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 >

第99章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第99章

小说: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不得!”阮芷娘快速的扶住了方大婶,见她有些手足无措,又放柔声音说道:“你们是我的客人,哪能行如此大礼。”
  阮芷娘一开口,方大婶就发现她十分温和,笑起来和也十分亲切,因为这个大房子,因为礼仪规矩所产生的距离感都消散了一些,动作倒没那么拘谨僵硬了。
  方大婶很快被阮芷娘拉到正房坐下,这时翠蒿端了两牒干果过来,看见所谓的‘客人’有一瞬间的怔愣,随即又在李玉儿的示意下开始上茶。
  “也不是什么好茶,只能解解渴。”阮芷娘见方大婶有些慌乱的起身接茶,连忙安慰道:“你就当喝水一样就行了。”
  方大婶闻言当真喝了一大口,压下了心里的慌乱,也顾不得瞟房间里的摆设了,趁着还有几分勇气直接开口:“你们家这个小姑娘说要在我们方家坡买菜是不是?”
  “是有这个想法,不知道方家坡各位邻里方不方便?”阮芷娘问道。
  得了阮芷娘的准话,方大婶顿时笑开了:“方便,我们每家的菜都吃不完,偏生又剩的不多,你要在我们几家一起买刚合适。”
  阮芷娘见方大婶彻底放松了,才仔细的跟她谈价格和其他细节问题,所幸方家坡的人都不贪心,阮芷娘也不小气,两人谈的十分愉快,气氛也越来越和谐,渐渐的就说到了其他事情上。
  这时李玉儿听到外面有了响动,出去一看,是管家回来了。
  “玉儿,听说夫人在里面待客?”管家问道。
  李玉儿点头:“是啊,管家找夫人有什么事吗?”
  “就是请短工的事儿,现在农忙,人手短缺,工价太高了,实在有些不划算。”管家也没瞒着李玉儿,直接开口说了。
  李玉儿想了一下,问管家道:“大概要多少短工啊?”
  “最起码得要二十个壮劳力,才赶得上春麦下种的时节。”管家估算了一下劳力道。
  “二十个壮劳力,光这清河乡就有吧?要价都这么高?”李玉儿疑惑道。
  管家摇头道:“愿意出来做短工的人不多,那些出来做短工的都是成群结队,约好了价格的。”
  怎么有人不愿意赚外块?李玉儿心里不解,想着方大婶应该知道原因吧?想着便对管家道:“我进去禀报夫人。”
  “夫人,管家说现在人手短缺,请不到合适的短工。”李玉儿进了房间,就向阮芷娘禀报,完全没有避着方大婶。
  方大婶听到李玉儿的话心中一动,试探的问道:“你们家要请短工?”
  “是啊,家里有十多亩荒地,不能空着啊。”阮芷娘感叹道,这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阮芷娘也没有想着隐瞒。
  方姑娘眼睛一亮,拉着方大婶的衣角小声道:“婶婶,十多亩,可以有很多工钱啊……”
  “住嘴!”方大婶吼了方姑娘后,就对着阮芷娘告辞了。阮芷娘再三留她吃饭,都没同意。
  最后,阮芷娘只能把待客的干果硬塞到她们手上,送着她们出了门。
  一离开程府范围,方姑娘就迫不及待的开口了:“婶婶,程夫人和李玉儿都是好人,我们可以到她们家做工的啊。”
  “好人?你怎么知道她是好人?几颗果子就把你笼络了?”方家大婶口里虽然这样数落着,脚步却加快了,心里却想着赶紧回去跟男人和公公商量这事儿。
  方大婶一回到屋,就看到方家坡各家都有人在她家,她高兴的拉出了一个荷包递给公公道:“卖菜的事情已经说定了,这是程家夫人给的定金。”
  “既然程夫人已经给了定金,你们以后每天都依次把菜送过去。不能以次充好,不能缺斤短两!”方家大爷把钱分了之后,对族人下了命令。
  那些小辈自然领命遵从,这时方大婶又小声的把程家缺短工的事情给公公说了。
  方家大爷当即决定开个族会,把方家所有壮劳力都叫过来说了这事儿。
  “有钱挣,好是好,但谁能保证这个程家不会像那个赵财主一样?”一阵静默之后,一个吸着旱烟的老头开口了。
  另外一个满头斑白的老人也开始附和:“就是啊,大岩乡王家的人这么浑,都没拿到工钱还惹了官司。我们这些小家族,沾了那些敲骨吸髓地财主老爷,还不被剥了一层皮。”
  “可是我们现在日子越过越难了,前两年的大旱就把存了几辈人的家底花光了,要是再来个天灾**,我们方家也就散了。”一个脸有皱纹的中年人开口道,方家其他人也开始附和。
  方家大婶作为带来这个消息的人,她也有资格站在这个房间里,此时她忍不住小心地开口了:“那个程家夫人看着没有那么坏。”
  “哼,知人知面不知心。”吸旱烟的老头刺了一句。
  最后方家的族长把目光放在了方大爷身上:“你资格最老,你说怎么办?”
