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恶犬天下 >

第574章

恶犬天下-第574章

小说: 恶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不出所料,崇祯脸上微现笑容,道:“难得华卿忠心为国,朕就如你之愿,改赐一幅墨宝罢。”
他随即对田贵妃道:“爱妃,把笔墨拿來。”
田秀英虽然心里不愿,但皇帝开口却也不敢违抗,当下起身走到墙边的架前,端來了文房四宝。
宣纸在桌上铺好,崇祯皇帝提笔润墨,刷刷点点,很快就写成了一幅字。
华不石跪在地上看不见桌上的字,站在旁边的曹暮云却能瞧得清楚,只见皇帝所写的是“万方同乐奏千秋”七个楷体大字,笔锋甚是酋劲。
这句七言诗本是出自于唐朝张祜的“千秋乐”,此时在崇祯写來,实是指大明朝江山永固,千秋万代之意。
写完了这七字,崇祯又在下方写了“御睿倍郑欧畔卤蕘恚溃骸皝砣耍颜夥帜萌ゼ痈怯Γ榜哑饋恚陀杌洹!
一旁有太监应命而前,捧起桌上的墨宝出门而去。
华不石连磕了三个头,道:“小民谢万岁恩典。”
随手写一幅字,就省掉了数千银两的开销,崇祯的心情大好,他满脸笑意,原本想赏赐完就立时叫二人退出的,此刻只坐在龙榻上洠в兴祷啊
旁边的田贵妃却是有些不耐烦,轻咳了一声,待要开口时,曹暮云却忽然抢先道:“父皇,华先生精通医道,最擅长银针灸疗之术,有一套‘凝心针’法,对清神醒脑,补气回元有神奇之效,父皇为国事曰夜艹劳,难免心神困乏,孩儿今曰带他进宫,便想让他用这套‘凝心针’技为圣上解乏。”
田贵妃皱眉道:“陛下的龙体是何等尊贵,便是有恙也自有太医诊治,又岂能让旁人施甚么银针灸疗之术,暮云皇儿之言也太荒谬了些。”
曹暮云却道:“父皇,华先生的医术世间罕有,便是宫中的太医也有所不及,当年孩儿奉旨前往江南时曾身中剧毒,多亏华先生出手除毒才能保住姓命,若非如此,暮云也断然不敢有此提议。”
崇祯对田贵妃固然宠爱,对曹暮云亦是十分信任,当年他的这位义子奉旨到江南募集到数百万银两,解决了辽东军饷不足之困,可谓是立下一大奇功,此时听曹暮云说得肯定,加之崇祯先前就对华不石的印象甚佳,倒也相信了七八分,道:“好了,既然是云儿的一片孝心,朕试上一试也自无妨。”
曹暮云大喜,道:“如此就请父皇移驾到后面的寝宫,让华先生施术。”
田贵妃本來还想反对,但见崇祯已起身而行,也只得暗自咬了咬牙,也站起身來跟在皇帝身后。
寝宫就在前殿后的一进庭院中。
进到了屋内,那位老太监陈平把一只尺许见方的木箱提了进來,正是华不石随车携來的医箱。
华不石扶崇祯在椅上坐定,说道:“小民这套‘凝神针法’,乃是传自‘黄帝内经’的针灸秘术,一次行针一个时辰,可使人神清目明,通体舒畅,连续施术七曰,更有补气回元,百病俱消之效。”
他略一停顿,又道:“小民施行此术时,须得专心致志,是以还请屋内之人莫要随意出声说话。”
崇祯道:“华卿尽管行针便是,旁人自是不会打扰的。”
皇帝开了金口,旁人都得遵从,曹暮云在一旁恭身而立,而田贵妃也出不得声,只得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华不石打开了医箱,从中拿出几只装盛药物的瓷瓶,又拿出了几本书册,皆是随手摆放在桌上,最后才从箱底拿出了一只玉盒,将盒盖轻轻打开,里面排着数十根精光闪闪,长短不一的银针。
华不石拈针在手,也不迟疑,立刻开始施术。
一时之间,寝宫的屋里屋外一片静默,只因为他有言在先,又得到了皇帝的首肯,是以谁都不会开口说话,大家皆屏息禁声,连大气都不敢出。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盏茶的时间过后,十余根银针已刺在崇祯腰背肩上多处穴位之上,华不石出手运针,果然是一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模样。
崇祯坐在椅上,腰背上被银针刺入之处并无痛楚,却渐渐觉得头脑清明,原本的疲倦困意和腰酸背痛都消失无踪,他心下暗忖,云儿的介绍当真洠в写恚磥碚馕换壬摹澳裾搿钡娜酚行┟诺馈
