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东北军 >

第439章

我的东北军-第439章

小说: 我的东北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首”。
1960年冬,中国中亚自治区爆发车臣等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反叛事件,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
1961年10月10日,中国第一位宇航员进入外太空。
1966年6月上旬,中国和德国联合实施“嫦娥”探月计划,并于6月6日成功将一名中国宇航员和一名德国宇航员送上月球,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活动。
1990年9月,中国东北科学院进行了世界首次成功的生物克隆实验。
21世纪,中国进入高度发达时代,中国和德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

东北军部分高级将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生平经历:
梁忠甲:陆军一级上将,东北野战军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1950年接替张学良担任中国国防军东北野战军陆海空三军兼战略核部队总司令,1958病逝于哈尔滨。
于学忠:陆军一级上将,东北野战军陆军总司令兼东北军区总司令,1955年接替梁忠甲担任中国国防军东北野战军陆海空三军兼战略核部队总司令,1964年病逝于北京。
沈鸿烈:海军一级上将,东北野战军海军总司令,1969年去世于南朝鲜省仁川。
冯庸:空军一级上将,东北野战军空军总司令,1975年去世于南朝鲜省釜山。
苏炳文:陆军一级上将,东北野战军装甲部队总司令,1967年病逝于大连。
王以哲:陆军一级上将,东北野战军陆军副总司令,1963年病逝于沈阳。
万福麟:陆军一级上将,东北野战军西南亚派遣军总司令,1951年病逝于齐齐哈尔。
何柱国:陆军二级上将,东北野战军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兼中南军区总司令,1945年因突然患眼疾以致双目失明而退役,1985年病逝于天津。
蒋方震:陆军二级上将,东北野战军陆海空三军副总参谋长兼东北长城军校校长,1946年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于沈阳。
吴克仁:陆军二级上将,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总司令,1945年担任东北军战略核部队总司令,1970年病逝于沈阳。
邹作华:陆军二级上将,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副总司令,1946年升任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总司令,1973年病逝于台湾。
冯占海:陆军二级上将,东北军区副总司令兼沈阳卫戍总司令,1969年病逝于沈阳。
黄显声:陆军二级上将,东北军区朝鲜半岛卫戍总司令,1966年病逝于汉城。
霍守义:陆军二级上将,西北军区副总司令,1964年病逝于西安。
李杜:陆军二级上将,西南军区总司令,1968年在昆明去世。
王树常:陆军二级上将,东太平洋军区总司令,1977年病逝于阿拉斯加。
董英斌:陆军二级上将,西南军区总参谋长,1970年病逝于成都。
刘多荃:陆军二级上将,东南亚军区总司令,1985年病逝于河内。
扈先梅:陆军中将,东北军区总参谋长,1970年在沈阳去世。
马占山:陆军中将,东北野战军骑兵部队总司令兼蒙古自治区卫戍总司令,1950年在海参崴骑马时摔成重伤不治而去世。
蔡文治:陆军中将,东北野战军陆军情报局局长,1980年在沈阳去世。
张学铭:陆军中将,东北野战军驻西南亚派遣军总参谋长,1965年担任东北野战军总后勤部部长,1994年病逝于长春。
蒋斌:海军二级上将,东北野战军海军副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1980年在关岛无疾而终。
杨宣诚:海军中将,东北野战军海军情报局局长,1987年病逝于仁川。
张学思:海军中将,东北野战军海军总参谋长,1958年晋升为海军二级上将并升任为太平洋舰队总司令,1970年担任东北野战军海军副总司令,1988年病逝于澳洲。
池步洲:空军少将,东北野战军空军情报局局长,1960年晋升为空军中将,1971年病逝于南朝鲜省光州。
高志航:空军少将,东北野战军空军副总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空军第一王牌飞行员(在整场战争中共计击落各敌国飞机366架,排名世界第四;第一为德国空军第52航空联队的埃里希·哈特曼,战绩为401架),1959年晋升为空军中将并担任东北野战军空军总参谋长,1975年7月7日在汉城去世。
李渤海:陆军中将,东北安全部部长,1963年退役,1975年病逝于沈阳。
龙云峰:陆军二级上将,东北野战军陆军总参谋长兼东北野战军装甲部队副总司令,1960年担任东北野战军陆军副总司令,1965年担任战略核部队总司令,1970年担任东北野战军陆军总司令,1975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并担任东北野战军陆海空三军兼战略核部队总司令,1980年退役,2000年10月1日在沈阳家中因肺梗塞而去世,育有两子,龙振宇、龙浩东,著有《坦克,进攻!》、《陆军的王者:装甲部队》、《现代战争的长空利剑·导弹》、《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世界的梦魇·核武器》等。
楚奇明:陆军二级上将,东北野战军陆军副总参谋长兼平津卫戍总司令,1960年担任东北野战军陆军总参谋长兼东北长城军校校长,1975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并担任东北野战军陆军总司令兼东北军区总司令,1985年退役,2005年8月8日在旅顺老家无疾而终,育有一子一女,长子楚秋枫,次女楚冬雨。著有《楚奇明将军战争回忆录:1924至1944年》、《NNE在非洲的303个日日夜夜》、《战争目光》、《长城军校陆军教材》、《步兵突击》、《中国陆军步兵操典》、《战争的最终决定性元素——人》等。
