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999章

刺明-第999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紫禁城里面,崇祯皇帝也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他默默的坐在书桌的背后,整个人蜷缩在龙椅里面,一声不吭。周围的太监,都死劲儿的屏住自己的呼吸,生怕刺激到了崇祯。

  这是崇祯皇帝得到的速度最快的捷报。驻守涿州的虎贲军白虎军团,军团长郝林勇收到信息以后,立刻派遣骑兵,将有关的喜讯,绑在箭镞上,然后射入了京师里面。这样的消息,当然没有人敢隐瞒,急急忙忙的上报给了崇祯。

  当然,没有人会天真的觉得,崇祯看到这个捷报,会笑容满面。事实上,自从上次义州卫的事情以后,虎贲军每次有捷报到来,崇祯身边的人,都情不自禁的内心一紧。他们悄悄的送上相关的信息,就急急忙忙的退走了。

  谁愿意重蹈高起潜的覆辙?当然没有人愿意。因此,虎贲军收复广宁城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兴冲冲的报捷了。果然,崇祯看到虎贲军收复广宁城的信息,也是一脸的黑色,一声不吭。虎贲军越是厉害,越是衬托朝廷的无能,作为皇帝,他能有好脸色吗?

  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崇祯皇帝这时候的内心,当真是打翻了黄连坛子,内心只有一片片的苦涩了。他努力了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虎贲军用短短四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连他自己都不禁要问,自己这个皇帝,到底有什么脸面存在这个世界上?

  为什么明军会被鞑子打得那么惨?崇祯皇帝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鞑子会被虎贲军打得那么惨,崇祯皇帝同样想不明白。他看到的,只有相差天与地的结果。

  现在,鞑子居然投降了。崇祯皇帝感觉,自己的脸面,都已经完全被丢光了。他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这样的打击,的确是有点难受。好在,接下来的事情,慢慢的将崇祯拉回到现实中来。

  鞑子投降了,虎贲军的兵力,就腾出来了。张准会将虎贲军用在什么地方呢?是攻打京师,还是攻打江南,又或者是投放在其他的地方?崇祯越想越觉得京师危险万分。

  要是虎贲军的主力,迅速入关,和已经在涿州的白虎军团一起,合击京师的话,京师只怕是顶不住的。看来,自己呆在紫禁城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真是想不到啊!”

  在内阁里面,杨嗣昌和刘宇亮面面相觑,无奈的长叹一声。

  要是在以前,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俩估计会高兴得在地上打滚。迫使鞑子投降,那得是多大的战功啊?按照明朝的爵位标准,至少得封一个异姓的亲王。没错,就是异姓的亲王,连国公都无法褒奖这样的丰功伟绩。

  但是现在……唉,高兴是高兴了,可是高兴过后,却有点惊悚的感觉。鞑子投降了,对虎贲军大有好处,对张准大有好处,就是对朝廷没有丝毫的好处。因为,鞑子投降了,虎贲军的兵力,就要调回来了。京师,就要完蛋了。

  目前,朝廷迁都蜀中的动作,还是有点慢了。要是不加快速度的话,只怕虎贲军一个长途奔袭,他们想走都走不掉了。看来,是有必要和曹化淳商讨一下,怎么才可以让崇祯皇帝尽快的撤走了。

  和紫禁城内外的一片死气沉沉相比,在京师的其他地方,却是异常的高兴。眼下的京师,只有为数不多的百姓了。听到这个消息,一般的百姓,都显得非常的高兴。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大好事。

  打败了鞑子,意味着以后京师,再也不会受到异族的干扰了。打败了鞑子,意味着虎贲军很快就要到来京师,接管他们。与其跟着朝廷一起死,还不如尽快的投靠虎贲军。

  更多的人,则是开始热切的期盼着,期盼着新王朝的建立。只要虎贲军入主京师,就意味着新王朝的开始。无论这个王朝,有没有正式的国号,有没有皇帝的称号,它都是一个新的王朝。

  朝廷要迁徙到什么地方去,已经没有百姓关心了。他们关心的,乃是虎贲军什么时候能够进入京师,均田令又什么时候能够颁布执行。因为这一切,都关系着他们的幸福。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受降仪式结束。


