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调教太平洋 >

第299章

调教太平洋-第299章

小说: 调教太平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景镇一说念报,人群呼啦一下围了过来,经过宣传和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报纸的重要,因为上面不仅有各类信息,还有发财的机会。

    “新中华,齐携手。”

    杨景镇清清嗓子,念出了标题后,环视一圈,笑道:“这是这篇文的题目,意思是少爷希望今后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建一个新的中华。”

    说完,不等四周说话,继续念道:“华夏之初,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脚印,丈量后受孕,怀胎十二年生伏羲。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春秋世谱》中已有“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之言。

    这便是我中华由来。

    大夏之初,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

    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入华夏。其后黄帝在涿鹿之战中败蚩尤,将九黎一族也并入我华夏之中。虞、夏、商、周皆为黄帝后裔,是名华夏

    由此可知,华夏之称早于春秋

    炎帝落败,其一部越洋漂泊,远赴海外各处,故今日由可见万里大洋之上,黄皮黑发屡见不鲜,虽无文献记载,但观其肤色,看其文明,皆承袭中土一脉。

    华夏东迁之时,藏黎各族也逐渐东进,跟随华夏族人沿长江黄河入湘,抵吴,其间各族互通,婚配不绝,渐渐形成中华雏形。

    后春秋各起,百家争鸣,更是促进了各族交流融合,秦灭诸侯,统一六国,更是从此中华一家,故中华不仅包容了炎族九黎,包含了藏,满,蒙,黎,苗等各族。

    秦统一天下后,秦帝迷恋长生,遣五百童男童女从泰山出发,远赴扶桑求不老药,我中华从此扎根东瀛一地。之后汉唐,更是中华鼎盛,而当时西方仍是蛮夷之地,若不是因为我中华的司南带入,根本不辨东西,若无造纸,恐仍以绢帛数壳为书,若无火药,更无法造出枪炮。

    如今千载悠悠,我中华文明日益璀璨,却也因人为划分各族而陷入相煎,使我中华无法再进一步,只得望海兴叹,空守浩土。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随着丝绸古道,和海上商贸传遍了世界各国,但近代以来却因为满族兴起而逐渐衰微乃至颓丧。

    满族本是我中华各族中一族,但入关之后不仅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还屡屡闭关锁国,封海割地,更强迫使中华各族蓄辫,行满族礼,妄图毁掉我中华各族璀璨文明

    其心可诛

    今时,李默旅居外海归来,不仅见到西方各国**强租我中华浩土,用鸦片荼毒我中华各族,更被背宗弃祖自称大和族的日本欺凌,以致朝鲜属国不保,故此不得不起兵海外,带领海外华族,初战日本,后战俄国,扬帆南洋,再战日本,扬我中华浩浩之威,也想借此告诉世人,我中华不仅有神州浩土,更有广袤的蓝色海疆

    如今满清式微,已无法代表我中华各族,李默虽有心扛鼎大旗,但一人之力终有不怠,只愿终此文一出,我辈中华儿女能襄义举,心团结,齐发奋,共携手,重建一个新中华,开启再一次新中华盛世”

    杨景镇的声音在大厅里飘荡着,四周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这篇文章中的新华理论他们不清楚,但“满清式微,无法代表中华各族”这句却听得很清晰。

    除了杨景镇,所有人都咽了口口水。

    北京城的皇上刚出了份《明定国是诏》,意图维新自强,这边李大少爷便提出了《新中华论》,这岂不是。。。。。。

    打擂台啊

    。

    。

    。

舰船篇 三零四少爷去了北京

    三零四少爷去了北京

    颐和园。

    乐寿堂内,李莲英缓缓摊开白纸,用镇纸压住两侧,然后注水磨墨,等墨水均匀后才举笔沾了沾,递给了旁边的慈禧:“老佛爷,好了。”

    “嗯。”

    虽然已经过了立秋,但天气还很炎热,所以慈禧也卸去了厚重的皇太后装扮,换上了淡衫薄衣,接过笔后想了一会,便在宣纸上勾下了第一条细线。

    李莲英垂手立在旁边,看着笔尖在宣纸上转圜勾勒,不到片刻便显出了一朵兰花的雏形,顿时眯起笑眼正要拍上几句马匹,忽然此时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正恼怒是谁打搅了老佛爷的雅兴,便见到在外伺候的小太监朝他招了招手,连忙轻手轻脚走了过去。

    “公公,直隶总督荣禄,庆亲王奕正在殿外听宣。”

    李莲英听到汇报,眉头猛然皱了一下,这几天来老佛爷可一直在揪心着皇上的事情,两人此时前来会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呢?