熊虎:陆军中将,东北野战军装甲部队总参谋长,1960年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并接替苏炳文上将担任东北野战军装甲部队总司令,1985年退役,1990年病逝于沈阳,著有《陆军之王 坦克》、《战争之神 火炮》、《闪击战》、《大炮战》。
文盛:陆军中将,北印度洋军区总司令,1977年病逝于亚门市。
刘琼:陆军少将,北印度洋军区副总司令,1948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50年因枪支走火而中弹身亡。
方经纬:陆军中将,中南军区副总司令,1976年病逝于曼谷。
陈谦:陆军中将,中南军区总参谋长,1945年接替何柱国上将担任中南军区总司令,1990年去世于仰光。
刘益:陆军中将,南非军区总司令,1960年因遭越南族复仇势力暗杀而身亡。
李喜浩:海军中将,东北野战军海军陆战部队总司令兼夏威夷特区卫戍总司令,1979年病逝于夏威夷。
何明阳:空军少将,东北野战军空军伞兵部队副总司令,1949年晋升为空军中将并擢升为空军伞兵部队总司令,1973年病逝于北朝鲜省平壤。
刘宇飞:陆军少将,东北野战军陆航部队副司令,1950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63年因试飞新式直升机时飞机失事而遇难。
金嘉豪:陆军少将,新加坡特区卫戍总司令,1954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85年病逝于新加坡。
曲吉东:陆军少将,东南亚军区副总司令,1953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并接替刘多荃上将担任东南亚军区总司令,1987年病逝于雅州。
温兴茂:陆军少将,澳洲军区总参谋长,1955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75年病逝于堪培拉。
舒国生:陆军中将,中亚军区总参谋长,1961年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阵亡。
张学曾:陆军中将,东北野战军驻日派遣军副总司令,1955年升任为驻日派遣军总司令,1989年病逝于东京。
卞小进:陆军少将,东北野战军驻日本派遣军第1军军长,1955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并担任驻日本派遣军副总司令,1971年病逝于四国岛。
吴俊垒:陆军少将,东北野战军驻日本派遣军第1军副军长,1955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56年因攀登富士山的过程中出登山事故而遇难。
殷啸天:陆军少将,东北野战军驻日派遣军第2军军长,1956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69年病逝于东京。
余国伟:陆军少将,东北野战军驻日派遣军第3军军长,1956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58年在日以战争(日本和以色列)中被以军炮弹碎片误击中而身亡。
彭道强:陆军少将,东北野战军驻日派遣军第4军军长,1956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59年因车祸去世。
彭天宇:陆军少将,东北野战军驻日派遣军第5军军长,1956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90年在温哥华去世。
徐栋:陆军少将,东北野战军驻日派遣军总参谋长,1958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78年病逝于九州岛。
张作相:东北政务总督办,1950年接替张学良担任东北总行政长官之职,1960年因病在沈阳去世。
秦慕寒:东北内政部部长,1959年接替张作相担任东北总行政长官之职,1999年在沈阳去世。
张学良:陆军特级上将,中国国防部长、中国国防军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中国国防军东北野战军陆海空三军兼战略核部队总司令、中国东北总行政长官,于1950年10月1日辞去全部军政职务并举家迁到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夏威夷医院。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张学良去世前神志迷糊不清时曾一直含糊且反复地道:“感谢上天给我这个机会。。。”子女儿孙们和赶来的楚上将等旧部将领们都对他的这句话大惑不解,最小的儿子张闾飞问:“父亲,您想说什么?”张学良对此却不置可否地道:“这是永远的秘密。我没有虚度此生,死而无憾。”然后溘然长逝,享年一百零一岁。张学良去世后,全中国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中华联邦民主共和国中央联合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哀悼七天,以此悼念追思张学良在辉煌而伟大的这一生内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空前绝后的巨大贡献。中国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后期也叫中国国民革命军东北野战军)在1928年至1943年之间十五年驰骋世界亚、非、澳、欧、北美五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大洋的战史,自此也成为了中国军事史和世界军事史上一个永恒的传奇。——从2009年12月31日至今2011年1月1日,本书正式签订VIP以来整整一年了,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和《我的东北军》的支持,骑士在这里向所有的忠诚读者感激不尽。(全书完)

