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东北军 >

第14章

我的东北军-第14章

小说: 我的东北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利国利民之事,学良绝不含糊。”
“好好好,汉卿有此心真乃党国之幸!”

车队从上午11时直至下午1时多才勉强到达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院。东北一行人立刻被国府接待人员安顿在贵宾房。累的一滩泥的张学良一头栽在床上倒头就睡直到晚上6时才起身参加蒋介石亲自主持的欢迎宴会。
望着金碧辉煌的宴会大厅里面豪华奢侈的装饰,精美优雅的银质餐具和一道道价值不菲的山珍海味,偏厅还有乐队演奏音乐助兴,直让张学良看的目瞪口呆,不由在心里感叹:国民党就是国民党,中央就是富得流油,这一次宴会恐怕要吃掉上万法币,够山区一个村子的老百姓活一辈子了。想到这里张学良不由心里一动,想起了刚刚起家现在山沟里面艰难生存着的中共红军,谁能想到现在那被中央军打的东躲西藏谁也看不上的区区几万“朱毛共匪”会在二十年后和国民政府逐鹿中原并最终将其取而代之呢。
“来!来!来!让我们一起敬拥护中央为国家统一作出不朽功绩的张汉卿将军一杯!”在兴致极高的蒋委员长带领下,众人纷纷对张学良举杯。晚宴上的张学良第一次尝到了作为中心人物那种春风得意鹤立鸡群的感觉,人人争相和他握手、碰杯,祝福、恭维、鲜花、美酒让张学良应接不暇,就连两位夫人也都被因为实在接近不了张少帅而改变目标的人围的团团转。这种交际活动搞得张学良痛苦万分,走到哪里都被人群围聚着,不停地干杯灌酒还无法脱身去厕所。事后险些被逼的尿裤子的张学良咬牙切发誓再也不参加这种逼死人的交际场合了。
第二天的正式任职会议上,张学良除了必要的发言外,其他的官样文章基本都是张作相代劳的,会议快结束之时,蒋介石作了一件让众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居然和张学良换了帖子义结金兰,就在张学良傻傻不知所措中,全国最高领袖成了他的义兄了。不但如此,得知另外一个消息时候张学良刚刚合上的下巴又掉了下来,和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相见交谈的于凤至谷瑞玉两个太太也成了宋美龄母亲宋老太太的干女儿,成了中国第一夫人的异性姐妹,当然了,这也是在蒋介石的力主撮合下。看着众南京政府官员们眼中喷出的火一般露骨的嫉妒羡慕眼神,此时的张学良一下子由地方将领变成了“皇亲国戚”,掌管全国北方半壁江山,真可谓“一人之下,四亿五千万人之人”,权势滔天。张学良不由在心里佩服不已:蒋介石能做到委员长这个位置不愧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拉拢人心的手法真是别具一帜独领风骚,西北军领袖冯玉祥已经被他认作义兄,现在自己这个东北军头头又被他认作义弟。虽然自己都做好心理准备了还差点真被老蒋的“真情”所打动了,难怪历史上的张学良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后还给老蒋背黑锅是那么地死心塌地。
次日清晨,又喝的脑袋有点晕乎的张学良又被精力旺盛的蒋介石邀请一同拜幆中山陵。青山丽水围绕的小路上,张学良和蒋介石走在前面,众国民政府大佬全部老老实实跟在后面,蒋介石亲热地拉着张学良的肩膀在众人对张学良愈发刮目相看的眼神中十分动情道:“咱们是兄弟,今后要患难与共,不分彼此。从今天起我的卫队就是你的卫队。”张学良一脸“感动”,真想挤出几滴泪水来让蒋介石更加放心,但是却怎么也挤不出来,只好一路苦着脸。
三天的南京之旅总体来说张学良是一切顺风顺水,除了蒋委员长如此“不外”之外,国民党几大派系也纷纷向张学良伸来橄榄枝,广西桂系李宗仁、山西晋系阎锡山、山东鲁系韩复渠等等,甚至包括中央内部两大派系——陈诚的土木系和何应钦派系,无不向张学良一行挤眉弄眼暗送秋波。谁都知道,实力强盛的东北军一系加入哪方阵营,那这方阵营必将在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中力压众人。短短两三天,张学良张作相等人收到的信函请柬就不下百封,甚至两个夫人都收到了大批贵重礼物等等。而南京一批政治嗅觉灵敏的达官贵人们更是挤尖了脑袋往张学良下榻的宾馆钻,此时的张学良的身价那还了得啊!一大串光芒四射的头衔戴在他的头上,和他拉上关系那就意味着以后必将官运亨通啊。当然了,张学良宾馆的门槛也是很高的,文官低于省长或中央委员,武官低于军长中将的一概不见,带来的礼物就由副官龙云峰代劳。对于这些送来的几百万大洋的礼物张学良也不客气来者不拒统统笑纳(毕竟东北发展需要钱呀)后,然后再打起笑脸和精神在经验丰富的张作相指导下圆圆滑滑地和那些派系大佬委以虚蛇亲亲热热,结果让众大员都摸不透他在政治上的倾向,一个个干瞪眼。
10月15日,顺利完成南京之行后的张学良在蒋介石亲自送行上乘上飞机返回东北,望着再次见到的万里碧空,张学良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终于可以放开手大干了!

