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超级科技大亨 >

第78章

超级科技大亨-第78章

小说: 超级科技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谦愣着发呆,她皱眉:“嘿。”
  “哦。”孟谦反应过来,吻她脸颊。
  王曼文感觉好笑:“我是说拿东西。”
  “一样的。”孟谦接住自己的单肩包,“下次再见了,也别总是太忙。花点时间在自己身上更好。”
  “嗯。”王曼文感觉他这样是挺不错的,从细节能看出变化,相处这段时间下来,他们确实在互相影响。
  “差不多出发了。”孟谦看了看表,再跟她抱抱。
  “拜拜。”她摆摆手。目送他离开。
  过了安检、上了飞机,十几个小时后抵达旧金山,用租车软件叫了一辆车,往湾区的家里赶,花了一段时间调整时差。睡醒过来后,适应了一下。身边没人的状态,开始一切都靠自己的生活。
  吃着面包、牛奶和煎蛋,想着自己的工作计划。
  按照时间来划分,人工智能的研究耗时最长,可能十年以上。
  其次是干细胞工程,光是临床试验,就要五六年。
  再次是新型电池技术,需要三年,也可能更长。
  他在图纸上列出自己的任务,思路就豁然开朗了。怪不得总缺钱,他进行的都是长期投资,初期耗资特别巨大,就像个看不到前途的无底洞。他需要一项短期内制造盈利的项目,弥补空缺。
  但这种投资也得考虑到回报和年限的比对,再考虑难度和利润空间,或者还有市场大小、竞争对手……孟谦抓了抓脑袋,感觉应该是王曼文来调查的,她总是能很好的弥补他这方面的缺陷。
  孟谦盯着纸张看了二十分钟,最终放弃。
  他想不出来合适的项目。脑袋里的技术虽然很多、很强,但容易的不值钱,值钱的耗时长。他也不可能一点点的从中提取分析,他需要一个闪光点,就像当初因为手机没电,而想到开发电池一样。
  现在想不出来……他先处理正经事。
  富国动力正在筹备着一项大事——第二轮融资。
  此轮融资备受关注,因为参与企业有二十多家,车企、高科技公司、基金企业等等,融资的额度也是罕见的高,将会提供高达60亿美元的融资,媲美大公司的ipo,天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相比前一次融资,这次可谓是声势浩大,若前一次是打开汽车用新型能源产业大门的话,这一次无疑是吹响了新能源发展的集结号——大企业、大财团都参与其中,社会各界都在唱好。
  世界各大金融媒体、甚至政府都在密切关注,这项融资涉及到多个国家、多项领域,还会影响到今后新能源的格局、发展模式。甚至因为大量外国企业投资的问题,美国的安全部门都在插手。
  严格说来,富国动力虽然被富国集团控股,但它的注册地不是中国,按照总部所在地的理念,美国政府有权对重大投资、融资行为进行审核,考虑技术安全和保护。当然它最后成了走程序。
  华尔街日报披露消息,这次融资后,富国集团的持股比利将会缩减到66%,其余被各大企业持有。而融资所得的资金,可能会用在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上,工厂地点可能在印度。
  消息传出来后,各项新能源相关股票,再度迎来上涨。
  这篇深度消息的撰写人是克里斯汀,她果然没令孟谦失望,将他强调的每一个要点都着重描写,包括欧洲新能源汽车建设、印度的工厂等。成功让这股在东亚、北美燃烧的火焰,蔓延到南亚、欧洲。
  媒体、报刊也发出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新产业将会崛起等等乐观的声音,有很多经济评论人,也对此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新技术爆发的时间已经来临,未来富国动力会形成市场的领导者。
  总之是一片唱好,投资者无比热情。
  ===
  ps:90月票的加更。(未完待续。)


