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三国战神 >

第230章

三国战神-第230章

小说: 三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他之意,自己少了一只手,便已成废人,再没什么用,除了用这些年的积蓄混吃等死,已经没有别的出路。可是武威王却令人把自己从北海乡下召了来,不知是何用意,让武安国不由费尽疑猜。
  虽然被太阳晒得很是难熬,武安国却是安之若素,毫不焦急。
  他还记得,当初与吕布在阵上交锋,不敌吕布,被他砍断了一只手。将军难免阵上亡,在军阵中伤残,也是常事,他倒也不十分怨恨吕布。只是技不如人,难免有些沮丧。
  这武威王却是英雄盖世,只以一人之力,便击杀了当世一流猛将吕温侯,让武安国又是敬仰,又是感激。他虽不恨吕布,可是武威王能杀了吕布,还是让他感到有些安慰。
  他这样一面思虑往事,一面耐心等候,等了许久,终于等到武威王派人唤他进去。武安国忙跑进去,看到武威王在政堂中昂然而立,慌忙跪倒叩拜,恭声道:“小人叩见大王!”
  封沙低头看着他,仔细打量,见他满脸晒得汗水直流,却是一脸的惶恐,毫无不耐之意,心中暗自欣赏。
  他让武安国等了这么久,就是要考验他的心性,以免他是一勇之夫,误了自己的事。现在看起来,此人为人忠厚,又通晓兵事,更难得的是他出身渔民,从小跟着父亲在海上打鱼,对大海比自己手下部将都熟悉许多。由他来统管海船,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他缓步走上前去,伸出双手,缓缓扶起武安国,温声道:“你来得好,现在我正有事要你陪我出去,你可愿意么?”
  武安国被武威王亲手扶起,不由受宠若惊,脸上却仍努力保持着平静,抱拳道:“谢大王赏识,大王有命,小人无不遵从!”
  封沙微笑着带他出了门,叫人牵了匹坐骑与他,自己也骑上狂野天星,带着他出了东城门,一直向海港方向驰去。
  武安国拍马紧跟在他身后,心中狐疑,却不敢多问,只是紧紧跟随着武威王,随时准备听候他的吩咐。
  渔港之中,人头涌动,正是本地的渔民和他们的家属。却被大队的士兵拦住,不让他们靠近海边,以免引起混乱。
  在海上,渐渐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点,很快就可以看清,那是一根桅杆的顶端。紧接着,另外几根桅杆也出现在海平线上方。
  海港中的百姓都兴奋地叫喊起来,向大海上拼命地挥手欢呼。
  几艘巨大的海船逐渐出现在海上,远远地向这边驶来。海风呼啸,吹拂着船上的船帆,让海船加速撞向岸边。
  海港外面,两匹骏马驮着马上骑士狂驰而来,在守卫士兵的跪拜迎接之下,封沙带着武安国,驰入了海港,恰好看到那海船靠岸的场面。
  接近岸边时,那些海船便都收起了帆,只用大船下面伸出的木桨划动,让船缓缓靠岸。在甲板上,伸出了长长的木板,搭在码头上,一个戴着黑色眼罩的“独眼”船长志得意满地走下来,身后还跟着许多水手,都是一脸兴奋,用力地向四方挥手致意。
  此时,整个海港已经陷入了欢乐的海洋。这些来接船的百姓,都是船上水手的亲朋好友,此时都在翘首张望,想要看看自己要等的人在哪条船上。有些人已经在第一批下船的水手中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更是兴高采烈,大声呼喊,希望他能看得见自己。
  水手们下了船,都在人群中四处寻找,待找到亲朋之后,便兴奋地挤在一起大谈此行的收获,拿出一些在海外买来的小礼物送给亲人。当他们谈起出海的见闻之时,个个口若悬河,听众里面见多识广者也都听得目瞪口呆。
  封沙看着这热闹的情景,不由微笑,带着武安国穿过人丛,直向岸边一间小屋走去。为免麻烦,他拉下了铁盔上的护面甲,遮住了面貌。
  坐在屋中,他耐心等待。不多时,那几个船长便应召而来,进了屋,看到武威王坐在上首,不由大惊,跪倒叩拜,恭敬地向武威王行礼。
  封沙唤他们起来,那些船长小心翼翼地站起来,抬眼看到武威王身后站着一个壮汉,却是只有一只左手,在武威王背后垂手侍立,不由暗暗称奇,不知道他是什么来路。
  他们仔细打量,见那壮汉右手似是已齐腕而断,缩在袖中,看不清楚。而他身体甚是强壮,一身武者之风,在武威王身后站得笔直,似是伤残军人,都暗自留心,只道那是武威王的心腹之人,若能与之结纳,他日必有好处。
  封沙回头看了看武安国,微笑道:“来,你们来认识。这是武安国,惯习水性,又懂兵法。今后你们若出海经商,可让他一起去。船上兵丁,尽由他统带。若有什么事情委决不下,可由他决断。”
  众人闻声一惊,武威王言下之意,便是由这断腕壮士统领诸船,以后出海,大事都听武安国的。这等荣宠,果然是武威王信任之人。
  武安国闻言更是大惊,当即拜伏于地,感激的泪水滚滚而下,泣不成声,只是哽咽道:“安国此生愿效忠大王,死而后已!”
