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461章

刺明-第461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计算时间的话,就会发现,马轶前往辽东,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这是他发来的第一份情报。对于这份情报,张准的确是有几分期待的,不知道马轶在那边的情况到底怎么样。现在想起来,张准还是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带有浓郁的冒险性质的。只要马轶稍微犹豫,张准都可能取消马轶的辽东之行。但是,马轶勇敢的承接了这份危险的任务,张准才下定决心在辽东组建情报网的。

  张准细心的将蜡丸捏碎,从里面将一张空白的纸条拉出来。纸条上面没有任何的文字信息。但是,当张准将纸条放在灯火上,轻轻烘烤以后,白纸上面就出现了细小的字迹。

  “好!”

  “干得好!”

  “这个马轶,果然是干大事的料!”

  张准看完情报,激动的搓了搓自己的手掌,在客厅里来回的踱步。

  马轶送来的情报,是关于鞑子的上层的。暂时还不知道,马轶是如何打探到鞑子上层的信息。但是,这次马轶送来的情报,的确是非常有价值。因为,这份情报,直接涉及到了鞑子内部的核心高层。他们,是决定鞑子未来走向的主要人物。

  鞑子的内部乱了,争议很大,分歧很大,皇太极可能有大动作,这就是马轶送来的情报的主要内容。

  黄县打败的消息,传到了沈阳,鞑子内部顿时乱套了。尽管外面的流言满天飞,作为鞑子的最高层人物,他们还是通过自己的渠道,准确的掌握到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伤亡人数。但是,在得知了真实的战况以后,他们宁愿相信谣言,也不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接近五千的大金军战死,简直就像是晴天霹雳,狠狠的砸在所有奴酋的脑门上。这样的损失,大金国立国至今,前所未有。甚至,从七大恨起兵反明以来,鞑子在所有的战斗中的全部战死人数,恐怕和这个数字也相差不了多少。鞑子的两次入寇,伤亡都是几百人而已。单纯计算死亡的人数,可能只有三四百人。而整个牛录全军覆没的,更是前所未有。

  正白旗和镶白旗损失了这么多人勇士,简直是全军覆没了。没有二十年的时间,正白旗和镶白旗都休想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将损失的人口补充回来。换言之,在至少十年的时间里,大金国的八条桌腿,已经有两条是悬空了。这张八脚桌,暂时不会有坍塌的危险,却没有以前稳当了。

  可以想见,这些消息对奴酋的冲击之大。奴酋之间,产生巨大的分歧和争议,也是意料中的事。皇太极的上位,本来就是充满了争议性的,鞑子内部不服气的人有很多。现在,鞑子遭受这么惨重的损失,有部分的奴酋,不免要认为是皇太极领导无能。多尔衮和多铎当然有责任,皇太极的责任同样重大。在努尔哈赤的年代,鞑子可没有遭受过如此惨重的损失。

  根据马轶的情报,目前,鞑子主要分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是以豪格为首的,是强烈的报复派。

  他们叫嚣着立刻实施报复,对明国实行最大限度的报复行动。豪格叫嚣,要立刻兴兵,绕过关宁防线,直接从长城南下,然后远征山东,将张准和虎贲军打败。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在半路将明国的京师打下来。

  作为皇太极宠爱的长子,豪格从小就眼高于顶,一般的人,根本不放在眼里。这一次,豪格远征归化城,成功的臣服了蒙古大草原。在战功上来说,的确是可以值得大书特书的,只要多尔衮的战功不超过他的话。现在,多尔衮惨败,豪格完胜,两相对比,豪格的战功,就显得更加的耀眼了。

  在远征蒙古草原的时候,豪格显然并没有感觉到满足。林丹汗虽然号称是黄金家族的后人,其实并没有多少资产。蒙古人早就分裂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林丹汗只是一个较大的部落首领而已。在这次战斗中,豪格抓到了几个林丹汗的遗孀,觉得她们的外貌还算可以,于是就带回来送给了皇太极,其中就包括娜木钟和巴特玛。因此,豪格更加得到皇太极的宠爱。

  带着征服蒙古大草原的骄傲心理,豪格想要趁机发起一场针对明国的大规模进攻。以往的进攻,豪格都不是主帅,因为他还不够资格。但是,这一次,豪格有足够的资格担当主帅。因此,豪格决心要树立不世的功勋,让身边的所有人都仰慕自己。豪格不但想消灭张准和他的虎贲军,还希望直接将明国的京师打下来,尤其是后者。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明国的京师,都要比林丹汗的归化城富有得多。里面的金子、银子、女子,都是一百个归化城无法比拟的。只要攻克了京师,将里面的钱财和美女带走,鞑子至少可以数年时间享清福。而且,攻克明国的京师,等于是直接宣告明国的灭亡。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终于是实现了。

