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海魂 >

第1205章

海魂-第1205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城区的西面,东面是商业区,北面主要居住富有的白人。而南面则是贫民区,多为黑人。而我们首选的轰炸目标是西面的工业区,然后是东面地商业区。如果以打击有生力量为主的话,则首选南面的贫民区,这里也是工人最集中的居住区。”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从情报军官的话里来看,炸死工人好像成了最重要的一样。这也不能怪情报军官,在对日轰炸的时候,谈仁皓与罗云冲就遇到了点小麻烦。当时,日本的大型工厂都被摧毁了。可是日本的战斗机仍然在继续生产。后来谈仁皓与罗云冲才知道。日本的很多战斗机零件都是在小作坊里生产地,然后再送到少数工厂进行组装。随后轰炸范围扩大到了居民区,因为大部分地手工作坊都分布在居民区里面。也正是对居民区的大规模轰炸。最后摧毁了日本。当时罗云冲就总结出了一点经验,炸死工人,要比炸毁工厂更为有效。工厂可以分散,甚至有些工厂可以建在地下,可是没有工人的话,任何工厂都只是个摆设而已。
  “第三个目标是田纳西州地纳什维尔。”情报军官挂上了第三幅图。“纳什维尔是美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大市区人口85万,也是美国中东部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与交通枢纽之一。有五条公路在此交汇,从新奥尔良到芝加哥,几乎横跨了美国本土南北的铁路线也在此通过。火车站在城市的西面,而这条铁路线是美国将五大湖地区生产的军事物资运往南部地区的主要交通线。从照片上可以看到,火车站周围有数个高射炮阵地,防空火力相当猛烈,而我们首选的轰炸目标也是火车站。为了确保轰炸机的安全,应该尽量选择高空投弹,或者是在夜间的时候低空进入。另外,北面地工业区也是轰炸目标之一,相对而言。工业区周围的防空火力就要弱得多了。”
  “距离我们有大概2200公里。”这时候,罗云冲在谈仁皓耳边低声说了一句,“是所有目标中最远的。”
  “也就是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罗云冲微微点了点头。“这次轰炸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护航战斗机能否确保轰炸机群的安全,降低轰炸的损失率,而我们的护航战斗机根本就飞不到纳什维尔去。当然,不可否认,纳什维尔是最有吸引力的目标,特别是火车站。”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如果达不到目地,再有吸引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一个可供选择的目标是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这是北卡罗来纳州最大的城市,人口125万,同时也是美国东南部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有铁路直通华盛顿,纽约,以及南面的新奥尔良。在工业目标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为美国陆军提供弹药的一座兵工厂,还有几个战车零备件工厂。可是夏洛特距离古巴东南部也超过了650海里,加上当时罗云冲并不想一上来就冒险轰炸美国的军工目标,也就很快被排除掉了。
  四个目标中,杰克逊维尔距离最近,可因为没有多少非军事目标,而轰炸机场的话,受到的阻力肯定很大,就算是轰炸居民区,或者是工业区,也都将遭到附近美军战斗机群的疯狂拦截,护航战斗机不一定能够起到好的效果。最终,罗云冲把这个目标也排除掉了。剩下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亚特兰大。
