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770章

刺明-第770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宝玉谨慎的说道:“咱们还是想办法将鞑子的战马,尽可能的留下来吧。之前情报不是说了吗?鞑子南下的兵力有十万人,战马超过二十万匹。就算咱们只搞到手两成,那也有四万匹啊哪怕是只有一成,也有两万匹啊!”

  “这是正道我同意!”

  王时德的声音传来。

  既然是喝茶聊天的时间,王时德也不介意加入来。反正,虎贲军内部,讨论的气氛是非常宽松的,张准也经常鼓励大大多多讨论,多多开拓自己的思维。或许在不经意的讨论或争论之间,新的点子,就被无意中的迸发出来了。

  虎贲军目前的战马数量,已经有差不多一万匹,要是再弄到两万匹的话,数量就会相当的可观。有三万精锐的骑兵在手,基本上可以横扫北国了。因此,即使只抢到两万匹的战马,虎贲军骑兵也将形成一股可怕的力量,无人胆敢忽视。

  要抢夺鞑子的战马,关键还是消灭鞑子的有生力量。鞑子的人死了,战马自然就落入虎贲军的手里了。简单的说来,就是要对鞑子继续发起进攻,打几个大的胜仗。但是,这涉及到军务的问题,刘航和刘宝玉都不擅长了。

  刘航不死心的说道:“我的计划真的不行?”

  张准若有所思的说道:“不是完全不行,是难度有点大。”

  刘航好奇的问道:“到底多大?”

  张准缓缓的说道:“我们自己北上,是不太可能的。我们的实力,还无法控制这么多的地盘,无法应对可能带来的复杂多变的后果。但是,要是吴三桂驻扎在蓟镇,也不是不可以变通的。”

  不知道为什么,刘航提到这个建议的时候,张准立刻就想到了吴三桂。虎贲军在大沽口驻军,吴三桂的压力很大,他极有可能会撤离天津,然后另外挑选一个地方驻防。要是吴三桂驻防在蓟镇的话,刘航的建议,倒不是完全不可以考虑的。

  “大人,紧急情报!”

  张准正要进一步的详细解说,黄弦忽然急匆匆的赶来,递给张准一份带有红色标记的紧急情报。红色标记,在虎贲军的内部,就是十万火急的意思。因此,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落在了张准的身上。

  “皇太极要走了!”

  “咱们有活干了!”

  张准长身而起,兴奋的说道。

  情报是从北直隶送来的,内容很简单:鞑子开始从河间府,分批向塞外转移人口和物资了。去年十二月就进入北直隶的鞑子,到今年的四月份,终于是舍得撤军了。

  既然鞑子开始动作了,虎贲军也应该开始动作了。

  坐办公室的日子结束了,还是回去前线吧!


第749章 龙多了第三只眼

  天还没有亮,崇祯皇帝就在宫女们的服侍下梳洗以后,换上了常朝服,在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中来到乾清宫的东暖阁,稍坐片刻,喝了宫女献上的半杯香茶,然后到丹墀上拜天。

  每日黎明时皇帝拜天,照例不奏乐,只是丹墀上的仙鹤等古铜香炉全都点燃沉香,喷出来袅袅香烟。乾清宫的太监和宫女们一部分跪在丹墀两边,一部分跪在丹墀下边。整个宫院中没人敢随便走动,没人敢小声言语,没人敢发出一点声音,一片肃穆。

  当崇祯在香烟氤氲的丹墀上向上天三跪九叩的时候,表面上同往日一样虔敬,但是心情却大不相同。自从他十七岁登极以来,不论春夏秋冬,他每日黎明都要拜天。如逢大风或下雨雪,不能在丹墀上拜,他就在乾清宫的正殿中拜。

  他认为天意合乎民心,敬天才能爱民,他立志要做一个中兴大明的英明圣君,所以九年来,他每日辛辛苦苦地治理国事,纵然晚上为着省阅文书,批答奏章,直到深夜就寝,但是照例黎明起床,第一件大事就是拜天。

  往日拜天,他或是默祷“剿贼”胜利,或是默祷“东虏”无警,总之都为着一个心愿祈祷:国泰民安。今日的拜天,崇祯的思想,就要单纯得多。他只是希望,张准等逆贼,都被雷劈死。只要他们都被雷劈死,这个世界,就清净多了。