历史上东北军的五虎上将

历史上东北军的五虎上将:郭松龄、姜登选、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

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汉族,奉军著名将领。郭松龄出生于盛京东郊渔樵寨村(今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赵家铺村),祖籍山西汾阳县。据族谱溯源和后人代代传述,郭家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郭松龄的远祖在明朝迁来东北戍边,到清代由于世乱和兵祸,家业无存,其祖父一代迁到渔樵寨村落户。郭松龄的父亲郭复兴曾想追求功名复兴家业,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弃进仕之路,在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龄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尽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济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这给郭松龄以很深的文化影响。郭松龄19岁时,父亲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而辍学7年的郭松龄也可以不用帮工种地了。 1903年,郭松龄进入省城东南常王寨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继续学习,希望从此踏上仕途。在这里,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尤其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但是,学习不到两年,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再次被迫辍学。郭松龄的家乡是日俄交战区,炮火毁坏了许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伤。日俄战争的灾难给郭松龄的触动是巨大的,也由此动了从军报国的念头。1905年秋,盛京将军赵尔巽在奉天大北关设立奉天陆军小学堂,以培养陆军初级军事人才。郭松龄恳求在将军衙门当差的远房姑爷做担保推荐人,并以优异的成绩受到主考人的赏识而如愿以偿。1906年,郭松龄被选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军事学校,由赵尔巽在奉天陆军小学堂内增设,以便加速培养军事人才。郭松龄在这里学习期间和担任教官的同盟会成员方声涛的关系很密切,并从他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的思想。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见习期满后,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相当于排长),由于带兵严谨,勤于职守,深得陆军统领朱庆澜赏识。郭从此与朱结成亲密的部属关系,并长期追随在朱的左右。1909年,朱庆澜调入四川驻防,任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郭松龄随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团连长。朱庆澜虽不是同盟会会员,但很支持同盟会的活动。在他的掩护下,军中成立了同盟会组织,并聚集了一批同盟会会员,如程潜、方声涛等人。1910年,郭松龄经方声涛、叶荃的介绍加入新军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四川同盟会利用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围攻成都。已升为第六十八标第二营营长的郭松龄负责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对群众婉言相劝,没有发生流血冲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