第三节  战争机器

10月20日,刚刚返回沈阳的张学良来不及休息立刻再次召集东北全体军政高层召开会议,开始实施他治理东北发展东北的第一步,制定东北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
首先会议上张学良第一句话便是快刀斩乱麻宣布东北各个阶层军政分家,军人不得担任政府官员职位,同时各地方政府官员也绝对不准踏足军界,军政两路权利最终在东北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张学良的手中融合。这样施行后从此像以前某地驻军团长同时也是当地镇长或者某地市长还是中校军衔的情况就不再存在了,这样也大大减免了军政权力纠合产生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的机率,因为地方势力的猖獗是不利于东北的整体安定和张学良的集中统治的。像此时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便是由于中央难以约束其权利分配导致的,大部分省主席也是中将上将军衔,既掌管一省政府机构又掌管一省军事权利,成为一个个“土皇帝”所以也就常常不听南京中央的号令了。
至于政府机构,张学良再次大刀阔斧改革,取消先前张作霖时期的各个政府机构,重新设定建立16个部门,分别为:边防部(统管东北边防军,是东北最高军事机构)、安全部(即东北的情报间谍组织)、公安部(负责东北公共安全和东北警察和武装警察以及特种武装警察部队的建设)、司法部(制定东北地方法律条文)、检察部(监督政府机构运转和官员从政清廉腐败情况)、财政部、教育部、工业部(包括轻工业部和重工业部)、农业部、商贸部、交通部、卫生部、宣传部、科技部、社会建设部以及行政部,除了少个外交部,其余都是和国家政府机构一样,下辖厅、局、处等工作部门。这项改革目的是精简以前臃肿的政府机构,裁掉了很多可有可无的部门单位,减免了大量政府经费,也使之更有效率地运转。各部门部长人选待拟定宣布。
此时东北辖区为辽宁、热河、吉林、黑龙江四省(原先攻占的河北、察哈尔等省以及北平天津二市地盘全在北伐战争中丢掉了),各省省长人选为:张作相为辽宁省省长,翟文选为吉林省省长,莫德惠为黑龙江省省长,汲金纯为热河省省长(全是南京政府在张学良推荐下任命的)。
张学良在宣读了各政府部门相关人事任选名单后还宣布成立“东北民事议会”(相当于后来的人大代表制度),宣布每半年召开一次,参与者为东北各县(市)的人民代表,这些人民代表由当地群众推选出来,他们将在民事议会上传达东北最底层老百姓的要求和心声,从而改变东北最高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等,这一政策也间接地让民主的思想在东北开始传播。
接下来正式计划第一步,张学良石破天惊宣布在东北四省举行“土改”运动,即是“土地改革运动”,公布了《中国东北土地改革法》(当然是依照后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改编而来,由张作相等一批专门人员根据东北现行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完善),这项计划当然是张学良抄袭以后共产党执政时候的政策,但比共产党那时候温和的多,同时也比杨宇霆那时候“屯垦荒地划分给农民”更加彻底。首先废除了土地私有制,规定土地归政府所有,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承包制度。地方军阀和官僚囤积的大量私人土地,比方汤玉麟和常荫槐家族霸占的大片土地全部统统没收,然后根据《土地法》分配给向政府注册后的农民。为了减少实施的阻力,张学良采用了“经济上保护富农”的政策,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当然一些恶名昭著的大地主当然是毫不手软地打击,将其土地资产没收充公。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东北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佃户将无偿分得了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农民耕种土地收成直接按照国法向政府交纳赋税,从而直接免去了向地主阶级交纳的沉重苛刻地租。这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大大提高,东北的农业也直接地得到迅速发展,在让农民生活得到实惠和改善的时候也大大充盈了东北的政府财政。
