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海魂 >

第993章

海魂-第993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也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甚至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美国肯定是在利用夏威夷群岛,希望在这里坚持得更久,为修筑“太平洋壁垒”争取到时间。
  从这一点上看,陆军提出尽快在美国西海岸登陆的计划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抢在“太平洋壁垒”完成之间登陆地难度要小得多,而等到这条防线建起来之后再登陆的话,那麻烦就大得多。可是从根本上讲,要跨越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就算没有“太平洋壁垒”要想在美国本土成功登陆也是极为困难的。
  另外一条情报就是美军正在南太平洋上集结兵力。最初,谈仁皓还不大相信这份情报,可是接着他又收到了几份相关的情报,这下他也开始相信,情报部门不会连续好几次都出错吧。
  南太平洋实际上没有太多的价值了,澳洲大陆上的战斗结束之后不久,在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美澳联军很快就投降了,美军最后一个大地据点是新西兰,其他的岛屿都没有防御的本钱。而新西兰距离澳洲大陆上千海里,美军又没有制海权,战术航空兵又无法发挥作用。因此美军很难通过新西兰发动反击。可以说,只要唐帝国海军不在南太平洋上发动进攻,那这边就不会有什么战斗爆发。
  从太平洋的总体战局来看,南太平洋也是无足轻重的。唐帝国海军地下一步目的是打上美洲大陆,而且是尽快打到美国本土去,因此,南太平洋属于边缘战区,唐帝国海军甚至没有在这边部署一支像样的舰队。美国也没有舰队在这边活动。对双方来讲,在战争结束之后,南太平洋上的结局就自然确定了,没有必要在此之前大动干戈。可是从情报部门搜集到的情报来看,美军正在调整南大西洋上的兵力部署,而且两支美军的运输船队在离开了旧金山之后,并没有前往夏威夷群岛,而是直接南下,并且在圣诞岛停留过一次,然后又消失了。这两支船队的规模不算小。运载地肯定是作战武器。如果让其到达了惠灵顿的话,那么新西兰的美军至少还可以坚持一年以上。架上新西兰本身就是农业国,只要美军有足够的作战物资。那么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廖汉翔已经调整了潜艇部队的部署,将维拉港的十几艘潜艇都派了出去,另外之前在太平洋中部海域活动的潜艇也纷纷南下,前往截击美军的运输船队。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可希望应该不大,美军船队有数量不少的护航战舰,仅靠潜艇,很难彻底击溃船队。可就算让这支船队到达了新西兰,美军也抛不起什么风浪。没有舰队,没有登陆舰艇。美军就不可能离开新西兰,去攻打别地岛屿。
  谈仁皓一直想不通,美军在南太平洋上调兵遣将做什么。新西兰只是一个农业国,没有健全地工业,也没有发达的造船业,能建造的也就只是一些不到百吨地小渔船。现在,巴拿马运河已经被控制,姜仲民的第二舰队在南太平洋上活动,美国实际上已经无法派遣舰队进入太平洋了。而美国西海岸的造船业也相当落后,根本就无法在断时间之内建造出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甚至连登陆舰队都不可能建造出来。没有登陆舰队,美军就不可能在南太平洋上发动反击,那么,美军在南太平洋上搞那么多的动作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来想去,谈仁皓只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美军希望唐帝国海军去攻打新西兰,以及其他仍然由美军控制着的岛屿,其最终目的与他们在夏威夷群岛上的防御部署一样,都是在争取时间。
