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海魂 >

第1237章

海魂-第1237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阵地,以及莫斯科失去投放了数百万张宣传传单,还动用了几十架安装有高音喇叭的飞机,日夜不停的用俄语向莫斯科的军民进行宣传。当时,陆军的通信军官还专门在俄国的军民用无线广播频道内进行了大量的反战宣传。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其他任何一个战场上,可以说,只要有战斗就会有宣传,不管是对敌宣传,还是用来鼓舞士气的宣传,这都是激励官兵,打击敌人的有效手段。
  大方面的宣传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战争手段。在法国战败之前,德国就向法国投放了数千万分宣传传单,当时德军在占领了巴黎的时候,巴黎市区的街道上几乎都是德国空军撒布的宣传传单。随后德军在南下追击法军的时候,沿途的法国平民并没有进行顽强的抵抗,这与德军之前的大规模反战宣传工作有着密切地关系。
  日本在遭到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后出现内乱,最终导致日本政府流亡美国,也与唐帝国的宣传工作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唐帝国的轰炸机在2个月之内在日本投下了上亿张宣传传单,这些传单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宣扬唐帝国与日本的传统友谊,以及上千年的友好历史。二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反动性,以及其发动的战争将数千万日本人拖如了灾难的深渊。三是唐帝国将善待日本人,同时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衣物,药品等物资,只要日本选择投降,那么就可以立即得到很好的照顾。后来在唐帝国。朝鲜王国与泰王国出兵占领日本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日本难民就是拿着那些宣传传单前来讨要食物与药品的。
  在很大的程度上,战争打的就是心理,拼的就是意志。宣传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比某种先进武器还要厉害得多,特别是在打击敌人的军民士气方面,宣传所起到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
  当时从帝国送来的宣传传单就有好几种,而且内容差别很大。
  占到一半数量的传单的内容是介绍了战争的进程。当时帝国的情报部门已经掌握了美国政府的欺骗性宣传,知道美国政府是在欺骗民众,从来是报喜不报忧。而且有意的严重扩大战果。隐瞒事实。而在这类传单上就印刷着数次重大战役的真实战果,为了加强说服力,还在上面印刷了主要的美军将领的名字。以及部分被俘美军官兵的姓名。当然,传单内容是由宣传部们的文职人员起草的,要怎么说才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这就不是军人能够把握的了,当时帝国有好几十名心理学家,以及美国问题专家在为宣传部门服务呢。
  还有一种内容完全相反的传单。这种传单的背景是一座在烈火中燃烧的城市,最上面印着“BOSTON”六个英文字母,这正是波士顿的英文名称,传单的下面是好几组数字,这是在波士顿被烧死。烧伤,以及无家可归者的数据,还有被摧毁的房屋的数据。在传单的背面着罗列了一系列的美国大城市的名字:纽约,芝加哥,费城,巴尔迪摩,印第安纳波利斯等等。任何人看到这份传单后,都会很快将背面的那些城市与波士顿联系起来,传单的意思也明白无误。那些海没有遭到大规模轰炸的城市将成为下一个“波士顿”,最终,美国所有的大城市都将成为火葬场,成为死神舞蹈的地狱!
