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524章

赤色黎明-第524章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胡汉民说的义正词严,但是一旦实施了联省自治,各省定然以自己的利益为重。方才陈克既然说要征兵60万,北一辉认为这是个大笑话。如果人民党以四省之地真的能征兵六十万,那人民党何不直接统一中国算了。

但是既然陈克这么表态,加上人民党素来的行动,如果这次国会一旦决定保留满清政权这层外皮,人民党至少会拿下几个省。各省本来就以自己利益为重,在这样的威逼之下,他们定然不会再让满清继续延续下去。

现在孙中山在同盟会里头倒是真的掌了大权,不过这是建立在同盟会中其他有力的派系全部离开的情况下。孙中山现在顶的只是个同盟会曾经风光时期的帽子。以他现在的实力,根本无力插手各省的内政。即便夺取了某一个省或者某几个省的政权,他也不过是个地方势力,再也不可能主导整个中国的局面。如果事情演变成了这样的局面,各国哪里肯给一个顶多是地方政权的同盟会投资呢?

不过胡汉民的话却着实打动了宋教仁,他连连点头,“革命之事的确应当同心协力。我这次来安徽,正有此意。”

“哦?遁初有何想法?”胡汉民也来了兴趣。

宋教仁大声说道:“这新的国会只拥有选总统的权力,除此之外对于国家事务也只能讨论财税,法律这些事情。而总统任命内阁总理,内阁总理组建内阁,这政府完全只向总统负责。这哪里有民主可言?北方袁世凯占据着最大的地盘,天下各省里头北洋拥有的最多。若是这么选起来,肯定选出的都是北洋的总统,北洋总统又注定任命北洋的总理。这绝对不行!”

胡汉民听了连连点头,联省自治另一个问题就是同盟会没有得到地方上真正有实力的地主士绅的支持。这意味着同盟会绝对不可能在地方上通过选举占据优势。孙中山强烈反对这种“不民主”的行为。

不过听宋教仁这么一说,胡汉民突然想起一件事。人民党杀地主,却不是分田地,而是把土地国有化。这就意味着在人民党的地盘上,人人都是人民党的佃农长工。所以在这四省当中,人民党绝对可以获得百分之一百的支持。而且联省自治,各省都可以有自己的宪法,中央不得干涉。那么人民党甚至可以用法律的形式来确立自己的这些政策。

想到这里,胡汉民的脸色已经变了。

宋教仁正说到兴头上,“议会议员本是民选,民选就是民意。哪里有民意归于一人只说。如果这么干,那不要叫选总统了,叫做选皇帝好了。咱们只用说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还说什么民主?”

北一辉微微点头,“那遁初有什么打算?”

宋教仁说的斩钉截铁,“我这次来是代表华兴会与人民党商量,咱们各个革命党联合起来,先夺下南方各省,然后要求袁世凯事实议会制。由国会掌权。若是人民党愿意,我们华兴会愿意与湖南父老共同推举陈文青为大总统。既然诸位也在,那就太好了。咱们一起来说服人民党共襄此举。”

“哼哼!”胡汉民冷笑了一声,“你们觉得陈文青真的会同意此事?我看他只怕会支持袁世凯也说不定。”

莫道前路无知己九十四进步和守旧(十)

陈克会支持袁世凯?宋教仁与北一辉听了胡汉民的评价之后都是一愣。

国内到处风传人民党与北洋有私下交易,不过这消息到现在为止都是支持满清的人说的话。消息称只要两方决定,袁世凯推翻满清,人民党就支持袁世凯当大总统。其他革命党曾经对此不以为然。毕竟反清是当前的要务,推翻了满清之后,袁世凯当大总统也好,还是别的什么人当了大总统也好,这都是可以商量的。

人民党与满清与连番恶战,甚至歼灭了北洋第三镇,这足以证明其坚定的反清宗旨,而且与北洋也绝非一团和气。所以胡汉民说起陈克会支持袁世凯,倒是真的大出两人意料之外。

“哼!联省自治对谁最有好处?”胡汉民问道。

“自然是袁世凯。”宋教仁答道。

“那第二有好处的呢?”胡汉民继续问。

北一辉暂时没有弄明白,而宋教仁脸色立刻阴沉下来。联省自治,谁的地盘大,谁对地盘控制的牢,谁就最有利。排名第二的不问可知,就是现在坐拥四省之地的人民党。

胡汉民脸带嘲讽,“遁初,你我搞民主,靠的不是个革命青年,就是地方士绅。在陈文青眼里,他说谁是革命青年,谁才是革命青年。至于地方士绅,这陈文青是要斩草除根的。这是闹得哪门子革命?放着满清不动,反倒在地方上强抢土地,铲除异己。你说陈文青没有和袁世凯私下勾结,这谁信啊!无风不起浪,关于陈文青与袁世凯勾结的事情定然是真的。”

