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牛郎织女天仙配 >

第152章

牛郎织女天仙配-第152章

小说: 牛郎织女天仙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陈硕贞一方的士气则大大低落。在下淮。两军大战。唐军以大盾牌保护刺史崔义玄,崔义玄说:“刺史避箭,还有谁拼死作战!”命撤去盾牌。唐军士卒受到激励,陈硕真军大败,被斩首数百人。唐军允许陈军投降,追击进入睦州境内时,投降的人达到一万。 公元653年十一月底,扬州长史房仁裕的援军到达婺州,与崔义玄前后夹击义军。战斗情况相当惨烈,参战的数万义军。最后除一万多被俘外。其余大部战死。“文佳皇帝”陈硕贞及仆射章叔胤在战斗中被俘,最后英勇就义。
陈硕真这个名字也有写作陈硕贞的。她是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原本的职业或许是当地的巫女,道姑一类。据说她在起义前为了扩大影响,曾经自称马上要羽化登仙。与自己的乡邻诀别。准备隐居一段日子后再以“神仙”的面目出现。不过她的运气不太好。刚刚躲起来没多久就被人告发,被官府抓了起来。
这一年,清溪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朝廷不但不开仓赈粮,还照样征收各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卖儿鬻女,流离失舍,饿殍载道。陈硕贞看到乡亲们的苦难景象,想到自己也曾得到过乡亲们的帮助,于是不顾自己安危,偷偷打开东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结果被东家发现,捆绑起来,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众乡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天夜晚,众多乡亲自发组织起来,冲入关押陈硕贞的柴房,将其救出,为逃避官兵的搜捕,陈硕贞逃入深山之中隐迹,装扮成一位道姑,疗养身体。然而奇迹就在这时出现了。本来,陈硕真行这种江湖骗术,又有苦主告发,属于证据确凿一类,免不了要蹲大牢的。可是根据史书记载,官府居然以问不出口供,证据不足将其立即释放了。这就很让人怀疑她到底用了什么手段才得以脱逃。一种情况当然是她碰上了一个青天大老爷。可是从不久后她起兵群众纷纷响应来看,当地官员决不会是什么明镜高悬的人物。另一种可能是她的同党贿赂了当官的将她营救了出来。不过从时间上看也不对。因为陈硕真被抓的时间很短,也没有吃什么苦头就被释放了。第三种可能性就是陈硕真是个大美人。大美人对付大男人总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包括使用最原始的“武器”在内。陈硕真有没有用她那最原始的“武器”,史书上没说,我们也不便瞎猜,但是我们在后面要介绍的清朝阿扣的故事中会看到详细应用和效果。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陈硕真被释放后,她的姻亲章叔胤立即到处宣传陈硕真已经从成仙从天界重回人间,法力无边,变化莫测,能够驱使鬼神,并显示种种神迹。这番宣传非常有效,陈硕真周围很快就聚集起了一大批信徒。本来,利用迷信来鼓动群众起事并不是陈硕真的首创。汉末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就利用“太平道”来组织群众。所谓的种种“神迹”,多半是骗术加魔术。但是陈硕真的问题是她行的这种江湖骗术已经被揭穿过一次,而且苦主就在当地。陈硕真要在当地继续传教,这是个一定要克服的困难。我们不知道陈硕真用了什么办法,从后来连官军也认为她的确有神力的情况来看,她用的方法一定非常成功,让敌人都坚信不疑。大概美女的说服力总比臭男人要强得多吧。总之,陈硕真虽然不是第一个以传教起家的农民起义领袖,却是第一个造反的女教主。这一点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世的唐赛儿,王聪儿,王囊仙,林黑儿等都是以这种方式起家的。
