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不称职的兽医 >

第175章

不称职的兽医-第175章

小说: 不称职的兽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很难脱离土地,南方之所以商业发达而北方次之,主要原因在于南方地少人多,而北方地广人稀,但是经过上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几乎是所有人都将土地作为固定不动资产,这次我将东北的土地抛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根据上一年的经验来看,东北的土地地力肥厚,虽然一年只能熟一季可是收获颇丰。从前这些土地大多无偿的分给灾民,但是这次不同了,我需要打仗,我需要金钱。

  “先生,那从山东来的难民今后如何安排?”李复觉问道。一直以来难民的安置工作都是由他负责的。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从前的就那样了,将来通过赋税来调节,从今而后,土地和种子以及生产工具,作为官家借贷给他们的,他们需要通过交纳土地所产来偿还这些借贷。头三年免税,让他们有喘息之机来偿还,三年以后开始征收税赋,另外土地价格不宜过高,反正北大荒的土地很多,暂时就一顷二两银子吧,债卷上的抵押金额也等同于此。”

  我话音一落再次掀起众人的议论,一顷二两银子,那么万顷良田也不过是2万多两银子,对于在座的大多将领来说这不过是个小数目,想一想2万两银子就能获得这么大的地方,这可真是太核算了。就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以朝鲜目下的经济状况置上一两顷地也都是没有问题的。

  地,这种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一旦战争债卷和土地捆绑起来它就成了一支潜力股。

  “我买,先生的战争债卷一旦发行,我肯定地一个买。”李复觉第一个表态。其他众人也纷纷表态,真是太有戏剧性了,刚才谁还都不出声呢,这刻又都这样踊跃了。

  “好了,此事就这样定了。”等现银一到位,就开始定购各种火器,这种结果让很多人都大喜过望。

  战争债卷的发行,在朝鲜挂起了一股旋风,由于债卷的承担方是一向口碑不错的朝鲜政府,这使得债卷从一发行就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价格一路飙升。在我刻意的炒作和操作下,本来面值2两1顷的战争债卷市值一路攀升至4两,而且还有大幅提升的可能。

  一开始我只是少量的抛出一些债卷,同时让人大作声势,造成一种舆论形式,再命人以高出面值回购,这样就成了一种形式,几个循环下来,已经使得债卷有价无市,随后再少量的将债卷分别抛出,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要知道,2两银子一顷土地实在是太便宜了,我可不想让关外的数千万顷的良田就这样便宜的卖掉。

  在计划发行1亿两白银的债卷中,我先是抛出一部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随后逐渐将价位抬高,以此估算五千万顷的土地(东北有没有这么多土地我也不知道,全当是期货了,我不知道别人也同样不知道,东北要是不够还有贝加尔湖呢,反正土地还不是有的是)至少可以拿到3亿两的白银,这等于将流落在民间的金属货币重新纳入府库。

  在第一批投出一千万股债卷后,我得到了近四千万两的白银,这些白银被集中于府库,随后以此建立国营的被服厂,军械厂及相关的军需厂,这样既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劳力的就业问题,又可以减少成本,以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军需处,用来装备军队,一举多得。

  随着这部分资金的滚动,以军需拉动了整个朝鲜的市场,从山东来的难民也有相当一部分直接经过简单的培训进入国营厂。西方获得劳动力的方式是靠“羊吃人”这样的土地兼并来达到,而朝鲜则是以国营方式来吸纳中原的大量流民。以国家资本来进行一些重点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使得原本一些私人无法也无力投入的产业得以发展。这可以说是我近年来最大的成就吧。

  土地债卷持续走高,工厂接到的订单一直排到了年底,像李记运河,王室制造这样的军械工厂也都得到了大量的订单,火炮及一系列装备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并运送到各部队。尽管是这样我手里的银子还是越来越多,现在有一些中原买家已经放弃了经营海上贸易,而专门从事债卷的买卖,因为战争债卷的发行使这些商人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益,几乎不用船队,也不用多少人手,就可以通过买卖债卷来获得巨额利润,谁不眼馋啊。

