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262章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262章

小说: 乱明天下一根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懿安皇后这就是心虚,要不,想个什么理由不能在北京过年?实在不行,啥也不说,就是要在北京过年,谁又能说什么?

  回到北京,自然还是要住慈宁宫。

  住进慈宁宫的第三天,二十日,黄宗羲等人求见。

  黄宗羲是这次谈判的首席代表,黄宗羲来,懿安皇后以为谈判出了什么问题,但黄宗羲等人进来后,却发现这些人的神情都有点怪。

  “谈判有什么问题吗?”黄宗羲等人落座后,懿安皇后立刻问道。

  “没有,皇后,主要的都谈完了。”黄宗羲回道。

  “都谈完了?”懿安皇后吃惊地问道。

  “是的,接下来就是一点细节了,已经无关大局。”黄宗羲道。

  沉吟了一下,懿安皇后问道:“怎么谈的?”

  黄宗羲道:“皇后,没谈什么,只是他们把最新的织布方法告诉了我们。”

  这个答案是懿安皇后所万万没有想到的,她问道:“这种织布方法真能把成本降那么多?”

  黄宗羲点头,道:“他们没说假话,我们实地都看过了。”

  陈海平这么做,即使不满意,也还真说不出什么来。只是,黄宗羲等人的神色为什么这么古怪?

   ………………

  


                  第二百九十六章 铁路



  第二百九十六章铁路

  黄宗羲等人神色古怪。懿安皇后这方面的经验已经很多,一定又是因为陈海平弄了什么幺蛾子,让人吃难受,但不吃又不行的东西出来。

  沉吟了一下,懿安皇后直切主旨,问道:“与修改合约相比,哪个更对我们有利?”

  没有犹豫,黄宗羲道:“长远而言,修改合约只是治标,所以,臣等以为现在的做法对我们更为有利。”

  果然如此,懿安皇后心里更肯定自己的判断,她接着问道:“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问题?”

  “是,皇后,他们是用一种叫蒸汽机的东西来作为动力,驱动机械织布,织的布又快又好,但用的人工极少。”说到这儿,黄宗羲苦笑,跟着道:“只是,这些东西我们做不了。只能买他们的。”

  懿安皇后明白了,咬了咬牙,问道:“是不是很贵?”

  “是的,皇后。”黄宗羲无奈地点了点头。

  全天下,最奸最奸的奸商就是陈海平这个王八蛋,懿安皇后牙疼。

  那小子肚子里的这坨坏不定憋多久了呢,她现在的反应就是这幕戏的**,这个王八蛋现在准定最想看的就是这个。

  懿安皇后兴致全无,道:“既然谈完了,那准备一下,我们明日启程,回南京。”

  迟疑了一下,黄宗羲道:“皇后,他们说过几天请我们看一样新东西。”

  懿安皇后问道:“什么新东西?”

  摇了摇头,黄宗羲道:“他们没说,但他们说那绝对是惊天动地的。”

  这个王八蛋,一环扣着一环,把她吃的死死的。不过,很奇怪,懿安皇后现在不再有先前的那种无力感,现在她只是感到牙很疼,疼的想咬人。

  黄宗羲等人离开后,懿安皇后直到夜幕降临,依然还是很生气。

  ----…

  戌时刚过,陈海平来了,陈海平是和孙茜一起来的。

  大太监章程赶紧迎了出来,躬身道:“领政大人、夫人。您二位稍等,奴才这就去禀告皇后。”

  陈海平摆了摆手,道:“章程,不用了,我们自己进去。”

