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813章

刺明-第813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大乐一脸不在乎的样子,硬邦邦的说道:“随你怎么说总之,虎贲军不离开,你们的家人,就休想安全离开锦州你说我们要投降鞑子,我们就投降鞑子,那又怎么了?谁给我们好处,我们就给谁卖命,这有错吗?以前朝廷每年都给我们上百万的粮饷,最近几年,削减了至少三成以上,兄弟们很不满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高起潜和吴阿衡都脸色大变。

  狐狸尾巴终于还是露出来了祖大寿等人,的确是要投降鞑子一时间,两人都恨不得亲手掐死了这个祖大乐。投降鞑子还有理由了?还说朝廷的粮饷不够多?全国那么多的军队,有谁的粮饷比你们优厚?有谁的口袋比你们鼓胀?

  无耻啊,真的是太无耻了。就连太监出身的高起潜,都觉得祖大寿的确是太无耻了,投降鞑子,还这么理直气壮还真是少见。不过也是,要不是超级无耻的人,怎么可能在投降了鞑子以后,又主动的回来,试图筹划更大的战功呢?

  张准缓缓的说道:“祖大乐,如此说来,你哥哥当天投降鞑子以后,又悄悄的跑回来,都是一早就计划好的了?”

  祖大乐恶狠狠的说道:“这不关你的事!”

  张准将那份祭天的誓言轻轻的放在桌面上,沉声说道:“很可惜,皇太极只怕是无法接受你哥哥的投降了。他在北直隶,死了至少三万精锐,就算他回到辽东,回到沈阳,也是死狗一条而已你们主动的去投降他,完全是自己找死啊!”

  祖大乐硬邦邦的说道:“那是我们的事情不需要你管!”

  张准嘴角边带着轻微的笑意,慢悠悠的说道:“如此说来,要是我不肯离开辽东,你们就要开始杀人?要是我离开辽东,你们就要和鞑子取得联系,让鞑子进驻锦州?”

  祖大乐还以为自己的离间计成功,一双牛眼死死的盯着张准,恶狠狠的说道:“张准,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惹来的你要是不立刻离开辽东,我们就开始杀人我就明白的告诉你,我们就是要投靠鞑子了,你能咋地!”

  张准缓缓的说道:“祖大乐,你这是为威胁我?”

  祖大乐硬邦邦的说道:“说不上威胁我只是告诉你现实还有我们的底线张准,我大哥说了,辽东不欢迎你你从哪里来的,还是滚回去那里你在山东好好的,跑辽东来做什么?”

  张准微微一笑,深沉的说道:“如此说来,是没有退让的机会了?”

  祖大乐硬邦邦的说道:“绝不可能退让!”

  张准冷笑一声,沉声说道:“好我张准本来到辽东,是要杀鞑子的,但是没想到,还是要拿自己人开刀既然没有退步的机会,那就杀吧来人,推出去,斩了!”

  赵宇晨等人立刻上来抓人。

  吴阿衡顿时急了,急忙叫道:“都督大人,要不得,要不得!”

  张准要是杀了祖大乐,祖大寿在城内不疯掉才怪。想到自己的家人,吴阿衡就感觉天旋地转,仿佛随时都会昏迷过去的。

  高起潜却是面无表情,并没有制止的意思。他同样非常清楚,在目前的情况下,他们三人当中,只要有一人退缩,以后的局势,就无法控制了。祖大寿既然能做出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来,下一步必然就是挟持他们投降鞑子。

  是的,用脚后跟都可以想到,祖大寿的下一步,就是投降鞑子。他这样的行为,在辽东是绝对不可能立足的。要是他真的杀了城内的全部家眷,所有的辽东将士,除了祖大寿自己的亲信,其他人都要将他祖大寿五马分尸。除了投靠鞑子,祖大寿再也没有别的出路。

  张准斜眼看着吴阿衡,面无表情的说道:“吴督师,你有祖大寿这样的麾下,是你的光荣啊!”

  吴阿衡身体一软,颓然的瘫痪在椅子上。

  “斩!”

  张准冷峻的喝道。

  “唰!”

  赵宇晨一刀砍下,祖大乐顿时脑袋落地。

  鲜血飞洒,又死掉一个汉奸!

  “啊!”

  “啊!”

  吴阿衡闷哼两声,几乎又要昏厥过去。

  祖大寿的手段如此的强硬,张准的手段,比祖大寿还要更加的强硬,他们两个夹在中间,当真是完蛋了。张准,真是要将锦州变成一座血城吗?