  有几位站得较近的老太监,想着皇上在这样困难的日子还不忘黎明拜天,又想着皇上九年辛勤治国,勤勤恳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想到居然是今日这般模样,国事不断的继续暗淡,根本看不到光明。他们都情不自禁的悄悄流泪,有些老太监甚至哽咽出声。

  在这些老太监里面,又以王承恩的心情最为复杂。他每日都看到崇祯勤奋的处理政事,甚至连女色都几乎戒断了。这样勤恳的皇上,只怕在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都算得上是第一位的。然而,老天就是和崇祯过不去,崇祯越是勤恳,国事就越发晦暗。

  王承恩实在是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是老天,要大明朝灭亡了?沉默片刻以后,王承恩才苦涩的说道:“皇上,已经拜过了天,请到暖阁中休息吧!”

  崇祯好像没有听见,仍在心中默祷上天鉴怜他九年年敬天法祖,宵衣旰食,惟恐陨越,保佑他渡过目前难关。他还呼吁上天保佑皇太极的兵马能够尽快的撤离北直隶……

  王承恩又一次柔声说道:“皇爷连日寝食失常,今日还要应付不测大事,请赶快回暖阁休息吧!”

  崇祯一惊,想着大伴的话很有道理,便从拜垫上起来,走进暖阁休息。吃过了银耳燕窝汤和两样点心,随即有两个宫女进来,一个用银托盘捧来一杯温茶,跪在他的面前,另外跪着一个宫女,用银托盘捧着一个官窑粉彩仕女漱盂。崇祯用温茶漱了口,吐进漱盂,然后向龙椅上一靠,深深地叹了口气。

  眼下的国事,让崇祯十分的忧虑。鞑子还没有退走,虎贲军又步步紧逼。他接到锦衣卫的通报,说是虎贲军居然在大沽口驻军了。大沽口,那是什么地方?那里是京津的门户啊怒不可遏的他,当即下令清查,虎贲军到底是怎么到达大沽口的,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要在大沽口驻军。

  然而,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给他满意的答案。下面的人越是拖延,崇祯就觉得这里面越是蹊跷,越是要锦衣卫和东城缉查,务必给他一个答案。现在的崇祯,有点疑神疑鬼的,有一点感觉到不对劲,都要发疯的寻求真相。他总觉得所有人,都在隐瞒他。

  一个太监进来,跪下,规规矩矩的说道:“请皇帝用早膳!”

  崇祯正在想着皇太极什么时候能够离开北直隶,一旦鞑子离开北直隶,自己又要如何面对张准的疯狂侵蚀,如何消灭驻防在大沽口的虎贲军,所以,不但没有听见御前牌子请用早腊的话,甚至没注意这个太监跪在他的面前。等太监第二次请他去用早膳,他才心中明白,摇头说:“免了!”

  太监一惊,怕自己没有听清,正想再一次请皇上去正殿用膳,随即看到皇上心情极其烦躁地挥挥手,不耐烦的说道:“早膳免了,下去下去下去!”

  御前牌子不敢言语,叩头退出。等候在乾清宫正殿门外的本宫掌事太监吴祥,知道皇上不肯用早膳,还连续的说了三个下去,不觉在心中叹了口气。皇上如此的烦躁,如何处理国事呢?正在没有办法,恰好王承恩从乾清宫后边来了。

  崇祯无精打采的瞅了王承恩一样,继续提着朱笔批阅奏章,同时懒洋洋的问道:“大伴,又有什么坏消息?”

  王承恩急忙说道:“皇爷,可能是好消息。”

  崇祯皱皱眉头,连头都懒得抬起来,有气无力的说道:“好消息就是好消息,坏消息就是坏消息,什么叫做可能是好消息?你还是不要编什么笑话来骗朕了,朕今天没有听笑话的心思。”

  王承恩上前来,欣慰的说道:“皇爷,锦衣卫的骆养性报告,说鞑子……可能撤退了。”

  崇祯的内心,突然一跳,手中的朱红毛笔,顿时掉落在桌面上。一不留神之间,大团大团的墨汁,就这样渲染开去,非常的突兀。甚至,因为崇祯的动作太大,有墨汁溅落在了他面前的龙袍上,刚好点在两个龙眼之间。这样看起来,就好像是龙多了第三只眼。然而,崇祯根本没有注意到。

  建虏撤退了?

