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98章

刺明-第98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傻眼了。王健指挥家丁们一阵冲击,军户们支撑不住,只好四散逃跑。风扬易他们被围困在琅琊山的附近,负隅顽抗,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无奈之下,军户们决定派人到外面去求援。

  到哪里求援?

  当然是浮山城了!

  现在有可能援助他们的,只有浮山城的张准!

  在大家的拼死掩护下,风扬易好不容易才跑了出来,弄了一条舢板,在海上向东边划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终于赶到浮山所,向张准求救。因为这一路耽搁了相当的时间,风扬易不知道自己的伙伴们命运到底如何,极有可能凶多吉少了,所以神情才会显得如此的悲愤。

  张准静静的听完,缓缓的问道:“围攻你们的官兵,有多少人?”

  风扬易说道:“五六百人左右。”

  他详细的解释说,围攻他们的官兵主力,是王健豢养的一百多家丁,还有其他四个千户的总共两百多家丁,又有他临时组织起来的三四百人。这些人没有装备火铳,都是刀枪剑戟,还有强弓硬弩,动起手来,非常的凶狠。他们和敌人接战了一会儿,至少有两三百的军户,都死在了他们的手上。

  为了杀鸡儆猴,王健在夏河寨前所大开杀戒,至少杀了几百名参加暴乱的军户家属。一排排的尸体,全部都摆放在夏河城的各个城门外面,名曰示众。整个夏河寨前所,一时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王健还下令将其他的军户家属,都关押在夏河城的监狱里面,以此威胁琅琊山的军户投降。否则,这些家属将被全部处斩。如果张准不及时解救的话,他们极有可能被全部处死。

  张准点点头。

  看来这个王健,还是有点料的。

  说实在的,官兵手上的火铳,实战效果还不如腰刀和长矛,只能用来吓唬吓唬普通的老百姓。在专业人士的眼中,根本就是一根烧火棍。王健的手下,居然连一根火枪都不要,看来是个人物啊!和赵寅英相比,的确要比赵寅英厉害一些。

  夏河寨是必须救援的。

  山东的局势,是越乱越好。

  局势越乱,就越能趁火打劫,浑水摸鱼。

  同时,这也是浮山所护卫队扩张地盘的绝好机会。

  灵山卫这片区域,完全属于卫所的管辖,无论他们怎么闹,都是卫所内部的事情。浮山所向灵山卫的方向扩展势力,可以减少来自朝廷的关注。朝廷其实已经对卫所死了心,无论卫所怎么闹,只要不是翻了天,朝廷都不会过分关注的。最多也就是兵部过问此事,要求山东都司将暴乱压制下来。

  如果浮山所向北扩展,就必须拿下即墨县城。即墨县城不属于卫所的管辖,属于布政司系统。拿下即墨县城,就是真真正正的造反了。朝廷肯定会高度重视,并且组织更多的得力军队前来清剿。造反是门技术活,要讲究策略。在自己尚未足够强大的时候,就去招惹强大的对手,结果只能是自己找死。

  张准很快打定主意,全力向灵山卫的方向发展。

  就算暂时控制不了灵山卫,至少也要将夏河寨前所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两个千户所作为支撑,各种资源、人力物力,都比较容易整合,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浮山所现在最缺的是银子和粮食,这两样东西,夏河城应该都有。同时,从战略上来讲,拿下夏河寨千户所,进可攻,退可守,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夏河寨前所还有个天然的地理优势,就是从浮山所运出来的精盐,经过夏河寨转送,途径日照,就能够进入兖州府,又或者是进入南边的淮安府。这两个府,都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对精盐的消耗量极大。如果能够抢占这两个府的市场,然后继续向四周辐射,那精盐的市场,简直是无限的。

  如果走水路的话,精盐的贩卖,更加的便捷。精盐从浮山所装船,出了麻湾,向西南方向航行,不用一天的时间,就能够到达淮安府的海州(即连云港)。沿着河流,可以进入京杭大运河。走水路的话,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都可以大大的降低。


第124章 水路开进

  “马轶!”

  张准立刻叫道。

  “到!”