第947章 皇太极!出来投降

  沈阳,南门外。

  在一般的情况下,皇帝都是坐北朝南的。为了表示大金国大汗坐北朝南的气势,沈阳的南门外,被修整得非常的整齐。即使是在这个兵荒马乱,大军压境的时候,也看不到杂草丛生的情形。一眼看过去,土地非常的平整,给人一种隐约的萧杀的气氛。

  沈阳的南门,向来都是大金国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它的地位,有点相当于紫禁城外面的金水桥。清宁宫的外面,地方不够空旷,必须出城以后,才有大面积的空地。比如说,当初皇太极登基,迎接孔有德来归,都是在南门外举行盛大阅兵式的。

  今天,沈阳的南门外,显得静悄悄的,鸦雀无声。但是,静悄悄并不代表没有人。事实上,这时候的南门外,就有很多人。只是,所有人都悄然肃立,不发出声音而已。沉静的紧张的,略带压抑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沈阳城。

  在沈阳的南门外,虎贲军青龙军团的五千人马,还有炮兵部队,还有三个骑兵营的代表,足足超过八千人聚集在这里。一个个的方阵,一门门的火炮,一匹匹的战马,排列整齐,如同一个个的巨人,正在肆无忌惮的沈阳城展示着自己的武力。

  皇太极宣布投降的消息,已经传遍了这个辽东,辽东各地的人们,只要是条件允许的,都纷纷跑来,想要亲眼见证历史性的一刻。很多人选择去了辽阳,也有很多人选择了沈阳。此时此刻,在沈阳城的周围,围观的民众,至少有两三万人。

  在众目睽睽之下,虎贲军自然是要表现出最刚劲的一面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杨致远甚至准备搞一个阅兵式,向周围的民众,包括鞑子在内,充分的展现虎贲军的武力。可惜,条件不允许。退求其次,只好摆出一个个的方阵来了。

  事实上,虎贲军摆出的这些方阵,对残存的大金军,的确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驻守沈阳的大金军主力,乃是皇太极的亲兵前锋营,无论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是一等一的。但是,到了这个份上,前锋营的士气,也已经是相当的低落了。

  人的心理,总是会转变的。以前,大金军百战百胜,横扫天下,自然是眼高于顶,不将一切的敌人放在眼里。但是,在被虎贲军陆陆续续反反复复的打败以后,他们的信心,已经完全丧失了。只要是虎贲军出现,他们都情不自禁的惊悚起来。

  对于大金国的高层来说,虎贲军的这些方阵,还有非常特殊的含义。为什么明军打不过大金军?不是因为兵员素质,不是因为武器装备,而是因为纪律的问题。明军的纪律,和大金军相比,的确是太糟糕了。奖惩不公,赏罚不明,导致纪律严重败坏。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一旦进入相持战斗,就很容易崩溃。

  可是虎贲军的纪律呢?已经通过这一个个的方阵,无声无息的展现出来了。这些方阵,已经在沈阳城的外面,矗立了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期间,没有任何的多余动作。虎贲军的每个士兵,都好像是麻木了似的,根本感觉不到辛苦。试问,这样的训练水平,这样严格纪律,有什么军队是他们打不败的?

  在方阵的最前面,就是杨致远、卢象升、李觉等人。接到张准的命令以后,他们用了三天的时间准备,才来到沈阳的外面,正式和大金国的高层会面,代表张准正式接受皇太极的投降。

  一行人刚刚到达沈阳,就有人从沈阳城里面出来,急匆匆的向杨致远等人拱手为礼,语调尽量平静的说道:“各位,大汗已经做好投降的准备,不知道都督大人什么时候到来?”

