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674章

刺明-第674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朝廷,可谓是漏船偏逢连夜雨,东北有鞑子,中原有陕西乱军,山东还有虎贲军,朝廷想要渡过这个难关,恐怕是很难了。不少的大户人家,乃至是各级官员,都不得不开始考虑,一旦朝廷垮台,他们应该选择谁。张准?皇太极?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刘航,恩县、武城、临邑、平原、德平、商河等地,就是德州附近的这些地方,可以先行恢复耕种吗?”

  张准期待的问道。

  在德州的周围,总共有十几二十个县,都处在德州的庇护之下。可以说,德州的战略地位,真的很重要。但是,张准不希望因为德州的战事,让周围的十几个县都荒废了春耕。只要有可能,还是要尽可能的抢种,抢得了一点是一点。

  “大人,百姓需要信心。”

  刘航直言不讳的说道。

  “我明白!”

  “军队会好好的打仗,再次重创鞑子的!”

  张准点点头,肯定的说道。

  他当然明白刘航的意思。刘航的意思是说,虎贲军要不断的打胜仗,让鞑子不敢前来德州袭扰,这样百姓们才有胆量恢复耕种。否则,鞑子骑兵不断的前来袭扰,即使他们无法攻占德州,也会毁坏周围的县城,杀害耕种的老百姓。田地里的庄稼,就更加的脆弱了。

  “进城吧!”

  张准缓缓的说道。

  面对眼前的情况,张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打败鞑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相信皇太极也不会轻易的服软。也就是说,要让鞑子不来袭扰德州的周边地区,难度很大。但是,春耕的工作,不能落下太多,否则,明年就有可能出现灾荒。

  灾荒,这是个非常可怕的字眼。后世的人,一般都很难理解饥饿的味道。因为,很少有人有机会长期的品尝这个味道。一时的饥饿,和长久的饥饿,是完全两码事。长久的饥饿,比吸毒还可怕。长久饥饿的人群,完全有可能丧失理智,做出各种令人发指的事情来,例如易子相食等。

  德州城内,聚拢的逃难民众很多。这些人,多半都是比较顽固的一类,比较愚忠于朝廷的一类。开始的时候,不相信虎贲军的宣传,以为是虎贲军别有用心,想要造反,故意挑拨他们和朝廷之间的感情。他们都天真的认为,朝廷不可能放任他们不管的。要是鞑子到来,朝廷的官军,肯定会来解救他们的。

  结果,他们遗憾的发现,鞑子的屠刀举起来了,朝廷却放弃了他们,官兵根本就没有出现。在鞑子的屠刀下,他们一片片的倒下。残存的人群才幡然醒悟,急急忙忙的到虎贲军的控制区域来避难。

  但是,不论如何,既然他们进入了虎贲军的控制区,虎贲军就有责任解决他们的粮食问题。难民的数量这么多,需要的粮食当然也多。而在战乱时期,粮食永远都是最关重要的问题之一。其实,张准在大量吸收各地难民到来山东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粮食压力。

  德州最宏伟的建筑,乃是漕运衙门。张准的指挥部,就设置在这里。坐下来以后,张准很惬意的伸了伸懒腰,舒展着自己的筋骨。在滹沱河的南面跑了好几天的时间,还真是有点辛苦了。连续的骑马颠簸,再厉害的人都难以承受。其他人都以为张准要休息一会儿,便告辞离开。张准将刘航给叫住了。

  “城内的粮食可以坚持多久?”

  张准缓缓的问道。

  “半个月。”

  刘航谨慎的回答。

  他解释说,当初,驻守德州的官军,就准备放弃德州,坚守济南城的。因此,城内并没有太多的粮食储备。外来的难民,更是没有携带多少的粮食。绝大部分的粮食,都集中在济南城。虎贲军在莱州府有粮食,可以解决部分的问题。

  但是,从莱州府到德州,路途遥远,又不靠近水路,粮食运输困难,消耗也大。因此,从莱州府运送大量的粮食过来,不划算。至于从济南城将粮食运来,难度同样比较大。因为,济南城聚集的民众,比德州城多得多,那边的粮食压力,同样很大。

  “有别的办法吗?”

