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第一科举辅导师 >

第7章

第一科举辅导师-第7章

小说: 第一科举辅导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毅直接离开。
  是,他应该忙得很。他还有许多事亟待处理。
  宋问眼一斜,忙追过去道:“诶,殿下!殿下别走!殿下你得把我顺回去啊!”
  宋问走了。
  孟为笨头笨脑,还在原地懵道:“题是什么?题不就是……这个吗?”
  李洵解释道:“先前先生问的是。‘若风调雨顺,却颗粒无收。朝廷尚未查出缘由,暴民却聚众闹事,打伤官吏,该当如何?’这分明是以朝廷的立场问的。你我皆是应科考生,来日难免也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证明暴民非暴,查清枯苗缘由,不过只是第一步而已。尚未处置,如何算解?”
  众人如醍醐灌顶。
  随后又一阵疲惫。
  连日奔波,该不会……还只是一个开始?
  李洵敛袖:“走吧。事已分析清楚,各人回去用心写篇文章,明日交予先生。别再让她小觑了。”
  众生精神一震,热血重燃。
  是,的确该让她明白,他们苦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
  李洵回到府中,就钻进书房。开始查找过往文书,随后参照判案。
  几番提笔,多次思量,总算写完一篇。
  又拿着细细看了几遍,稍做修改。怕叫宋问找出一丝瑕疵来。
  不知不觉天色已暗。
  “洵儿。还不用饭?”御史大夫李伯昭推门进来,说道:“听闻你最近对城门一案诸多关注。今日还出城了。”
  李洵起身喊道:“父亲。”
  李伯昭抬手虚压,走到他桌旁,问道:“有何看法?你觉得谁对谁错?”
  “村民出手打人是真,县衙不听民诉也是真。各执一词,皆不可全然取信。”李洵垂首道,“双方各有苦衷,然,无一方是对。”
  “哦?”李伯昭有些高兴,“你既有这样的见解,说明你是的确上心了。”
  李洵实诚道:“多亏先生提点。”
  李伯昭:“先生?哪位先生?”
  李洵道:“书院新从江南请的先生,名宋问。”
  李伯昭:“你写的什么?”
  李洵两手呈过:“略微见解而已。”
  李伯昭拿起,阅览了一遍,颇有意味的笑了笑。
  李洵不明所以:“父亲?可有问题?”
  “写的已是不错。”李伯昭道,“你拿去问问你们先生,让他看看,可有问题。”