  “这个程家当初来买房的时候,曹大人的师爷跟在他身边。”一直半阖着眼像是在打瞌睡的方大爷开口道。
  那个吸旱烟的老头猛地反应过来:“他们跟曹大人有关系,应该没那么坏。”
  “当初要是有读书人愿意出头,给王家人写个呈词,他们家也不至于落到那步田地。”方大爷猛地睁开眼道:“前车之鉴,即使曹大人是个好官,但也不可能一辈子待在我们县。我们也应该结交一个有功名的人。这个程老爷据说是秀才,他现在初来乍到,正是我们雪中送炭的好时候,怎么也得赌一把。”
  吸旱烟的老头敲了一阵烟杆才道:“既然是结交,我们也就不要工钱了,把自己地里的活儿赶完了,就给他家帮忙。到时候即使赌错了,也希望他看在我们不要工钱的份上,不找我们麻烦。”

☆、第135章 往事

  第二天; 天刚刚亮; 程家的大门就被敲响。
  “谁呀?”住在离门不远的倒坐的罗二赶忙过来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是一个精壮的汉子; 他躬着腰对罗二道:“我是方家坡的; 过来给你府里送菜。”
  “进来吧。”罗二看了看那个汉子挑着的两箩兜菜; 笑着打开了门; 带着他往厨房走。
  厨房里; 李玉儿正在做饭; 罗二就带着送菜的汉子进来了。
  李玉儿看着扁担两头被压弯了; 就知道箩兜里的东西重量不轻,有些奇怪地问道:“大叔,你怎么一次送了这么多过来?”
  “也不全是菜; 下面是一些麦种; 听说你们家要种春麦,就送了一些过来。”那汉子把上面的菜拿开之后,露出一粒粒饱满的麦子。
  “这是你们用的麦种?”李玉儿看着那些麦种有些惊喜,她知道种子的优劣对来年的收成有多大的影响。
  那汉子点头道:“这是去年选出的最好的麦子,也是留着我们打算做种的。”
  “多谢了; 只是这些有些贵重,我做不了主; 这样; 罗二哥你带着方大叔去见老爷吧?”李玉儿听他一说; 就知道这个礼物贵重了,她自己做不了主,便把他带到程礼面前。
  罗二把方大叔带过来后; 一直站在旁边没有离开,现在见到麦种,也知道这方家坡的人不只是来送菜这么简单了,便开口道:“好,跟我来。”
  方家大汉见程家人一直和和气气,又能这么轻易的见到程府的主人,顿时觉得程府和别的财主乡绅不一样,对李玉儿点了头之后,便跟着罗二去了。
  这下子,短工问题应该能解决了吧?李玉儿一边做饭一边想着,他们家十几亩地要二十多个壮劳力,而方家坡虽然只有五六户人家,但每一户的人口都不少,少的每户五六人,多的就是十多二十人,要拿出二十个壮劳力绰绰有余。
  李玉儿虽然不知道方家人顾忌什么,一直没有出去打短工,但看昨天方大婶和今天这个方大叔的态度,就知道他们也挺心动的,今天送这个麦种来怕就是个试探。
  果然,当李玉儿做好饭,端到饭厅的时候,阮芷娘就笑着向她招呼道:“玉儿,真是我们的小福星,麦种和短工的事情都解决了。”
  “是方家坡的大叔他们吗?”李玉儿问道,她也想知道具体情况。
  阮芷娘笑道:“就是他们,真是古道热肠的邻居,居然说帮我们种。十几亩地又不是小事,怎么能让他们白白帮忙呢?”
