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唐朝公务员 >

第143章

唐朝公务员-第143章

小说: 唐朝公务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城主街上地行人对于这群女子地装饰已是见怪不怪。由此。人群里唐成地目光就显得特别。

那几个正在嘻嘻哈哈说笑地豪家少女中有人注意到了唐成。高坐马上扭过头来扬眉一挑地同时。还刻意挺了挺并不算丰满地胸膛。随即。一片清晰地脆笑声便在川流不息地大街上飘荡而起。

“风吹槐花满店香。胡姬压酒劝客尝。即情入景。好诗”。赞了一声地孟浩然转过头来看到这慕景象。笑拉着正与要对那些女子说话地唐成往旁边走了走。“唐兄。这是些慕胡女。沾不得呀”。

“浩然。这群小丫头在挑衅”。那些少女许是见唐成两人人物风流。被他盯着看并不生气。反倒驻马长街看着两人嬉笑逗趣儿。其中更有大胆地还屈着手指向唐成勾了勾。示意他过去。看到这一幕。唐成哈哈而笑。“什么是慕胡女?”。

“看看她们的衣衫装饰就知道了”,看着那些女子,孟浩然也是温颜而笑,“这些女子俱是城中大富之家出身。于生活习惯上尚胡俗。好胡风。遇着这般季节的天气晴好之日时便常常结伴策马冶游,专以逗弄风流少年为乐。唐兄。你要真过去,那她们今天可就不愁没乐子了”。

“既然是这样,那就算了吧”,唐成随手打了个响指,转身与孟浩然继续向前行去,“浩然,你对这倒是挺熟的嘛”。

孟浩然没理会唐成意味深长的坏笑,“去岁地时候我曾来道城漫游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漫游”与读书山林一样,几乎是唐代士子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学习一段时间或是学成之后便选择离家远行,在漫游名山大川中体悟学到的书本知识,开阔眼界心胸及广泛交友,《唐才子传》所载的唐代名诗人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漫游的经历。

“这倒是个好习俗啊”,唐成的赞叹的确是发自内心。

唐成是在十多天前跟着于东军一起来到道城的,他这个新任的掌书记并不隶属于道衙地任何一个部曹,而是直接对观察使负责,于东军给了他六个招募吏员地名额以配置属下,要做的事情也只有一个,就是将金州经验向各州指导推广。

如此以来,道衙之中地唐成基本就属于天不管地不收的情况,恰在他抵达道城的第七日,应约往金州寻他不遇的孟浩然也来了道城。这几天唐成白日里忙着衙门里的事儿,孟浩然则悠游道城风光,晚上两人抵足卧谈而眠,日子过的倒也惬意。

至于今天,则是唐成终于将手头的事情告一段落后,两人结伴而往道学办理相应手续的。随着职司的变动,唐成在学业上也自然而然地又升了一级。

见唐成两人笑着走开后,那几个马上的女子得意洋洋的又笑了一阵儿后,继续往前而去。

一边走一边闲看着道城风光,眼瞅着将要到达位于城中西北角儿的道学时,唐成蓦然听到身后有人惊喜的叫着他的名字。

“关关,你怎么在这儿?”。他乡遇故知,能在尚显陌生地道城街头看到关关,唐成很是高兴,忙快步走了过去。

“当日从扬州回乡寻亲不遇,思量着这天地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处”,偶遇唐成,一脸欢容的关关在说到这些时,言语虽然淡泊豁达,但眉眼间的失意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的。“后来也不知怎的心思一动就到了这里,我来的也有些时候了,倒是阿成你怎么也到了这里?跟着关关一起的依旧是在扬州的那个小丫鬟。主子说话时,她就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唐成,及至唐成瞟过来看她时,小丫鬟眼神儿虽然没躲,但脸上却悄然起了一层晕红。

“既然你到了山南东道,怎么不去金州找我?”,唐成佯做生气道:“这可不是朋友之道”。

唐成这话听得关关心里暖暖地,又隐隐的有些心酸,“金州毕竟有些不便。毕竟有马别驾……在呢”。

这话关关说的虽淡,唐成却是明白她地意思,关关并非不想到金州,只是顾忌着地头蛇马别驾,也不愿给他惹麻烦。

朋友之间的这种相互体谅本就是彼此心照无需多言之事,若是说的多了,反而倒显的生份。是以闻言之后唐成也没再就此深说,笑着道:“马别驾已经辞官致仕了,我也调到了道衙。这样看来你先至道城反是显得有先见之明了”。