  对陈海平,章程是很有好感的,因为陈海平把太监当人看,这不仅是因为陈海平对所有的太监都极为照顾,更是因为他自己面对陈海平时的感受。

  作为贴身的大太监,章程对懿安皇后和陈海平的关系即便不是一清二楚,但该知道的也都知道,所以陈海平不让通禀,他也只能咧咧嘴,站一边去了。

  一见陈海平突然进来,懿安皇后的眼睛冒火,但陈海平却不管不顾,二话不说,就把懿安皇后搂进了怀里。

  忽然,陈海平闷哼了一声,原来懿安皇后一口狠狠地咬住了他的肩头。

  血慢慢浸透了衣服,但陈海平一动不动。忍着。

  一开始,懿安皇后那是真使劲,但慢慢地,力道越来越小。当被某人的小手从后面抱住,懿安皇后的身子不觉又瘫软了下来。

  这又是一个癫狂之夜。

  癫狂中,谁胜,谁败,算计的心慢慢消融,消融在了**蚀骨的漏*点当中。

  ----…

  腊月二十三,一八五六年的腊月二十三,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科学院自然会有很多的科研基地,在科学院的西北角,就有一个被高墙环绕的大院子,大院子里有一栋非常高大的厂房。

  上午巳时,天空飘着雪花,四五百位京城的高官巨贾、学界名流都被邀请到了这个大院子。

  “这是什么?”走进院子,看着那极其高大却从未见过的房屋,懿安皇后向身边的陈海平问道。

  陈海平道:“那是厂房,制造一些大东西的地方。”

  厂房的大门洞开,进去后,懿安皇后惊讶极了,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双眼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那是一个黑乎乎的奇形怪状的大家伙,大家伙下面,还铺着两条长长的铁棒子。

  “这是什么?”懿安皇后第二次问起了同样的话。

  “这叫蒸汽机车。”陈海平轻声道。

  像蒸汽机这些东西,陈海平原本不想在他手里出现,他相信,只要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不出百年,这些东西都一定会一一出现的。

  但是。技术性的东西容易出现,可政治性的东西如果他不推动,那他心中理想的政治结构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他心中理想的政治结构就是建立士、农、工、商四个利益集团,然后让他们相互制约。

  这样一来,在华夏这块大地上,就可能有效制约全国性的战乱和动荡的发生。

  士、农、商这三个利益集团已经建立起来,但是,要想把“工”这个利益集团建立起来,那没有初步的工业化是没有可能的。

  初步的工业化是建立“工”这个利益集团必须的基础,而要想催生工业化,蒸汽机以及蒸汽机车的出现就是必须的。

  蒸汽机的出现会直接催生纺织业的工业化,而蒸汽机车的出现则更是会让全面的工业化很快出现。

  不说蒸汽机车所引发的时空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铁路建设本身,也足以促使矿山开采、冶炼等相关行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当然,蒸汽机也好,蒸汽机车也罢,它们的出现和陈海平是半点关系也没有的。

  蒸汽机是训练营的一个叫李锐的工匠发明的,实际上,就是李锐自己,也以为这就是他发明的。

  至于蒸汽机车,那就更简单了,陈海平只是让科学院研制出一种东西来,可以大量运输煤炭。于是自然而然的,蒸汽机车就出现了。

  历史在发生,但很少会有人意识到自己在见证历史。

  见证历史,陈海平深刻地意识到了一个道理:新技术的出现是因为需求,需求越强烈,新技术的出现就越迅速。

  对这个时代的技术和工艺而言,蒸汽机和蒸汽机车都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真要说和后世有什么差别,那就是进度太慢了。

  但是,陈海平相信,随着铁路建设的全面铺开。以及立刻显现的巨大效应,加工以及相关的各项技术都一定会得到飞速的进步。

  除了极少数人,没人知道这个黑乎乎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人人都在用惊异的目光看着。

  这时,一个身穿蓝色制服的中年人快步走到陈海平身前,打了个立正,然后高声道:“报告领政大人,我是司机长张鲁郑,请您点火!”

  摆了摆手,陈海平严肃地道:“这不该是我的荣耀。”然后对一旁的宋应星道:“宋院长,你看由谁点火合适?”

  对陈海平这位领政大人,宋应星早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他道:“大人,就由李锐大师和秦启贤大匠他们两人共同点火如何?”