  “那真是太好了,只是他们生活看着也不宽裕,怎么没想过打短工啊?”李玉儿好奇的问道。
  这时站在旁边的管家开口了:“我也是昨天才打听到,这桓壁县以前因为打短工的事情闹了几场不小的事,大部分的平民就不相信富贵人家了。”
  “怎么回事儿?”阮芷娘蹙着眉头问道,李玉儿也竖起了耳朵。
  管家把他打听到的事情讲了出来:“前些年曹大人还没有到桓壁县的时候,大岩乡一个姓赵的财主雇了王家的人做长工,王家人帮赵家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多月,结果赵家没有付一个铜板。王家有些浑人趁着天黑就把赵家抢了,赵家那是吃亏的主儿,就报官了。当时的县尊汤大人最厌恶刁民,就把他们都下了大狱。”
  “这赵家也忒可恶了,为了点工钱就把乡绅的名声都败完了!那王家人也是,居然还抢劫。”芳芸听了有些气愤。
  李玉儿没有发表看法,只问道:“因为赵家的行为,所以桓壁县的人都不信任富贵人家了?”
  “也不光是赵家,在那件事发生后的第二年,我们清河乡一个姓卢的大户请人做工。这一次,那些打短工的人就留了个心眼儿,找秀才提前写了个契书。”管家说到这里嘴有些干,不由停了一下,李玉儿给他倒了一杯茶,他喝过之后又才继续道:“后来卢家也没给钱,几次讨要无果后,就想告官,但没人肯给他们写呈词,这些人心又不齐,很快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这时程礼从外面走了进来:“没有呈词,衙门外不是还有鸣冤鼓吗?怎么没人敲鸣冤鼓去告他,赵家和卢家这种人真是污了读书人的名声!”
  “这个,大概是那些平民不敢敲吧。”管家顿了一下才不确定的开口。
  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李玉儿她都知道很多地方敲了鸣冤鼓要被打杀威棒,管家怎可能不知道,她可不愿意程礼再这样沉浸在圣贤书的世界里,便开口道:“我听说杀威棒打死过人!”
  “什么?!”阮芷娘十分震惊,程礼也有些难以置信。
  管家瞪了李玉儿一眼,对程礼和阮芷娘笑道:“这都是市井流言,那个敲鸣冤鼓的本身就是个痨病鬼。”
  “但是百姓不信啊,所以没人敢敲鸣冤鼓了。”李玉儿没有反驳管家的说辞。
  屋内一时沉默,良久阮芷娘才吩咐管家道:“帮我们做工的那些方家人不能怠慢了,茶汤要一直备着,天热的时候就让他们回来,也不要让他们太累了。他们肯帮我们,是付出了莫大的信任啊。”
  “是。”见阮芷娘说的郑重,程礼也在旁边点头,管家便把这话记在了心里。
  “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是先吃饭吧。”李玉儿不想气氛再僵下去,便开口道。
  阮芷娘也回过神来:“对,快吃饭,我们今天还得去一趟府城呢。”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收拾碗筷摆饭,气氛一下子松和了下来。
  “那个卢家人现在怎么样?我怎么没听你说起清河乡有这一号人物。”一直心不在焉的吃着饭的程礼突然对着管家发问。
  一想起卢家的下场,管家便有些心惊:“这卢家已经家毁人亡不存在了,所以也没向老爷说起过他。”
  “不存在了?”程礼和阮芷娘都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管家压下心里的寒意,尽量轻描淡写的说起了他打听到的消息:“两年前,通州大旱流民四起,卢府糟了匪盗,家里几十口人都惨遭横祸。”
  屋内又是一静,所有人都没有了吃饭的胃口。
  “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们都要引以为戒啊。平民百姓也是人,行事的时候多想想。”阮芷娘早就发现了罗家人和她身边的一些丫环都染上了程府一些踩高捧低的坏习惯,对平民百姓很是看不起,这个苗头她早就想掐灭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趁着现在正好敲打一番。
  饭后,李玉儿和翠蒿跟着阮芷娘和程礼去了府城,会看牛的罗二也跟了去。邹大娘带着蓓香她们继续在屋里收拾,管家则带着罗大去安排方家过来帮忙的人。
  马车在府城城门停了下来,李玉儿跟着阮芷娘一同下了马车,再看着府城都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进了府城,最先去的是阮府。几个月前阮府曾被贼子放火烧过,所幸邻居救火及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因此阮政清处理好姐姐和姐夫的事情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去修缮阮府。
  再到阮府的时候,李玉儿发现阮府的大门牌匾都焕然一新,只有一些拐角的墙上还残留着火烧的痕迹。
  “政清,宅子修好了吗?”阮芷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