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720章

赤色黎明-第720章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子里面昏昏沉沉的,曹逸风不知为何却想起了自己的堂姐夫周扒皮,那个种地狂喝了几杯酒后醉醺醺的说话的样子异样鲜明的出现在曹逸风脑海中,“人民党这官府我倒是遇见值了,靠种地也能赚到钱……”

脑海中的声音越来越淡,越来越轻。曹逸风昏了过去。

莫道前路无知己八十八章结束的开始(十三)

曹翠山万万没想到儿子去县里面搬救兵,救兵倒是来了,不过儿子却被打得浑身是血,绳捆索绑的给带到了家门口。无论曹翠山反对人民党的态度有多坚定,他毕竟只是个地方上的土财主而已。见到这般阵势,曹翠山也不再敢开门迎官军,他管不了儿子的死活。让家丁们紧紧关上门,曹翠山觉得心里面扑通扑通乱跳。他捂着胸口命道:“赶紧把东西藏好!”

五百多正规北洋军也不着急,他们有条不紊密不透风的围住了曹家的院子,曹家的家丁护院也都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曹翠山混乱的脑海中完全考虑的是自己儿子曹逸风到底怎么得罪了北洋军的老总,他就没想到北洋军按理说是来镇压主张投靠人民党的“刁民”,可他们到了曹家铺之后根本不去管刁民的事情,而是直奔曹家大院而来。由于曹家被彻底围死,所以曹翠山更看不到,村民们见到北洋军气势汹汹的冲进村子之后,那些主张投靠人民党的“刁民”已经拖家带口的开始逃跑。

“诸位,咱们都是自己人。不要误会,不要误会。”曹翠山也不敢开门,他就在门里面颤抖着声音喊道。

“既然是自己人,曹太爷你把门关着算是什么?这是防贼呢?”外面的北洋军怒气冲冲的喊道。

把北洋军关在门外的确不是待客之道,不过待客之道首先得确定来的是客人,就北洋军这么凶神恶煞的表现,怎么看都不是客人,而是一群上门的恶鬼。而且这帮恶鬼毫没有客人的恭谦谨慎,见曹家不开门,已经有人用枪托咚咚的砸门。大门挺结实,砸了十几下毫无砸开的迹象。于是在外面的人阻止的吆喝声中砸门声停止了。

曹翠山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听到门上传来沉闷的声音,开始有人开始踹门了。靠了结实的门闩,外面的北洋军踹了十几脚也没有踹开大门。不过曹翠山已经能够确定,此事绝对不会善了。此时其他人都躲进了屋里面,曹翠山的老婆吓得满眼是泪,她踉踉跄跄跑过来拽住曹翠山的手臂,哭喊道:“老爷,这外面是怎么了?咱们不是北洋的人么,怎么北洋军打上来了?”

“哭什么!奔丧呢?”曹翠山喝道。被这么一喝,曹翠山的老婆即便惊慌失措,却不敢在叫喊什么。

整了整衣服,曹翠山对家丁说道:“开门。”

没有人动弹,曹家的所有人都用诧异的目光看向曹翠山,不开门的话好歹还能撑一下,若是开了门之后天知道会有什么不测之祸。

见自家人都不动,曹翠上一面对门外吆喝着:“诸位军爷,稍等片刻,我马上开门。”一面亲自向着大门方向走去。曹翠山虽然不知道外面的北洋军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早一刻开门和晚一刻开门根本没什么区别。如果有区别的话,那也是主动开门的话能够稍微保全些面子。外面的北洋军若是撕破脸冲进来,那会更加肆无忌惮。

刚抽下门闩,大门就从外面被猛地推开。曹翠山身手倒还不算差,连退了几步总算没有被蜂拥而入的北洋军给冲倒。北洋军们一个个拎着枪,急不可耐的从大门直冲进院子。然后见屋就进,进去之后就把屋里面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给强行拖出来。男人的哀求,女人的尖叫,小孩的哭声片刻间就充斥在曹家的院子里面。

很快,曹家的人被集中在院子中间,一群士兵半举着步枪对着这些人。而一度堵在院子门口的士兵们很快就让开一条通道。外面一个身材不高穿了身青色军服,带了营长阶级章的军官大踏步走了进来。

即便见到北洋军冲进来,曹翠山还能稳住。不过见到这个人,特别是看到这个人的那双眼睛之后,曹翠山觉得心里面一寒。那是双锐利的三角眼,配在一张圆脸上稍微有些不搭调。不过那人脸上的表情,锐利的目光,都充满了力量,还带了一种说不出的戾气。北洋军营长给曹翠山的感觉是一条肆无忌惮的毒蛇,就那样贪婪而且专注的进了曹家大门。

