘娘最宠爱的侄子,被当今皇帝陛下亲口称赞文武双全,人气赛过诸皇子的定南王府世子——萧绍。
见船队靠近,萧绍一磕马腹,身后跟了七八个裹扎利落,身形矫健的大汗,一群人驱马向船边靠去。
宝珍站在窗口,看着熙熙攘攘的码头,和码头沿岸挨挨挤挤绵延成片,打着各色旗号的官船,光是公侯伯府宝珍看见的就有好几家,更别提那些二三品大员的船只了,怪不得人家说京城遍地权贵,到底是天子脚下,这气象又不是别处可比的了。
只是,不论什么权贵,在定南王府面前却都低下了头来,九岁的宝珍虽不明白什么是政治,可这样的情形却多少叫她觉得雀跃又不安。
“儿子给母亲请按。”
柳王妃看了眼前如庭前玉树的般的少年,推金山倒玉柱般的在自己面前拜了下去,尽管一贯为人内敛,此刻也不免有几分得意。
“快起来,快起来。。。”柳王妃倾身将儿子扶到身边坐了,用手细细抚了他的眉眼,见并有有瘦人看着也精神才放下心来。
明华郡主带着姐们上前给兄长行礼,这礼还没行利落呢便兴兴头头的冲兄长问到:“二哥,听说你前两天和二皇子在东市争马,争赢了?”表情很是兴奋。
柳王妃抚额看了一双儿女,一个胆大妄为,一个看戏不怕台高,顿觉头疼无比。
周宝珍穿了紫貂斗篷,由萧绍抱着坐在了马上,因她年纪尚小,头发都用一个小巧的白玉冠束在了头顶,人见了多半以为是个长得漂亮的富贵人家小公子,倒也不碍什么。
一旁的马上,明华郡主也是一身男装打扮,兴冲冲的坐在马上。
萧绍看宝珍瞪大了眼睛对了街两旁看个不住,一副什么都好奇的样子,不由的有些好笑,嘴里说到:“出息,这才是通州呢,等到了京城你这两只眼睛就该忙不过来了。”
“像表哥这样天天在外面的人什么地方没逛过?那里知道我们这样整日在家的人的苦处。”宝珍闻言,转头看向萧绍认真的辩驳到。
一旁的明华郡主听了也在一旁附和到:“就是,二哥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萧绍见她说的不像,便把脸一沉低声喝到:“那里学来的村话,这也是你能说的?”
明华郡主见说漏了嘴惹恼了哥哥,忙吐了吐舌头,手上鞭子一挥往前头定南王身边行去了。
宝珍看了咯咯直乐,想表姐天不怕地不怕甚至连王爷姨丈都不怕,却唯独怕世子表哥,每每见了都如避猫鼠一般。
萧绍见她脸被背风吹的红扑扑的,一笑起来便如春花大放直软到人心里,便替她紧了紧身上的斗篷,说出来的话更是带了笑意:“你这淘气孩子也该打,这样的话原本听都不该听得,你还听的高兴。”
宝珍听了皱了皱小鼻子,看了萧绍爱娇到:“人家笑的是表姐,平日里这样霸道的一个人,见了表哥也要甘拜下风的。”
萧绍听她话里的意思不对,伸手拧了她的小鼻子:“刚说你淘气呢,你就上来了,表哥也是能挤兑的?好了,京里冷的很,你身子弱不好总待在马上的,再说一会儿马跑起来你也受不住。”说着不顾宝珍的撒娇抗议,将她塞进了柳王菲的车架里。
宝珍坐在柳王妃温暖宽敞的马车里,眼睁睁的看着萧绍策马而去。
柳王妃看她这样,不由温声劝道:“好孩子,一会儿马跑起来可不是玩儿的,在车里陪了姨母不好。”说着拿了点心哄她。
宝珍无法,只好接了点心啃起来,一边好奇的往车窗外看,对了柳王妃问这问那。
不一时,明华郡主受不得冷也钻进车厢里来,宝珍一看倒高兴了,两人凑到一起嘀嘀咕咕说起话来。
靖国公府隐兰院上房,柳氏激动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了从王府请安回来的刘妈妈急声问到:“可见着人了?”
