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75章

刺明-第75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定生产虎贲铳以后,李奉来等人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优质钢,很快被送到了匠作坊。周石文和罗大山等人,立刻忙碌起来,制造第一批的枪管。其他的工匠,也都集中过来,首先攻克膛线这个拦路虎。即使大家经过了反复论证,对于膛线,有信心的人还是没有几个。

  果然,即使明白了膛线的制作原理,又有张准在旁边亲自指点,在制造膛线的时候,工匠们还是感受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只要有一点点的误差,膛线就无法接上了。而无法接上的膛线,根本无法产生作用。李奉来送来的几十斤钢片,基本上都被毁掉了。幸好,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误差越来越小,希望越来越大。否则,大家的信心,还真是要受到严重的打击了。

  差不多五天以后,第一根带膛线的枪管,才终于生产出来了。膛线的确是完全对上了。张准用这根枪管进行测试,其强度用来肉搏还是足够的。不过,这样的枪管,能不能用于实战,还必须经过多次试验。

  同时,米尼弹的制作也在进行中。相对于膛线而言,米尼弹的制造,就要简单多了。至于燧石的击发,也有工匠解决了技术难题。本来大明朝自己就有燧发枪,有些工匠是知道击发原理的,照搬过来就是了。颗粒状火药的制作,开始时有些麻烦,后来也被聪明的工匠解决了,《纪效新书》和《武备志》都是有记载的。此外,一些上了年纪的工匠,也知道大体的制作方法,仔细回忆起来,反复试验,颗粒状火药就出来了。

  枪托、护木、背带、准星、照门,同样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的。其实,明军的很多火铳,甚至是火炮,都按照有准星和照门,还有详细的刻度,可以根据刻度来调整射击角度。这些,都是徐光启改进的。可惜他去年就去世了。提到徐光启,后世的人都承认,此人乃大明第一科学家,可惜一直不怎么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否则,明军的火器装备,肯定会更加的厉害。

  很快,第一支虎贲铳需要的所有部件,都全部具备了。

  周石文小心翼翼的将所有的部件,都组装起来,形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支虎贲铳。经过反复检查以后,周石文将米尼弹用推弹杆送入了枪管里面,然后在火药池撒入颗粒状火药。燧石也已经准备妥当。至此,发射工作全部完成。

  “开始吧!”

  张准沉声说道。

  周石文等人就用绳索,将虎贲铳固定好,用绳子绑在扳机上。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炸膛。毕竟,这是第一把样枪,所有的部件都是第一次生产出来的。谁也无法保证,它会不会来一个炸膛,给众人一个下马威。万一炸膛,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当然没有必要冒险。

  在虎贲铳前面大约100米的地方,树了一块巨大的杉木板。杉木板的厚度,有足足三寸(大约100毫米)。按照测算,虎贲铳如果是直线射击的话,应该是打在木板上的。木板中央有圆圈,圆圈中间有红心。打中红心,说明准确度极高。打在圆圈内,说明准确度还可以。如果打在圆圈外,甚至是连木板都没有打中,就说明准确度实在是太糟糕了。木板的厚度,则是用来测算米尼弹威力的。

  “放!”

  张准亲自拉动了绳索。

  “砰!”

  一声巨响传来。

  所有人的耳膜,都是轻轻一震。

  一股黑烟冒出来,空气中马上充满了呛人的火药味。

  枪响以后,张准立刻跑到杉木板的前面查看。

  好家伙,正中红心。

  红心只剩下一个小洞,米尼弹却是不见了。

  欣喜的工匠们,急忙将杉木板剖开。结果发现,米尼弹就藏在杉木板的背面,距离穿出已经不足半寸(大约17毫米)。子弹本身已经完全变形,如同是扭曲的麻花。如此威力,实在是骇人听闻。工匠们一时间找不到任何的言语来形容眼前看到的一切,只能是在内心里不断的倒吸冷气。大家的脑海中,都不由自主的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这一枪,要是打在人的身上,会有什么后果?