第133章 虚拟现实【四更】

  随之而来的还有对富国集团、对孟谦这个“科技狂人”的关注,虽然他低调、他是黄种人,在西方白人社会容易被忽略——但他现在的光芒实在是太耀眼,以至于众多白人都不能不服气。
  经过一次暗地里(富国集团),和明面上(富国动力)的融资后,富国集团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外界对其估值达到了500亿美元,外界推测孟谦至少还持有公司40%的股份,身家200亿。
  再加上他的其它投资,制药业、持股等,财富将会更高。
  新任的中国首富?
  相比这个,人们更关注他的年纪轻轻——按照非权威的估值,他距离同样是年轻亿万富富豪的马克。扎克伯格已经很近了。就年纪和成就来说,他二十四岁就坐拥如此财富,比扎克伯格更猛!
  他还是干实业、玩高科技的,领先十年(媒体估测)的电池技术、令人惊叹的生物制药技术,每一项都影响着人类——扎克伯格虽然也如此,但就重要性来说,孟谦的成就显然更耀眼。
  《来自中国的钢铁侠》某杂志这么评价他。
  外媒们这一次难得没有黑,给了孟谦不少高评价,当然也有对他企业价值暴涨和后期发展的担忧——如果是白人的话,恐怕这会儿已经是一片歌颂,各种优越了……少数裔注定得承受不公平。
  但全世界都看到了,即便有意弱化有色人种、有意找黑,但就像那个“超过一小点,会引来嫉妒;超越无数步,将会化为崇拜”——再喜欢忽略、喜欢黑,也无法掩盖他身上的光芒。
  走出国门的孟谦。开始被主流媒体注意。
  《时代》杂志甚至发来邀请,希望进行专访,让他担任杂志的封面人物。
  但目前的孟谦还不希望自己站得太高——他想要快活一阵子后,再承担这些主流人物的责任,所以他的助手拒绝了。等他将来成就更惊人的时候、再也没有一句黑的时候,他再站出来。
  现在的孟谦站在幕后。默默看着事情发展。
  富国动力二次融资后,电池事业暂时不需要操心,他关心自己的事业。
  他目前主要的几项工作里,干细胞和人工智能都属于长期项目,回报大但耗时也长;新型电池项目,从战略和技术两个角度,也得三年时间。可问题是,他难道要无所事事的浪费这三年?
  他才二十几岁,这么年轻就要退休了?
  他还想要趁精力犹在。再往前冲几步……所以他前往奥尼克斯。
  纯粹是来找灵感的,ai实验室很多他可以借鉴的领域,他就旁观了一次通过脑电波遥控电视的实验,使用者解放双手,仅用思维去。操控。
  脑电波遥控器类似于耳机,触角贴在前额和耳。垂下,测试人员集中精神,便能够控制电视的换台、声音增减。关闭开启等测试。
  孟谦出声问:“我也能行吗?”
  工作人员知道他的身份,很爽快:“使用它需要专门训练。根据领悟能力的不用,耗时五分钟到半小时。”
  “让我试试。”孟谦感兴趣。
  对方教了他三分钟后,孟谦已经掌握方法,也佩戴这种遥控器,放轻松下来,尝试对电视进行声音增加的控制。
  一开始有些难。但在有几次成功的积累后,手。感……应该是脑感就有了。连续十分钟操作下来,上下换台、增减声音、开关电视都没问题,就是数字输入方面,偶尔还会存在些干扰。
  工作人员说:“想要更精确的控制。一是从硬件方面入手,增加感应灵敏度;二是从操作员身上改变,有针对的训练。”
  孟谦摘下了遥控器:“很不错,既然都已经能够脑控输入数字,那操控遥控车、飞机也没问题了吧?”
  “理论上来说,不涉及太复杂的脑部逻辑,它都能解析并反馈。”这项技术的团队成员们有信心。
  “很不错。”孟谦对它有了点想法。
  具体是什么?一时半会抓不住,告别了这帮人,去员工休闲区转悠。
  找了张沙发坐下,思考着:像脑波操控那么酷的技术,时尚和科技结合,并且能够在短期内收到回报……
  “对了!”孟谦忽然抓。住了。
  周围人回头,看向突然闹出动静的他。孟谦歉意的笑了笑,赶紧离开。电梯上楼,径直来到一处办公室,敲开门后,对着一名戴着眼罩,正在打瞌睡的家伙说:“吉姆!快醒醒!嘿吉姆!”
  “什么?”吉姆。约翰逊摘掉了眼罩。
  “你上次拿到的虚拟现实设备呢?”孟谦问他,由于他经常来这里混,又是公司的股东,人缘还是不错的。
  “你想干什么?”吉姆还迷糊着。
  “我有了改进方案。”孟谦兴奋的说,“快收拾东西,跟我去楼下部门试试。”
