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东北军 >

第80章

我的东北军-第80章

小说: 我的东北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育部部长吴家象、教育部副部长陶行知、边防部秘书厅厅长王树瀚、边防部机要秘书长秦慕寒等一干东北政务高层,旧北洋政府时期吴佩孚、孙传芳两名退役上将也出现在了主席台上。顿时全场五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那里。
观礼台上还有来自国内、国外各方势力和国家代表。其中国民党代表有中央系的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陆军上将陈济棠、徐永昌,空军上将周至柔,防空兵总司令黄镇球中将,陆军徐庭瑶少将(国民党军装甲兵之父,1943年提出了“装甲机械论”)等人;国民党滇系代表龙云、卢汉;桂系代表白崇禧、黄绍竑;晋系代表陈长捷、郭宗汾、傅作义、李服赝;鲁系代表孙桐萱、曹福林;西北系领袖冯玉祥上将、于右任、邓宝珊等人;国内中共代表为中共副主席周恩来,通讯社社长博古,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王若飞,红军将领林彪、刘亚楼、贺龙、叶挺等一行十余人。除了国共两大党派, 国内第三民主党派也受邀派来了沈钧儒、章伯钧、左舜生、陈铭枢、谭平山等二十多人前来观摩参观。
 国外方面,在一个月前就接到东北政府邀请的各国使团今天也云集东北。东北的铁杆盟友德国军政代表团当仁不让为各国中规格规模最大最为豪华的,立席的上将中将就有好几个,比如陆军博克上将、曼斯坦因中将、古德里安中将、空军凯瑟林中将,还有海军少将邓尼茨等人,整个使团由德国外长阿希姆·冯·里宾特洛带领。此时德国已经兵不血刃吞并了欧洲数国,国力飞速发展实力雄厚,德国人心中的高傲和跋扈从德国代表团将领官员睥睨其他国家使团时候的眼神就可以看出来。苏联使团以巴甫洛夫上将、朱可夫中将为代表;美国以哈尔西海军中将和陆军麦克阿瑟中将为代表;英国代表则以弗里贝格中将和奥金来克少将为主;法国代表是陆军克拉普上将和亨盖茨中将;意大利代表为加里博尔迪中将;另外荷兰、比利时、芬兰、瑞典、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南美诸国也纷纷派出或多或少的代表参加。
一时间东北民事议会大堂观礼台上将星闪耀,三百多个席位座无虚席,各国各方代表济济一堂。身穿黄昵军服的是中国国民党军代表、灰色军装的是中共红军代表、身穿中山装的是国内其他第三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以及文职官员;国外使团中,深棕色镶嵌红条军装的是德国代表、纯白军装是英国代表、淡黄色军装的是法国代表、穿着厚厚冬季保暖军衣带着毡帽的是苏联军方代表、深蓝色的是美国海军将领;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各国军服,在加上炫目的勋章绶带,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汉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一时间东北议会堂大厦观礼台成为了有声有色的外交场所,一些本来没有机会见面的异国将领也纷纷谈笑起来,各国各方记者忙的不亦乐乎。张学良也是大饱眼福,代表团中很多将领都是历史上二战名将,身为东道主的他微笑着与各国武官、外交官员一一握手,中途他居然看见德国陆军中将埃尔温·隆美尔和英国陆军中将蒙哥马利在一起交谈甚欢,顿时张学良在心里哑然失笑:历史上这两个人在二战中一个率领德意盟军、一个带着英法联军在北非打的死去活来,如此不共戴天的仇敌居然在自己的一手安排下在一起促膝长谈,真是世事无常天意弄人。
十二点整,东北内政部部长兼财政部部长、东北政务总督办张作相走到主席台上,对着话筒通过广播向全场、全东北宣布:“我宣布——东北易帜八周年庆典、中国南北统一八周年庆典、朝鲜胜利回归中国庆典,现在开始!鸣炮!”
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三十三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四响(因为今年是民国二十四年)。炮声震天撼地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国旗军旗等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以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礼炮完毕,张学良沉声宣布道:“升国旗!奏国歌!”
礼炮声中,身着崭新新式军服的东北军国旗护卫队官兵在庆典活动中在喝彩声中第一个出场,踏着礼炮声护送国旗至工农广场升旗处进行升旗仪式。 东北军国旗护卫队从议会堂拱门出发迈正步96步,寓意从1840年至今1936年共96年的不平凡历程;升旗时间45秒。伴随第一声炮响,国旗护卫队队员从人民英雄烈士纪念碑出发,到达国旗杆基座后列队站好、放下枪,这时,最后一声礼炮刚好结束,护旗行动全程的时间共2分30秒。国旗旗杆长3。5米,国旗重1。5公斤。阅兵当天,国旗和带队军官的指挥刀都是专门定做的。升旗中途东北军国旗护卫队官兵行举枪礼,护卫国旗升起后,将持枪站立约3个小时,直到庆典活动结束。 
顿时全场肃静。高音广播中,嘹亮的中华民国国歌响起——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是我们全国国民所共信仰同遵从; 
以建民国,用三民主义来建立并建设中华民国;
以进大同,用三民主义来促进大同世界的实现; 
咨尔多士,啊!诸位爱国的志士们!
为民前锋,要做全民的楷模表率; 
夙夜匪懈,从早到晚都不懈怠;
主义是从,绝对遵从三民主义;
矢勤矢勇,立誓勤奋努力,勇往直前; 
必信必忠,精诚信守,尽心尽力;
一心一德,大家团结一致,一起行动; 
贯彻始终,自始至终不断努力,彻底实行!”
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冉冉升起,全场五十万东北军民在张学良带领下纷纷脱帽肃立一起随着节奏吟唱国歌。歌声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
1分50秒后,国旗仪式完毕,顿时现场再次发出震天的鼓掌和欢呼声。
    