“你就是曹太爷吧?”北洋军的营长有口山东口音。

“正是鄙人,却不是这位老总怎么称呼?”曹翠山连忙恭恭敬敬的说道。

“在下姓胡,名叫胡传魁。”营长毫不避讳的说道。

“胡营长,这……”曹翠山原本以为这北洋军的营长至少会不敢自保家门,没想到人家大大方方把自己的姓名都给说了。若是平日,这么做是一种友善的做法,可北洋军如狼似虎的冲进了曹家,这样的做法给了曹翠山一种不祥的感觉。

“曹太爷,听说你家公子也是北洋军的营长。既然如此,我就不妨直说,咱们北洋军出兵是有规矩的。开拔费十块大洋,行军费两块大洋,茶水费两块大洋。打仗的时候,还要先发五块照顾后事的费用。据你说呢,这曹家铺只是刁民造反。咱们这打冲锋的买命钱就不用谈了。这次我们一共来了五百兄弟,来之前的话呢,俺们旅长说这是县里面的事情,得县里面出钱。县令说既然是曹太爷您说的话,县令不能不给面子。不过县里面没钱,这钱还是得曹太爷您出。这位随行的县衙的兄弟可以证明。”

胡传魁说完话,向着旁边一个税吏招了招手。税吏急忙上前,先是向曹翠山拱拱手,税吏说道:“曹太爷,您家少爷见了我们县令之后,县令大人专门说了,这次北洋军出兵之事须得花销,这花销可得您曹家出。您家少爷是反复应承。县令大人专门说这花销不会小,您家少爷依旧答应了。您看,这是您家少爷的状纸,还有县令的问话,在上面都写的清清楚楚。您家少爷可是画了押的。”

说完,税吏掏出一份公文递给曹翠山。曹翠山听到了这里之后已经完全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县令把本该自己承担的钱全部让曹家承担,而且通过公文的形势坑了自己儿子一把。接过公文打开一看,果然如此。县令与曹逸风之间的对话中很巧妙的说了这番话,县令的话让人听起来好像只是仅仅用意思一下而已,例如用“犒赏”“劳军”等名词,不过县令很精明的在公文上用了“酬劳须由北洋军做主”的词。这句话上还按了曹逸风的指印。曹翠山刚开始心中恼怒,自己儿子怎么可能如此笨蛋。不过转念一想,既然县令一开始就出心要坑人,只怕这话根本就没有向曹逸风说过,却写在公文上。曹逸风哪里敢质疑县令的公文,自然是让他怎么按手印他就怎么按。

见曹翠山脸上愤怒的神情变幻不定,胡传魁也不等曹翠山说出什么来,他开口说道:“曹太爷,您肯定觉得我这人不近人情。不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咱们北洋军里面就是这么一个规矩,大伙儿拿钱办事,拿钱卖命。不然这么多兄弟一来一回跑了百十里地,图的是啥?曹太爷,您觉得我在您这里拿钱,不过您得想清楚,您家少爷在其他地方出兵的时候照样要拿钱。规矩就是规矩,在哪里都一样。”

胡传魁的语气诚恳认真,甚至可以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那些胡传魁手下的北洋军本来就是图的捞一笔,现在听了胡传魁的话之后心里面那点子良心带来的愧疚感已经消散的干干净净。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颇为符合道义的。

曹翠山虽然绝对不愿意被胡传魁勒索,不过他很奇妙的只是对自己被勒索这件事感到不满,但是一点都不反对胡传魁所说的道理。曹翠山让自己儿子参加北洋军绝不是为了什么忠君报国,曹翠山脑海里面根本就没有国家这个概念,袁世凯虽然是大总统,不过在曹翠山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当大官的,完全不是神圣不可直视的皇帝。之所以投靠北洋的理由也只是北洋是河北最大的势力,而人民党的那套土改政策听起来就让人害怕。既然让儿子当兵完全是为了利益,胡传魁开口利益闭口利益,倒也合了曹翠山的胃口。

不过认同胡传魁的态度是一码事,不肯掏钱又是另外一码事。曹翠山绝不会傻乎乎的把钱拿出来。别说什么一个人十块大洋的开拔费,曹翠山觉得一个北洋军给十文钱都嫌多。所以曹翠山根本不为所动,只是一声不吭的站在那里。