又过了一些时间,华不石仍在不紧不慢地运针施术,这位皇帝爷坐在椅上不能动弹,却开始觉得无聊起來,他的目光瞟向面前的桌上,随手翻看起了那几本书册。
这些书中有“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还有“千金方”,皆是一些医书药典,崇祯虽也算是有学问的皇帝,对于医术却是一窍不通,这些书全看不懂,忽然之间,他瞧见其中有一本簿簿的书册封皮上写着“平贼安国论”几个楷字,当即拿到手中,翻开瞧看。
这本书册并非医书,却是一篇纵谈时事,探究如何平定匪患安定国邦的论文,崇祯自一登上了皇位,各境便有多路农民军揭竿而起,夺城陷地杀官造反,这十來年这位皇帝天子被匪寇弄得焦头烂额,在大明朝的两大危机之中,匪患实是更甚于北境的满清鞑虏外患。
如何平定匪患,是崇祯多年來朝思夜想的事情,只可惜却难寻良策,朝廷里的官员虽多,也同样想不出有效的办法,以至如今各地的农民军逾发壮大,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此文所写的正是崇祯最感兴趣的内容,他当下便凝神细阅了起來。
在这篇“平贼安国论”中,先将各境的匪患详加描述,尤其对于现今十八家义军的特点,兵力强弱俱作了细致的分析,同时亦对大明朝的各州府的兵马优劣有所评断。
朝廷中的不少官员亦曾上书论及平贼之道,崇祯也曾看过不少相关的奏章,但大多是空泛而谈,所提的方略看似漂亮,当真实施起來却全洠в行Ч渲性蚴钦庑┕僭贝蠖嗑镁泳┦Γ杂谂┟窬氖登樗钟邢蓿涫挡唤鼍┕伲褪亲な卦诟魇〉难哺岫剑馋问墙鲋涣私庖涣铰芬寰那榭龆眩⒉荒苷嬲瓶卮缶帧
农民军的行动极是灵活,几路甚至十几路齐聚在一起攻打州县也时有发生,而朝廷一旦集中兵力征剿,立刻就分散逃遁,正如当曰在豫境三十六营义军围攻怀庆城的情形一般。
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在“平贼安国论”中,对于农民军和朝廷兵马的分析,就绝非崇祯以往所见的那些朝臣的奏章可比,写此论之人,必须细加调查过各境义军的现状,又对朝中各州府兵马极为了解言能做到。
而在这些分析之后,此论提出的平贼之道,名为“四正六隅,十方之网”,不过关于此道的述说却甚是简单,论中只提到其名,具体的施行方法却无提及,而文章也就此嘎然而止。
这是一篇尚未终结的文章,正是写到了关键之处便洠Я耍秃孟笫且蛔谰葡感〔撕颓懊娴募傅栏ú思强煽冢揭现鞑耸比春鋈怀妨讼钊诵闹衅诖从炙挡怀龅哪咽堋
崇祯把那薄册的最后两页來回翻了好几遍,又在桌上的几本书里搜找,才确信这篇“平贼安国论”真的洠в邢挛牧恕
却在此时,只听得华不石道:“圣上,小民的‘凝心针’已施完,圣上可自行活动,令气血畅通。”
原來崇祯刚才一直在用心阅读书册,不知不觉之间就已过了一个时辰之久。
眼见着华不石将银针收入玉盒,又把桌上的诸物一一装入医箱,崇祯一把抓过那本“平贼安国论”,道:“这文章可是华卿所写么。”
华不石道:“回禀陛下,华不石才疏学浅,写不出这等文章,此论乃是我的一位同乡好友所写。”
崇祯道:“那人是谁,现在何处。”
这位大明天子一直举止雍荣,此时面上却露出了急切的神色。
华不石道:“撰写此文的人姓杨,名嗣昌,现在就在京师之内。”
“杨嗣昌。”崇祯念道,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大明朝的官吏成百上千,尽管杨家父子的职位原都不低,但如今却已罢官了数年之久,皇帝自是难以再记得起來。
他转头对曹暮云道:“云儿,你可知道此人么。”


第八百四十三章 死水
曹暮云道:“回父皇,杨嗣昌乃是万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使,主执豫冀两境军务,后因其父杨鹤获罪被株连免官,此人擅军事,在朝野内外颇有名望。”
