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834章

刺明-第834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张完美的虎皮,我们需要付出几个勇士的代价,才能得到,但是,你们汉人的官员,只肯出五十两银子,就要强行买走。我们不给,他就派兵来镇压我们。我们稍微反抗,他就残杀我们。我的祖上,就是死在你们汉人的手里的。”

  “你张准不也是因为忍受不了那些人的逼迫,才起来反抗的吗?为什么你有资格反抗,我们满族人就没有资格反抗?我们其实也是明国的一份子,我们需要的,只是活命的机会……”

  张准摇摇头,深沉的说道:“不要和我说大道理,我不想听。我只知道,血债血还,你们欠下汉人的债,必须偿还。大金国和明国的战争,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必须做一个了结。”

  “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根本不可能给你们留下一点点的血脉。历史上,被完全屠戮掉的民族,的确是太多了。鲜卑、柔然、铁勒,当年都有过辉煌,可是,现在还有谁记得他们的名字?如果你们满洲人要变成其中的一份子,我也不会阻挡的。”

  多尔衮语调有点生硬的说道:“这么说,我是要感谢你了?”

  张准摇头说道:“这个倒没有必要。”

  多尔衮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愤怒情绪压下去,然后深沉的说道:“你到底想要做我做什么?”

  张准慢条斯理的说道:“日本的皇室,被幕府打压得很惨,他们想起来反抗,可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我觉得,你可以去帮助他们一下。以你的能力,对付日本人,应该是有机会的。”

  多尔衮脸色顿时大变,眼神凌厉的盯着张准,条件反射的说道:“你要我帮你做事?不可能!”

  张准摇摇头,轻描淡写的说道:“是为你自己做事。”

  多尔衮咬牙说道:“我不会答应的。”

  张准淡淡的说道:“我给你机会了,你没有抓住,只能说是你的遗憾。你如果不想去日本,那只好在这沙门岛上终老了。”

  多尔衮被击中软肋,只好说道:“我需要将多铎带走。”

  张准点点头,漠然的说道:“可以。”

  多尔衮沉默片刻,又慢慢的问道:“你会怎么处理皇太极?”

  张准摇摇头,神情肃穆的说道:“我不知道。到时候,自然会有专门的法庭来审讯他,法庭审判是什么结果,那就是什么结果。”

  多尔衮皱眉说道:“何必搞什么法庭?你给他一个痛快,那不是更好吗?皇太极说什么都是一代枭雄,枭雄就应该有枭雄的死法,你让他被一群的老百姓去处理,这是在侮辱他。”

  张准严肃的说道:“我觉得还是交给百姓去审判,比较好一点。”

  多尔衮无言。这个张准,真是太卑鄙,什么事情,都打着老百姓的旗号,显得自己非常正义的样子,事实上却十分的阴险。要是皇太极在战场上被杀,又或者是自杀,下场或许会好一点,最起码还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要是落在张准的手里,那就只有身败名裂了。将皇太极交给愤怒的百姓,白痴都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啊!

  然而,皇太极死了就死了,死了以后,无论怎么侮辱,都不会有什么感觉。相对而言,他多尔衮才是最痛苦的。为什么?因为,他还没死,他还得给张准做事张准美其名曰“恕罪”自己堂堂的大金国贝勒,居然要被张准支配,要给他张准卖命,这让多尔衮的确非常的难堪,又非常的憋屈。

  可是,他能够有什么办法?反抗?自杀?要是想死的话,多尔衮早就死了。事实上,他要是自杀的话,相信张准也根本不会制止。偏偏多尔衮想活着。要说坚忍,要说忍耐,皇太极都不是他多尔衮的对手。他多尔衮是不会轻易的甘心死去的。

  悲催啊,真是太悲催了。难道,自己从此以后,就要成为张准的一件工具?甚至是……一条狗?心高气傲的多尔衮,感觉自己开始隐隐有点自杀的欲望了。但是,这个自杀的念头,很快又被他否决了。好死不如歹活,既然可以活着,那就活着吧。

  多尔衮苦涩的说道:“我能带走什么人?”

  张准随口说道:“多铎。”

  多尔衮皱眉说道:“就我们两个?”