  李锐是蒸汽机的发明人,蒸汽机车的点子最初就是由秦启贤提出来的。闻言,陈海平点了点头,道:“好,这份荣耀本该属于他们。”

  李锐和秦启贤出来,他们两人都激动的脸孔涨红,不能自已。

  当一声震耳欲聋的汽笛长鸣,一股巨大的白色烟柱腾空而起,懿安皇后眼睁睁地看着那黑乎乎的大家伙动了,沿着那两条铺在地上的铁棒子向前缓缓移动。

  蒸汽机车沿着铁轨从厂房的后门开了出去,然后在大院内绕圈。

  “它有什么用?”懿安皇后问道,她还没有从震惊中缓过神来。

  “皇后,地上铺的叫铁轨,如果我们把铁轨向路一样铺出去,而蒸汽机车的速度提高到跟骑马似的,你想想,它有什么用?”陈海平道。

  懿安皇后目瞪口呆。

  跟时间赛跑,这是懿安皇后以及所有明白这个什么蒸汽机车意义的人都有紧迫感。

  与陈海平等人一分开,懿安皇后就把旨意传了下去。第二天,懿安皇后启程,回南京。

  一个月后,懿安皇后刚刚回到南京,报告就送来了。

  看到报告,懿安皇后再度目瞪口呆。随后就面容扭曲,真是气疯了。原来,江南各地的好工匠,十之**都已经举家去了北方。

  十天后,黄宗羲把评估结果送来,结论是:如果要想铁路发挥作用,即便现在就开始全力筹建,那至少也得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二十年,别说二十年,就是十年,黄瓜菜也都凉了。

  这个王八蛋,总在她以为稍微可以喘口气的时候,就再毫不留情地把她打入深渊。

  ----…

  一八五七年,七月十一日,消息传到南京,一支由万余人组成的西夷舰队出现在了东方的大洋之上。

  据说这是一支联合舰队,是由好几个国家组成的。

  果然又让陈海平说中了,听到这个消息,懿安皇后心里很是后悔。当初因为生气,所以就对陈海平共同经营外洋的提议一口回绝。

  如果没有那几夜的癫狂,懿安皇后是不会这么做的,但就因为有了,懿安皇后有了一种感觉,感觉到即使她一口回绝,陈海平也绝不会翻脸。

  陈海平果然没翻脸,就跟没有这回事似的,该怎么做依旧还是怎么做,答应的事情没有一样反悔,也没有丝毫刁难之处。

  虽然郑芝龙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可以把西夷人的联合舰队打败,但这件事太重要了,一旦受挫,那影响就太严重了。

  不要说战败,就是惨胜,后果都极其严重,因为还有一个陈海平,陈海平也有一支强大的舰队。

  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办法,现在只能相信郑芝龙,相信郑芝龙一定会大获全胜。

  好在,懿安皇后对陈海平有一种信心,相信陈海平绝不会落井下石,暗中帮助西夷人的舰队。

  如果换一个人,那这一刻,即使不和西夷人勾结,也会在他们和西夷人大战之后来趁火打劫的。

  但,陈海平不会。

  懿安皇后相信陈海平不会,不是因为相信陈海平和解的意愿真诚,为了和解才不会来趁火打劫,懿安皇后相信的就是陈海平这个人。

  陈海平虽然会把她整的难受之极,如果他们的舰队损失严重,陈海平的舰队也一定会过来,但陈海平是绝不会做趁火打劫这种事的。

  因为有这个信心,所以在艰难等待的日子里,懿安皇后还算好过点。

  两个月后,捷报终于传来,西夷人的联合舰队被全歼,无一漏网,俘虏近三千余人。但,美中不足的是,郑芝龙之所以能全歼西夷人的舰队,是因为在关键时刻,陈海平的舰队出现了。

  因为陈海平的舰队出现,他们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而且,事后,陈海平的舰队随即便折返回师了。

  看着报告,懿安皇后也说不清自己是个什么心情。

  直到事情都发生了,都结束了,懿安皇后才把事情前前后后的脉络整个想清楚。原来陈海平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她,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陈海平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这件事,陈海平卖了一个天大的人情给南方,等到日后,陈海平把和解方案提出来后,有没有这件事,整个南方的反应绝对是有极大不同的。

  可笑,真是可笑!

  懿安皇后冷笑,她不是在笑别人,而是在笑她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更笑自己怎会如此愚蠢,这么清楚明白的事儿怎么会想不到?

  就是现在的反应也是不应该的,冷静下来后,懿安皇后终于不得不承认,不论在哪一个方面,在她和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