升旗仪式完毕,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一起,身后跟随着身穿中山装的东北政府官员和身穿戎装的军队将领一起排成队伍缓缓在红地毯上向孙中山雕像和张作霖雕像走去。
立于国父塑像跟前,张学良庄重地深深鞠躬,敬献上花环;众东北官员、将领以及南京政府代表和中共代表也一起纷纷鞠躬致意;而后,张学良又向张作霖塑像和中华民族英雄烈士纪念碑依次敬献花圈,再次鞠躬。
缅怀先烈和英勇捐躯的东北军阵亡将士后,接下来便是阅兵式。
检阅司令员为东北军副总司令、东北军陆军副总司令于学忠上将,阅兵总指挥是东北军第一方面军副军长、第一〇一师师长龙云峰少将。
12时10分,张学良乘坐着车牌号为“奉…A001”的东北第一汽车厂生产的“战马”牌敞篷轿车,缓缓稳稳地驶入阅兵大道。龙云峰军车缓缓对面驶来,此时五十万人的工农会场上鸦雀无声,目光和照相机镜头都对准他们两人。
龙云峰庄重有力地敬礼,大声道:“报告张总司令长官!中国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阅兵总指挥——龙云峰!”
张学良郑重回礼:“开始!”
“是!”
在龙云峰军车开路下,张学良的军车以中等速度沿着胜利大道向西驶去,检阅部队即将从西往东列队检阅,此时都集结列队在胜利大道西侧。
一排排素质出类拔萃来自东北军各军种各兵种的待检部队官兵身穿新式军服的延绵数公里立于胜利大道两侧,士兵们身体犹如标枪般纹丝不动,自动步枪紧贴在胸口,头部缓缓转动向张学良行注目礼。庄严的队列横竖斜都是一条线,握枪的姿势和转头的姿势都宛如一个人般,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流露出自信和稳健以及对领袖张学良的崇敬。
在他们身后,是一辆辆杀气腾腾的坦克、火炮、火箭炮、自行火炮等重装备武器。直让张学良看的心神飞驰,“这就是我的军队!我复兴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军队!”轻轻吸口气后,张学良神色凛然,郑重敬礼:“战士们好!”
受阅东北军官兵一起山呼海啸般回答:“长官好!”
张学良继续保持军礼:“战士们辛苦了!”
“为中华崛起!”受阅官兵的响亮齐回答,声音雄壮嘹亮如滚雷般响彻胜利长街。引起现场东北群众又一次狂潮般的欢呼。

十五分钟阅兵仪式结束后张学良返回主席台准备发表讲话。立于话筒前,张学良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尽量用沉稳微微略抖的声音发表讲话:
“东北同胞们、全国同胞们、国内外朋友们。今天我们隆重聚会,庆祝东北易帜八周年,庆祝中华民国南北统一八周年,庆祝朝鲜的胜利收复!在这个喜庆而又庄严的时刻,全东北、全国各族人民都对我们东北和我们祖国的伟大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在这里,我代表东北中央政府和东北边防部,向一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向全东北、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爱国同胞和关心和支持中国发展的各国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八年前的今天,东北易帜,中国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从此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三年前,团结一心的东北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取得了保家卫国的胜利;今年,我们又将日寇赶出朝鲜,让朝鲜回归祖国怀抱,结束了三千万朝鲜族同胞亡国奴的历史。这些都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这八年里,勤劳智慧的东北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将推动祖国南北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奋斗!
在国际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东北军和东北武装警察部队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再立新功。
历史启示我们,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曾经创造世界上最灿烂的文明,但是在现代却远远地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挽救我们苦难的民族,为了拯救我们支离破碎的祖国,以孙中山先生为首,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多少先烈前赴后继,而今天,这个愿望正在慢慢实现。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探索革命的漫漫整个征途中把复兴中华民族的重托托付给我们,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先辈安然。掌握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我们必将克服南方疫灾,打败日本帝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展望未来,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继续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前进。我们要牢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教诲,谨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让我们摈弃党派之见,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继承中山先生的衣钵,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伟大的中华民族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雷鸣般的掌声再次淹没了会场。
下午一时整,检阅总司令于学忠上将宣布:“列兵式阅兵正式开始!”现场军乐团齐奏起《东北军进行曲》,中国东北军红底黑色战斧军旗迎风猎猎升起——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向前!向前!向前!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战!”
整齐而雄浑有力的“咔咔”军靴踏在大道石板上踏步声中,率先通过工农广场议会大堂观礼台前的是东北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方队,他们护卫着东北军的金穗军旗。深棕军装的陆军仪仗兵、雪白色的海军仪仗兵、天蓝色军服的空军仪仗兵动作整齐划一,高筒军靴配合鲜亮的仪仗礼宾军服,更加显得军容整齐的仪仗队官兵们威武不凡。壮观的场面和逼人的气势顿时让会场群众和各方嘉宾掌声迭起、欢声一片,各国各方记者镁光灯狂闪。
首先进入公众眼中的是徒步方队。每一个方队队行都为25乘14加2,也就是正面25人、纵深14排、领队2人,总数为352人。紧接着仪仗兵走过来的第一个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