第785章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抄他的老窝

  人,已经杀了。

  事,已经没有回头了。

  不想跟着祖大寿投降鞑子,唯一的出路,就是灭了他。要灭了祖大寿,严厉惩处所有跟随他一起投降鞑子的帮凶,必须攻打锦州,必须赶在广宁的鞑子做出反应之前,将锦州拿下来。

  依据张准的推测,大凌河堡的鞑子,应该是不知道祖大寿的叛乱计划的,否则,他们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突然撤退。甚至,可能连鞑子镶红旗的旗主塔拜都不知道祖大寿的计划。祖大寿应该是直接和皇太极取得联系的。结果,鞑子过早的从大凌河堡撤退了。要是鞑子现在还控制着大凌河堡,事情会更加的复杂。

  但是,一旦塔拜知道锦州目前所发生的一切,他一定会想办法策应祖大寿的。这是一个高级将领的最基本的意识,塔拜肯定有这样的意识。因此,对于高起潜、吴阿衡和张准三人来说,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祖大寿解决掉,然后腾出手来,对鞑子进行打击。

  对于攻打锦州,高起潜和吴阿衡,都觉得压力很大。他俩主政辽东,对锦州的防务,自然是熟悉的。锦州的防守,是非常坚固的,否则,也不能让皇太极绕道而走。在目前的条件下,攻打锦州,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来想去,最终还是要求助张准,还是要求助于张准的虎贲军。

  “你们能动用多少人?”

  张准脸色慎重的问道。

  “三四万人吧。”

  高起潜有点郁闷的回答。

  因为祖大寿的存在,辽东的精锐,基本上都是他或者是辽东本地派的关系。这些人,有一部分参与了叛乱,眼下就在锦州城里面。另外一部分人,就算没有参与叛乱,也和叛乱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要动员这部分人镇压叛乱,是非常不现实的。搞不好,这些人阵前倒戈,投向祖大寿,那情况就更加的恶劣了。

  “都有谁?”

  张准冷静的问道。

  “黄得功,吴三桂,曹文诏,曹变蛟,唐通。”

  吴阿衡慢慢的说道。

  基本上,高起潜和吴阿衡能够调动的,只有黄得功、吴三桂、曹文诏、曹变蛟、唐通等几个总兵官。黄得功是从士卒一路晋升起来的,一直都是蓟辽督师的心腹,和祖大寿没有什么瓜葛。对于祖大寿的叛乱,黄得功是非常愤慨的,自告奋勇的打头阵。

  吴三桂是高起潜的心腹,是高起潜的干儿子。祖大寿虽然是他的舅舅,两人有亲戚关系,但是吴三桂和这个舅舅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吴襄和祖大寿的关系,一向都不是很好。两人如果真的要打起来,吴三桂是不会留手的。

  曹文诏和曹变蛟,都是内地调来的,和辽东本地派本来就有冲突,攻打锦州,自然是义不容辞。至于唐通,纯粹是打酱油的角色,可有可无的,不过,此人的确还是祖大寿没有什么瓜葛,倒是可以放心的使用。

  事实上,在辽东的那么多总兵官里面,比较能打的,就是吴三桂、黄得功、曹文诏、曹变蛟等人了。另外还有一个王廷臣。可惜王廷臣远在关内,远水救不了近火,镇压祖大寿,他他肯定是赶不上趟了。其他的人,基本上是依靠裙带关系上来的。平时摆摆样子还可以,但是真的打仗,那就不行了。

  相对而言,祖大寿的几个堂兄弟什么的,本事的确不小。祖大寿最大的本钱,就是当初李成梁留下的很多人才。这些人才一代接一代的繁衍下来,开枝散叶,人数非常多。他们互相通婚,互相认干爹,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而团结的群体。这就是高起潜和吴阿衡等人都顾忌的辽东本地派,也就是所谓的真正的辽东王。

  在这个怪胎一样的群体里面,不泛一些很出色的人才。祖大寿对鞑子有好感,其实还要追溯到以前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努尔哈赤当年可是李成梁的得力打手,而当年的李成梁,和朝廷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朝廷屡屡有人想要将李成梁调回来,李成梁就是找借口不肯回去。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人传言,李成梁要拥兵自重,自立为王。唉,几十年前的事情,完全就是一笔糊涂账。

