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744章

刺明-第744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北京城里面,富贵人家很多,他们的银子不会少,即使物价上涨,他们也能承受一段时间。高起潜就是要打这些富贵人家的主意。只要崇祯不迁都,只要崇祯不逃亡,只要崇祯还在京城,这些富贵人家,就得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哪怕是一斤大米卖到一百文,也必须坚持下去。

  至于坚持不下去的民众,自然会选择逃亡,逃往江南或者是其他地方。京师目前实行的政策是不许外人进来,只允许里面的人出去。在京师无法忍受,那只有向外逃了。因此,随着物价的飞涨,还会有更多的人逃离京师,逃亡四面八方。

  但是,各位皇亲国戚,勋臣权贵,各位高官,肯定是不能跑的。他们只有将自己积撰起来的银子,都拿出来,购买食物等物资,维持生活。这样一来,他们手里的金银财货,就要转手了。高起潜就是想要将这些人的金银财货,都通过合法的手段,捞到自己的手上。

  这个死太监,做生意的脑子倒是灵活得很,居然这么快就发现了这个赚钱的所在。他怎么不去做生意,偏偏要来带兵呢?他这么一搞,的确可以捞到一笔巨款,极大的充实自己的库房。京师的那些大户人家,还是很有家底的,只要有办法让他们将家底都吐出来,这笔财富一定会非常的可观。

  在真实的历史上,李自成入京的时候,曾经通过各种手段,敲诈勒索到大量的银子。不过,有关李自成入京,到底搜刮到多少银子,准确的数字始终是个谜。有的说是七千万两,有的说是五千万两,有的说是三千万两,有的说是一千万两。

  张准估计,七千万两多半是不可能的,这个数字太骇人了。五千万两和三千万两的可能性也不大。当时的北京,不可能窖藏这么多的白银。一千万两左右,那还差不多。不过,即使是一千万两,这个数字也相当的惊人了。要是可以将十分之一的钱财都转移到他张准的手上,就是一百多万两,他又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沉吟片刻,张准慢悠悠的说道:“我有什么好处?”

  吴三桂不假思索的说道:“三倍江南的价格!”

  从江南将物资,输送到京师,卖出三倍的价钱,这的确是不错了。当然,高起潜开出这样的价格,也是考虑到虎贲军的巨大优势。因为,渤海湾已经被虎贲军完全控制,漕运也被虎贲军截断,这门生意,除了虎贲军,别人根本不可能参与的。既然是垄断生意,利润自然高了。

  其实,张准首先想到的,乃是玉米、红薯这些东西。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玉米、红薯一样是充饥的食物,当京师里面的人饿坏的时候,玉米、红薯一样是美餐啊张准盘算着,要是将玉米、红薯贩卖到京师去,这里面的利润,可要比从江南转运粮食大得多了。

  每石大米要卖到四五两银子,我每石玉米或者红薯,只卖一两或者二两银子,那也是不错的选择啊现在周一鸣他们的手上,玉米、红薯之类的杂粮,可能会有几百万石吧。每石只卖一两银子,那也是几百万两啊要是可以卖二两的话,更是发达啊!

  随着青州府、济南府的各地,都大量的栽种玉米、红薯,虎贲军本身的粮食自给自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还会有大量的剩余。利用这些杂粮,赚取大量的钱财,刚好可以让虎贲军得到一笔外快。这些杂粮,虎贲军自己收购的话,一两银子就可以收一千几百斤,转手卖出去,就是几倍的利润。这样的生意,疯子才会拒绝。

  张准现在的确很需要钱。嗯,这是废话,这个世界上,有不需要钱的人吗?可能会有,但是张准一定不包括在内。现在的张准,需要大量的金钱,去发展海军,去建造更多的战舰,去训练更多的骑兵,去扩展更多的步兵,去生产更多的大炮,去建学校,去建医院,去开垦更多的土地,去吸纳更多的人口……

  张准目前在军事方面最耗钱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海军,一个就是骑兵了。海军是用钱堆出来的,暂且不说。骑兵的消耗,其实同样很大。王时德做过测算,一个骑兵的成本,基本上相当于五个步兵。战马的消耗,其实要比人大得多。骑兵的其他装备,也是很需要钱的。训练的时间也很长。

