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不称职的兽医 >

第177章

不称职的兽医-第177章

小说: 不称职的兽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形式来偿还债卷。如此一来债卷的价格再次上扬,可是市场上流通的债卷已经不多了,经过再次吸纳后,这批债卷如同人间蒸发一样,几乎不在市场上流通了。

  这是因为,这些债卷已经被我和邓希贤秘密销毁了,根据邓希贤的提议,以及目前债卷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联手经过仔细的计划发行了土地债卷和战争债卷,战争债卷上分别标注了不同的兑现日期,有一年,有两年,以至三年和五年不等,年限越长,利息越高;至于土地债卷那实际上就等于公开拍卖北方的土地,类似于期货形势,并且规定了战争债卷任何人都可以买卖,是以现银的形式偿还,而土地债卷要记名买卖的,单个人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50顷,并且根据土地的状况将债卷分为山地卷,平原卷以及河谷卷等大类,每类的价值也都不同。发行方自然是朝鲜政府,但是发行单位则是刚刚成立的朝鲜联合银庄,这所银庄的大股东为朝鲜政府,占有50%的股份,邓家占有30%,我个人占有20%,原本是我和邓家均分的,但是考虑邓家在这次债卷风波中做出了牺牲,所以才有这样的比例,那5%算是感谢邓家这次出手。总之是比第一次发行时周详了很多,尽量的将可能发生的事情考虑在内使之完善。

  因为钱庄的介入,使得这次债卷的发行量有了保证,并且更加规范化,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商人们不再以土地债卷作为炒作对象,因为土地债卷发行的标准过于严格,他们获利不多,自由空间不大,相反的战争债卷的发行受到了商人们的喜爱。因为我赋予了它更加宽松的操作和买卖方式,并且保证这种债卷绝对不会低于其面值本身,这等于是给了他们保证,所以债卷一发行,购买者就将其价格飞速的推高,使得这种债卷单纯的成为一种债卷,并且今后将会因战争的走势而起伏不定使他更具有风险也更具有诱惑力。而钱庄的建立也使得朝鲜的金融业开始活跃起来,很多商人通过借贷方式扩充自己的产业,甚至是购买债卷,让工商业随着春天的到来而焕发勃勃的生气。

  但是另一方面皇太极在蒙古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也打乱我们整军的计划,这也是我这时带人出现在北方的原因,自上次林丹汗被迫退出西拉木伦河流域,至归化城后,皇太极的势力一度渗透到了河套平原。这年春天偿到了西征甜头的皇太极再次率大军西进,至西拉木伦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要共击林丹汗。被皇太极战败的林丹汗已成惊弓之鸟,再无复当年之勇,皇太极还没到就自归化城驱人畜十万渡黄河西逃。而他的部众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被皇太极俘获。几乎未费一兵一卒,皇太极就得到了整个河套平原,这还不够皇太极得陇望蜀,将目光放在了漠北和漠西蒙古上。

  自元帝国覆灭后,经过百年的演化,蒙古诸部分布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形成几个大区域。漠北七部喀尔喀蒙古(喀尔喀多伦和硕)在和林故地至阿尔泰山,形成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三大领地。漠西瓦剌蒙古(厄鲁特蒙古)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四部游牧于伊犁、额尔齐斯、塔尔巴哈台等地。至于漠南蒙古已经不必说了,经此一役全被皇太极吞并,辽河以西至洮儿河的蒙古诸部皆都归顺,皇太极兵锋所指直向天山,眼见着要以一个环形将整个中原包抄,所走的路子正是当年成吉思汗的战略,这无疑是对中原的极大威胁,有了河套平原这些肥沃的土地,更方便皇太极越过长城掠夺人口开发河套,同时山西的煤矿,以及内蒙古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都会给皇太极平添助力。