  封沙叹息着将他扶起,好言抚慰。那些船长也上来恭喜武安国,曲意结纳,言谈之中,甚是融洽。
  封沙又向那些船长问起出海见闻,船长们都垂手而立,毕恭毕敬地将自己此行的经历说了一遍。
  他们出海之后,先驶到东莱烟台港,取了那里开矿的黄巾降俘挖出的金砂,然后向辽东驶去。
  到了辽东之后,他们把带去的货物卖掉,按照无良智脑飞鸽传书带来的命令,继续向东行驶,到达了三韩地方,卖了些布匹,又买了些粮食和当地土产。
  其中一个船长很是健谈,将三韩地方的民情细细描述了一遍,笑道:“那些地方,都是一群野人,好多人连衣服都穿不上,我们带去些布,看得他们两眼发直,要不是我们带的兵多,说不定他们便要来抢了!我们只卖了一点布,就换了好些土产回来。可惜那些地方粮食也种得不多,没有多少余粮可以卖给我们。”
  封沙问了他们离开三韩的时间,沉吟道:“你们既然离开了三韩,为什么在路上耽搁了这么久,现在才回来?”
  那船长面露惊色,禀道:“大王,不是你派人传话,要我们再向东,往倭国去的吗?”
  封沙微皱眉头,不用想也知道是谁假传自己的命令。若是旁人,敢如此做,便是死罪。可是无良智脑行事一向有主意,虽然是喜欢胡闹,可也不会太出格,他这么做,定然有他的道理。
  想想自己将来是要率军开疆拓土的,多了解邻近的倭国也没什么坏处,便淡然道:“接下去讲,你们离开韩国后,怎么样了?”
  那船长又是一脸喜色,恭声道:“禀大王,小的们带船离了韩国,一直向东边行驶,按照大王所给的海图,朝罗盘所指方向走,果然驶到了倭国!”
  说到这里,他一脸轻蔑之色,撇嘴道:“那岛上面的人都是些矮子,又瘦又小,我部下水手,一个能打他们好几个!不过我们是天朝上国,不能坏了名声,也就随随便便拿了他们一些土产,把那些哭嚎连天的矮子都打趴下,没拿光他们所有的东西,就去了他们的大城市。哈,什么大城市,根本连我们这儿的一个小村子都比不上,也就是那儿的矮子头儿还有点钱,买了我们一些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跟我们交换,就给了好些土产,换了一些布匹和璃明珠。我们在岛上到处走,找了几个矮子头儿,弄到了好些当地土产,正要再向岛的深处去时,忽然遇到了很奇怪的事情。”
  封沙眼神一闪,平静地问道:“什么事?”
  那些船长闻言,脸上都露出惧色,面面相觑。
  还是那个多话的船长开了口,颤声道:“在那岛上,飘来一阵白雾,每天能前进一里,自东向西,一直向我们那边飘过去。最奇怪的是,那雾是固定的,什么风都吹不散。被雾笼罩住的地方,立刻变得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到。”
  封沙的眼神变得凝重,沉声道:“你们有没有派人去查看?”
  那船长连忙点头道:“派人去了!可是我担心会有什么问题,就先派些当地的矮子去看。那些矮子贪图我们带去的布匹,争着跑到雾里去,可是从此以后,再无音讯,去的人都没有回来!”
  封沙冷静地道:“会不会是逃掉了?”
  船长连忙摇头道:“不会不会,那些矮子都住在西面的,紧靠着西海岸,家里有老有小,他们跑了,家里人怎么办?再说就算逃掉,也不会所有人都逃走,没有一个回来!”