  问题是,在这个年代,没有足够的骑兵,你有什么资格称霸大陆?因此,就算明知道骑兵的耗费大,张准还是要大力的提升骑兵的数量,加强部队的机动能力,建立更庞大的骑兵军团。要做到这一点,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同时,通过买卖,还可以促进人们种植玉米、红薯之类的积极性。毕竟,玉米、红薯对播种的要求很低,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都可以生长。通过玉米、红薯赚取一些外快,相信农民们也是愿意接受的,这对于宋应星他们的技术推广,很有好处。

  当然,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会让朝廷在京师继续支撑一段时间。有了虎贲军的接济,崇祯在京师,就可以继续维持下去。不过,综合考虑以后,张准还是决定和高起潜做生意,先让崇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再说。

  目前的虎贲军,还没有能力接管京师,没有能力接管九边,一旦崇祯马上撤走,虎贲军最多只能是控制京师的附近,对山海关等地的控制,恐怕有点难度。要是仓促扩军的话,必然会导致多种多样的弊端。没有质量的扩军,还不如不扩。

  先将京师里面有钱人的银子,都压榨出来一些再说。李自成入京的时候,采取的是暴力的手段,虎贲军现在采取的,则是温柔的经济手段,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将别人口袋里面的钱,转移到自己的口袋里。至于落在高起潜口袋里的钱……以后总会有机会拿回来的。

  张准看看吴三桂,点头说道:“难得高公公有这样的眼光,发现这么好的商机。好,我参与。”

  吴三桂欣然说道:“都督大人果然是快人快语。”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为了保证货物的安全,我军要在大沽口驻军。”

  吴三桂轻微的犹豫片刻。

  这是一项秘密交易,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张准的要求,明显的超出了这个范围。高起潜只想赚钱,却不想承担太大的风险。虎贲军在大沽口驻军,当然不仅仅是驻军这么简单。大沽口距离天津卫这么近,一旦虎贲军在大沽口驻军,对天津卫的威胁,就是直接的。

  吴三桂缓缓的说道:“大沽口是安全的……”

  张准有意无意的说道:“我不这么认为,万一鞑子直接袭击大沽口呢?我家业太小,可经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吴三桂欲言又止。

  其实,他很清楚,张准这个说法,纯属是扯谈。鞑子不可能舍弃天津卫置之不理,就跑去攻击大沽口。鞑子还没有无聊到这样的地步。事实上,吴三桂很清楚,被虎贲军打击过后,鞑子对于海岸线,是非常的敏感,轻易都不会出现在海岸线的附近,轻易不会出现在虎贲军海军的大炮射击范围。鞑子跑大沽口去,是要自己送死吗?

  可是,吴三桂又不能直接反驳张准的话,什么理由都不行。因为,张准这根本不是在讲道理,也不是在讨价还价,而是赤裸裸的威胁。张准的目的,就是要得寸进尺,一步一步的蚕食北直隶。大沽口只是他的第一个目标。吴三桂看得出张准的野心,相信高起潜也看得出。

  如果不答应张准的条件,这么好的商机,肯定会错过了。在白花花的银子,和危险之间,到底选择哪个?吴三桂需要好好的思量,大概高起潜也需要一点时间来衡量利弊。

  “好吧我会将大人的意思,转告义父的。”

  既然张准已经猜到他的幕后主使人,吴三桂也没有什么隐瞒的了,直接点明这件事的确是高起潜指使的。

  “好!”

  张准的确是快人快语。

  两人既然商量妥当,自然会有下面的人具体执行。

  “告辞!”

  张准抱拳说道。

  “后会有期!”

  吴三桂急忙还礼。

  张准一路骑马疾驰,很快就到了岸边。

  这时候,预先安排好的战船,已经成功的接到了墨煜和卢象升等人。张准等人上船以后,战船就一路向南。张准他们在柳家堡下船,卢象升却是直接前往登州城。在那里,张慎言将会首先和他会面,高弘图和乔允升也会到来。卢象升以后的事情,张准暂时是不用管了。


第729章 扑向皇太极的大本营

  张准回到中央军营,就接到杨致远的报告,说是有两个蒙古千人队,进驻了盐山。因为盐山距离董家堡同样不远,距离鞑子的大营,却更远一些,因此,杨致远他们,都有意思复制平岗的战斗,迅猛出击,吃掉这两个千人队。他们都觉得,只要行动迅速,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盐山?”