  我们是乘船到达图们江入海口后登陆一路向北疾驰,茫茫的原野上经常是一天都看不到人影,除了惊起无数鸟雀,吓散走兽外连续进行了多天的急行军,累得我骨头架子都散了,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遭这个罪,带着人跑到这鬼地方来,那有袁崇焕舒服和邓希贤两个人占了我的办公室一起筹划军事改革。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关外的情况邓希贤并不熟悉,再说让他那样一身肥肉骑马到这么远的塞外苦寒之地还不是要了他的命,至于袁崇焕他虽然对关外的事很了解,可是在军队里还没有建立威望,筹谋划策的事情他做的来,至于统帅多尔衮这样桀骜不驯的人估计就难了,何况多尔衮对袁崇焕担任元帅是很有非议的,要不是阿巴亥做工作,这小子还不反了天。没办法,这个便宜儿子看来只能我想办法对付了,为了拉皇太极的后腿,我再次使出援卫救赵的老办法,准备带着这个儿子在皇太极的后方大闹一番,让他不得安生,看他还如何能安下心来追击林丹汗,染指天山。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急行军,我的嘴巴都要淡出鸟味来了,由于缺少计划性,带出来的腊肉,薰兔没走到一半就被吃光了,现在我只盼望着快点到地方,能好好的吃点像样的伙食,喝一顿好酒。

  这一天根据向导的指引我们到达了距离现今哈尔滨不远的一个叫做帽儿山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移民点,安置了从山东来的数十户移民。这可是我一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移民点,对此我很感兴趣,想看看移民的生活情况如何,事实让我很失望甚至是有一些伤心,移民点点远没有我想象的好,可以用破烂不堪来形容。山脚下是十几座用松木搭建的木屋,孤零零的躺在那里,若不是烟囱中还有炊烟飘出,我几乎怀疑这里是不是已经荒废了,近百匹战马的轰鸣,没有让一个人走出木屋,我的亲卫队长当先上前敲开了一所木屋。出来开门的是一个中年人,身材高大,典型的山东大汉,可是看面目很老实,他大量了一下我们这队人,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各位军爷,有什么贵干么,小的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看在我家有老人和孩子的份上您就放过我们吧!”

  他这话让在场的众人大吃一惊,难道这里还有土匪么?“大哥,您不用怕,我们是路过这里,今夜要在这里休息,我家大人想借用你的房子住一晚不知道可不可以。”我的卫队长亲切的说道。

  这种态度让那汉子受宠若惊,慌忙点头“行啊,行啊,大人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不伤害我的家人就行。”听他这么说,我十分好奇,于是也上前问道:

  “这位老哥,您叫什么,这里经常有土匪出没么?”

  那汉子估计也有些见识,看出我与众不同,慌忙见礼道:“这位大人,小的姓王,在家中排行老三,人家都叫我王三,您有所不知,要是土匪也就好了,我们在老家时不少都是猎户,以我们这些人来说,来上些土匪也不怕,怕的就是官兵,听说关外土地肥沃,饿不死人,朝鲜的李开阳大人是个大善人,允许我们中原的难民来这里开荒种地,并且发放种子和粮食。我们一家人在山东实在住不下去了,就坐船来到了朝鲜,又千里跋涉到了这里,正是按传言所说,李大人发放了粮食和种子,还有牲口,把我们一家人乐翻了天,想着过了这个年,多开出些荒地,种些粮食,用不了几年就能过上好日子,可谁知道,还没过年,就来了好些军爷,将分给我们的粮食和种子还有牲口都抢走了,说是充军。这还不算从那以后,他们经常来,可怜我一家靠着狩猎为生,而打回的猎物也被他们抢走。刚才军爷们到来,小的还以为他们又来了呢,所以不敢开门。”

  那汉子愁眉苦脸的说道,这样难怪,要是土匪他们大可以反击,可是一旦面对的是正规军,这些作惯了顺民良民的人却也连反抗都不会了。

  “是谁,谁这么大胆敢劫掠村民!”听完这话我火冒三丈,什么时候我的军队也成了劫匪,给他们发放丰厚的军饷就是为了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可现在这种事就在我眼前发生了。我能不生气么。那叫做王三的汉子被我这种突然的举动吓坏了,随后扑通的一下跪在了地上。

  “大人,您救救我一家老小吧,眼见着开春若是没有粮食和种子,我们会饿死的,不光是我,整个寨子的人都是这样。大人求求您了。”这时从屋里又走出三四个人来,一个个衣衫褴褛,面色发黄,有老人也有孩子互相搀扶,都跪在了地上,哀号一片,这边的动静惊动其他的邻居,周围不远的屋舍里也有人纷纷走出,转眼间跪了一地。

