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792章

刺明-第792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这个时候,有人急匆匆的送来一份情报。张准接过来一看,却是真定府的蒙古人,还有保定府的鞑子,都开始北撤了。显然,他们的行动,不仅仅是撤军这么简单。

  “送客!”

  张准随口叫道。

  魏大哥进来,对卞玉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卞玉京只好告辞离开。临走的时候,她忍不住又悄悄的打量了张准几眼。她发现,这个张准,和她见过的所有人都不同,他真是太特别了,特别到她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

  “她不是和吴梅村的关系很熟吗?”

  “她怎么和郑芝龙勾搭上了?”

  卞玉京离开以后,张准同样有些疑惑的自言自语的说道。

  根据他依稀的历史认知,好像卞玉京的出名,是因为才子吴梅村的出现。现在,卞玉京出现了,吴梅村却还不知道在哪里。难道说,自己的穿越,又导致某些人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好像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了。

  片刻之后,张准来到旁边的临时作战室。王时德正在将情报上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三角旗,小心谨慎的在地图上标记出来。张准随便的扫了一眼,就心里有数了。

  地图上所有的一切,都在充分的表明,皇太极,是要离开河间府了。在阿巴泰战死以后,皇太极在河间府再也不敢呆下去了。这意味着,虎贲军最后的战机来临了。

  ……

  北直隶,河间府,大金军营帐。

  黑暗中,皇太极悄然站立,好像是一座凝结的雕像。

  在这样的黑暗中,皇太极已经足足站了至少三个时辰,他一点都不觉得累。他觉得,自己只有站着的时候,才会舒服一点。事实上,皇太极很享受这种双腿发麻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大脑,暂时性的停止运转,不去想太多不高兴的事情。

  旁边的济尔哈朗有点心惊肉跳的,同时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因为,在皇太极站立的这三个时辰里,他什么东西都没吃,就是吃了三颗黑色药丸,喝了三杯的清水。一个时辰一颗黑色药丸,这样的频率,让济尔哈朗感觉到非常的不妙。

  因为,当初巫医送来药丸的时候,曾特别提醒过,说黑色药丸的副作用很大,不能吃得太多太频繁,否则,对身体会有伤害。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昏厥,神智紊乱等症状。更严重一点,可能会导致直接死亡。

  正常情况下,每三天吃一颗就好,最多只能每天吃一颗。如果再多的话,身体就要受不了了。而皇太极今天一下子吃了三颗,而且还是连续吃的,济尔哈朗真担心,皇太极万一昏厥倒地,大金军就要乱套了。要是驾崩……济尔哈朗不敢想了。

  事实上,济尔哈朗能够理解皇太极的心情,也能够理解皇太极为什么要连续吃三颗黑色药丸。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阿巴泰的死。阿巴泰死了,这对于大金国上下,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最主要是来自心理上的。

  大金军上下都知道,阿巴泰是勇冠三军的猛将,是阿敏之后最彪悍的贝勒。这样的猛将,几乎没有谁是他的三合之敌。阿巴泰的黄金杵,沉重而凶猛,一般的巴图鲁,都不敢上去和他碰撞。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说死了就死了,你说其他的大金军能不心寒吗?

  连阿巴泰这么彪悍的人都战死了,有哪个大金军,自问是虎贲军的对手?就算是前锋营的勇士,也不敢夸下这样的海口。可以说,阿巴泰的死,击溃了大金军心理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感觉虎贲军,是越来越可怕了。同时,北直隶这个地方,也是越来越可怕了。谁也不愿意呆在这么可怕的地方,大家都感觉,走得越早越好。

  尽管由于皇太极的强力控制,目前的大金军,还没有出现什么混乱的迹象,然而,将士们想家的念头,却是越来越强烈了。好多人都在日夜的祈祷长生天保佑,让自己平安的回到辽东。这个念头,就连济尔哈朗都感觉到是越来越强烈了。北直隶这个鬼地方,真的不能继续呆下去了。