  马轶急忙进来。

  “通知第一协和第二协,集合全部的火枪手!”

  “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随时出发!”

  张准迅速下达命令。

  因为新式虎贲铳的产能有限,护卫队还没有全部装备,到目前为止,只装备了六十支左右。第一协和第二协各自装备了三十支,第三协使用的还是旧式的虎贲铳。

  “明白!”

  马轶大声答应着去了。

  “杨伟国!”

  张准又叫道。

  “到!”

  杨伟国急忙进来。

  “通知杨国华,准备出海!”

  “目的地,夏河寨前所!”

  张准沉声说道。

  从浮山所到夏河寨前所,走水路才是最快捷的,同时路上不会遇到任何的阻拦。如果走陆路的话,要先绕道即墨县、胶州、灵山卫,不要说路上可能遭受官兵的阻拦,单是赶路所需的时间,就要两三天。等去到夏河城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当初弄到一艘海盗船,实在是大有用处。

  “明白!”

  杨伟国答应着去了。

  风扬易没想到,张准居然如此慷慨,立刻出兵,一时心头感激,忍不住又跪了下来,哽咽的说道:“大人,我……”

  张准皱眉说道:“起来吧,这么客气做什么?男儿膝下有黄金,老跪什么?”

  风扬易急忙站起来。

  张准说道:“现在还有点时间,你跟我详细的说说灵山卫的情况,我正要了解一下。”

  风扬易急忙说道:“好。”

  他是灵山卫的老军户,对灵山卫自然是熟悉无比,当即一一介绍起来。从灵山卫的历史,到灵山卫的人口构成,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各级军官习性,军户们的生活,一一详细说来。

  其他的情况,张准都不是很关心。大明朝的卫所,情况都是差不多的,灵山卫也不例外。军官成了变相的大地主,军户们幸运的可以成为佃户,不幸运的只能是白白的等死。为了活路,军户们纷纷逃亡。活不下去的军户,做梦都想着要起来反抗。每个卫所都好像是一个干透的柴火堆,只要有火星落下,就能燃起冲天的大火。

  不过,当风扬易说到铁橛山的时候,张准留心了。没别的,铁橛山有铁矿。他现在除了缺少银子和粮食之外,还缺乏铁矿。

  张准饶有兴趣的问道:“你说,铁橛山的矿坑,已经开采了好多年?铁矿的含铁量还相当高?”

  风扬易肯定的说道:“是的。”

  他详细的介绍说,铁橛山之所以被叫做铁橛山,就是因为山上有铁矿。由于铁矿的存量相当的丰富,品质又高,一撅头下去,就跟锄在铁块上一样,故名铁橛山。又叫铁撅山。万历时期,就有人在这里开矿,朝廷还专门在铁橛山派驻有太监,监督铁矿的开采。后来,太监撤走。眼下,铁橛山的矿洞,被一个叫做赵东升的矿主霸占着,据说这个赵东升是王健的远亲。

  铁橛山属于五莲山的余脉,距离夏河寨前所有点远,大概有几十里左右。夏河城并不能控制铁橛山。不过,这没有关系。只要护卫队抢占了夏河城,在那里打下基础,总有机会占领铁橛山的。

  张准忽然说道:“你们打不下夏河城,有没有总结过,是因为什么原因?”

  风扬易有些心有不甘的说道:“主要是咱们没有火器!”

  张准说道:“你们有准备云梯之类的吗?”

  风扬易说道:“有!”

  张准说道:“云梯不好用?”

  风扬易说道:“夏河城的城墙太高了,云梯很难够到。”

  对于拿不下夏河城,风扬易显然是不甘心的,他们为此曾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很多勇敢的军户都战死了。但是,现实如此,他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攻打夏河城的行动,的确是失败了。而这个失败,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行动当中,处于非常被动的挨打的状况。

  他说,夏河城乃是古城,历朝历代都有修葺,城墙一直都比较完整,尤其是永乐年间的大修,让夏河城变得非常的坚固。夏河城最矮的城墙,都有五丈多高,一般的梯子根本够不到。就算有云梯够到了,也顶不住上面守军的反击。云梯太长,本身肯定不够坚固,上面的人很容易将云梯折断的。云梯一断,云梯上面的人,就是滚地葫芦,一串一串的倒下。