  于是在朝鲜形成了一个初级的资本市场,当然这个市场还是一个雏形,很多东西都不完备,巨额利润吸引了一些冒险者伪造债卷。幸亏我有先见之明,毕竟我是现代人,假钞假币的危害我可是早有预见,所以债卷一律采用了由研究院专门研制的带有水印的卡纸和彩色套版印刷这些先进的技术,很难仿造,并且规定债卷的交易必须在规定的场所,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交易,否则个人受到的损失政府将不予赔偿,严厉打击一切投机倒把,伪造债券的人。

  初级资本市场的形成,以及债卷在民间的大量流行,使我将目光转向了是否建立国有银行。一方面现在朝鲜的百姓开始富足,手里有了余钱,民间钱庄开始兴起,尤其以邓家的钱庄几乎分布各地,信誉也是不错的,为了应付突然的危机和支付军饷等政府日常的必须府库也需要储存大量的白银,这就造成了民间白银的短缺。此时不论是明朝还是朝鲜单以白银而论,在国际市场上都是出于入超的状态,但是根据现代的一些专家研究,明末的那场动乱乃是因为一次大的金融危机。

  金银的流入仅仅对东南沿海的商业发展影响很大,对其他地区却无甚触及,况且张居正主政时期,将全国的白银囤积于中央政府,不但使白银失去作为货币促进商业流通的价值,反而引发了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全国一些重要商品价格下跌,使一度发达的经济堕入低迷。更有一个负面影响不能忽视:当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与明军大战时,明廷将大批银两调往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财政和经济都遭到打击,李自成能在西北崛起不能说与之无关。

  根据现代经济学原理,政府在国库中储备大量硬通货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尤其当硬通货为不可制造的贵重金属时,国家每储备1两白银,市面上可流通的硬通货就减少一两,社会商业活动就桎梏一分。由于金融手段的缺失,当时确实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国家信誉担保的银行,以国家白银储备为担保发现纸币,当纸币逐渐信誉足够时可逐渐减少白银储备,国家急需用钱时则可以通过适当超量发行钞票来解决。这是繁复而耗时长的解决方案。

  注:最后两段完全“抄袭”了网友分析家的观点,实在是分析家的观点比较专业,兽医不是搞金融的只好厚颜无耻的使用哪拿来主义,希望分析家不要说我抄袭,或者是侵权。各位网友还有什么好点子,尽管说来,兽医一定会积极采纳并且实施的。



  第四卷 披荆斩棘  第二十八章 邓家(上)



  债卷的发行一方面刺激朝鲜的金融业开始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我的手头有了充裕的资金。同时也带来了隐忧,正当我为得到大量的现金而兴奋的时候,邓希贤从中原赶来,以他丰富而独到的经验指出了债卷的弊端。

  “元度,不是我说你,你这样做真是太危险了!”听了我沾沾自喜的对债卷的介绍后,邓希贤不是和我一起高兴而是直接指出了债卷的弊端。

  “元度,你有没有想过,面值是2两银子的债卷,到了现在已经炒到4两多了,以你债卷上标明的利息要多少年才能达到这个数目,这债卷本身最大的漏洞就是没有指明具体的还款日期。它之所以这样受到众人的追捧,一方面是因为你的手段,债卷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另一方面是因为土地,那些购买的人很多都是为了土地,即使以4两银子的价格来获取1顷的土地这在中原也是极其便宜的。不信你去调查一下,最开始购买债卷的都是些什么人,我估计大多是从中原来的移民,他们对土地太在意了,所以将一年辛苦所得拿出来,为的就是土地,在他们眼里这债卷其实就是地契,他们从中原飘洋过海的到朝鲜无非就是中原没有办法活了,天灾人祸。

  你知道为什么陕西造反的人那么多么,那是因为土地。陕西地区是明朝西北的边防地区,驻在这里的明皇室藩王贵族,占据了大量田地,攫括巨大的财富,宗王以下,各地官僚地主同样占有大量土地,仅韩城占有万亩田的大地主就有数十百人,广大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再加上这一地区农业生产落后,连年饥荒,遭受地主、官府和军官压榨的百姓,更加断绝了生路。陕北的延安、庆阳一带,民间采摘山间的蓬草和树皮作食物充饥,甚至挖掘山里一种叫做青叶的石块来充饥,吃下后即腹胀而死。