  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听到阿巴泰战死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集结军队,去找虎贲军骑兵报仇雪恨。但是,他们很快就冷静下来了。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去挑战虎贲军,是非常不明智的。他们的首选,就是尽快的离开这里,回去辽东养精蓄锐。至于报仇,那是以后的事情。如果执意现在就要报仇的话,极有可能全部都葬送在这里。

  济尔哈朗其实也想过报仇。但是,他的想法,很快就溃灭了。因为,这十几天,他们在河间府接到的,全部都是不好的消息。首先,是阿日斯兰公开和大金军分道扬镳了。其次,是阿巴泰战死了。再次,是宰桑布和跑路了。这次南略,几乎可以用丢盔弃甲,灰头土脸来形容。他们不是南下来抢掠的,而是纯粹来找虐的。

  所有的残酷事实,都在表明,虎贲军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这张网的最终目的,就是皇太极。在剪除了大金军的枝枝叶叶以后,虎贲军肯定不会放过皇太极这个树干的。完全可以说,大金军南下以后,最危险的时候已经到来了。

  偏偏皇太极在备受打击的同时,还要极力的忍耐着,不让自己显露出脆弱的一面来。济尔哈朗倒是宁愿皇太极狠狠的痛哭一番,发泄内心的苦楚,要不,吐几口鲜血也是好的。只要能够将愤怒和悲伤都发泄出来,那就是好事。

  可是,皇太极一直都强忍着,没有哭,没有吐血,外表看起来就好像是没事人一样。但是,济尔哈朗明白,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度的,皇太极同样如此。一旦皇太极忍耐不住,要爆发了,后果就会十分的严重。

  这一点,甚至连豪格都能感受到。为此,豪格专门回来河间府,建议皇太极赶紧回去。他的理由和岱钦差不多。要是现在不走,以后恐怕不走都不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虎贲军的战斗力,肯定会越来越强大的。

  “大汗?”

  济尔哈朗壮着胆子,轻轻的叫道。

  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皇太极一声令下,大金军就可以立刻撤退。嗯,不能用撤退这个词,要用回家,又或者是从另外一个方向进发,转进。

  “传令向通州进发!”

  皇太极冷峻的说道。

  他的声音非常的清晰冷静,就好像是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济尔哈朗总是感觉,皇太极的语调,好像有些不对。但是到底不对在哪里,他又说不上来。他轻轻的摇摇头,叹息一口气,然后转身传令去了。

  黑暗中,皇太极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轻轻的捂住自己的嘴角。片刻之后,他将手帕拿开,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到手帕上有一滩的血红。他飞快的将手帕折叠起来,放入怀里,然后又好像是没事人一样了。


第769章 不杀皇太极,誓不罢休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平台。

  在最近的半个月时间里,崇祯皇帝连续召集群臣在平台商议国事。可能是要借助平台的好运气,崇祯也喜欢上了这里。之前,他在这里宣布鞑子要撤走的好消息,结果引来了群臣的山呼万岁。

  消息传到皇城外面以后,整个京师的百姓,都在山呼万岁,泪流满面。很多虔诚的老百姓,甚至自发的到午门之前,向崇祯所在的位置叩头拜谢,不少人喜极而泣。这一刻,崇祯感觉自己这个皇帝,还是很受人爱戴的,干活就更加的充满力气了。

  昨天晚上,崇祯只睡一个多时辰,早上就急匆匆的起来了。他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努力,只要自己不懈怠,老天一定会照顾自己的。在自己的带领下,明国一定可以度过目前的难关,最终恢复以前的辉煌和强盛。他崇祯,朱由检,也将成为载入史册的一代明君。

  不过,今天的平台应对,气氛有点凝重,发言的人不多。崇祯皇帝自己的心情,也轻松不起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今天的话题,的确让人进退为难。今天讨论话题就是要不要放弃辽东,要不要让张准进驻锦州和山海关。

  自从陈新甲提出彻底的放弃辽东,将主力调回关外,先扑灭陕西流寇,然后再从长计议的策略以后,崇祯皇帝的确有点心动了。他细细的盘算过,觉着这个策略,既可以牵制张准的虎贲军,又可以让朝廷腾出手来,集中兵力,节省钱粮,一举多得。基本上,崇祯皇帝在内心里,已经默许了这个策略。

