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660章

刺明-第660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都看不出来。

  崇祯慢慢的停止哭泣,颇有些苦涩的说道:“时局艰难,大家有什么好办法?鞑子如此肆虐,如何是好?”

  范复粹是新进的阁臣,闻言就出列说道:“皇上,鞑子肆虐,非大军不可清剿。臣斗胆建议,派大学士督师,聚集辽东、宣大、陕西、山东、河南的军力,围攻鞑子于保定府周围,一举灭之。”

  他的语调非常激昂,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回应。

  在场的其他大臣,可没有范复粹这样的雄心壮志。范复粹之前一直都在大理寺,声名不显,谁也不知道崇祯为什么会突然将他提拔起来,然后进入内阁。范复粹以前从来不涉及军务,对朝廷官军的战斗力,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而其他的大臣,对于朝廷官军的战斗力,都是有所耳闻的。对于王坤和高起潜等人的能力,更是知之甚详。在他们看来,明军就算全部扑上去,也未必能够干掉鞑子。鞑子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明军根本包围不住他们,一旦出击,还有被鞑子各个击破的危险。

  另外一个阁臣陈寅皱眉说道:“此事不妥。宣大军团,辽东军团,乃是我军左右之臂膀,不能轻易调离。再说,我军不擅长野战,一旦离开坚城,容易为敌所乘。”

  范复粹皱眉说道:“既然两大军团都无法调离,那么,皇上是否可以下旨,让张准率军西进,增援保定府等地?”

  听到张准的名字,所有的大臣,精神微微一震,随后又神情复杂,不发一言。范复粹的提议,当然是好的。董家堡的战果,在场的大臣,基本上都知道了。由张准带领虎贲军西进,解保定府之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问题,乃是张准的附带行动。几乎可以肯定,张准的部队去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地盘。

  现在,朝中的各位重臣,要是谁还不明白张准的野心,那一定是化外之人了。张准的野心,基本上可以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形容,张准自己也没有掩饰过。张准打败鞑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打败了鞑子以后,北直隶的地盘,都是他张准的了。张准已经控制了山东,要是再控制北直隶,朝廷恐怕真的只有迁都了。

  “又是张准……”

  崇祯感觉自己的嘴巴,非常的苦涩。

  张准?怎么又是张准?以前,大臣们议事,总不会一下子就将张准的名字搬出来。但是现在,才说了几句话,张准的名字就出现了。这让崇祯觉得非常的恼火,又非常的不服气。难道,天底下,除了张准,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对付鞑子了吗?

  不信!

  朕绝对不信!

  天底下,绝对有比张准更厉害的人才!

  崇祯凛然说道:“除了张准率军西进,就没有其他的法子了吗?”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即保持沉默。显然,他们是默认了崇祯的提问了。王坤和高起潜的那么点本事,他们当然知道。要他俩出去和鞑子厮杀,还不如直接将他俩逮捕下狱算了。洪承畴倒是有几分的本事,可是,他在真定府那么远,回天乏术啊!

  崇祯没想到,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他的意思,居然没有人理会。连素来灵活剔透的温体仁,都闭目养神,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崇祯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的说道:“朕就不信,没有这个张准,就不能行事朕相信杨嗣昌乃是天生奇才,由他接替卢象升,出任五省总理!”

  范复粹急忙说道:“皇上,杨嗣昌经验尚浅……”

  崇祯气呼呼的说道:“杨嗣昌在边关已经五年,张准才几年?”

  范复粹顿时无言以对。

  皇上耍赖皮了,他还要说些什么?

  于是,朝会结束,诏令杨嗣昌为五省总理,接替卢象升。

  回到内阁上书房,范复粹气鼓鼓的将手板一扔,不满的说道:“诸公,你们真的相信杨嗣昌能够主事吗?这个小人,在边关五年,除了喝兵血,贪污军饷,还懂得什么?”

  陈寅看看四周,深沉的说道:“你以为杨嗣昌愿意接管五省总理这个烫手的热山芋吗?那都是皇上的意思你没看出来?你偏偏还提到张准皇上的忌讳,就是张准!”