张学良还下令民兵部队进行大规模的开荒屯垦运动,让东北的大片荒地被开发利用起来,也增大了东北的耕地面积。
经济发展方面,建立一批政府经营的“国企”,除了东北炼钢厂、发电厂、煤炭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电动机厂、粮食加工厂、电器厂等重要大型企业,服装厂、塑料厂、橡胶厂、玻璃厂、印刷厂,造纸厂、自行车厂、火柴厂、农药厂、化肥厂、牧场、农场等民用中小型企业也大力发展。在政府在大力发展政府经营的大型企业同时也注意保护私营工商企业的发展,允许个人企业单位经商,但是军队和政府内部人员不许从商。之外,张学良还很醉心地准备成立数家“国营”大型公司,进行军民两用的生产,战时立刻转化为武器生产公司。东北金属公司、东北发动机研制公司、东北重型机械公司、东北能源公司、东北钢铁公司、东北“白山”医药公司等日后一批后来享誉世界的军火大亨就是在张学良的大力推动下陆续建立起来。为了推动东北金融机构的完善,东北工农银行也于1928年12月1日成立,后期还有东北建设银行、东北人民银行等数家金融机构成立。这是东北政府自己的中央银行,担负着东北金融、货币流通、稳定物价等经济方面的重任,张学良对金融方面可谓是一窍不通,这种头疼的事情就交给银行的那些专家负责吧。除了工业、农业外,张学良还让相关部门制定了宽松的副业第三产业等等发展的条框,鼓励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强东北政府的经济收入。
东北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便是石油。
本来东北在新中国建立前一直被国际上那些地质专家认定为“不可能产油”的地区,但是由于张学良的“先知”,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数个东北大型油田在1929年初被提前几十年开采出来,当然他对外托称是邀请了德国地质石油专家勘探出来的,“中国东北石油集团公司”随之成立,这是东北政府直接控制掌管的亚洲最大的石油集团公司,张学良则是最大的股东。同时油田附近衍生出大批化工集团和化工加工厂也拔地而起。氨厂、硫酸厂、电解碱厂、乙烯厂、塑料加工厂等石油化工厂的发展不但能解决东北的军民能源问题,同时还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东北经济发展,这其中还能培养东北的化工人才,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对国内外销售又能增加财政收入,一举多得。当然这些油田油井的重要张学良也心里很清楚,为了不被敌对势力破坏,张学良准备特地调拨军队和武警进行保护。
民族前进的动力在科教。科学和教育也是东北的发展重点,张学良和张作相、莫德惠等人仿造后期新中国的教学制度(大半是张学良的“创意”),结合东北现状制定了一套严密的“东北教育大纲”,学校教育设定为幼学教育(一年)、小学教育(六年)、初中教育(三年)、高中教育(三年)和大学教育。新出炉的《中国东北教育法》规定东北7岁儿童必须上学接受学校教育。各地政府兴建学校,每个市(县)的小学和中学的数量都有相关法律规定。争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全东北适龄儿童就学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为了方便文化交流和文字使用,东北政府推广简体字,主要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和著名教育家王世杰负责,教育部现行公布了3000个常用汉字的简繁对比表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这又是张学良通宵N个晚上的心血成果)。
大学是教育高等学府,综合性地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