  然而,陈新甲的策略透露出去以后,却遭遇到极大的阻力,相当多的大臣都上疏反对陈新甲,甚至有人直言陈新甲丧师失地,卖国,要将他抄家灭族。在如此巨大的阻力面前,陈新甲的压力也很大。的确,放弃锦州和山海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的确有卖国的嫌疑。哪怕张准也是明国人,还是朝廷名义上的大都督。

  最大的阻力,乃是来自辽东监军高起潜和蓟辽督师吴阿衡,反应最激烈的也是他们两个。两人在奏疏里面,都明确的表示,不愿意放弃锦州和山海关。他们还在奏疏里面,罗列了种种富丽堂皇的理由。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两人不愿意放弃锦州和山海关,根本的原因绝对不像是奏疏里面提到的那样伟光正。

  他们在山海关好吃好住的,有坚城可以固守,其实承受的压力不算很大。最重要的,因为是处在鞑子的前面,他们的钱粮,都是优先补给的,这给了他们很多中饱私囊的机会。如果调回去打陕西流寇,还有没有这样的待遇,那就难说了。

  史可法刚到兵部的时候,曾经仔细的统计过,辽东每年耗费的银两,都超过二百五十万两。每年耗费的粮食,超过五十万石。基本上占据了国库收入的七成以上。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朝廷还得东拼西凑,尽可能的满足辽东军团的需要。

  为什么朝廷要如此的优待辽东军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旦辽东军团出现变故,鞑子就会长驱直入。之前杨廷麟曾经有奏疏,抨击整个明帝国的防务策略,甚至连死去的孙承宗都被抬出来,在朝廷一度引发轩然大波。最终,杨廷麟被逐出了京师。

  但是,在史可法看来,杨廷麟的抨击,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无论是之前的孙承宗,还是后来的袁崇焕,都有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他们只关注辽东的事情,只知道拼命的增加辽东的防御能力,却忽视了整个九边。结果,导致鞑子可以轻松的越过长城南下。

  如果朝廷不是在辽东耗费了太多的钱粮,匀出一部分加强长城沿线的防务,鞑子也不会轻易的南下。事实上,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明军,全部的粮饷加起来,一年都不超过一百万两,还不如辽东军团的一半。朝廷每年拨付给辽东军团那么多的钱粮,都真正用到实处了吗?白痴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陈新甲当杀!”

  “误国的狗奴才!”

  吴阿衡怒气冲冲的骂道。

  “辽东耗费了国家无数的钱粮,却没有丝毫的利益。鞑子屡屡越过长城南下,辽东基本失去作用。与其继续让其行尸走肉,还不如撤销。既可以将兵力投入到实处,又可以节省钱粮。”

  杨嗣昌当然要为陈新甲说话。

  其他的大臣,基本上都在默然肃立。

  撤军,有道理。

  不撤军,同样有道理。

  撤军,的确可以腾出手来,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击溃陕西流寇,然后再回过头来,寻找机会收拾张准。但是放弃了辽东,则张准在北直隶,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存在的机会。朝廷军队以后真的有实力收复锦州和山海关吗?很多的大臣,都深表怀疑。

  此外,锦州和山海关都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一旦虎贲军进驻这里,就直接沟通了和蒙古人的联系。说到蒙古人的立场,这里的哪一个大臣,都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虎贲军愿意,就可以从蒙古人那里,搞到大量的战马。

  在这之前,虎贲军因为没有和蒙古人直接接壤的机会,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大量的战马,无法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但是,一旦虎贲军和蒙古人直接接壤了,战马的问题,就再也不是问题了。一旦有了足够的战马,虎贲军的机动能力,将会得到全面的提升。虎贲军的战斗力本来就很强,要是继续增强的话,朝廷还有办法对付它吗?

  难!

  难!

  难!

  在场的官员,都感觉很难抉择。

  崇祯同样感觉很难抉择。

  正在这时候,东厂提督太监张彝宪,悄悄的探了探脑袋。

  平台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非皇室成员和文武大臣,是不能上来的,即使是最有权势的太监都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