  范复粹依然气鼓鼓的说道:“放着好好的张准不用,偏用杨嗣昌我看北直隶的局势,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他的家乡,就在登州府的黄县。黄县战斗的时候,张准就住在范复粹的家里。因此,有关黄县战斗的经过,范复粹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范复粹相信,出动张准去对付鞑子,一定是没有问题。张准和他的虎贲军,就好像是一把利刃,可以刺穿所有鞑子的心脏。

  温体仁意味深长的说道:“牧之,你困了,回去歇息吧!”

  范复粹气呼呼的转身就走,连自己的手板都不要了。

  陈寅无奈的叹息一声,跟温体仁告罪一声,也转身走了。

  今天的朝会,他是抱着很大的希望去的,认为自己的建议,应该会得到崇祯的支持。结果没想到,崇祯的心思,好像根本不在战事上面。更多的,好像是在……做样子?嗯,陈寅的直觉,感觉崇祯是在做样子,好像是要掩饰什么,根本不是要确切的解决问题。这天下是崇祯的,他自己都不关心,其他人又何必如此的着急?回家享乐便是!

  温体仁默默的站在案桌的前面,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今天,他是第一次没有替崇祯圆场。这对于他来说,需要不少的勇气。幸好,他已经想好了退路。好久以后,他才坐下来,整顿笔墨,拿出空白的奏章,端端正正的写道:“臣惶恐告罪……臣年事已高……乞骸骨……致仕……”


第667章 将来,是要拉清单的

  北直隶,河间府,景和镇。

  昔日繁华的景和镇,现在已经变成一片的废墟。看不到任何完整的建筑。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到处都是被大火焚烧过后的乌黑。在有些地方,还有断断续续的黑烟冒出来。地上流淌的血迹,已经完全凝固,变成一片的暗黑色。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弥久不散。还有被烧焦的尸体,同样在散发着浓郁的臭味。尽管是冬天,还能看到尸体的上面,有很多的不知名的恶心虫子在爬来爬去。要是有人靠近,这些虫子立刻飞起来,形成黑乎乎的一团,迅速的落到更远处的尸体上,却是怎么都不肯离开。

  站在村镇的外面,举着千里镜,仔细的观察村镇内的情况,可以明显的看到,被鞑子杀死的人,连尸体都还没有来得及清理。由于天气寒冷,这些尸体,都被冻得僵硬无比。还有一些年轻的女人,赤身裸体的,身上带着明显的被侮辱蹂躏的痕迹。有些女人的胸前,留着大大的血疤,显然是乳房被割掉了。

  最惨的是未成年的孩子,被无情的杀死,小小的尸体,蜷缩的到处都是。在一座被烧得差不多的房屋里面,发现了上百具被烧得漆黑的好像是小猫一样大小的尸体。根据推测,应该都是本镇的小孩子的。成年人的尸体,即使再怎么烧,都无法烧成小猫这么小。

  “杀千刀的鞑子!”

  “没人性的鞑子!”

  “一定要将所有的鞑子,都全部杀光!”

  虎贲军的战士,目睹这样的惨状,都纷纷的痛骂起来。

  沧州义勇军的战士,更是感觉撕心裂肺,难以自已。这可是他们自己的土地,是他们的乡里乡亲啊现在,居然遭受了鞑子如此的毒手。这些手无寸铁的人,有什么罪过,居然死的如此的凄惨?尤其是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鞑子怎么下得了手?

  “杀光所有的鞑子!”

  “杀光所有的鞑子!”

  “杀光所有的鞑子!”

  董华夏等人悲愤不已,情不自禁的对天怒吼。

  从董家堡一路上过来,他们已经遇到了太多这样的村落。鞑子在抢走年轻的男子和年轻的女子以后,将老人和孩子都杀死,然后放火烧掉整个村落。毫无疑问,鞑子是将在董家堡失败的仇恨,都发泄到了北直隶普通老百姓的身上,所以杀戮特别的疯狂。

  但是,好像景和镇这样,整个城镇都被屠戮的,虎贲军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一个城镇,至少有三千的人口。这么多的人口,都死在鞑子的手里,叫人如何不撕裂心肺?他们生活的地方,可是在京师的眼皮底下啊结果,距离京师这么近,都无法保证他们的安全。这真是叫人情何以堪?