第10章 设身处地
  宋问搭唐毅的马车,进城便被丢了下去。
  她就慢悠悠的荡回家中,好在宵禁前到了。
  第二日早上没有排课,晚上熬了会儿夜,到晌午的时候,宋问才出发去书院。
  她次次来,都能被傅知山给逮着。
  这次绕了个弯,还是被看见。
  “宋先生!”傅知山怒道,“因你让学生外出,其他课业的先生都找不到学生了!这样下去,如何赶考?届时书院颜面扫地,谁来负责?”
  宋问暗暗叫苦,谦卑交握着两手,应声道:“我一定教育他们,让他们好好上课。这群学生,简直是无法无天,竟敢跷课!”
  “哦?”傅知山疑道,“不是你叫他们去的?”
  “冤呐!真与我无关。”宋问拍手道,“不过他们对时政倒是的确很感兴趣。我如何骂,也骂不醒他们。做先生,难呀。”
  “他们现在根本无心上课,你怎能骂他们呢?”傅知山耳提面命道,“他们都是因为有想法的人,有想法是好的,为人最怕是没有想法。但你要让他们明白,轻重缓急。”
  宋问点头:“明白明白。”
  李洵在尽头处喊道:“先生,上课了!”
  宋问保持微笑。
  傅知山无力摆手:“去吧去吧。”
  宋问总算松了口气,往前跑去。
  李洵失笑道:“先生竟然怕傅助教?”
  “错了。我不是怕他,我是尊重他。”宋问道,“我不想刚来几天,就同他争吵。”
  宋问走到门口停住,李洵道:“那学生先进去了。”
  宋问点头,而后在外面听了会儿墙角。
  里面诸人在紧张讨论。
  “李洵,你再帮我看看。”
  “你是真的好了,还看什么?李兄帮我看看。”
  “不如我再添一句?”
  “哎呀,我这顺序,该调一下为好。”
  “我方才看了李兄的文章,文风大气,真是自愧不如。”
  李洵眼皮微抬,想起昨日父亲的话,未有开口。
  宋问抬脚向前,出现在门口,里面瞬间安静。
  宋问摇着折扇,心中哎哟哎哟直叫。
  坐到位上,喝了口茶,勾勾手指,示意他们都呈上来。
  随后一张张开始翻阅。
  众生挺直脊背,在下面仔细观察她的反应。
  各文章大同小异。
  大致是一通批,深得宋问精髓,将人说的一文不值。
  从百姓愚昧莽撞,营田使弄巧成拙,城门守卫的漠然处之,到县衙尸位素餐,再到金吾卫暴力执法,以及主管人三殿下的毫无作为。
  概括的倒是很全面。
  尤其是孟为、冯文述、李洵三人的文章。
  孟为粗狂直接,痛批到底。
  冯文述典故喻今,明嘲暗讽。
  李洵用词谨慎,较为内敛。
  宋问将纸都推到一旁,然后看向她的学生们。
  众学子顿感浑身不舒爽,挪动了一下屁股。
  这怎么看,也不像是高兴的样子。
  宋问提着戒尺站起:“可还有补充?”
  众生心猛得一提,四处顾望。
  略有犹豫,但实在想不出其他。便答没有。
  宋问冷下脸道:“若照你们所写,你们还漏了。”
  学子忐忑问道:“还漏了何人?”
  宋问字字政地有声:“漏了古今圣人,漏了陛下,漏了他们的父母,漏了这天下苍生,还漏了你们自己!”
  不知为何,被这样说后,众学子心中反而舒了一口气。
  竟有种果然如此的安心感。
  宋问眉毛一挑。
  怎么没有炸毛?
  冯文述起身求教:“请先生直言。”
  “这篇文章,若让我来判分。全部零分。”宋问提起李洵的卷子,到他面前道:“只有李洵,我会给你六分。”
  李洵接过:“学生自认,并无多少出彩之处。”
  宋问道:“不是因为你的文章出彩,只因为你是御史大夫之子。”
  李洵怒然起身:“先生,慎言!”
  “因为你是御史大夫之子,所以来日你前途无量。你只要开口,你说他们错,他们便是错。因为你官大,他们只能受罚。”宋问道,“所以你今日所写这篇文章,倒不全是空谈,尽是放屁。可如果,你和他们一样,那你的分,也会和他们一样。”
  李洵直接将纸撕了,丢到一旁:“请先生明示。”
  “明示?这事不需我去明示。我只要你们,做到‘设身处地’这四字。”宋问回身道,“若今日,你们是守城门吏,现有两条路给你走。一!违抗军令。不忠,不义。二!见死不救。不仁,不孝。现也有一群正义凛然的学生在后面催着你走,你们选哪条?”
  众生沉默。
  “孟为!”宋问点道,“你选哪个!”
  孟为沉默。
  宋问却不给他机会:“说!”
  孟为道:“学生哪个都不选。”
  “好!那因你未司其职,百姓硬闯入城,终被你同僚击毙于城门下。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四个全占!你还累你的同僚也要担上不孝的罪责!”宋问指着他道,“无论作为还是不作为,那群学生都要将你们骂得狗血淋头,体无完肤!仔细想想,你做错了什么?执军令是错,还是心怀犹豫是错?”
  孟为埋头道:“先生,我错了。”
  “认错,认错抵消不了你对他人的中伤。”
  学子弱弱道:“莫非就没有第三条路走?”
  宋问转向他:“他不过一小小门吏,何来第三条路?你说,你倒是给他指条明路!”
  那学子别开视线:“暂未想出来。”
  “那很好啊,暂未想出来,先给他们打了罪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是吧?”宋问骂道,“你以为你谁啊?公理,律法,还是圣人,天道!”