  之前,亚特兰大遭到过一次轰炸,只是影响并不是很大,反而有几架轰炸机被击落。该城位于内陆地区,距离圣地亚哥大概1450公里。而将战斗机部署到奥尔金东北的机场的话,护航作战距离是700海里,虽然这要比“游隼”改进后的最大作战半径多出了50海里,但是这50海里的距离并不很关键,最后进入轰炸的阶段。战斗机也无法继续掩护轰炸机群,也就没有必要跟随轰炸机群一起杀入美军的地面高射炮的防空网了。
  在选择目标方面,参谋军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亚特兰大本身也是交通枢纽,有六条公路线与外连接,而且从新奥尔良到美国东北地区丹福斯,途中要经过华盛顿,纽约等重要城市地铁路线也从亚特兰大经过,而且当时从美国东北部地区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军火物资都要依靠这条铁路线。有参谋提出重点轰炸亚特兰大的火车站。破坏火车站的中转能力。而更多的参谋则主张重点轰炸工厂区,以及工人居住的贫民区。
  当时罗云冲也有点犹豫不决。如果从总体影响来看,火车站肯定要比亚特兰大那几座工厂更重要,炸掉了火车站,美国东北部地区生产出来的军火物资就只能走海运,或者是效率低得多的公路交通线,这不但降低了运输效率,而且还会给海军的潜艇更多的机会。可问题是,火车站属于中小型目标,轰炸的难度本身就不小。另外美军肯定会在火车站周围部署大量的高射炮。轰炸机群的损失就会更高一些。相反,工业区属于大型目标,轰炸的难度相对小得多。而且美军也不可能用高射炮保护所有的工厂,没有哪个国家有那么多的高射炮,轰炸机的损失会降低不少。
  “首先,这次轰炸行动的主要目地是什么?”谈仁皓却不存在着同样地疑问,“你自己都说过,这次轰炸的目的是要证实护航战斗机地有效性,特别是其航程能够达到需要,其作战能力足以应付美国的防空战斗机。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选择高危险性的目标。在我看来,轰炸工业区更实际一些。至少这不会让我们的轰炸机顶着高射炮的弹雨飞行,而主要的威胁就是美军的战斗机。”
  “那为什么不选择居民区?”
  谈仁皓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如同大部分的海军将领一样,在没有绝对必要的情况下,他是坚决反对采取针对平民的军事行动地。这大概也正是海军与陆军的一个区别吧。海军面对的主要是敌人的海军,而在海洋战场上,很难有平民发挥作用的机会。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中,德国海军的潜艇艇长在袭击商船之前,甚至会首先发出警告。让船员离开商船,登上救生艇,然后再击沉商船呢。而陆军在战斗中则更容易与平民接触,特别是在进入敌国的腹地之后,甚至会经常遇到平民的顽强抵抗,这就导致陆军不得不与敌方的平民发生冲突,陆军也就不得不经常针对敌人地平民采用一些极端手段。同样的,陆战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当初在日本的时候,我们就吃过亏了。”罗云冲点上了烟,“而且,我们使用的主要是燃烧弹,燃烧弹对付民房的效果要比对付工厂的效果好得多。而且,居民区在市区的南面,也就是在轰炸机群的进入方向上,轰炸机群就可以尽量避免进入美军高射炮的打击范围之内。而工业区则在市区的北面,这样轰炸机不但要多飞一段距离,而且要经过数个高射炮阵地上空,风险也大得多。”
  “这是你的决定,我没有别的意思。”谈仁皓朝罗云冲看了一眼,“保证飞行员的安全,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至于敌人会受到什么样的打击,在他们选择投降之前,我们都不用考虑。”
  “那就是说,你不反对?”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轮得到我来反对吗?”
  “仁皓,你这就见外了,我可是诚心征求你的意见呢。”
  “好吧,我的意见就是,你觉得怎么好,那就怎么做。”谈仁皓靠在了沙发上,“而且韩绍锋那边的准备也快要完成了,过几天,我就要回舰队去,争取早点打下百慕大群岛,然后你好尽情轰炸美国东部的沿海地区了。”
  “那好,我等下就去部署任务,争取明天,最迟不过后天就让轰炸机群出发。你不会急着回舰队吧?”