宋教仁脸色极为阴沉,胡汉民的确说动了他。不仅是勾结的传闻,从实际来说,人民党与北洋之间还有着颇为深厚的“血缘”关系。人民党里头几个著名首脑,多是北洋出身。严复本人就是北洋大将,陈克本人作为河南人,与袁世凯是同省老乡,还是严复的弟子。陈克的夫人是袁世凯给说的媒。至于现在淮海省领导者尚远同样是北洋出身。这么一批人居然举起了造反的旗帜,这本身就颇令人意外。

见宋教仁真的彻底变了脸色,胡汉民笑道:“遁初,你为人质朴,太容易相信人。这样,我们也不说到底传闻是真是假。陈克亲口说准备征兵60万,北一辉先生可以作证。有了这60万大军,推行革命绝对够用。等下午到见了陈克,我们就提出你的提议。若是陈克肯答应,不用说别的,我先给他叩首道歉。而且同盟会既然没什么军力,我们也不奢求任何官位,便跟了陈文青鞍前马后的死战就好。遁初觉得如何?”

已经不用明说陈克不答应的猜想了。如果陈克不答应,那就能证明私下协议的事情是真的。宋教仁完全明白胡汉民没说出来的话,人民党这个革命政党透露出太多的怪异之处,重实践轻言论,行动永远走在对外宣传之前。而且人民党行事之坚定果决也是宋教仁从所未见的。

农村几十年不变是一种常态,宋教仁经常想念母亲,在湖南革命的时候,他曾经回家一次,家乡与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宋教仁到过根据地,与两年前相比,沿途的农村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成片的桑林、竹林、大块新平整的农田,以及纵横其间的水渠。这已经大大超过宋教仁的想象。

没有实践过的革命党都认为只要手一挥,革命就能成功,革命一成功,中国就会发生巨变。只有亲自实践过的革命党人才知道想有这样的变化需要如何艰苦的努力。莫说农村如此的巨变,就是从农村收个税,就能每每闹出人命来。在这方面,华兴会与华兴会的敌人,手上都不干净。虽然喊着革命,喊着反对旧制度,华兴会不得不维持了旧时代下的士绅制度,甚至连旧时代的税吏也得照样利用。

已经深刻体会到治理地方有多难的宋教仁完全能想象到,人民党现在面临的艰难局面,与袁世凯进行合作是非常有可能的。

不过胡汉民对人民党的指控并不仅此一条,“遁初兄,你有没有想过另外一件事。如果陈克和袁世凯达成了协议,他准备征兵60万到底是想对付谁?”

这个指控就更加危险,这次连一直不怎么吭声的北一辉都变了脸色。人民党如果想浑水摸鱼,他们肯定要介入那些尚且处在战乱的地区,湖南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夺取湖南之后,人民党只怕很难允许湖南华兴会作为湖南的领导者。

“汉民兄多虑了。”宋教仁此时反倒恢复了正常的神色,“既然是革命,那又何分彼此?若是人民党能够扫除湖南的军阀,便是让人民党做主又何妨?”

“你……”胡汉民万万没想到宋教仁此时倒是展现出大度的精神,这反倒不好说别的。正想再说些什么,宋教仁却挥了挥手,“你我现在不过是臆测,说不定陈克会同意联合所有革命党的计划呢。”

见宋教仁态度如此,胡汉民也暂时选择了等待。北一辉作为日本革命青年,这种场面见识的再多不过。热情洋溢的革命商讨顷刻就成了剑拔弩张的对立,为了合作而聚在一起,结果是全面分裂。日本革命青年与中国革命青年别无二致。北一辉今年已经28岁,他很清楚,任何革命理想,一旦与现实利益碰面,都会是这种结果。