  印有其他内容的传单还有几十种。比如有一种传单就重点表达了唐帝国优待战俘,以及投降美国人的事情。还有的传单宣扬了唐帝国的文明与发达。反正各种各样内容的传单都有,当罗云冲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他都不得不佩服那些弄出这些传单的宣传人员的想像力。如果说燃烧弹摧毁的是美国的物质基础,打击的是美国人的肉体的话,那么这些传单就是不会燃烧的精神燃烧弹,打击的是美国人的士气与意志。
  为了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这些传单将被投到所有没有遭到轰炸的美国大城市去。当时罗云冲还拿到了需要投放传单的城市名单,从华盛顿到纽约,从旧金山到费城,一共有40多座大城市在这个名单之内。
  投放传单的工作也迅速展开,首先是设计飞行航线,这个问题还不是很大。而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投放时间在上午7点半到8点之间,这是大部分美国人离家去工作的时间。当时罗云冲专门安排了经验最丰富的几个轰炸机中队执行这个特别的任务。
  传单都是被装在特制的“炸弹”内的。这些炸弹实际上就是用的燃烧弹的母弹弹体,同时保留了空爆装置,只是里面装的不是子弹药,而是成千上万的传单,撒布高度也提高到了500米,以达到最佳的撒布效果。
  因为纸的比重要比燃烧剂大一点,因此一枚“传单炸弹”的重量得到了600公斤,这样一架轰炸机最多带15枚“传单炸弹”,而需要飞到美国西北部城市去的轰炸机就只能带8枚,以携带更多的燃料,提高航程。同时,这些轰炸机都是以小队,最多中队的方式出动,而且得不到战斗机的掩护,在设计航线上,那就需要更加的准确了。
  行动时间被订在了十二日,轰炸机将在十一日深夜,或者是十二日凌晨起飞,到达目标上空的时间是十二日上午7点到9点之间。为了掩护这些执行特别轰炸任务的轰炸机,战术航空兵将在当天全面出击,继续打击佛罗里达半岛,古巴中西部地区,以及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军事目。部署在墨西哥南部地区的“狼鸠”机群也将出动,对墨西哥中北部地区的美军进行袭击。部署在古巴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也将在当十一日夜间轰炸美国东南部地区的两座城市。这样,大部分的美军防空战斗机在十二日凌晨的时候都已经返回了机场,难以再次迅速出动。而且,在混战中,恐怕美军也不会重视这些基本上是单独飞行的轰炸机了。
  任务很快就安排了下去,十一日夜间十一点,第一批带着“传单炸弹”的轰炸机就起飞了。到十二日凌晨一点,执行“传单轰炸”任务的5个中队的60架“鹏”式轰炸机全部离开了机场。此时,其他配合部队已经展开了行动,战术航空兵也在积极备战,准备在天亮后发动全面袭击。
  罗云冲很清楚这次特别轰炸行动产生的意义,在日本,英国,他都执行过类似的任务。而且,这次还给他运来了一整套的印刷设备,很明显,宣传攻势不会就此结束,这只是个开始。今后,会有更多类似的任务,会有更多的轰炸机去撒布传单,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美国人认识到战争的真实情况,从而让更多的美国人选择结束战争,而不是顽抗到底!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三十二节 燃烧在继续
  二月十二日的“传单轰炸”所产生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可是与其他的所有宣传攻势一样,宣传效果是很难迅速表现出来的,而是需要一定的积累,需要时间,更需要让接受宣传的人逐渐认清本质。因此,宣传效果不可能立即就显现出来,而是在接下来的数日,数个月之内才逐渐产生作用。
  按照首相的吩咐,罗云冲在战区司令部里专门成立了一个前线宣传机构,全权负责对美的战争宣传工作。当时,后方一共送来了十台印刷机,以及相应的印刷工人。罗云冲专门安排了两名少校级的参谋军官,从陆战队抽调了一个工程营负责协助印刷传单。这十台机器如果日夜不停的运转的话,一天可以印刷大概150万份传单,大概装满四架轰炸机的弹舱,这样平均每十天就能进行一次“传单轰炸”了。
  在让人加紧印制传单的同时,第二阶段的战略轰炸行动在二月十五日正式开始。此时,已经不存在战略方向上的问题,整个第二阶段的战略轰炸都以打击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为主。二月十四日的时候,第二特混舰队,以及第1支援舰队的三分之一的护航航母已经到达了预定的作战海域。在接到了郝东觉发回的电报后,罗云冲在当天晚上就下达了在次日出击的作战命令。
  这次罗云冲选择的目标是纽约,在成功轰炸了波士顿之后,轰炸纽约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而且纽约是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里的核心城市,也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既然第二阶段的战略轰炸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大城市为主要打击对象,那么纽约就是首当其冲的头号打击目标了。