  崇祯下意识的盯着王承恩。

  要是别人,哪怕是高起潜报告此事,他都会以为对方是在撒谎,是在变着法子来安慰自己。可是,他相信王承恩是不会轻易开口的。王承恩是典型的老实人,没有根据的事情,他绝对不会乱说。他说鞑子可能撤退了,那就真的可能是撤退了。

  皇太极这个祸害,终于舍得离开北直隶了?突然毫无预兆的,建虏就要撤退了?这是建虏撑不住了?不得不撤退了?可能是消息来得太突然,崇祯根本无法相信。同时,他也是有患得患失的心理。万一这是个假消息,他就臭大了。

  崇祯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刚才的拜天,出现了某些幻觉,以致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刚才拜天的时候,他还在祈祷,老天尽快让鞑子撤走吧,结果,拜天刚刚完毕,鞑子就撤走了。就算是老天真的保佑,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显灵吧?

  “快叫骆养性!”

  崇祯终于是回过神来,尖声叫道。

  王承恩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这个动作,他是很少有的,特别是在崇祯的面前。但是,此时此刻,王承恩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因为,崇祯的声音,实在是太尖锐了,简直比那些小太监们还要尖锐。乍一听,还以为是哪个太监在叫人呢!

  骆养性早就在外面候着了,接到旨意,急忙进来行礼。他知道自己的消息送上去,崇祯一定会欢喜的,因此,此时此刻的锦衣卫指挥使,内心是十分舒坦的。能够抢在吴孟明的前面,将这个好消息送给皇上,的确是不容易的。吴孟明那小子,虽然是锦衣卫副指挥使,是自己的副手,可是最近连续几个事情,都得到崇祯的赏识,骆养性因此很担心,生怕吴孟明会取自己而代之。

  崇祯一眼见到骆养性,便忙不迭声的问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可靠吗?”

  骆养性肯定的说道:“可靠!”

  正要详细的报告,鞑子撤退的消息,是如何的可靠,忽然间,外面传来一声尖叫,却是吴孟明的声音:“你们让我见皇上你们让我见皇上我有大事禀告皇上,万千之喜,万千之喜,鞑子撤退了鞑子撤退了!”

  崇祯内心里咯噔一声,还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皇太极真的撤退了?难道,拜天真的这么快就显灵了?难道,自己的国运,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的扭转了?

  这时候,外面又传来东厂提督太监张彝宪的尖叫声:“皇爷,奴婢有喜讯紧急通报鞑子撤退了皇爷鞑子撤退了皇爷!”

  一股巨大的喜悦,从崇祯的心底下涌起,一直冲到脑瓜顶上,差点将崇祯冲击得好像要昏过去。锦衣卫来报告,东厂又来报告,消息肯定是确凿无疑了。即使崇祯再狐疑,这时候也不再有丝毫的怀疑。皇太极,终于是撤退了。该死的建虏,终于是舍得滚出北直隶了。

  崇祯足足愣了好大一会儿,才大声叫道:“不用通报了,朕都知道了快传旨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全部到平台朕有大事要宣布朕有大事要宣布!”


第750章 虎贲军动作这么快?

  皇太极其实不想走的。

  就这样离开,的确是不甘心啊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沈阳,皇太极也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唯一可以断定的就是,不会有什么好事。这次南略,皇太极所有的目的,都没有达成,实在是太丢人了。作为大金国的国主,皇太极感觉自己的压力真的很大。因为压力太大,他的头痛病发作得是越来越频繁了。

  以前,他每天只要吃一两颗黑色药丸,就能有效的抑制头痛,而现在,每天居然要吃三四颗,足足比以前多了一倍。幸好张准还算有良心,上次袭击他的黄金牙帐的时候,什么都带走了,就是没有带走这些黑色的药丸。否则,光是头痛的毛病,就足可以将他皇太极变成疯子。

  当初,皇太极率军南略,有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拯救被围困在登州城的全部大金军将士。结果,很遗憾,这个目标,没有完成。虎贲军抢先一步行动,对登州城发起了攻击,包括多尔衮等人在内的所有大金军将士,要么是被虎贲军打死,要么是被俘虏起来了。想要拯救他们,以皇太极目前的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第二个目标,就是要消灭张准的虎贲军。结果,非但虎贲军没有消灭,反而是大金军自己战损了大量的人马。虎贲军是越打越强,大金军是越打越弱。这样的怪事,简直让皇太极吐血。他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