到了此时,就得有打圆场出来,税吏明显就是充当这么一个角色的,他见局面已经僵持起来,连忙上前笑道:“曹太爷,这外头日头这么毒,咱们也不用站在大太阳下头说话啊。要不这样,咱们进屋说话。”

胡传魁听了之后只是笑了笑,既然屋里面曹家的人都被抓出来了,他也不客气大踏步的向着正屋走去。两名税吏也不管曹翠山是不是愿意,连拉带拽的把曹翠山弄进了正屋。几人进去之后,税吏关上了门,把一众人给撂在了院子里面。

PS:12点前还有一更。

莫道前路无知己八十九章结束的开始(十四)

既然自己的营长胡传魁已经开始弄钱,北洋军们就没什么可担心的。这次出兵官府的意思虽然是让“镇压刁民”,不过北洋军根本不在乎这个事情。大战在即,谁还在乎刁民不刁民的事情。来到曹家铺的北洋军是收编的土匪,营长胡传魁本来就是个山东响马出身,手下有一百多兄弟。北洋大扩军的时候,胡传魁又吞并了几个小响马团,然后集体投奔北洋军。

北洋军急缺人力,哪怕是响马也是有组织有纪律,而且好歹懂些枪马,所以对胡传魁这帮人来者不拒。胡传魁为人善于打点,即便是响马出身却不是官场上的菜鸟。所以他手下的这些兄弟也没有被打散。反倒坐稳了这营长的位置。不过既然吃了这北洋军的饭,军法官们杀起人来可是毫不手软,这帮前土匪好歹也在北洋军残酷的军纪下学会了些规矩。胡传魁进曹翠山家之前命令他们不要私自在曹家搜拿东西。这帮家伙倒也暂时忍住了。反正分到钱是迟早的事情,分到钱之后再从曹家弄东西的机会多的是。

既然目标明确,而且目标实现在即,这些北洋军的纪律自然大大放松。就连在村里面放哨的北洋军也一个劲的往曹家这边瞅,生怕到发钱的时候晚了一步。

河北农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道路根本没人修。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就有了路。而农村的真实情况是路不仅是靠人脚踏出来的,还会因为不断有人走而变得塌陷。而这时候人民为了走平整的道路,就会走别人的农田。谁都想走别人平整的田地,却不想让别人走自家的田地,所以不少人就开始在自家田外面掘沟,以阻止别人进入自己的地里面,于是乎各家都在挖沟保卫自己的农田。沟越多大家行走就越不方便,越不方便就越让人民集中行走在还算平整的土地上,而行走的人越多,道路坑洼的就越快。这种恶性循环让本该是平整的河北土地呈现出一派深沟纵横的可怕景象。

这种局面在河南也有,只是人民党解放河南之后实施了土改,同时在陈克为首的党中央命令下很重视了道路问题。经过两年多的整顿,河南的土地越来越平整,但是近在咫尺的河北还是以往的那般模样。

虽然对普通百姓来说,沟渠纵横让出行极不方便,不过对工农革命军来讲,这些沟渠极大的提供了隐蔽行军的途径。一支支以班为单位的小部队组成的纵队就在沟渠中快速移动着。当为首的尖刀部队运动到距离曹家铺村口不足三十米的地方,北洋军在村口的哨兵们竟然根本没有发现。

班长拿出了一面小镜子,先瞅了瞅太阳的角度,就把镜子卡在一个随身的小架子上,把镜子慢慢的探出了沟渠,从镜子里面看得清楚,四名北洋军士兵躲在树荫下正在聊天,而村口的岗哨到村里面根本没有其他人。作为尖刀班的部队自然与众不同,班长打了个手势,就把镜子交给了其他战士。战士们观察完了位置之后,沉默的看着班长在地面上用军用匕首画了个草图。

圈定了各自的目标之后,战士们纷纷拿出了钢手弩,然后在弩头上涂抹了药物。这是强力麻醉剂。当然,如果射中的位置不太好的话,药量也会导致死亡。不过工农革命军并没有准备让对方毫无伤亡。准备完毕之后,有战士继续举着小镜子观察敌情,其他的战士开始继续向前移动。

到了直线距离不超过20米的地方,战士们等着班长命令,班长深呼吸了几下,缓缓的靠着沟渠站起身,当他用力挥手之后就完全从沟里面探出身去。每两个人对付一个北洋军,手弩是三连发。二十四支弩箭片刻间就射了出去。四名北洋军的哨兵连惨叫的时间都没有就倒在地上。工农革命军的战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