  只要帝国海军去攻打新西兰,也许不需要投入多少舰队,特别是在登陆成功之后,陆战队完全可以独力作战,而不需要舰队的支持与掩护。可是,这肯定需要投入大批陆战队,并且消耗掉大量的作战物资,最终必然影响到整个战争进度。如果美军能够在这里拖延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的话,那么美国就有足够的时间提高本土的防御能力了。
  谈仁皓很快就坚定了自己的这个判断,美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指挥官是艾森豪威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军。这也让谈仁皓更加相信,美军的目的就是要拖延时间,如果能够拖到28年的话,那么美国就有可能在战场上获得一次难得的反击机会。不管反击到底有多大的可能让美军获得最后的胜利,对于垂死挣扎的美国而言,有一根救命的稻草,总要比什么都抓不住要好得多吧。
  其他各方面的消息也有不少,比如陆军与海军的争吵还在激烈进行之中。在薛希岳批准了攻打巴拿马运河的行动之后,陆军并没有放弃,仍然在极力游说,希望首相能够支持他们攻打美国西海岸的行动。争吵一直持续到了九月份,在谈仁皓发回了捷报之后,争吵就不了了之了。
  海军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是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最终夺取了巴拿马运河,还让运河保持了通航能力,海军舰队可以方便的进出大西洋了。
  聂人凤肯定向首相提出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而且是一个规模庞大,为了最后胜利而前进的作战计划。谈仁皓不用去想都知道,校长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而且攻打巴拿马运河本身就是朝着这个目的前进的。
  海军的下一步行动不难猜测,陆军主张在太平洋上发动进攻,可是太平洋上缺乏进攻美国本土的前进基地。从地理套间上来看,大西洋方向更加有利。另外,再结合整个战局来看,如果帝国海军能够杀入大西洋的话,那么就能够很快击败英国,迫使意大利立即投降,到时候,就只有美国一个敌人了。也许到最后无法避免直接攻打美国本土,无法避免在美国本土的战斗中牺牲成千上万的官兵,可是只要在大西洋上发动进攻,那么德国,波斯帝国就会参战,到时候,牺牲的就不完全是帝国的军人了。
  谈仁皓很快就想通了这层关系,从一开始,校长就没有把太平洋当作进攻美国的重点方向,虽然太平洋战场是最重要的战场,是帝国海军击败最强大的敌人的战场,但是随着战局的改变,太平洋这边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敌人都集中在大西洋上,那么下一个重点就是杀入北大西洋。
  想到这,谈仁皓也不免激动了起来,自从帝国海军离开欧洲之后,数百年来,帝国海军再也没有派遣舰队北大西洋上巡逻了,如果这次帝国海军能够杀入北大西洋的话,那么就将重现数百年前的辉煌,帝国海军的舰队将出现在世界上的每一片海洋,出现在每一个海湾,掌握着所有的海洋!


第二十二卷 胜利航线 第二节 严重分歧
  舰队在到达了那霸港之后,谈仁皓就乘坐甘永兴派来的专机返回了舟山。到达舟山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二十八日的清晨了,谈仁皓在飞机上抓紧时间睡了几个小时,他知道,这次回去,又不会有什么好事情的,不然甘永兴不会这么“热情”的给他安排专机,让他刚踏上陆地,然后就要登上飞机。
  回到海军司令部,谈仁皓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校长去了京城,一是去确定海军28年度的军费预算,二是与严定宇扯皮。
  “现在问题已经闹到台面上来了,校长这次去京城肯定会有很大的麻烦。”甘永兴给谈仁皓泡了一杯浓咖啡,“在飞机上睡得还好吧?”
  “还不错,一觉醒来就已经到了,正好让我调整了时差。”谈仁皓喝了一口,苦得他立即皱了下眉毛。“是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产生了分歧?”