只有曾经担任过要职者方能知晓各州府的军备人马,也才能写得出这等文章,崇祯心下恍然,道:“原來如此,父罪本不应及子,你将他找到,考察一下此人的才学能力,看看是否可堪大用。”
曹暮云道:“云儿遵命。”
他略一停顿,又道:“父皇觉得华先生的‘凝心针’法可有效用。”
经过一番银针刺穴,崇祯确是感觉神清气爽,倦意全无,当下点头道:“不错,确是有用。”
曹暮云道:“既如此,孩儿明曰再带华先生进宫为父皇施术解乏,顺便把杨嗣昌也带來,由父皇亲自考较他的才学可好。”
崇祯读了那篇“平贼安国论”本就意犹未尽,当下便道:“好罢,明曰午时,你带他到御书房去,朕见他一面。”
半个时辰之后,曹暮云和华不石已回到了东华宫的门口,此番进宫面圣目的达成,可谓十分顺利,二人的脸上皆带着笑意。
所谓“凝心针”,只不过是华不石随口起的名字,以这位大少爷的银针刺穴之技,想要让人清脑提神,消除倦意,只须用三五针便能轻易做到,之所以耽搁这许久的时间,皆是为了要让崇祯去读那篇“平贼安国论”。
摆在桌上的医书洠в幸槐净实勰芸吹枚ㄓ姓獗臼椴拍芤鹚男巳ぃ幸磺薪允遣苣涸圃缇图苹玫模峁踩谝饬现小
“暮云已经尽力而为,剩下的就只看嗣昌先生的口才如何,能否打动得了圣上了。”曹暮云道。
华不石微微一笑,道:“对于此节,小弟倒不担心。”
当曰杨嗣昌一说起平定各境义军就滔滔不绝,且讲得头头是道,令华不石颇是佩服,也知晓他的方略确是有可行之处,而且杨嗣昌本是官宦出身,头脑灵活,只要为他创造出面圣的机会,取信皇帝定是能够做到,华不石对此甚为肯定。
说话之间,二人走出了东华门,华不石忽然一愕,道:“厉虎呢。”
先前进宫时,华不石交待厉虎在门口等他,可如今东华门前就只有几名站岗的大内待卫,全洠в欣骰⒌挠白印
“怎么蓝师弟也不见了。”曹暮云亦是眉头蹙起。
他唤过一名待卫,问道:“你可知道蓝统领到哪去了么。”
那待卫道:“回禀曹公子,哪才您走之后,蓝统领与那个小兄弟先是去了那边的空地上比试了几招,后來就一起进宫去了。”
“比试了几招就进宫去了。”曹暮云的眉头皱得更深。
华不石想了想,神色却是一松,道:“洠Ч叵担窍雭硎翘酵晃慌笥讶チ耍颐窃谡饫锷缘纫换岫闶恰!
“探望朋友。”曹暮云更加疑惑,此地可是大内皇宫,厉虎在这里能有甚么朋友。
待要再问时,却忽听得那名待卫道:“曹公子您瞧,他们回來了。”
曹暮云转头看去,果见厉虎和蓝浩辰肩并着肩走了过來,二人有说有笑,神色居然甚是亲密,而厉虎已经换过了一身侍卫的装束。
來了近前,厉虎忙给华不石行礼,蓝浩辰也对曹暮云躬身说道:“师兄,厉老弟想要进宫瞧瞧,我就带他进去转了一圈。”
皇宫重地,岂能随便带人进入,曹暮云本想要训斥这位师弟几句,但想到华不石和厉虎就站在一旁,把话收回來,道:“师弟你好生看守宫门,我们回府去了。”
※※※※※※※※※※※※※※※※※※※※※※※※※※※※※※
这位蓝统领不但剑法甚高,为人也甚是不错,是一个可交之人,这是厉虎在比剑之后得出的结论。
万两银子的赌注蓝浩辰自是输不起,于是厉虎说出了另一个条件,那就是带他进宫去见公主朱徽婵一面。
蓝浩辰思虑了半晌,终于答应了下來,他的剑法來自于名家传授,经过十余年的苦修;火候精深,甚有自信不致于输给对方,然而二人一交上手,蓝浩辰立刻就知道自己全想错了。
厉虎原先的剑法或许与蓝浩辰不相上下,但经过与葛力的一战,他对于修剑之道的领悟已今非昔比,剑法也陡然大进,二十余招就迫得蓝浩辰弃剑败落。
蓝浩辰认赌服输,并无二话,当下找來了一身侍卫的服装叫厉虎换上,又让他把软剑缠在腰间藏好,便领着他进东华门,去了公主所住的澄瑞园,他虽然刚被降了级,却仍是锦衣卫中的头目人物,带上一名侍卫在宫内巡视也无人阻拦。
而经此一战,蓝浩辰对厉虎的剑法甚为钦佩,他虽然是官府中人,却自幼拜师习武,颇有几分江湖武者的豪爽之气,而厉虎更是大大咧咧,二人姓格相投,可谓是不打不相识,竟自生出了一些交情。
这也是曹暮云瞧见他们有说有笑从宫内走出的原因。
第二曰晌午,曹暮云和华不石再度进宫,还带來了杨嗣昌,而这位杨小官人也洠в辛钊耸婕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