  “ok!ok!”吉姆爬了起来,去翻找。
  就几天前,吉姆。约翰逊不知从哪里弄来oculus公司正在测试的虚拟现实设备,给一帮技术宅改良后,用来业余游戏,孟谦也体验过几次,总的表现还不错,当然对于他而言,缺陷也不少。
  如何改良,他忽然就有了主意。
  vr(虚拟现实)最讲究的是虚拟世界的“沉浸感”,要求画面的逼真、嗅觉触觉的良好反馈,融入环境的操作。
  前两点会随着科技进步而缓慢改善,但在操作方式上就慢得多。如果双眼已经投入虚拟世界,但人的双手却在抓着手柄、键盘,提醒自己“场景是虚假的”,对沉浸式的体验简直大打折扣。
  孟谦从刚才的脑电波遥控里看到了亮点。
  简单的解释后,他就带上吉姆和设备去刚才那个部门,说明来意,再让吉姆也尝试一下这种彻底解放双手,通过脑波操控的魅力。一番体验后,吉姆也很赞:“用它代替操作,很绝妙的方案。”
  “没错。”孟谦点头,思路一下子畅通了。他在脑海里挖出了很多技术,包括如今改进脑波遥控器,vr(虚拟现实)设备的改进、环境体验、系统软件等等方面,它无疑是一个好项目。
  虚拟现实技术,技术关键在两点:设备和内容。
  设备,如轻量化的头戴设备;高技术的目镜;交互设备(触觉、力觉)等等。
  内容,比如应用软件,游戏里以假乱真的画面,这种新奇的三维体验模式,绝对会俘获无数粉丝的心。
  以上的几点,恰好就是vr技术的重点。
  而今天这个灵光一闪,竟让他带出了不少未来方案。
  自从几个月前,facebook耗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公司后,“虚拟现实”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也被誉为未来潜力巨大的娱乐领域。各大企业研究、人们期待,都注定它未来市场的庞大。
  先不说远的,困扰孟谦的短期投资项目,有了眉目。
  这里面的研究,可能一两年就会有成果,如果他开挂的话,时间就更早——虽然不是一举突破所有技术,直达巅峰。但只要抢占先机,成为巨头,有资金回笼后,还需要担心后续研发跟不上?
  抓。住机会,将会产生一个新领域的巨头。
  而它的市场,在有爆发技术的情况,将会是每年翻番的,有人预计十年后,vr市场会达到数百亿美元。这不夸张,它相当于把传统游戏、娱乐电影的用户抢了过来,再加上新技术的吸引力,魅力无穷。
  但在灵感袭来的激动后,孟谦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他现在还算不上能随便烧钱的主。除了乐观的一面,vr目前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用户都未知,有人预计五年后、十年后vr才成熟。
  他的优势呢?
  他有超前的技术,若vr技术的成熟期在十年后,他能够掌握!
  他迅速过滤一遍,深挖关于vr的技术,设备方面的、软件方面的……下一代技术的方方面面,他都能够缓慢掌握。就技术难度来说,十年的差距并不是太大,以现有技术也是能够做到的。
  难度不大,前景可观。
  冷静权衡后,他决定花一部分时间,开启虚拟现实。
  ===
  ps:120张月票的加更。(未完待续。)


第134章 全新领域的大门

  有了灵感就立即开动,研究中心一大帮技术男,功能移植对他们并不难,重新设定脑波遥控的功能后,再连在vr头盔上,然后尝试运行软件。接下来的三天内,临时组成的兴趣团队都在测试。
  三天后,孟谦开始体验效果。
  头戴脑波遥控装置,再加上vr头盔,运行软件。
  显示在面前的是一座房子,脚下长着有点假的青草坪。孟谦脑海里传递出前进的信息,稍微有点延迟的情况下,人物上前,他想着把手伸出去——人物也推开门,他迈步走进屋内,左顾右盼。
  他在虚拟软件里测试了很多动作,比如前进、后退、转身、下蹲等,脑波操控的介入,确实取代了手柄设备,使得沉浸感极大增强。但不足也有,脑波控制存在延迟,复杂操作会错误。
  孟谦边体验边说:“控制还需要优化。”
  虚拟的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