  现在北方的农民是没有活路了,所以才揭竿而起,你到我邓家为何如此支持你,那是看到明朝将亡,天下百姓即将生灵涂炭,再有女真于关外虎视眈眈,眼下能力挽狂澜者或许只有你李开阳一人,不要以为我邓家只是牟利,要知道我的祖先可是邓子龙,我邓家如此无条件的支持你,何尝不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可是你在朝鲜这次发行的债卷,实在是敛财之举,只看到短期效应,我问你按债卷这样的形势发展,估计要多少年本息加在一起才能赶上现在的市值。

  农民将钱花了是为了得到土地,你可以让他们无限期的等下去么,那样你将失信于民,试问谁还会将子弟送到你的军队当中。就是你军队中的士兵恐怕也是用自己积攒的银子购买债卷吧,他们买是为了有一天退役后,能有一块容身之所,你这样做无疑是要失信于士兵,为了这几千万两银子,至于么,你要是真的缺,尽管说出来,这些银子我邓家还不当回事?元度啊,你什么时候这样缺乏远见呢?”

  邓希贤神色十分肃穆的对我说道,一反常态,看着他隐藏在脸上肥肉之后精光闪闪的眸子,我背后冷汗直流。一时的顺利和不败的战绩可能让我冲昏了头脑,再有我本来就是一个兽医,缺乏长远目标,更缺乏治世的经验,从前很多事大多是凭着运气,和超前于人的“预感”,可是在真正面对危机时又时常手忙脚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算是上天对我的眷顾。

  像邓家这样的大财阀,不同于张海潮这样靠着我的政策一夜致富的暴发户,也不同于李复觉这样的政客和商人,邓家在中原立足百年以上,家世雄厚,所看的绝对不是眼前的小利。可以说邓家和我的合作一方面有邓希晨的原因,但是那不过是一个契机,真正的原因还是邓家在做政治投资,而邓家背后所所连接的江南各大望族世家绝对不在少数,否则口气不会如此大,联想到以往数次军事行动,邓家在资金上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答案呼之欲出,我怎么这么蠢啊,到现在才明白,以前还以为自己聪明,能说动邓家,估计不光是邓家,就是张海潮也和这些商业集团和利益早就联合在一起,他的角色可能是更像一个买办。

  这是我和邓希贤第一次如此对话,想到邓家背后所代表的庞大的利益集团,我倒吸了一口凉气,邓希贤选择在这时警告我,看来我这次债卷发行确实漏洞很大,隐忧更大。

  “希贤大哥,当初小弟出售债卷时,其实并没有想纯以白银偿还,我的初衷其实是想变相的出卖北方的土地,这些土地被打下来却荒芜在那里未免可惜,可是若是单以政府的行为组织移民,这笔负担已经越来越大,随着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加,每月这笔银子都不在少数。债卷无疑可以刺激那些已经在朝鲜站住脚的移民绝续向北方迁移,这样对将来北方的开发和防卫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在邓希贤的压力下,我不得不说出自己的初衷,是的我发行债卷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此方式促进一次大的移民,这是当时被钱逼得没办法的时候灵机一动想到的,虽然当时还不知道邓家有如此雄厚的背景和庞大的资金,但是我的潜意识当中是想在涉及军队改革这样大的事情时减少这些大财阀的影子,毕竟军队才是国家的根本,若是军队也和这些财阀拉扯不清,那么将来很有可能变成某些财阀的私人武装。这是很可怕的,恐怕邓家及其背后的江南财阀正是这样希望的,想一想拥有朝鲜这样一支庞大的装备精良的军队,即使将来时局有变,那么他们也有一条退路。

  再有就是我对商业的支持态度,估计也让这些人蠢蠢欲动,毕竟在明朝还是抑制商业的,商人尽管有钱但是没有地位,所以官商勾结的事情才屡见不鲜。商人这个特定的阶级已经形成一种意识,这绝对是政治投资。

  “元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