    “小李子,是谁啊?”

    听到问话,李莲英忙窜上两步回到慈禧身边,弯腰道:“老佛爷,直隶总督荣禄与庆亲王奕正在殿外听宣,下面说还挺急的,似乎有什么急事。”

    “哎。”慈禧笔尖一顿,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顿时将刚画好的兰花叶儿染黑了一片,不禁叹了口气放下笔:“算了,撤了吧,让他们进来。”

    “嗻。”

    李莲英招招手,身后几位宫女立刻将桌上的宣纸和画笔收了起来,此时荣禄和庆亲王奕也已经进了房内,可刚见到慈禧,奕便急急跪倒在地:“太后,老佛爷,出大事了”

    “哼,什么大事能让你一个堂堂的亲王吓得跪下”被搅了难得起笔的雅兴,慈禧本来就心情不悦,见到庆亲王这般,更是恼怒,斥道:“难道这天塌下来了不成?”

    李莲英站在慈禧身后,也连忙朝奕使了个眼色,后者见到后便知今日慈禧心绪不佳,但事关重大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回禀老佛爷,有您在天怎么会塌呢?但若是没有您,这大清朝怕是真要塌了”

    “胡扯”慈禧狠狠瞪了眼奕,知道此人志大才疏,此时故意做作肯定是有话要说,挥挥手唤他起来后才继续说道:“说吧,哀家还死不了,是不是皇上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奕一骨碌爬了起来,急道:“岂止是出幺蛾子,皇上这是要对您下手了”

    “放肆”慈禧狠狠一拍扶手,斥道:“皇上年轻,虽然最近受了妖人蛊惑,但也只是一时气盛要和哀家对着干,相比过段时间他想通了也就好了,你身为亲王不思好好帮衬着署理江山,还要在这里胡说八道,是何居心?”

    见到慈禧发火,奕连连摆手,扯过身边的荣禄说道:“老佛爷,奕可不是说假话,您问问荣禄好了。”

    荣禄连忙拱手道:“禀老佛爷,庆亲王的确没有危言耸听,两日之前,皇上召见袁世凯,封他为兵部侍郎,臣就觉得不妥,但却想不明白是何事,但昨夜袁世凯回天津后立即来见我,告知谭嗣同带着皇上的口信去见了他,令他与在天津阅兵之时发动兵变,并且还要包围着颐和园,圈禁。。。。。。,老佛爷您”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慈禧也是脸色大变,猛地站了起来:“荣禄,你此言可当真?”

    荣禄吓得连忙跪下:“老佛爷,臣字字真言不敢有假,那袁世凯总算是还有些良心,敷衍骗走了谭嗣同后,便立即来天津告诉了我,所以臣连夜赶来北京,又怕被皇上看见,只得先去找了庆亲王得他相助才能来到这里禀告。”

    听完了荣禄的一番汇报后,慈禧脸色连变,他没想到那个一直以为能捏在手心里皇上竟然叛逆到了如此程度,先是不征询她边发了诏书推强维新,后有与翁同稣狼狈为奸,整日和那些维新党厮混,此时竟到了对她动心思的地步”

    慈禧想到这里,立秋刚过竟然背上就出了一身冷汗,若非此时荣禄来报,怕是等她画完了那副兰花赋,便要一辈子囚禁于此了

    奕见到慈禧迟迟不说话,还以为她在顾念旧情,连忙添油加醋道:“老佛爷可以的一个月前,皇上来颐和园见您,与您就维新一事起了口角,那时您说了句玩笑要废除他,并从宗室另立新皇,或许皇上他那时便。。。。。。。”

    “好了”慈禧打断了奕的话,挥挥手道:“下去吧,哀家有些累了。”

    奕和荣禄对视一眼不知为何慈禧听到这个消息竟然还不做安排,不由心中诧异,问道:“老佛爷,事到如此,您可不能在心软了,若是让那帮维新党人真的对您。。。。。。,那我大清几百年的基业可真要毁掉了”