“真的?”,关关一笑之间妩媚尽显,引得两边的路人频频往这边张望,“这感情好!”。

说到这里,唐成才想起忘了给双方绍介,“关关,这是我好友襄州孟浩然;浩然,这位是我好友关关姑娘”。

“好友?”,唐成的这个介绍着实让孟浩然吃了一惊。不过他毕竟不是俗人。是以也没多说什么,与关关见了个士子之礼。

关关福身还礼时。前面一个力工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与他一起的还有另外几个同样打扮地,手里推着车,上面装着的正是芬芳浓郁的花泥,除此之外旁边还跟着两辆马车,沉甸甸的也不知拉着什么。

“阿成你住哪儿?我晚上寻你说话去”,听唐成报了地址后,手头上有事儿的关关也没再多留,向两人笑笑后引着那群力工告辞去了。

“阿成这称呼倒是顺口,我便也这样叫你了”,目送关关走远之后,转过身来继续往道学而去的孟浩然笑着道:“阿成,你这个朋友好特别”。

“特别?有什么好特别的?”。

“绍介一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为好友,这还不特别?”。

“你说的是这个”,唐成边走边不以为意地笑着道:“你我能成好友,为什么我与关关就不能?交友贵在知心,是男是女又有什么关系?”。

这时代男女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但这很多种关系里面却并不包括朋友。见唐成说的理直气壮,一副天经地义的样子,孟浩然愣了愣后畅怀一笑道:“此言大善,阿成豁达,倒是我拘泥着象了”。

两人说笑着,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到了位于城中最西北角的道学。广阔连绵的建筑群,葱葱郁郁的树木,身穿青矜团衫儒服的士子夹着书册穿行在红窗青瓦白墙之间,还有空气中弥漫着地淡淡书香,眼前这一切都使唐成有重回后世大学地感觉,不同的是眼前地校园更富有古拙的诗意。

道学门口,孟浩然驻足门楣上悬挂的匾额的看了片刻后,侧过身来笑着向唐成道:“阿成,你可识得这是谁家笔法?”。

“孟少兄要考我?”,这大门上的匾额上除了那几个大字外并无题款,虽无题款,但经过两年不懈的锻炼之后,唐成于“书”上的造诣再也非昔日吴下阿蒙。细看了一会儿后笑说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而法则温雅,这笔字甚得王逸少神韵,定是出自褚河南之手无疑”。

逸少乃王羲之地字,至于褚河南则是初唐贞观时玄宗皇帝的宠臣褚遂良,因其高宗时曾受封为河南郡公。是以时人多以褚河南称之,乃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的初唐四大书家之

“倒不是我要考你,只是若有外州士子进道学时,必遭此问,便是今日我不问你,异日也会有你的道学同窗考校”,孟浩然再次抬头看了看那匾额,“阿成好眼力,一入此门。金榜可期,恭喜了!”。

“这也未必,凭孟少兄如此诗才。若要进这道学岂非是易如反掌之事”。

“一州之内,一年之中道学给出的名额不过十数人而已,便是这十余名额还是各科分而享之,易如反掌,谈何容易呀!唐兄今日得入此门,不知当令本道多少学子羡煞”,言至此处,孟浩然也不待唐成再说什么,伸手一推他道:“快进去吧。我在外边等你”。

唯有进了道学才有可能获得“乡贡生”的资格,而乡贡生资格又是参加礼部试地前提,其竞争之烈自不待言,想到这情况,再想想历史记载中孟浩然直到四十岁时才第一次往长安应试,唐成自然能理解他说这番话的心情了。

几乎是想到此事的同时,唐成心里已有了打算,只是依他的习惯,事情没做之前也不喜欢多说什么。是以闻言后点了点头,自进道学里去了。

道学里的这个学监却没有金州州学的刘学监那么好相与,其实自打唐成进来时,他脸色就不好,此刻再看到这份大有来历的“荐转书”后,脸色更是黑了不少,搞得唐成莫名所以,不知怎么着就得罪了这位素未谋面的韩学监。