  与上次轰炸波士顿不一样,很难达到突然性。而且在波士顿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之后。美国已经加强了纽约的防空力量,同时加强了对南部与东部方向上的监视力量。轰炸机群要向直接突击纽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美国防空部队也已经知道了轰炸波士顿地轰炸机群是从海面上空进入的,因此特别加强了对东部海域的监视与巡逻力量,而庞大的轰炸机群很难避开所有的美国侦察与巡逻机。
  在确定飞行航线上,罗云冲的选择余地并不大。当时,只能将航线尽量设计的离美国海岸线远一点。而情报部门提供的美国侦察与巡逻机的监视范围是250海里。罗云冲设计的轰炸机飞行航线距离美国本土至少300海里。虽然这可以避开大部分地美国巡逻机。达到隐蔽接近的目的,甚至可以避开大部分的美国防空战斗机,但是新的问题同样突出,那就是轰炸机群往返飞行的距离增加了大概800海里,如果遭到了拦截的话,那么总航程肯定还会有所增加。
  纽约几乎就在“鹏”式轰炸机满载弹药时的最大打击距离上。要提高航程,就只能多带燃料,少带弹药。经过计算后,要保证轰炸机有足够的燃料返航,就只能带5吨燃烧弹。多带4吨航空汽油。而少带燃烧弹的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轰炸效率。如果同样出动1000架“鹏”式轰炸机的话。那么一次只能投下大概5000吨燃烧弹,这最多保证摧毁曼哈顿一半的地区,也就是大概纽约核心市区四分之一左右。这样就至少需要组织四次轰炸行动。
  经过反复考虑后。罗云冲决定一次出动所有的“鹏”式轰炸机,即150个中队,1800架轰炸机,一次性投下9000吨燃烧弹,这基本上能够确保摧毁纽约一半的市区面积了。设计地轰炸时间是在下午,这样就至少要安排18个中队,超过600架的护航战斗机。当时第二特混舰队可以提供9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加上第1支援舰队里的15艘护航航母上携带的10个中队的战斗机,如果不考虑舰队本身的防空问题的话,足以满足需求了。
  在得到了郝东觉的肯定答复。舰队可以为轰炸机群提供至少15个护航战斗机中队之后,罗云冲最终确定了轰炸方案。出动1800架轰炸机,编成15个小编队。这样,每个编队至少可以得到一个中队地护航战斗机的掩护。当然,要组织15个编队同时进行轰炸,这仍然是一项极为棘手的事情,可当时罗云冲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
  第二特混舰队拥有的不仅仅是护航战斗机,每艘航母上还有12架侦察机呢。而这些侦察机都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其性能是足够可靠的,而且具备引导轰炸机对付打击敌舰队的能力。那么,能不能由侦察机引导重型轰炸机打击敌人的地面目标呢?罗云冲提出了这个想法后,就直接询问了郝东觉。
  当时,郝东觉也没有多大的把握,毕竟战略轰炸机部队属于陆军编制,而舰载侦察机属于海军编制。陆海两军用的通信频道,通信密码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之前还从来没有用过舰载侦察机引导重型轰炸机作战的战例呢。不过,在经过了一番理论研究后,郝东觉也认为这个办法可行,而且这是扩大舰载航空兵任务范围,提高舰队利用率,证明舰队的位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罗云冲策划轰炸行动的时候,当时还在百慕大群岛附近活动的第二特混舰队就与战略轰炸机部队进行了几次协同训练,主要的训练科目就是舰载侦察机与轰炸机的通信联络,以及引导轰炸机进入目标上空的能力。当时训练的对象就是百慕大岛,轰炸机在距离百慕大岛大概300海里处与侦察机通信联系,然后由侦察机提供航线数据,并且由侦察机在前面领飞,在到达了目标上空后,侦察机再发出轰炸信号,随即脱离编队,由轰炸机单独轰炸。
  经过了反复数次训练与演习后。最终确定了这种办法的有效性,而当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通信困难,这个问题很快就由工程师解决了。“侦察鹰”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再安装第三部电台,而且战术飞机上使用的电台对体积与重量的要求很高,因此工程师就在“鹏”式轰炸机上安装了一部专门用来与侦察机通信地电台,并且留出了二十多个通信频道。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机群都有一个单独的通信频道与引导侦察机联系,而各机群之间不存在着通信干扰的问题。
  因为当时没有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