  张准下意识的盯着军事地图。

  盐山在董家堡的正南方,距离董家堡大约一百五十里,距离沧州大约两百里。相对而言,的确是距离沧州要远一些。从军事地理上来说,的确是另外一个平岗。难怪杨致远他们心动。王时德报告说,部队都准备好了,只等张准一声令下,就可以迅速出发。

  可惜,张准摇摇头,缓缓的说道:“这是诱饵。”

  杨子轩低声的说道:“大人,怎么说?”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反常必为妖。我们刚吃掉蒙古人两个千人队,嘴角都还没有完全抹干净呢,皇太极又急巴巴的将两个蒙古千人队送到我们的嘴边。你们说,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杨子轩有些不甘心的说道:“这倒也是……不过,要是皇太极出错了呢?要是这两个蒙古千人队,并不是诱饵,而是试图割裂我们和山东的联系,然后掩护皇太极的其他大动作呢?比如说,皇太极可能想要将我们和山东割裂开来,然后再攻打一次董家堡。”

  张准摇摇头,缓缓的说道:“不要指望皇太极出错。这个人轻易不会出错。他是在布设陷阱,等待我们自己投进去。鞑子上次攻城,已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因此,他是肯定不会继续强攻的。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诱使我们出去野战。盐山的两千蒙古人,就是诱饵。”

  看到大家还有些不解的目光,张准便详细的解释起来。

  平岗的战斗,对皇太极的打击,其实是很大的。丧失两千骑兵还是其次,关键是打击了鞑子野战无敌的神话。这对于全部的鞑子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最后一点优势,都被虎贲军追上来了,他们还有什么资格,还有什么能力,在明国的核心腹地嚣张?

  鞑子之前的入寇,都是建立在强大的野战能力之上的。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野战能力,鞑子才能将所有的明军,都遏制在几个大的据点里,然后在广阔的区域,实施最大限度的烧杀抢掠,才能驱逐大量的人口慢吞吞的赶路,才能将大量的物资慢悠悠的运载回去塞外。

  其实,只要明军有一点点的野战能力,都可能给鞑子造成极大的麻烦。因为,鞑子携带着人质和物资,就跟背负了几百斤重物的人一样,想要迅速行动,是不可能的。一旦和明军打起来,鞑子自己肯定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现在,虎贲军骑兵有了野战能力,就深深的威胁到了鞑子的下一步行动。

  对于皇太极来说,尽快的歼灭虎贲军的骑兵力量,是当务之急。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对大金国会越来越不利。北直隶的形势,急转直下,大金军撤退的时间,应该不会很远了。但是,想要安全的携带抢掠到的人口和物资离开,就必须避开虎贲军骑兵的袭扰。

  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办法,皇太极都要将虎贲军的野战能力打掉。在这个时候,皇太极依然派遣两个蒙古千人队,进驻虎贲军眼皮底下的盐山,这不是诱饵是什么?张准敢打包票,皇太极一定非常热切的盼望董家堡的虎贲军骑兵,立刻向盐山方向发起攻击。

  “那……就让蒙古人驻扎在盐山?蒙古人驻扎在盐山,切断了我们和山东的陆上通路,不打掉不行啊!”

  杨子轩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其他人都频频点头。

  事实上的确如此。盐山的位置,刚好割裂董家堡和山东的陆地上联系。在这之前,董家堡和山东的陆地联系,基本上是畅通的。然而,两千蒙古人往盐山一站,这个联系,就被切断了。暂时还感觉不到陆地通道被切断,会对虎贲军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说,这毕竟不是一件好事。

  虎贲军拿下平岗,打通了和天津卫之间的关系,皇太极立刻反应过来,派兵占领盐山,割裂董家堡和山东的关系,迫使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