趁着胡汉民出去上厕所的期间,北一辉抽空说道:“遁初兄,胡汉民的话也不可全信。”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现在实际上已经到了危机关头,资金来源断绝,曾经一度对孙中山相当客气的日本政府此时却也不再支持孙中山。就北一辉所知,日本政府曾经与孙中山签署了好几份文件。那时候日本是有人希望孙中山能够回到中国在这一片混乱中主政的。结果局面并没有演化成全面内战,而且英国已经明确向日本表态,不允许日本插手中国事务。特别是反复强调不允许日本插手长江流域的事务。在这些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暂时把与孙中山的关系降低下来。此时孙中山需要大量的支持,不管来自哪一方都行。

北一辉正想详细解释,却见宋教仁神色如常的笑道:“不必多说,我大概能够猜到。有些事情孙先生也是没法子。”

既然宋教仁已经如此透彻,北一辉也不必再多说没用的。他拿出了孙中山的《三min主义》文稿,交给了宋教仁。“这是孙先生潜心研究的结果。”

胡汉民回来的时候,只见宋教仁正埋头看《三min主义》文稿,他心中倒也高兴不少。陈克对三min主义的冷淡与指责极大的伤害了胡汉民的心灵。这套主张是同盟会真正的心血。大家讨论,分析,在各个方面上反复商议,最后才有了这么一套完整的理论。但是陈克居然对其弃若敝履。

“遁初,觉得如何?”胡汉民连忙问道。

“刚看到,尚未读完。”宋教仁答道。

听宋教仁的声音并不热情,胡汉民心里头立刻不高兴起来。同盟会分裂并非仅仅因为陈克的出现,胡汉民很清楚,即便没有人民党,同盟会还是会分裂。或者说同盟会从来就不是一个团结的政治组织。

同盟会三大势力中,孙中山一派希望走的是美国强势总统的路线。美国总统除了是选举上台之外,掌握的权力绝不亚于任何君主国家的君主。不过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孙文希望自己能够坐上这个大权在握的位置,所以他总是有意或者无意的避开能导致死亡的事件。这与光复会陶成章等实干派的矛盾自然是越来越大。

光复会走的是自耕农与士绅路线,满清因为每战必败,所以就把财政危机直接转嫁到税收上。加上官场黑暗,自耕农与士绅出身的知识份子们经济和政治上率先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开始谋求造反。这也导致了前期蔡元培这种文化名流与陶成章这种草根实干派之间的分歧。

至于宋教仁又大不相同。宋教仁希望中国师法法国,走议会政治路线。无论是袁世凯官僚本质的责任内阁制也好,孙中山的总统制也好,或者自耕农角度的光复会式封建帮会无政府主义也好,都给了宋教仁一些理念。但是与宋教仁又大大不同。

宋教仁是真心希望能够推行彻头彻尾的政党政治,谁最后上台无所谓,只要大权在议会手中,阿猫阿狗当了总统对国家毫无影响。宋教仁并不在意。他最希望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政党化政治。

这三股原本驴头不对马嘴的势力本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头去,只是因为有满清这个共同的大敌,大家不得不抱团取暖。

率先分裂出去的光复会草根派代表陶成章,把自耕农与士绅承担起来的压力归结到洋人头上,孙中山与洋人合作,极大的刺激了陶成章等人。而且要发动革命,陶成章需要钱。同盟会里头的孙中山派是个“海派”作风,好吹嘘,到处靠忽悠弄钱。而这些钱根本没有用来支持草根派的造反。分裂根本不可能避免。

自打满清开始遭到重创之后,湖南华兴会的黄兴这个绝对行动派看到了机会,而宋教仁也对孙中山失去了信心。他们选择回湖南发展。

在满清要倒台的当前,三股势力之间的分歧不是在弥合,而是越来越大。就方才宋教仁的回答里头,很明显对孙中山的三min主义并不感冒。

心里头再不满,胡汉民也不会直接表露出来。孙中山是嘴里不说而已,其实忠于孙中山的同盟会残余们都对人民党恨之入骨。如果没有人民党的话,现在位于革命潮头的绝对是同盟会。可是伴随着人民党的崛起,同盟会走议会总统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陈克绝不肯接受孙中山的任何主张,更是坚定的与孙中山划清界限。在人民党与北洋的均势局面下,中国各省竟然保持了一个基本的稳定,加上眼瞅着满清要完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