  封沙微微沉吟,缓缓道:“你们是怎么做的?”
  那船长面露惭色,低头道:“求大王恕小人胆小,小人怕那怪雾伤到我大汉水手,就叫上几个船长,商量了一下,想办法在当地多搜罗了一些土特产,便离开了倭国,以免被那雾留在里面,再也回不来了。”
  封沙点头道:“你做得对。那雾到底是什么,你不知道,当然不应该以身犯险。那雾气可能够穿越海面吗?”
  船长们一齐摇头,连声道:“不会的,我们绕着倭岛转了几十海里,看那上面有的地方已经被白雾彻底笼罩,紧紧挨着海边,却不会向海面上飘浮。我们觉得那雾怕水,不会穿过海面,向我大汉这边来。”
  封沙点头不语,坐在椅子上,怔怔地出神。那些船长侍立在他面前,看他想事情,都不敢作声,以免惊扰了大王。
  沉思了一会,他抬起头来,淡然道:“然后你们就回来了?”
  那些船长见他不怪自己胆小,都有些高兴,如释重负,七嘴八舌地道:“我们船上还带着些货物,就开到高丽一带,多换了些当地土产,装满了船,才回来的。”
  封沙听他们口口声声说“当地土产”,不由留心,问道:“你们说的土产,到底是什么?”
  那些船长都面露惊色,讶道:“大王怎么忘了,这‘土产’之名,还是大王在信中要我们这么说的,以免说出来不雅。”
  封沙一怔,不知道无良智脑这么做作,到底是什么意思,心中不免也有些好奇,便沉声道:“你们船上,应该装满了这些土产,是不是?带我去看!”
  那些船长不敢怠慢,忙带着他出了屋门,向码头走去。
  走出不远,绕过房屋的遮蔽,那宽广的码头上的情景,尽在眼前。
  封沙立住脚步,遥遥望向那热闹非凡的码头,叹道:“原来是这样的‘土产’,我明白了!”
  
  
                  第三百零二章 韩倭女奴
  第三百零二章 韩倭女奴
  青州临淄的海港,码头之上,到处都是人,挨挨擦擦地挤在一起。百姓们站在远处,目瞪口呆看着船上走下来的那些人,都说不出话来。这热闹的码头,迅速变得安静,只有轻轻的脚步声,在海船甲板上响起,顺着海风,远远地向这边传来。
  在那些大海船上,从甲板下的船舱里面,走出了无数的妙龄少女,年纪都在十岁到二十岁之间,虽然身材不高,相貌也都算清秀,其中还有一些出色标致的美女,只是身上所穿衣裙与中土大相迥异,还大都破旧褴褛,上面缝了好些补丁,显然都是出身贫家。
  这些少女低着头,小心地在甲板和码头上走着,不时偷偷地抬起眼,惊讶惶惑地偷看着这陌生的国度,眼中都有畏惧的目光闪动,不知道在这异国,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
  她们走下船,踩着细碎的脚步,在码头上走着。岸上的中国军士和百姓看着这些外国来的少女,都目瞪口呆,好多人都激动地流下了口水。
  码头上的情景,蔚为壮观。年轻美貌的少女,成群结队地走着,怯生生地看着中国的军士、百姓,那般景象,便似百花争艳,花枝招展,让许多没有娶妻的中国军兵都看得呆了。
  封沙微微皱眉,回头道:“你们满船装的,都是这样的‘土产’?”
  先前那船长听他微有不豫之意,心中害怕,惶声道:“大王,说实话,那些地方住的都是蛮夷之人,穷得要死,除了女人,什么都没有!我们带去的东西他们都当成是宝贝,我们想买些粮食,可是他们自己都没有多少粮食,好多人都快饿死了,怎么能卖给我们?我们也只有买些女奴回来贩卖,还能多赚些钱财,把我们这次的损耗补回来!”
  封沙苦笑道:“那些地方的人,就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姐妹卖给你们?”
  那船长精神一振,笑道:“我们是天朝上国来的啊!他们都知道,在我们天朝上国,人人都有吃有穿,不用象他们那样整天饿肚子,还能穿上很漂亮的衣服。把女儿卖给我们,是送女儿来我中原享福的,他们都抢着把女儿送给我们的!何况我们还用粮食和布匹跟他们交换,这么好的事,那些蛮夷之人,哪有不抢着做的!大王,你看到的这几百个女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