“说来也巧,奴婢去给王妃请安时,咱们家姑娘正好就在王妃跟前呢。。。”说着刘妈妈脸上乐开了花。
“那我的——我的珍儿——可好?长得多高了——是胖还是瘦”柳氏又一叠声问到。
“太太放心,姑娘好着呢。”刘妈妈见柳氏激动忙上前劝到:“太太您是没看见,姑娘如今出落的花骨朵一般,说话行事又大方又和气,让人一见就爱的不得了。”
见柳氏看自己,显然想要知道更多,忙又接着又说到:“奴婢回来前又特意去见了周姐姐,听说姑娘一到封地正好王爷征战在外,一向都是王妃亲自带了睡的,一应起居比起当初郡主也不差什么。到后来王爷回来了王妃也没舍得让姑娘离远了,一直在王妃院子里住到六岁上才搬了院子,听说姑娘小时候连王爷都时常抱了玩耍呢,这可是除了郡主的头一份了。”说着刘妈妈又笑了起来。
“可是当真?”柳氏闻言脸上也不免有了两分喜色。固然知道姐姐定不会亏待了女儿,可知道姐姐居然这样尽心,柳氏心里也不是不感动的。尤其听说连姐夫也对女儿另眼相看,那就更是意外之喜了,至少说明姐姐在王爷心里的地位那是非同一般的,这当然是件好事。
说着,刘妈妈像是又想到了什么,压低了声音冲柳氏到:“奴婢听周姐姐话里的意思,且不说姑娘平日里的吃穿住用具是上上等的,就是有时候发起脾气来,连定南王世子爷还要担待两分呢。”
“啊——”柳氏惊讶掩口,别人也许不知道,柳氏自己却是知道这个外甥是个什么脾气。那可是一不高兴了连皇上最宠爱的端阳公主都能当场下脸子甩袖走人的主,居然能对自己女儿担待几分,这实在让柳氏惊讶不已。
见柳氏满脸不信,刘妈妈自己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那位世子爷刘妈妈也是见过几回的,说起来那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人。要说也是,生得那样的品貌,又是这样的出生,恨不得比那皇子还尊贵几分,自然只能是别人迁就他,几时又见他俯就过别人?
“是呢,奴婢原也是不信的,只是周姐姐说的言之凿凿,但凡世子爷在封地,姑娘的事情世子必要亲自过问的,就连姑娘的功课也是世子爷亲自看着,时时都要查的。。。。。”
周延清平日里贯不理会这些家长里短,只因事关妹妹才在一旁听了。此刻听刘妈妈如此这般,心里不由暗暗纳罕。要知道周延青和萧绍自小要好,自是知道这位表哥从小读书习武骑马射猎,长大了打马游原处处留情,可不像是个会事无巨细关心年幼表妹的人,因此不由对宝珍这个年幼的妹妹更加好奇起来。
是夜,柳氏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好,恨不得现在就奔去王府见女儿才好。
“怎么还不睡?”靖国公世子见妻子睡不着出声问到。
柳氏将脸转向丈夫,就着帐外的灯光看着他英挺的侧脸一如初见时的模样,不由轻叹了一声:“爷不是也睡不着。”
周景颐自失一笑,可不是自己也睡不着呢;“是啊,在想咱们的珍姐儿呢。”
“以前离的远还好,可如今只要一想到珍姐儿就在京里,我这心里就跟猫抓的似的。”说着柳氏将脸埋进了丈夫的怀里“想当时送她走时才那么小小一点,今天听刘妈妈说那孩子出落的好,也不知道那孩子会不会怨咱们当父母的狠心。”
周景颐感到自己胸口一片温热濡湿,想着妻子为人一向刚强,这些年每每流泪便是为了这个女儿,不由将她拥紧了安慰到:“怎么会,不是说是个宽厚的孩子吗?想来也该理解咱们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