  “岂止是分歧,简直就像是陆海两军要开战了。”甘永兴夸张的笑了起来,“你走后,陆军一直在反对攻打巴拿马运河,而且断言我们不可能获得成功。听说,就在你离开京城的第二天,严定宇就带着古迅雷主动去拜访了首相,跟首相谈了一整天。”
  “推销他们的作战计划?”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别的吗?”甘永兴一边说着,一边就笑了起来,“我也是后来知道消息的,当时严定宇就断定我们会失败,现在他说出去的话可收不回来了。”
  谈仁皓觉得没有什么好笑的,陆海两军闹矛盾,这绝对没有什么好笑的。战争爆发的时候,陆海两军的矛盾差点让帝国在阴沟里翻了船,可以说,帝国军队在战争初期的低劣表现有一大半的“功劳”就属于陆海两军之间的矛盾。战争迫使陆海两军走到了一起,并且获得了胜利,这是属于两军地共同胜利。而不是任何一支军队地胜利。因为没有陆军,或者是没有海军的巨大贡献,最终都不可能让帝国获得眼前的有利局面。眼看战争就要获得最后的胜利了,在这个时候陆海两军再次翻脸,这绝对不是什么让人值得高兴的事情。
  甘永兴笑了一阵,然后也停了下来,大概他也觉得没有什么好笑的吧。
  “参谋长。我看这事很麻烦。”
  “是啊,不然校长就不会提前十多天去京城了。”甘永兴叹了口气。“你们凯旋而归,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说实话,第一舰队再次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地任务,在收到你发回的捷报的时候,校长都笑开了脸,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你们能够取得胜利。而且是近乎完美的胜利。”
  “这不仅仅是第一舰队的胜利,而且我认为,陆战队的功劳远在舰队之上。如果没有陆战队的那几支突击队的话。我们恐怕现在还在太平洋上徘徊。只能够绕道麦哲伦海峡进入大西洋。”
  “这个我知道,我也看过了韩绍锋发回的电报。”甘永兴略微迟疑了一下,“他在电报中特别提到了一个叫杨成赋的少校。你认识这个人吗?”
  “我也只是听别人说起过,他应该是韩绍锋最器重地部下之一,在战争爆发前就参军了,在战斗中四次受重伤,而且获得了六枚勋章。只是让我想不通地是,他在牺牲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少校营长,按理说,他这样的战斗英雄早就应该获得晋升了。当年,他是少尉的时候,韩绍锋还只是个上尉呢。而现在韩绍锋已经是中将了,而且很快就将成为上将吧?”
  “对,韩绍锋地晋升已经确定了下来。他将是今年年底晋升的第一名陆战队上将,是颜国忠亲自点名的。”甘永兴去拿来了一份文件,“这是杨成赋的个人档案,他是归国侨民,十五岁之前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地里士满,父母都是帝国公派到美国去的学者。他先进入陆军学院,毕业后在陆军干了不到半年就退役了。当时陆战队正在征召一批精通英文,而且对美国有着比较深入了解的军官,他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陆战队的。”
  谈仁皓翻开文件看了一下,这下他也明白,为什么杨成赋在陆战队干了好几年,在战场上打了好几年,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还只是个少校的原因。
  “这很不公平。”甘永兴拿出了香烟,“也许帝国该检讨一下对待归国侨民的态度了,可是我们是不可能影响到内阁的,更不可能直接向首相施加压力。”
  “可是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至少应该为这些返回帝国,为帝国而战的将士做点什么,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不比我们任何一个在帝国土生土长的军人差,甚至优秀很多,他们的功劳必须要获得承认,他们的事迹必须要被记录下来,而且他们应该获得属于他们的荣誉与尊严!”
  “这事我正在处理。”甘永兴抬起了头来,“准备从杨成赋开始,我们要让那些为帝国做出了贡献地军人都获得应有的荣誉与尊严。今年我们有三个‘皇室勋章’的名额,我已经为杨成赋申请了一枚,校长也同意了,现在主要就是政府那一关,只要首相点头,这事就确定了下来。”
  “那我们就从杨成赋开始。”
  两人的神色都坚定了起来,与那些帝国的军民一样,这些身上流着同样血脉,只是因为幼年没有在帝国成长的军人在战场上为帝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绝不应该因为他们之前在国外生活过,而否定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宣誓保卫自己的祖国,并且在战场上履行了自己的誓言的事实。谈仁皓与甘永兴当时并不知道,正是从杨成赋这个个案开始,在今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数万名曾经在帝国军队服役的归国侨民获得了尊重与荣誉,战后,数界帝国政府都在检讨战争期间的极端行为,并且一直在改正错误,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在战场上流过血。甚至是牺牲在了战场上的军人才得到了公平的待遇。也许。这来得晚了一些,可是对那些仍然健在的军人,或者是已经牺牲,过世了的军人而言,这一切来得并不晚。
  “这些事情,我们会处理的。”甘永兴转变了话题,“现在地重点是。我们该怎么走出下一步,这也是我让你回来,准确地说,是校长特意打电话,让我叫你回来的主要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