  用三四万人攻打锦州,难度的确很大。祖大寿麾下的精锐,步兵和骑兵加起来,不会少于两万人。祖大寿不是一个人叛乱的,还有一大帮子,如祖大弼等人。加上两人挟持的其他总兵官的部队,肯定不会少于四万人。这本来是对抗鞑子的主力所在,结果都被祖大寿给挟持了。

  张准看着墙壁上的军事地图,沉思片刻,果断的说道:“咱们先将锦州包围起来,给祖大寿造成围攻锦州的假象,然后集中主力,首先拿下杏山堡。”

  吴阿衡皱皱眉头,然后又点点头。

  高起潜则是眼前微微一亮,沉吟片刻以后,轻轻的颌首。

  杏山堡,原来是杏山驿,只是一个普通的驿站而已。孙承宗主政辽东的时候,为了限制鞑子骑兵的机动力,防止鞑子骑兵的长途奔袭,下令各地大修城堡,只要是有需要,有条件的地方,都全部用石灰和石头武装起来,结果,杏山驿就变成了杏山堡。

  由于杏山堡的位置比较独立,和其他城堡的联系较少,结果,祖大寿就将这里,变成了叛乱的大本营。在他占据锦州发动叛乱以后,在杏山堡,还有他堂哥祖大年带领的五千人驻守。

  张准提出首先攻打杏山堡,显然是要抄祖大寿的后路。祖大寿抄锦州的后路,张准也要抄祖大寿的后路,这就叫礼尚往来。杏山堡一旦被虎贲军控制,祖大寿前后左右的联系,都被全部封死了。锦州,因此将成为一座孤城,不给祖大寿逃窜的机会。

  另外,张准还有一个特殊的目的,那就是抓人质。祖大寿不是要抓人质吗?虎贲军也抓人质祖大寿本人的妻子儿女,都在鞑子那边,虎贲军抓不到他的人质。但是,祖大弼、祖大乐、祖大年等人的妻子儿女,却是在杏山堡。虎贲军拿下杏山堡,同样可以挟持她们。

  非常时刻,用非常手段,在这个时候,张准是不会有丝毫的妇人之仁的。虎贲军只要抓到人质,交给高起潜,老奸巨猾的高起潜,就会将这些人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程度。祖大寿要是鱼死网破的话,整个姓祖的家族,都要被连根拔起。

  张准估计,祖大寿如此积极的投降鞑子,说明此人是怕死的。一旦锦州成为孤城,他的生路被安全的断绝,他有可能接受虎贲军开出的条件。再说,只要祖家的其他人,都控制在虎贲军的手里,祖大寿受到的压力,就要增强很多。

  高起潜和吴阿衡低声的商量片刻,同意了张准的提议。他们特别提醒张准,一定要将那些姓祖的人的家眷,都要全部抓在手上。有了这些人以后,他们才有和祖大寿讨价还价的筹码,也可以让祖大寿投鼠忌器,不敢乱杀人。

  “命令黄得功、曹文诏,立刻率军向杏山堡进攻!”

  吴阿衡当即以蓟辽督师的身份发布战斗命令。

  黄得功的部队,大约是八千人,二千骑兵,六千步兵,算是混合型作战部队。曹文诏的部队,则是六千人左右,一千的骑兵,五千的步兵。总的来说,骑兵的数量严重偏少,大部分都是步兵。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说,火炮的数量,也偏少。

  辽东的明军,在野战的时候,主要使用虎蹲炮。这种口径只有30毫米的古代迫击炮,射程其实很近,只有两三百米左右。它的主要作用,乃是阻止敌人步兵的进攻,对骑兵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至于用来攻城,那更加不可能了。

  “人数是不是少了一点?”

  张准皱眉说道。

  黄得功和曹文诏的部队,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三千人。而防守杏山堡的叛军,却有五千人。进攻方和防守方的比例,还不到三比一。要是虎贲军进攻,倒是把握很大。可是,这是明军自己内部的进攻啊双方的战斗力都差不远,这么点人,想要尽快的拿下杏山堡,只怕是不容易的。

  “只有这么多了。”

  吴阿衡无奈的说道。

  没办法,辽东的总兵官数量,的确是太多了。辽东军的兵力,就是那么多,摊分到所有总兵官的头上,就很少了。能够统军一万以上的总兵官,基本没有。一般的总兵官,统军都是几千人。好像吴三桂,统兵只有四千。幸好都是骑兵。如果都是步兵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