    见到两人不跪安,反而继续跪在那里不动,慈禧也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若是那帮维新党真的成事,恐怕第一个就不会饶了两人

    两人是他的心腹之人,若是此刻不能给他们安心,恐怕他们连家都不敢回了,思索了片刻后终于动动身子,说道:“起来吧,此事我知道了,荣禄你回去吧,等我的消息。”

    “奕,你也回吧,给我带个口信给各家亲王,告诉他们,这大清的天。。。。。。。”慈禧说到这里老眼一寒:“还塌不了”

    “嗻。”

    得到了皇太后的保证,两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回去,等到两人后离开后,慈禧立即挥退了虽有的宫女太监,只把李莲英留了下来。

    见到慈禧面色发白,李莲英连忙伺候道:“老佛爷,身子重要,或许这只是那个谭嗣同假借圣旨也说不准,皇上自幼跟在您身边,不会如此无情的。”

    慈禧知道李莲英这是安慰她,深深吸了口气,忽然问道:“小李子,你和哀家说说,皇上这次为何铁了心要维新?难道说不维新我大清就会亡了?”

    “老佛爷,这事奴才可不懂。”李莲英知道慈禧的心思,想了想后又说道:“不过嘛,大道理奴才不懂,但奴才只知道一件事,这祖宗定下的规矩自然有他的道理,若是就这么轻易丢了,那岂不是天下都乱了?”

    慈禧点点头,怅道:“是啊,如是把祖宗的规矩都丢了,学那些洋人立宪,那我大清还成什么样子?等哀家死后,怎么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老佛爷您可别说这等丧气话,奴才还指着在服侍您几百年呢。”

    “得了,你啊,就是那张嘴”慈禧总算是露出了一丝微笑,忽然走到桌前,执笔连写了几道懿旨,递给了李莲英:“去,把这些都送下去,告诉他们,哀家明日一早回宫”

    “嗻。”

    李莲英是最熟知慈禧的心思了,见她开颜露出了笑脸,便知道她这是下定了决心,一刻都不敢耽误连忙捧着懿旨趁夜出了颐和园。

    ……………

    ……………

    旅顺总参。

    会议室内,李恩富点着烟,瞅了眼旁边的唐绍仪和严复,又瞅瞅那边的几位军方将领,才回过头问陈平道:“你派谁去的?怎么还没回信?”

    “张作霖去了,不过下午时听说少爷好像要出门,也不知道在不在”陈平苦起了脸,谁会想到这时候李默忽然要出门呢。

    ”少爷要出门?去哪里”李恩富脸都歪了,这个时候少爷还要去那里闲逛啊不过他也没办法管李默,想着只要他不离开辽东就行,所以转头问起了刚收到的电报:“陈平,你刚才说慈禧将于明天动手是不是真的?”

    陈平肯定的点点头:“是段飞亲自从北京发来的消息,而且消息是李莲英那个便宜儿子那边传出的,决不会有错。”

    “这么说康有为他们岂不是。。。。。。?”严复也点着了一支烟,说道:“少爷之前有没有说要救出他们?”

    “救?为何要救”唐绍仪呵呵一笑:“几道兄,康有为此人我有接触,他是死忠的保皇派,虽说口口声声维新,但此人私心太重,不可能招揽,而且他一直将我们作为攻击对象,拿来做维新对手,即便是来了又有何用”

    “少川说的不错,夸夸其谈之辈,何必用那么多心思”龙国章大马金刀的坐在旁边,拿着一份计划表不停查看,但心思却完全不在上面。

    “元寿,你那里做好了准备吗?”李恩富打断了大家的话,盯住了陈平。

    陈平猛地掐灭了烟头,朝旁边的赵龙点了点头,后者立刻说道:“第一骑兵师一团已经到了葫芦岛,另外一个团抵达了营口,虽然我们和清廷是以奉天为界,但上次季濡山那顿炮轰后,清军已经基本上放弃了整个辽东,全部退回了关内,只要我们愿意,一日一夜就可以抵达山海关。”

    “一师三个团,二师和四师各一个团,都已经在东港和营口集合,运输船都已经等在哪里了,只要得到命令,十个小时内第一批四个团就可以出发。”赵龙说完,转向了龙国章,后者立刻接口道:“海军这边你们也放心吧,季濡山已经带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