  张准点头说道:“你先到日本去熟悉情况,制定好相关的行动计划。三个月以后,会有第一批的朝鲜叛军被送到日本,人数大概三千人左右……”

  多尔衮顿时跳脚,失声说道:“你要我统帅朝鲜人?”

  张准目光熠熠的盯着他的眼睛,直言不讳的说道:“难道我让你统帅正白旗?”

  多尔衮顿时无语。张准明摆着是在利用他去撩拨日本皇室和幕府的关系,纯粹是将他当做一件工具来使用,在这样的前提下,当然不可能给他很强的力量。事实上,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也不需要多大的力量。问题是,他在心理上,无法接受张准这样的安排。

  他多尔衮好歹是大金国的贝勒,是正白旗的旗主,却统帅着朝鲜人的军队,这基本上是掐死了他多尔衮产生不轨之心的任何途径。除了老老实实的给张准卖命之外,他根本别指望做点别的。他相信,在那些朝鲜人里面,一定会张准的很多密探,他的一举一动,张准都能知道。

  好大一会儿以后,多尔衮无奈的说道:“那些朝鲜人,太垃圾了一点,你好歹给我一点比较有力的部队吧。我在日本打着你的旗号,要是军队太难看,你面子上也不好看。”

  张准冷冷的说道:“一年以后,给你一些蒙古骑兵。”

  多尔衮更加的无语了。张准给他朝鲜人,给他蒙古人,就是不肯给满洲人。没有自己趁手的部队,打个屁的仗啊他忍不住说道:“你至少给我五百大金军俘虏。”

  张准无所谓的说道:“这是不可能的。反正,情况就是这样,干不干,你自己决定。”

  多尔衮无言的惨笑一声,无奈的说道:“干。”

  他能不干吗?被关在这个沙门岛上面,他简直要疯掉了。只要有出去的机会,他都愿意抓着。张准没有在肉体上折磨他,却是在心理上狠狠的折磨了他。他多尔衮的年纪,正是黄金时期,正是迫切的想要发挥自己才华的年龄,他愿意在这个偏僻的,空无一人的沙门岛上终老吗?当然不可能。

  去日本就去日本,无论是对付日本的皇室也好,还是对付日本的幕府也好,总之,只要有活干,他多尔衮就要抓住。有活干总要比没活干好得多。或许,他将是大金国历史上最悲惨的贝勒,居然向自己的敌人屈服了。但是,未来,谁又能说得定呢?

  隋唐时期,不也有很多的胡人,成为中原王朝的高级将领吗?好像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人,都不是汉人。但是,他们同样是大唐帝国的高层,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汉人也不能抹煞的。在汉人的史书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名字。或许,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未来的史书上,同样会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什么时候动身?”

  多尔衮放下所有的负担,缓缓的问道。

  “现在。”

  王时德代替张准回答。


第801章 这是背后拿鞭子抽我呢

  卢象升离开沙门岛以后,就在登州城上岸。他要从这里换船,然后前往朝鲜。下船的时候,卢象升忽然见到一个熟悉的人,一瞬间,他们的神色,马上热切起来。那个人看到卢象升,神色同样热切起来,随即,他快速的向卢象升走过来。

  “伯祥!”

  卢象升率先叫起来。

  这个向他跑来的人,正是他的知交好友杨廷麟。

  “九台!”

  杨廷麟也高声的叫起来。

  见面的时候,两人都忍不住有点热泪盈眶。这是他们分别几个月以后,再一次见面。但是,这一次,他们见面的地点,见面的身份,见面的是由,都完全不同了。而且,在他们这次见面之前,两人的遭遇,都有了极大的起落。几乎可以这么说,他们两个,都是在生死关的门口转了一圈,然后侥幸又回到阳间的。

  去年年底,卢象升初到北直隶的时候,还是比较清高孤傲的。他抱着一腔忠君爱国的热情同王坤碰,同高起潜碰,什么都不怕。一个多月的时间使他尝了不少苦头,领了不少教,开始明白了他自己是碰不过他们的,这些人依仗着皇上的宠信像大山一样地压在他头上。

  他想打仗,但又处处受到掣时,他的兵力也不强。没有足够数量的骑兵,就无法对付鞑子,偏偏麾下的骑兵统领祖宽又不听他的话。他向弹劾祖宽,请求换人,结果皇上不但不支持他,反而生他的气,几次严旨切责,还几乎把他撤职,召回北京去听候勘问。

  当时的卢象升,还没有醒悟过来,自己在崇祯皇帝的心目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的他,时常提心吊胆,害怕突然接到一道圣旨,把他革职拿问,使他在沙场上尽忠报国的机会顿成泡影。皇上的脾气他是知道的,像这样的事情谁说不会发生呢?