  “继续试验。”

  张准内心同样的惊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工匠们现在对张准可谓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自然是无言不听,无计不从,大家立刻跑回来,继续进行试验。熟练的推弹入膛,放入发射药。一切准备完毕。

  “砰!”

  虎贲铳第二次发射。

  第二次的成绩,和第一次一样的优秀。米尼弹继续打中红心,同时深入杉木板达两寸半。这个成绩让大家继续欣喜无比。要是每一枪都有这样的水平,虎贲铳就可以批量生产,装备护卫队了。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从第三枪开始,米尼弹开始出现明显的偏差,没有打中红心,只打在了外面的圆圈内。越往后,偏差越大,深入木板的距离,也越来越浅,说明威力越来越弱。到第十枪的时候,米尼弹已经打不中木板了,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张准等人检查总结,发现枪管内的膛线,已经差不多被磨平了。

  问题最终还是出现枪管上。

  测试证明,原理没有问题,膛线没有问题,关键还是质量。

  只打了十枪,线膛枪就变成了滑膛枪,这样的质量,当然无法量产使用。张准就算要求不高,起码得满足一场战斗的需要吧?加上日常的训练,一根枪管,要是无法准确射击五十次,根本就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二十两银子就算不多,那也是钱啊!

  “继续测试!”

  张准面无表情的说道。

  于是,大家继续给虎贲铳装弹,继续射击。

  “砰砰砰!”

  枪声不断,硝烟弥漫。

  完全看不到子弹到底打在了哪里。张准要测试的,乃是枪管炸膛的几率。对于火枪手来说,炸膛始终是巨大的心理阴影。新手对于火枪本身的恐惧,甚至比对敌人的恐惧还要厉害。别的暂且不说,只要能够较好的解决炸膛的问题,推广使用火枪的阻力,就要减少一半。

  令人惊讶的是,这根枪管,居然一直没有炸膛。一直打到了第五十发子弹,枪管依然没有炸膛。从这方面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奇迹。当然,这和米尼式步枪的先进原理有关,膛压大大的减少了,炸膛的可能性自然大幅度降低。最终,枪管在第八十九次射击的时候,才彻底报废了。

  后面的测试,对于枪管的性能来说,已经足够。关键是如何保证膛线的质量,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磨平。工匠们一致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个是钢的质量;一个是膛线的深度;一个是米尼弹的工艺。只有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一起努力改善,才能较快的提升枪管的寿命。

  从十次到五十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要是能够提升到一百次以上,那就更加完美了。

  当然,要是质量更加优秀,枪管寿命达到两百次以上,张准做梦都会笑的。


第094章 虎贲铳定型生产!

  “努力吧!”

  张准鼓励所有的工匠。

  希望就在眼前,或许只要加一把劲,就能够获得成功。

  当然,只能打十次的虎贲铳,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最起码,用来做狙击枪,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百米的距离上,能够精确射击,比鲁密铳还要优秀了。它要是在战场上出现,非得将敌人吓一跳不可。况且,在连续射击五十次以后,虎贲铳居然没有炸膛,战士们在心理上已经完全可以接受。

  因此,在获得测试数据以后,工匠们积极改善生产工艺,提升枪管的质量,同时有计划的生产样枪,交给护卫队进行更广泛的测试。匠作坊陆陆续续的生产了十多只,都装备到了护卫队。按照张准的命令,杨子轩的火枪队,专门负责测试虎贲铳,将实际使用中的各种问题,反馈到匠作坊,然后进行改善。