  对于眼前的惨象,张准的内心,反而没有太多的感触。倒不是说他的神经已经麻木了,已经对眼前的惨剧没有感觉了。或许,来自后世的他,对于这样的惨剧,有更多的理性的认识。在义愤填膺以后,他考虑的更多的,乃是如何尽快的结束战争。

  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最终遭殃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而已。想要让老百姓尽量少受一点苦楚,那就要尽快的结束战争。对于虎贲军来说,就是要尽快的消灭鞑子,尽快的消灭朝廷,尽快的平定陕西的乱军。

  “走吧!”

  张准轻轻的挥挥手。

  狙击手分队的战士,还有原来沧州义勇军的战士,护卫在张准的四周,继续向西面疾驰而去。张准这次悄悄的离开董家堡,是有特殊任务的。为了保密,身边只带了一百人左右。

  大规模的作战,虎贲军骑兵暂时还做不到,小规模的零星突击,还是可以的。在董家堡的大规模战斗结束以后,虎贲军骑兵和鞑子骑兵、蒙古骑兵,就在董家堡的周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经过几天的战斗,虎贲军骑兵基本上将监视董家堡的蒙古骑兵,撵出了六七里之外。这样一来,即使张准离开董家堡,鞑子的斥候,也无法迅速的发现了。

  张准这次出来,只带了五十名的狙击手,还有五十名原来沧州义勇军的战士。他们临时编成一个小队,跟随张准出发。他们熟悉北直隶的大部分情况,语言什么的,都毫无障碍,在很多地方,他们还有熟人。有他们带路,张准在路上,就会安全很多。

  “唿哨!”

  突然间,前面尖锐的哨声传来。

  “有敌人!”

  独孤猎厉声叫道。

  哨声是虎贲军的斥候发出来的。在发出哨声以后,虎贲军的斥候,立刻从前面退回。狙击手分队和骑兵分队,立刻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虎贲铳黑洞洞的枪口,警惕的盯着前面的方向。

  这次护卫张准出来的虎贲军战士,每个都是武装到牙齿的,除了携带有虎贲铳之外,还携带有鹰眼铳,炸药包等其他武器。他们所乘的战马,也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即使遇到大股的鞑子骑兵,也可以迅速的远遁。如果遇到小股的鞑子骑兵,那当然是杀无赦了。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

  前面传来急促而有些杂乱的马蹄声,随即,有几十名骑士出现。

  张准举起千里镜一看,发现这些蓦然出现的骑士,服装混杂,并没有谁穿着军服,武器也不相同,基本上都是刀枪剑戟之类的,弓箭的数量不多,没有火铳。唯一有点特别的,乃是当头的一个骑士,居然手持一把唐代流行的陌刀。从服装和组织来看,他们不是鞑子,更像是北直隶常见的小股马贼。

  自从鞑子第一次入寇以后,北直隶各地就根据崇祯的诏令,成立了为数众多的地方团练,招募有胆量的勇士,加以训练,以护卫地方。但是,这些团练,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的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财政困难,大部分的团练,装备都很差,也没有多少的马匹。

  后来,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干脆让团练自生自灭。所谓自生自灭的意思,有点像是后世公司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一来,团练的性质就变了。为了生存和发展,团练开始做一些不太正当的勾当,以获取钱财和武器装备。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马贼。

  随着鞑子不断的入寇,北直隶官府的控制能力不断的削弱。绝大部分的团练,最后都变成了马贼。因此,北直隶全境,可谓是马贼多如牛毛。这些马贼,人数少的,只有二三十人,人数多的,有三四百人。只要是在北直隶活动的,想要不和马贼打交道,基本上不可能。

  “前面是什么人?”

  陆伊典跃马横枪,大声叫道。

  “你们是什么人?”

  对面同样传来大声的问话。

  “我们是虎贲军!”

  陆伊典大声回答。

  对面沉默了片刻,前进的脚步也慢慢的停止。一会儿以后,对面出来一个人,身材魁梧,神情彪悍。正是那个手握唐代陌刀的大汉。他将长长的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