  张准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没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训练,充分的预案,仅仅是依靠一腔热血,能够做出的成就,无疑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小,只有充分的将其他人都调动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

  片刻之后,护卫队集合完毕。

  第一协百户杨致远,第二协百户郝林勇,第三协百户杨子轩,还有副百户、队正、队副、伙长、伍长等,全部到来张准的身边等待指示。

  “我们要到夏河寨前所去走一趟。”

  “夏河寨的弟兄们,遭遇到了一些麻烦。他们被官兵包围在了琅琊山,我们要去将他们救出来。”

  “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离开浮山所,到比较远的地方作战,因此,各小队都要携带充足的弹药,还有充足的干粮。干粮至少带五天的用量。弹药能带多少带多少。疗伤的各种药材,也都要带一些。”

  张准简单的说明了情况,就下达了指示。

  各级军官马上分头准备去了。

  浮山所护卫队目前总共编成有三个协,当然不可能全部出动,至少要留一个协的兵力镇守浮山所。张准决定亲自带领第一协、第二协前往夏河寨,留守浮山城的,就只有杨子轩的第三协了。因此,张准特别吩咐了杨子轩几句。

  从浮山所到夏河寨,水路只要几个时辰,来回往返不用两天的时间,张准并不担心在自己离开以后,局势会有大的变化。白沙河一战,官兵暂时是被打怕了,在调集更多的兵力之前,他们应该不敢前来浮山城闹事了。就算他们知道张准不在浮山所,也没有那么快做出反应来。调集兵力,拟定作战计划,可不是纸上谈兵,一蹴而就的。

  “出发!”

  下午,张准带着护卫队主力到达鹧鸪湾,在这里上船出海。

  杨国华已经准备好船只,大家上船以后,风帆缓缓的升起,战船慢慢的离开了鹧鸪湾,向南行驶,从麻湾驶向外面广袤无垠的大海。麻湾的出海口,有个小岛,叫做小黄岛。这是战士们在海洋上看到的唯一的陆地,只有一个小点点那么大。

  海上的世界,和陆地上完全不同。战船航行在海上,两边都是茫茫的大海,再也看不到陆地。波光粼粼,夕阳残照,一切都显得非常的新鲜。时不时的,平静的海面上,有鱼儿突然跳出水面,激荡起晶莹的浪花。

  护卫队的大部分战士,都是第一次出海,感觉特别的兴奋,晕船的人倒是没有几个。张准也允许他们在甲板上看看风光,提前接触一下大自然。这对于缓解晕船有好处。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样坐船奔赴战场的机会,以后还有很多啊!

  “老周,你真的决定好了?”

  吴清亮悄悄的问周正宇。

  “我决定好了。”

  周正宇脸色凝重的回答。

  “祝贺你!”

  吴清亮诚恳的说道。

  “你也一样!”

  周正宇冷静的回答。

  张准听到了两个人的说话,不经意的点点头,目光继续看着前方。

  前方,大海茫茫。

  吴清亮和周正宇两人,都是刚刚才转为护卫队主力的,职务都是队副。他们原来带领的游击队和武工队队长职务,由伤退司另外选人接替。吴清亮祝贺周正宇,是因为周正宇主动向张准申请,要到杨国华带领的水兵分队去。

  这是一个相当罕见的决定。

  浮山所军户祖祖辈辈,都是和陆地打交道的,根本没有人考虑过常年在海上讨生活。那是渔户才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必要,没有谁愿意踏入大海。因此,杨国华的水兵分队,尽管已经成立了一段时间,却没有一个兵员补充。没办法,大家都不愿意去。张准暂时也不希望采取强制的手段。

  周正宇自愿加入水兵,张准思索片刻,就爽快的同意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有他的先例,相信以后自愿加入水兵分队的人,会越来越多。于是,周正宇有幸成为了水兵分队的队副,成为杨国华的副手。现在,周正宇还处于学习航海的阶段。

  在周正宇的身边,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