  为了尽快的解决枪管的质量问题,张准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匠作坊亲自督工。他早上在军营那边,监督战士们对虎贲铳进行测试,获取测试数据。下午一般都在匠作坊,和大家一起研讨如何提升虎贲铳的质量,同时解决测试中出现的大量细节问题。晚上再回去军营,总结一天的工作。这两点一线的生活,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为了刺激工匠们的积极性,张准同样在工匠里面推行等级制度。工匠的等级同样分为九个级别,同样是实行二进制。大家打造同一个部件,使用相同的技术,做出来的质量越好,工匠的等级就越高。工匠的等级越高,基本工钱就越高。每提升一个等级,基本工钱就能提高五钱银子。比如说,一等工匠每个月只有一两银子的工钱,二等工匠有一两五钱,三等工匠有二两……以此类推,等级最高的九等工匠,每个月的基本工钱,有五两银子。同时,工匠的等级越高,提成的份额越高。综合下来,绝对算得上是高薪了。

  经过考核以后,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果然技术比较过硬,最终成为了六等工匠。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还有五个五等工匠,他们的技术水平,让张准也比较满意。至于其他人,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同时,为了让工匠们更快的生产出质量过硬的虎贲铳,同时也是为了日后保密的需要。张准将工匠们分成了十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序。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管事,如果没有张准的批准,工匠不能轻易换组。

  第一个小组,膛线组。

  专门负责在切割好形状的钢片上勾勒膛线。

  第二个小组,枪管组。

  专门负责将刻印好膛线的钢片,卷成枪管。

  第三个小组,击发组。

  专门研发燧石击发装置。

  第四个小组,木工组。

  专门生产配套的枪托、护手、推弹杆等各个木质组件。

  第五个小组,照星组。

  专门生产配套用的准星和照门。

  第六个小组,装配组。

  专门将枪管、击发装置、照门、准星、枪托、护手装配到一起。

  第七个小组,检验组。

  专门负责检验生产出来的枪支。

  第八个小组,刺刀组。

  专门给虎贲铳生产配套用的刺刀。

  第九个小组,美工组。

  在经过检验合格的虎贲铳上,描绘编号和花纹,进行修饰。

  第十小组,子弹组。

  专门负责生产米尼弹。

  第十一个小组,火药组。

  专门负责改良火药的纯度,尤其是提升颗粒状火药的纯度。

  第十二个小组,维护组。

  专门负责生产维护枪械用的工具,如擦枪的通条,背枪用的背带,装子弹的皮囊,以及牛油,润滑油等。

  第十三个小组,反馈组。

  专门负责收集虎贲铳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交给相关的组进行改善。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这是张准对所有工匠的要求。

  由于对工艺流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每个工匠都有明确的职责。虎贲铳如果出现问题,将追究到相关的组别,然后继续追究到每一个具体的生产者。因此,张准要求,每一个部件的生产者,都要在部件上留下自己的专门记号,以便日后追查。

  这样一来,所有的工匠,都情不自禁的浑身一凛,感受到了肩头上的沉重压力。这种压力,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以前他们生产武器的时候,只要完成规定的数量即可,至于质量,是没有人关心的。现在,张准的规定,显然是质量要比数量更加的重要。

  不过,在巨大压力的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巨大的诱惑。因为,张准已经明确表示,每生产一支质量合格的虎贲铳,匠作坊将获得四两银子的提成。这样分配下来,生产一支虎贲铳,每个工匠差不多可以获得二分银子(0。02两)的奖赏。如果匠作坊一个月能够生产五十只虎贲铳,每个工匠就可以有一两银子的奖励。

  换言之,只要所有的工匠齐心协力,攻破技术难题,制造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虎贲铳,他们这辈子的生活,是绝对不用发愁了。护卫队对于虎贲铳的需求,肯定是越来越多的。甚至,他们这些工匠的生活,完全可以过得比耕田种地更好。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他们的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的。

  在巨额利益的刺激下,匠作坊的工人都没日没夜的进行研究,全力以赴的改善工艺上的每一个细节。张准大部分的时间,也都是泡在了匠作坊里面。终于,在十几天的时间过后,六月初六,虎贲铳枪管的准确射击次数,终于达到了五十次以上,可以满足最基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