陈硕真的影响传播的很快,不久方圆百里之内的百姓都赶来向她顶礼膜拜。于是陈硕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初,陈硕真正式起兵。她起兵后立即建立政府组织,自称为“文佳皇帝”,任命章叔胤为宰相(仆射),童文宝为大将。我们不知道“文佳”是什么意思。有可能是国号,也有可能是陈硕真所属的道教系统中的一种尊称。
陈硕真和章叔胤兵分两路,章叔胤领兵攻占桐庐,陈硕真自己率军两千攻占睦州治所及於潜县城。陈硕真能够以区区两千人马就攻陷睦州首府及所属诸县,顿时震动朝野。睦州各地的百姓群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于是陈硕真乘胜进攻安徽,攻打歙州(今安徽歙县)。歙州防守严密,陈硕真虽然聚集了几万人,但大多是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又没有攻城器械,歙州久攻不下。
这时起义的消息终于传到长安,唐高宗李治命令扬州刺史房仁裕率兵围剿。不过这时起义的主战场已经不在安徽而转到了婺州(今浙江金华)。原来陈硕真占领睦州后就命令大将童文宝领兵四千奔袭婺州。不料婺州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当时任婺州刺史的是崔义玄,此人是隋末的英雄人物之一。先投奔李密,未受重用,改投李渊,史书上说李渊多次采纳他的计策,算得是个身经百战的智将。唐朝建立后,积官至婺州刺史。他接到童文宝前来的警报,立刻集合部将准备发兵抵抗。不料手下诸将慑于陈硕真的声威,纷纷劝说他放弃抵抗,说:“陈硕真是真的有神灵护体,敢与之对抗的一定会被灭族。”谁也不敢出兵。这时,崔义玄手下的考勤参谋(司功参军)崔玄籍说:“顺天心合民意的起兵,有时尚且不能成功,陈硕贞不过是个有点法术的女人,一定坚持不了很久。”崔义玄闻言大喜,立刻任命崔玄籍为先锋,自己亲自统帅大军抵抗童文宝。陈硕真听说婺州战局不利,就退出歙州,率领主力增援童文宝。双方主力在下淮戍(桐庐县东二十五公里)相遇,陷入了僵持状态。古代作战最讲究的就是士气。“曹刿论战”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士气高昂的一方往往能够轻易击败士气低落的一方。陈硕真的大多数部队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是由于大家对陈硕真的“神力”深信不疑,所以虽然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但是士气高昂,打仗不怕死。而政府军中的大多数人也相信陈硕真有“神力”所以装备虽然精良却士气低落。此消彼长之下,自然打成一个平手。
可是老天好像不太愿意帮陈硕真的忙,相持几天之后,忽然有一颗陨星坠落在陈硕真的大营中。崔义玄不愧是智将,立刻大造舆论说这就是陈硕真的将星陨落,陈硕真必定灭亡。以一种迷信组织起来的群众是很容易被另一种迷信所迷惑的。我们不知道陈硕真就这颗陨星向部下作了何种解释。但是崔义玄统帅的政府军军心大振是肯定的。而起义军方面显然没有把这颗陨星当作吉兆。在随后的决战中,起义军崩溃,数千人被杀,数万人投降。陈硕真撤往睦州。崔义玄乘胜追击。追到睦州时正好房仁裕的大军也赶到了。于是陈硕真被前后夹击,苦战之后,全军覆灭。
至于陈硕真的死,也有个传说。当起义军最后被围困在一个山头上时,陈硕真立马山头,回顾左右,义军已经所剩无几。她挥舞双剑,准备再冲下山来。房仁裕和崔义玄却指挥官兵万箭齐发,山头上一时箭如雨下,陈硕真舞动双剑,远远看去只见两团白光,护着全身。房仁裕和崔义玄看看乱箭不能射中陈硕真,就命令官兵轮番向那两团白光射去,不要间断。陈硕真胸腹连中数箭,山顶的两团白光,惭渐收敛了。忽然天边一片闪亮,飞来了一只巨大的凤凰,陈硕真就骑上了凤凰,腾空而去。于是,那山就叫“落凤山”。这个传说当然是虚构的成分很大。陈硕真在突围过程中中箭负伤多半有之,但是却没有战死,而是被俘了。陈硕真从起兵到兵败身亡,不过一个多月时间,但是东南震动,影响极大。