  班内再次沉默。
  他们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
  觉着她不对,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飞速在脑海中,给自己整理思路。
  宋问望着一众黑压压的脑袋,喊道:“都抬起头来!盯着桌子做什么?”
  众人不情缘的抬头。
  看着她的脸能有做什么?
  宋问:“骂的还尽兴吗?你们是否想过,哪怕一个念头,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冯文述终忍不住道:“门吏人微权轻,所以无从选择,进退两难。方能理解。那金吾卫和县令呢?难道他们也没错吗?”
  宋问过去:“那我问你,金吾卫的职责是什么?”
  冯文述起身,答道:“守卫皇城和京师治安。”
  “奉谁的命?”
  “陛下。”
  “为何要清道拓宽?”
  “因为道路太窄,马易受惊,踩伤行人。”
  “该不该做?”
  “该。”
  “他们可有收受一金一银?”
  “未曾。”
  “可有权利越过县令向户部追讨税赋?”
  冯文述声音越来越低,直到后面已经含糊不清:“没有。” 6………………………………………………………………………………………………………………6
  宋问:“那你指望他们能做什么?他们做的最错的事,是将陛下和太子的话,放在心里,处置事件速度太快?还是没能自掏腰包,给那群百姓赔还摊费?”
  宋问:“你以为金吾卫的权责是什么?你以为各级官员的权责是什么?你以为各司其职是为何意?”
  众生已经一派萎靡。无人搭腔。
  宋问摸摸下巴。
  觉得自己这次还没说什么严重的话,怎么这群愤青就偃旗息鼓了?
  不至于吧?
  “像冯文述这样的便很好。有问题,就大胆问出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况我是你们的先生,问我,是理所当然。”宋问夸赞道,“如有异议,自然可以提出,互相探讨。像冯文述,孟为,李洵这三人,就做的很好。有自我的间接,所以他们的文章,也最为出众。”
  众生同情看去。
  是了,所以这三人也是被批得最惨的。
  想他们先前也配称得上风流才子,作出的诗赋,广受吹捧。
  遇到宋问之后,方觉一切皆是飘渺。
  作得好诗,却做不好官。
  此次已是下了心力,再难找到借口。
  治国之道可以侃侃而谈,付之实际却漏洞百出。
  已不知该如何正视,“所学为何”这个问题了。
  一而再,再而衰,衰而竭。
  以防有变,他们还是先竭着吧。
  没人再给宋问牵引话题,宋问只能自己往下说了。
  他们的情绪,严重影响她的发挥。
  咳了一声,掩嘴道:“我知道你们还想问什么。还有长安县令嘛。”
  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深情凝望着她。
  “收缴的款项已列入账目,呈交户部。收支也照常支取,你让他从何处抽出一笔钱来?你让他如何去与户部,把所交的银钱再取回来……”宋问顿了顿,说:“县令这人,确实有些无耻。我也不是很想替他推脱。”
  众生:“……”
  她重新过去看了眼文章,道:“说明你们也没全错,这次可以给你们个半分。”
  众生:“……”
  就不能凑个整?一分也成呐!
  “在你们笔下,所有人都是错的,所有人都是自私的。的确如此。但,也远没有你们想那么罪恶。”宋问淳淳教诲道,“我不是要为他们推脱,他们的确有错。善恶,就跟对错一样,原本无绝对。怀善意,也会行恶事。但无论是何时,何人,何事,我都希望,你们能看的多一点。不要被自己的冲动和怒火所蒙蔽,不要忽视他人的立场。你可以指责,但在指责的同时,要先全面看清整件事情,这样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
  “这世间,有几个愿意,去做遭人谩骂的恶人?”
  “这便是官场。人生在世,多是身不由己,而官场尤甚。上下同级,皆有联动,难能独善其身。为官为官,便也是寻的诸人相处之道。”
  “只要但凡,你们不将自己的地位放的那样高,便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志高身下;敏事慎言。”
  叫人窒息的寂静。
  宋问:“……”


第11章 因材施教
  宋问可爱的学子们,似乎被她打击的不轻。
  宋问安慰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凡事都是从无到有,历练如是,你们也不必自惭形秽。”
  “我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宋问用教条敲着自己的后背,“这次,不让你们写策论,我让你们写分析。”
  众生疑惑道:“分析?”
  宋问点头:“分析,才是看清本质最快速的方法。既然你们已经插手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