  “没事,我会等到你告诉我结果的。”谈仁皓点了点头。实际上韩绍锋远没有做好攻打百慕大群岛的准备工作,现在他还在忙着修好巴哈马群岛上的机场呢。
  “那就这么办,等我安排好了,我叫人来通知你,到时候,我们一起等消息。”
  当天晚上,罗云冲就安排参谋军官负责拟定轰炸行动的方案。表面上,轰炸行动要比海战简单得多了,可实际上,策划轰炸行动的工作量并不少。首先是要确定有多少轰炸机能够出动,然后根据可以投入的力量来确定打击的目标范围,以及打击目标的方式,使用的弹药,每架轰炸机携带的弹药数量,乃至轰炸机群的编队方式。毕竟,数百架轰炸机不可能一起到达目标上空,投弹是有顺序的,而最可靠,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是将机群分成数个,或者是十几个由数十架轰炸机组成的小编队,各小编队按照一定的时间差进入,对目标实施数次反复轰炸,以确保能够彻底摧毁目标。
  这种轰炸战术与战术轰炸有很大的区别,战略轰炸一般都是对付面目标,而战术轰炸一般对付的都是点目标。另外,还得确定沿途有哪些美军机场,高射炮阵地,这样才能够在设计飞行航线的时候,尽量避开高射炮阵地,同时远离美军的机场,延迟美军战斗机到达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还得确定美军的面雷达站的位置,要尽量让轰炸机群远离雷达站,延迟被发现的时间,也就缩短了美军的准备与拦截时间,提高了轰炸机群的生还率。
  这些工作都需要安排到位,因此,策划一次轰炸行动绝对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的!


第二十四卷 海上霸主 第七十一节 电子眼
  轰炸行动的方案在二十二日上午确定了下来,为了确保这次轰炸行动获得成功,罗云冲还在二十一日的时候安排了好几十架轰炸机去执行侦察任务。当时,大部分的侦察机都被派到了杰克逊维尔去,以达到迷惑美军的目的。当然,迷惑手段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那些前去探路的侦察机,其任务就是确定美军设在本土上的防空雷达站,以及高射炮阵地。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是当时罗云冲手下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也是帝国航空兵中第一支专业的电子侦察机部队。
  电子侦察机的出现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随着雷达出现,并且很快就在战争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对付雷达,以及避免被雷达发现成为了当时一个新的战术问题。帝国是最最早研制雷达的国家,而且雷达技术也是最先进,也就最早意识到了对付雷达,以及避免被雷达发现的重要性。早在21年的时候,也就是在战争爆发前不久,帝国海陆两军开始大规模装备雷达的时候,当时帝国研制雷达最重要的南京电子研究所就启动了针对干扰雷达方面的初期理论研究工作了。
  雷达本身的工作原理是相当简单的,主要利用的就是金属会反射电磁波的特点,即发出电磁波,电磁波在照射到金属上之后反射回来,再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从而判断出反射点的方位与距离。按照这个最基本的原理,要使雷达失效的话,就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物体不反射电磁波,二是让雷达接收不到反射的电磁波。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使飞机不反射电磁波的话,那就要尽量少用金属材料。也许当初英国在研制“蚊”式轰炸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用木材制造的飞机不容易被雷达探测到。可实际上,“蚊”式轰炸机正是一种很难被雷达探测到地飞机。“蚊”式轰炸机只是一个特例,英国人用其证明了可以用木材制造出性能优秀的轰炸机,可问题是,不可能用木材制造出更先进的重型轰炸机,以及性能更好的战斗机,毕竟木材本身的结构强度是不可能超过金属的,特例也不能代表别的飞机都可以用木材制造。
  当时。南京电子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就主要集中在发明一种可以吸收雷达波地涂料,可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特别是在没有足够的材料学的基础上,根本就不可能研制出能够吸收雷达拨的涂料,更不可能研制出可以满足作战飞机使用条件的吸波涂料。
  走入死胡同之后,南京电子研究所将研究重点放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及让雷达接收不到飞机反射的电磁波,而这又有两个办法。一是制造大量的电磁波,使雷达无法判断处哪一个才是飞机发出来的,二是分散飞机发出的电碰波。降低电磁波地信号强度。使雷达上地电磁波接受器无法探测到。
  后面一个办法因为涉及到了大量的数学工作,对飞机的外形设计有极为严格地要求,而当时的飞机设计师连完整的空气动力学理论都没有。更没有计算机,也没有电磁波实验室,所以这个方向上的研究也很快就走入了死胡同,直到数十年之后,在建立了基本的电碰波反射数学模型,空气动力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帝国建立了相关的电磁波实验室,并且拥有了性能先进的计算机之后,才造出了第一架利用分散反射电磁波,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