  在初到北直隶的时候,卢象升在滦州境内鞑子相遇,打了一个胜仗,割了一百多个首级。这虽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胜利,但使他非常高兴,多天来在一部分将士中存在的畏敌怯战情绪开始有一点儿扭转,他召集诸将,歃献血誓师,要继续迎击敌人。就在这大黄昏,他接到邪报,大吃一惊,不由得叹口长气。

  这份邸报上有两件事都和他有关连。一件是杨廷麟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张凤翼、梁廷栋两人,结果被两人玩个花招,一方面保荐为兵部主事,一方面谪发军前赞画。他把杨廷麟的奏疏读了两遍。如果在一个月前,他一定会感到痛快淋漓,拍案叫绝,拔剑起舞,但是他现在却没有那样感觉,反而使他深为不安。

  卢象升和杨廷麟交往多年,他很清楚自己这位老朋友的脾气。杨廷麟心里藏不住事,得知了什么,一定要说出来。这让杨廷麟吃尽了苦头。卢象升感觉,弹劾两个兵部尚书,暂时还没有什么大事,但是,要是弹劾到其他的要害人物,杨廷麟只怕就要糟糕了。

  另一件事是皇上派刘宇亮督察诸军,他知道刘宇亮并不懂军事,平日也不是对鞑子主战的人,但居首辅,只会唯唯诺诺,不敢有所主张,如今他自请督察诸军,不过是打算做一个代天子“临戎”的模样,博取皇上欢心。鞑子继续深入,他没有直负重责;一旦鞑子退走,又得算他首辅督察的首功。

  卢象升深切感到,在王坤和高起潜之外添了一个刘宇亮掣他的时,他的处境就更加困难。结果,实际的情况,比他预料的还要糟糕。因为,在刘宇亮之外,还多了一个杨嗣昌,后来又多了一个陈新甲。这五个人,就好像是一张大网,将卢象升完全的束缚在了大网里面,怎么挣扎都挣扎不脱。

  隔了一天,他又收到一份邸报,简直像在他的头顶上打个炸雷。情报说,密云巡抚赵光怀捉获了一个奸细梁四,供称太监邓希诏、高起潜和辽东总兵祖大寿曾经合谋投降鞑子。赵光怀根据梁四的口供奏闻皇上,引起京城里人心波动,皇上大怒,立刻把赵光怀逮捕进京,下狱待罪。

  赵光扑做密云巡抚是卢象升举荐的,他的被捕,自然是牵涉到了卢象升。高起潜和祖大寿为此都连连上书,为自己喊冤。想到赵光怀被逮,杨廷麟谪发军前,他不禁叹息说:“两公危,我从今以后越发难以安生了。天乎天乎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没有把话说完,又深深地叹息一声。

  两天以后,杨廷麟从兵荒马乱中驰至军中。虽然来了一位知己朋友,多了一个膀臂,但卢象升并没有特别高兴。他的处境确实如他自己所料的,越来越坏,使他开始对一切都感到灰心,只求早早地战死沙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卢象升才悍不畏死的救援高阳城的。换了其他的统兵大将,谁敢冒险救援高阳城?

  这时候,他的部队到了保定附近,既无饷银,也无粮草。上书兵部,如同石沉大海。叫清苑县预备粮草,根本不理。卢象升写了一道手谕派人送给清苑知县,上边说:“如再复迟延,致三军得腹当敌,当以军法从事!”

  清苑知县左某倚靠总监军高起潜的势力,不但仍然置之不理,并且挑唆高监军来书责备象升说:“我公屯兵坚城之下,不进不退,后之大事将何以济?”

  卢象升率领着饥疲的将士转移到真定,希望能得点接济。不料真定巡抚张其平见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排挤他,也紧闭城门,不让一人进城。军中已经快要绝粮,士兵每天只能吃一顿稀饭,有时连一顿也吃不上,不得不靠草根、树皮和着很少的杂粮充饥,起初张其平答应接济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