  张准有意无意的说道。

  刘航明白张准的意思,看看四周,然后低声的说道:“大人,有句话……”

  张准不假思索的说道:“说!”

  刘航低声的说道:“临清有三十艘漕船,每艘漕船的上面,都有至少八百石的粮食。”

  张准神色微微一动,谨慎的说道:“确切吗?”

  刘航低声说道:“确切不过,有漕丁把守!”

  张准有点疑惑的说道:“为什么漕船不往回撤?逗留在临清?”

  刘航低声的说道:“据说是准备在临清卸货,然后运送给洪承畴的,可是由于路上的道路不安全,可能会受到鞑子的长途奔袭,便耽搁在那里了。”

  张准缓缓的点点头,缓缓的说道:“行我知道了!”

  刘航就告辞去了。

  张准在原地慢慢的踱步,目光熠熠的盯着外面的庭院。

  运送给洪承畴的粮食……三十艘漕船……每船至少装载有八百石的粮食……总共是二万四千石的粮食。换算过来,就是四百五十多万斤。节省一点用的话,至少可以帮助德州城里的民众,度过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让虎贲军做很多的事情了。

  最最关键的是,这些粮食,都是装在漕船的上面的。从临清到德州,运河还是畅通的。只要虎贲军控制了这些漕船,就可以直接将漕船驾驶到德州,然后卸货。用漕船来运载粮食,要比陆地上运输快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临清到德州的水路,大约是二百四十多里。要是漕船航行的速度正常的话,两个昼夜的时间就能够到达。相对于陆地上的运输方式,可是要快得多。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张准就将这批粮食据为己有了。至于洪承畴那边,自己想办法吧!

  “好事!”

  忽然间,张准想到了什么,霍然站起来。

  “来人!”

  张准大声的叫道。

  “大人有什么吩咐?”

  陆伊典急忙进来。

  “帮我把大运河的地图挂起来!”

  张准兴致勃勃的说道。

  陆伊典答应着,从旁边的地图背包里面,找到相关的地图!

  张准站在地图的面前,细细的打量着。他刚才在计算临清和德州之间的水路距离时,忽然想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内容,就是虎贲军的战略展开问题。京杭大运河,真的非常巧妙。虎贲军的战略,完全可以将大运河纳入其中,并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张准眼下在德州,看似孤立无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其实,这都是视觉上的错误。实际上,通过大运河,他可以直接连通最北方的天津卫、京师,连通南方的扬州、长江、南京等地,要是更远一点,还可以连通最南方的苏州、杭州。

  嗯,京师暂时无法连通,因为鞑子切断了沧州一带的运河。但是向南,却是畅通无阻的。鞑子有能力阻挡虎贲军前进的脚步,其他人却是没有这个资格。虎贲军要是顺着德州南下,不但可以轻易的占领临清、聊城、东平、济宁等地,甚至可以一直占领南边的淮安府、扬州府,乃至直接进入长江水域。

  扬州商业协会不是要在三月份召开吗?当时张准还想着,自己还要回去海边,坐船南下,从长江口进入,才能到达扬州。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这么麻烦。身在德州的他,完全可以坐船顺着大运河南下,直接到达扬州。

  什么?

  顺着大运河南下,可能遭受敌人的拦截?

  哈哈,对于这一点,张准是一点都不担心。虎贲军海军的炮船,是用来做什么的?不就是用来消灭拦路虎的吗?在虎贲军海军的炮船前面,有多少人能够挡路?谁敢拦路,大炮就轰他娘的!