  代表大金国迎接虎贲军到来的,正是皇太极的心腹济尔哈朗。在他的身边,则是专职的使者范文程。济尔哈朗的心情,是有些麻木的,脸色有点苍白,脚步有点踉跄,感觉这些天,应该是压力很大,根本没有休息好的样子。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在这个时候,大金国的高层,要是能够睡得着,那才是怪事了。他们每个人,都在经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死亡,其实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等待死亡降临的过程。大金国的高层,其实都很清楚,张准是不会放过他们的。无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他们都是难逃一死。

  杨致远骄傲的挺直身躯,目光锐利的盯着对方,肃然说道:“都督大人将在辽阳接受你们的投降,你们必须从沈阳到辽阳去。赫图阿拉方面,也要派人到辽阳去。”

  济尔哈朗微微苦笑一下,年轻的身躯,显得一下子苍老了很多。看来,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的确是到了极限。他无奈的点点头,酸涩的说道:“明白。”

  在辽阳受降……要皇太极从沈阳到辽阳去……这个张准,还真是会挑时间,挑地点啊皇太极想要保存自己的最后一点体面,只怕都做不到了。本来皇太极的意思,是在沈阳投降,将一切都结束。这样一来,就能避免让太多的人看到他的窘境。

  可是,张准这样要求,他要做的事情,就多了很多。最起码,在沈阳前往辽阳的路上,皇太极就要接受无数人的围观。沿途的群众,一定会疯狂的涌到道路的两旁,围观他皇太极的落败的。脱毛的凤凰不如鸡,失败者的待遇,从来都是最悲惨的。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面对张准提出的苛刻条件,大金国的高层,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拒绝。毕竟,这样的投降条件,的确是太霸道了。然而,他们要是不接受张准的条件,建州女真,又或者说是满洲人,就要全部灭绝了。孰轻孰重,相信大部分人都明白。

  正是因为如此,无论张准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皇太极都必须执行。否则,整个满族,都要全部灭绝。大金国的未来,都操纵在张准的手上,就算张准说,他要在山东受降,皇太极也只有紧巴巴的赶到山东去,一路接受无数人的围观。

  “叫皇太极出来吧!”

  杨致远看看天色,发现吉时已到,便沉声说道。

  这受降的仪式,的确是有些讲究的。什么日子是吉日,什么时候是吉时,受降的先后顺序,到底是怎么样的,每个人都应该做些什么,杨廷麟都已经做了初步的交代。因此,在沈阳城的外面,没有看到皇太极的身影,并不是说皇太极傲慢,拒绝出来见人,而是,仪式要求,有一整套的程序。

  “踏踏踏!”

  随着杨致远的命令,虎贲军的一组先头部队,大约是五百人左右,排列成两列整齐的纵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大踏步的进入沈阳城里面。他们每隔五十步的距离,就放下一个人,站成一排笔直的直线。这条直线,从沈阳城的南门开始,刚好延伸到清宁宫的门口。

  他们的作用,就是标兵。两排标兵隔断的道路,就是一会儿皇太极需要穿越的路线。每个标兵,都将虎贲铳的刺刀插上,肃然站立,刺刀的闪闪寒光,反射着秋日的阳光,显得格外的肃穆。

  “哒哒哒!”

  在步兵入城以后,又有五百名虎贲军骑兵入城。

  这些虎贲军骑兵,同样是作为标兵使用的。他们同样是每五十步的距离,就安插一名标兵,刚好和步兵标兵错开。这些虎贲军骑兵,使用的不是火枪,而是清一色的马刀。他们将马刀竖起来,放在自己的胸前,刀尖刚好越过自己的脑门,一动不动。

  步兵的刺刀,骑兵的马刀,刚好交织成一片密集的刀光。虎贲军战士草绿色的军装,清一色的白马,简约而有力。秋日的阳光一照,一眼看过去,寒光闪闪,给人不寒而栗的感觉。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下马威,胜利者给失败者的下马威。

  “虎贲军!”

  “威武!”

  杨致远拔出自己的指挥刀,朝前一指,厉声大喝。

  “虎贲军!”

  “威武!”

  所有的虎贲军战士,立刻响亮回应。

  声震四野的回答,就好像是一阵阵的雷声,席卷整个沈阳城。哪怕是在清宁宫里面的皇太极等人,都听到了这个排山倒海一样的声音。他们情不自禁的微微一窒,然后又无奈的苦笑起来。

  “皇太极!”

  “出来投降!”

  杨致远再次断喝一声。

  “皇太极!”

  “出来投降!”

  虎贲军的战士,跟着齐声怒吼。

  巨大的声浪,好像要将沈阳城的屋顶,都掀翻一半以上。

  在虎贲军的怒吼声中,皇太极出来了。他和代善、范文程一起,从清宁宫里面慢慢的出来,顺着两排标兵之间的通道,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