第二百七十章 唐赛儿

不管陈硕真的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
陈硕真起义里面同样有着道家的影子。
说完了陈硕真起义,在说说陈硕真的跟屁虫们。
陈硕真虽然不是第一个以传教起家的农民起义领袖,却是第一个造反的女教主。这一点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世的唐赛儿,王聪儿,王囊仙,林黑儿等都是以这种方式起家的。
可以说,后世的唐赛儿,王聪儿,王囊仙,林黑儿就是陈硕真的跟屁虫里面比较著名的人物。
唐赛儿(1399~?),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山东滨州蒲台县人,林三之妻。
唐赛儿(1399~?),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山东滨州蒲台县人。1420年(永乐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众起义,震动京师,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 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人(今山东滨州市蒲城乡),林三之妻。林死后据说唐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起事。唐赛儿起事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军队,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朝廷派出京师精兵,由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前来征讨。明军仗人多势众,包围了唐赛儿山寨。唐赛儿假作投降,乘机夜袭官军。明军大乱,刘忠战死。唐赛儿突围而出。唐的部众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围安邱。唐赛儿部最后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
唐赛儿家境贫苦,自幼从父习武,不到15岁已武艺超群。明初,山东连年灾荒。饿殍遍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朱棣又发动“靖难之役”,山东是主要战场。朱棣做皇帝后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大修宫殿。为了供养京师官员及军队,又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人民首当其冲。永乐年间,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广大人民陷入绝境。唐赛儿的父亲被抓服劳役,她和丈夫林三冲进官府讨粮,林三被杀害。她父亲悲愤而死,母亲也重病身亡。她忍无可忍,决心率众起义,她按地形把卸石棚寨分为4寨,她驻地势最高的南寨,以利观敌指挥作战。她还在南北两大悬崖上筑起寨墙,并在寨内修建水池,屯积粮草。起义军首先一举攻克军事重镇青州,夺取武器,开仓赈民,然后胜利返回山寨。青州卫指挥使高凤闻报大惊,疾带兵尾追,被埋伏在山峪中的起义军团团包围。夜间,唐赛儿突然发动袭击,高凤丧命,千余名官兵被歼。农民军初战告捷,鼓舞了青州以东各地人民。他们纷纷起兵响应,计有宾鸿、董彦皋、丁谷刚、刘信、刘俊、王宣、郝允中、白拜儿、高羊儿、王住儿、杨三等大小数十支起义军。以卸石棚寨为中心的农民革命风暴,席卷青州、莱州、莒州、胶州以及安丘、寿光、诸城、即墨等9个州县,队伍迅速扩大到数万人。董彦皋率众2000余人,在莒州、日照、诸城一带惩办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在寿光、安丘、胶州等地,农民军“毁官府、烧仓库”,打击明军。起义军军威大振,山东地方官吏惶恐不安,三司联名报警。明成祖朱棣闻报后大为震动,立即派遣官员,星夜赶往卸石棚寨招安;但遭到唐赛儿的坚决拒绝。朱棣又疾派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都指挥使刘忠为副总兵官,带领5000人马前来镇压,把卸石棚寨团团围住。柳升曾南平交趾,东破倭寇,北御蒙古,因功封侯。他狂妄自大,根本不把农民军放在眼里。唐赛儿抓住他骄傲轻敌这一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诳说寨内缺水,陷入绝境,已决定从东寨门突围取水。柳升信以为真,下令集中兵力,扼守东门,妄图断水把起义军困死。起义军趁机于3月16日夜,突然向防御薄弱的敌营发起猛攻,打得敌军晕头转向,仓皇逃窜,都指挥刘忠中箭毙命。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疾带大队人马前来镇压,但起义军早巳不知去向。同时,在安丘城厢地区,战斗也在激烈进行。宾鸿率领义军猛攻县城,城池即将攻克,因敌人援军赶到,义军作战失利,撤走。明王朝虽然镇压了这次农民起义,但主要起义领袖唐赛儿、宾鸿、董彦皋等都安全转移。朱棣大为震怒,将柳升下狱,并以“纵贼为乱不言”的罪名,把山东布政使、参议、按察使、按察副使、佥事和出现起义的郡县官吏,统统处死。为追查唐赛儿下落,又于同年3月至5月,两次下令逮捕京师、山东境内的女尼和女道士,后又逮捕全国数万名女尼和女道士,押解京师审查,但终未发现其踪迹。青州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唐赛儿的传说。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把卸石棚寨改名为“唐赛儿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