  看着眼前这些人,我的眼眶湿润了,若不是活不下去他们是不会飘洋过海背井离乡的,可是到了这里的遭遇并不比中原好,我能不难过么。

  “是谁,是谁这么大胆?”我仰天长啸,愤怒的从背后抽出战刀,向一旁的一颗小树砍去,锋利的刀锋划过树干,将小树拦腰斩断。

  “众位乡亲,我一定会追查此事的,给各位一个说法,至于今春的粮食和种子各位放心,我也一定会给各位解决的,如若失信,我李开阳有如此树。”我斩钉截铁的说道。

  “李开阳”三字,如同重磅炸弹,在众人脑际轰响,很多人还没有回过味来,王三已经率先磕头。

  “原来是李大人,小民有眼不识泰山,小民在此叩谢大人。”说着一个劲的磕头,余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谢恩。将众人安抚后,当夜我决定在王二家住下,王二全家则分别安排到其余各家住,亲卫们在外面树立营帐,布置岗哨,我则趁着空当向寨中的年长之人询问他们一路迁徙过来的情况。这么万里迢迢的靠着双腿从朝鲜一路走来,就是我一路骑马过来还这样疲劳,他们所遭受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个寨子还没有名字,寨中的人大多都是亲戚,聚居而住,以张姓和王姓为主,众人推举王二做寨主,平时什么事都是他出头(看来我还真是找对路了呢!),根据王二所讲,他们确实是看中这里的土地了,如果有充足的粮食和种子,用不了多少年这里将会出现数百顷的良田,牛羊的数量也会激增,说道那些劫掠的士兵,王二总是忿忿不平,可是对于他们的具体特征和番号,一问起来却是弄不清楚,让我茫无头绪。

  夜里当我带着一天的疲劳刚刚要入睡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喊杀声,紧接着是短铳的激发声,随后人喊马叫,混乱成一片。

  “怎么了,怎么了?”我慌忙的披衣起身,询问门外的士兵。



  第五卷 惊涛骇浪  第三十章 早有预谋



  “回禀先生,有人偷袭村寨。”门外的卫兵平静的回答道,完全是一幅处事不惊的样子。

  “尽量留些活口,看看是谁这么大胆?”我同样淡然的命令道,单看外面的情景,对方人数不多,以我卫队的能力就是再来一些人也不在话下。

  “是!”那卫兵领命去布置,马上有另外一名卫兵走上前来,时刻听候我的调遣。

  远处喊杀声逐渐减小,在我的位置只能见到戳戳的人影和星星点点的火光,偶尔还有一两声短铳。

  “是谁?口令,没有口令,百步内杀无赦!”远处的卫兵高声喊道,在这种时刻卫兵们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陌生人走进百步之内对我有一丝不利之举。

  “别,别,军爷,是我,小的是王二啊!”果然传来的声音正是王二。

  “让他过来吧!”有我吩咐众人这才放行,只见王二背着弓箭出现在我面前。

  “大人,您没事吧,这帮该死的家伙又来了,若是没有大人在估计我们这个寨子就没剩下什么了。”火光下王二一脸的气氛。

  “王二哥,不要紧的,一会儿就见分晓了,我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敢不断扰民。”我安慰道,心中也庆幸这些人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刻来,真是省得我大费周折的去调查了,说话间,外面的喊杀声已经逐渐平息,随后是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回禀先生,敌人共53人,斩杀37人,活捉16人,等候大人吩咐。”亲兵卫队长上前禀报道。

  “好,将那些俘虏带上来,我要审问。”

  “是!”卫队长一回身,领命执行,这位队长叫王明建,跟随我已经三年多了,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到现在具有参将军衔,委实得来不易,但那也是他兢兢业业辛苦得来的,别看我的卫队只有500人,可是这些人都可以以一当十,每年都会有一些优秀的士兵从卫队退役,要么进入军校进修后派往其他部队任高级军官,要么直接去基层部队任职。他们空出的位置再由各部队选拔优秀的士兵进行训练补充,就这样的反复循环,我的卫队营本身就成了一所培养基层乃至高级军官的大学。并且将他们在卫队时养成的互相协作的精神也带到了军营,使得这些部队在作战时能配合的十分出色。

  不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