直到开始填写自己的履历,韩学监看到唐成那一笔漂亮地八分楷。脸色才温和了些。手续办完后。唐成正式被编入了道学明经科甲班。

对于唐成这样的明经科学子而言,村学、县学打基础。重视章句的基本功;州学则是初步教授辩经地方法,而眼前这更高一层次的道学则是重在申经与析经。学生的情况不同,三个不同层次学校的授课方法也就大有不同。譬如这道学中的明经科就是每十日由五经博士集中授一次课,专讲各家析经之法及当前经学界的辩经热点。而学生则是每月考校一回,其余时间则是以学子自学为主。

听到这个消息,唐成实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却不成想他这高兴却让脸色刚刚缓和些的韩学监脸色又沉了下来。

“既入道学便不得存有浮浪冶游之心,平日里当自知勤力用功,否则每月一次的考校上自有让你难堪之处,另外,无论是析经还是考校,连续三次,累积五次未到者一律开革,考校连续五次为丁等者也依此例,你可记住了”,韩学监沉着脸说完这些后,再次看了看唐成地穿着,皱着眉头道:“遵先圣遗教,凡我道学学子一律需着青矜儒服,儒服服麻,绫罗绸缎实是不宜,下回记住了”。

至此唐成才明白这韩学监为何一见他就没好脸色,原来问题却是出在衣服上,既是校规这也没什么好说,再者他此时也算看出来了,这个学监就是那种最重道统的古板先生,倒并非对他有什么特定的恶感,是以唐成对此人虽不喜欢,但也说不上讨厌,点头之后便转身出去了。

走出学监房,办完事的唐成这才注意到学监房外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文告,上面写的却是一则文会的消息。

看到这个唐成留了心,这也是他此来道城前严老夫子一再交代的事情,着他到道学之后要广泛的参与文会,如果说以前参加文会目地在于学习观摩,甚或是单纯的看热闹的话,那现在参与文会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扬名。

一入道学,就等于进入了科考的冲刺阶段,因唐代改卷时特殊地不糊名制度,这就要求学子们先求名,后科举。由此就使得行卷之风大起。而要求名,便需早着手,等天下各道大批士子都涌到长安后,那可就更晚了。

由是,求名本身也就成了科举的一部分,要科举先扬名。而要扬名,从进道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得上心了。

虽然此来道城前于东军曾许诺修路完成之后必保他一个“流外入流”,但唐成却从未想过要放弃科举,一则是因为这事现在还没个准点儿;再则也因为以“吏干”进身在官场里面易遭歧视,升迁极难,这一出身地往往都是沉沦下僚。譬如郧溪县衙里地赵老虎及自尽而死的姚主簿就是显例。

对于正自追求理想地唐成而言,非到万不得已,吏干这条路还是不走的好。

说来也巧,这文会的时间就定在今日。抬头看了看天色后,唐成加快脚步往外走去,这要是赶的快。还正好就能跟上。

到了道学门口跟孟浩然一说之后,同为读书士子的他也大感兴趣,但让唐成郁闷的是在道学门口等了许久,竟然就不见一辆行脚儿。

不要的时候一辆辆过去,想雇的时候等死不来,这唐朝的行脚儿还真跟后世地出租一个德行。眼瞅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正在唐成发狠要步走过去时,却听一阵儿马蹄之声响起,却是两人来时在大街上遇着的那几个慕胡女到了。

看到马。唐成眼前一亮,这时节也顾不得孟浩然开始时告诫的话,迈步便向其中那个在街上曾向他招手地女子走去。

“且是还得等些时候才能散学,咱们来的太早了”,几人中身量最为高挑明艳的少女话刚说到这里,见众姐妹都含笑看着她身后,顿时一牵马缰转过身来。

“我二人有急事要往何园参加文会,因雇不到行脚儿,且暂借几位的香驹一用如何?”。

“姐姐们。我没说错吧,他俩一看就是道学里的呆头鹅”,高挑少女的话引得四女齐笑,跨坐在马上的她们这一笑起来,还真有些花枝乱颤的味道,面对唐成奇的这少女笑容都书未收尽,已是故意瞪起圆溜溜地大眼睛向唐成道:“兀那呆鹅,既知是香驹,岂是好借的?”。

“噢。借不得?那租着总成吧”。

“租?”。一听到这个字,几女先是一愣。似是想不到有人会跟她们说这等话,愣过之后,几女相视之间眼睛一阵乱眨,最终还是由高挑少女道:“你租得起?”。

“开价”,唐成这会儿有事,要不然还真不介意跟这几个活力四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