  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说,要是虎贲军的炮船进入运河,肯定可以利用运河,攻击运河两岸的城镇。虎贲军的其他部队,则可以在炮船的掩护下,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换言之,就是虎贲军的炮船足够强大的话,可以从德州南下,一路攻击到杭州去。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条非常可怕的战略进军路线。因为,这条战略进攻路线,将大明帝国最繁华的地区,都全部囊括在内了。大明帝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主要财源产地,都在大运河的两侧。只要控制了大运河的两侧,就等于是控制了大明帝国的命脉了。

  没错,这条大运河,就是大明帝国的命脉。

  虎贲军控制了这条命脉,就等于是掌握了天下的命脉。

  深入一步来说,在掌握了大运河两侧以后,虎贲军还可以以大运河为支撑,沿着长江和黄河继续展开。长江和黄河两岸,聚集了内陆最主要的城镇和人口。这两横一纵,只要都掌握在虎贲军的手里,天下,基本上也就在虎贲军的手里了。

  虎贲军有什么船只适合在运河内战斗?当然是苍山船了。一直以来,张准还有些惋惜,以为那些苍山船,会随着虎贲军海军的逐渐强大,渐渐的失去作用。由于设计上的原因,苍山船是无法远洋作战的。现在看来,这些苍山船换一个地方,又可以重新发挥作用了。

  目前,虎贲军海军,总共有三十多艘的苍山船,要是都集中到运河里面来,足够将运河两岸的城镇,都全部夷为平地。当然,他不会丧心病狂的这样做,他只会利用苍山船的震慑力,让运河两岸的守军,都不得不知难而退罢了。

  让苍山船集中到运河里面,也不是什么难事,从渤海湾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就可以。现在黄河的水位很浅,当然不行。但是,只要等到夏天,黄河水涨,苍山船就可以逆流而上,进入运河水域,从此,就在运河水域作战。如果黄河无法利用,那就从长江口进入。在大白舰队的护送下,将苍山船送进来,绝对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鞑子不是在沧州吗?不是以为虎贲军奈何不了他们吗?狗日的,就让苍山船去轰击他们只要鞑子的红衣大炮不出动,鞑子就只有挨揍的份。鞑子的红衣大炮移动困难,远远不如苍山船灵活。

  “干!”

  张准用力的一拍巴掌。

  “大人……”

  陆伊典有点疑惑的问道。

  他不明白,张准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激动起来。

  “哦,没事,你忙你的去吧!”

  张准醒悟过来,挥挥手说道。

  陆伊典就转身去了。

  大运河战略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到实施的时候。现在,先解决了德州城的粮食问题再说。张准最后的目光,落在临清的上面。他的手指,也从德州慢慢的滑向临清。

  “啪!”

  张准轻轻的伸手一按,按住了地图上临清的位置。

  “魏大哥!”

  张准大声叫道。

  “到!”

  魏大哥急忙进来,听候吩咐。

  张准凛然说道:“立刻派人传令龙骑营,马上到德州来见我!”

  魏大哥答应着去了。


第676章 新的参谋

  魏大哥出去以后,张准继续琢磨大运河战略。

  沿着大运河展开进攻,这需要虎贲军各军种一系列的配合,还需要虎贲军上下都统一认识,自发的为大运河战略调配资源。牵一发动全身,各个方面都要仔细的衡量。这不是短期的行为,是长期的战略,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很多。

  只可惜,由于出身的原因,张准的身边,有战略眼光的人,真是很少。好像杨致远、郝林勇、杨子轩等人,能够有一定的战术眼光,已经很不错了。战略眼光,基本上等于零。难啊,这个年头,读书人本来就不多,军校什么的,根本没有。一般的人,连全国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道路桥梁都不知道,谈什么战略眼光?

  明朝为什么军队高层基本上都是文官?除了以文制武的策略之外,很多的武将,没有战略眼光,也是重要的原因。好像戚继光这样的人,毕竟是很少的。大多数的明朝军官,都只知道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天下大势,全国的总体军务,了解得很少。

  别的暂且不说,光是文化就是巨大的障碍。大明朝目前有一百多个总兵官,识字的恐怕还不到三成。好像曹文诏、曹变蛟、贺人龙之类的,根本就是斗大的字不认一筐。以这样的文化水平,想要统筹全国军务,的确是不可能的。

  想要提高军队的文化,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明朝的文化人,基本上都能有较好的活路,根本不需要来当丘八。所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也。要在明军的中下层官兵中,找出文化人来,根本不可能的。而明军,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