  豪格的叫嚣,同时符合大多数奴酋的心理。以前,鞑子对于大明朝的抗争,实行的是枪打出头鸟的政策。只要你敢于抵抗,鞑子就舍得一定的代价消灭你。按照鞑子的说法,明国内部已经腐烂不堪,只有几枚残存的钉子,还在勉强的吃撑着大明国。鞑子只要将这几枚的钉子除掉,大明国这艘破船,就要彻底的沉没了。

  比如说,赵率教。当初,在遵化,赵率教带领的明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结果,遵化被攻破以后,鞑子屠城,将赵率教的部下,都全部杀死。在第二次入寇的时候,保安州知州阎生斗积极组织军民抵抗,结果,保安州同样被鞑子屠城,阎生斗被毁尸。

  按照鞑子的策略,只要将敢于抵抗的明军大臣或大将都杀了,剩下的明军将领,又或者是明国的高官,就没有抵抗的可能了。到时候,鞑子出入明国内外,都如入无人之境。这样一来,就可以顺利的抢掠到更多的物资。届时的鞑子,只有单纯的抢掠的想法,并没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即使是最嚣张的豪格,希望攻克明国的京师,也仅仅是想要抢夺钱财和美女而已。

  事实上,鞑子的策略,的确是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经过鞑子的多次打击,那些有血气,有勇气,有胆量,有能力抗击鞑子的将领,都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明军很多将领,基本上都是老乌龟,老滑头。面对鞑子的攻击,根本不敢主动迎战,生怕自己成为被鞑子重点打击的对象。其结果自然是鞑子来如纵横自如,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大明国,就好像是不设防的鸡笼,谁都可以伸手进来捏一把。

  鞑子第二次入寇的时候,大明国软弱的一面,彻底暴露无遗。没有什么明军的将领,又或者是各地的高官,敢于主动抵抗鞑子的攻击了。那些高级的巡抚、督师、总督、监军太监之类的,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坐视自己的辖地民众,被鞑子百般的蹂躏,都不敢有丝毫的主动攻击行为。

  然而,就在鞑子暗暗庆幸自己的策略得逞的时候,明国却突然出了一个张准。从情报部门那里获知,这个张准,在黄县之前,就已经杀了不少的鞑子。因此,可以认定,此人和鞑子一定有不共戴天之仇。对于这样的人,只能从肉体上消灭。否则,采取其他任何的方式,都极有可能是徒劳无功的。

  皇太极想的更加长远一点。现在明国的内部,也是乱糟糟的,有大量的农民军,正试图推翻明国的朝廷。这个张准,好像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是传言中的第三十七路反军。明国朝廷对于国内动乱的镇压,相当不力。对于张准的镇压,更是惨败而归。

  皇太极对历史的研究不多,却也知道,一旦明国换了朝廷,鞑子想要这么肆无忌惮的抢掠,那是绝对不可能了。而就目前看来,这个张准,是反军中比较可怕的一路。以张准目前的实力,就能够让精锐的鞑子吃大亏,假以时日,那还得了?皇太极对于多尔衮的才华,是非常清楚的。连多尔衮都不是张准的对手,要是不及时除掉这个张准,天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

  “除掉张准!”

  “彻底消灭虎贲军!”

  这是豪格为首的主战派叫嚣的主要口号。

  第二种,是以阿济格为首的主和派。

  阿济格和多尔衮、多铎等人是亲兄弟,只是他的年龄,要稍微大一些。同时,它没有多尔衮的深沉忍耐,没有多铎的年轻气盛,一往无前,因此,在三兄弟当中,他是比较默默无闻的。但是,默默无闻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自己的见解。

  和豪格的咄咄逼人不同,阿济格委婉的表示,除了战争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办法,解决登州城的困局。因为,阿济格知道,张准在明国的内部,同样是不受欢迎的人。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盟友的想法,阿济格认为,在战争之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将多尔衮和多铎,以及其他的大金军勇士要回来。这个别的办法,言下之意就是谈判,换人,又或者是用金钱赎人。

  其实,兜来兜去,阿济格的意思,不过是先将多尔衮和多铎救出来。至于以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再去找张准的麻烦,报仇雪恨,那是以后的事情。只要多尔衮和多铎等人能够撤离登州城,回到辽东,鞑子就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怎么折腾都可以。

  柳如是有些疑惑的问道:“老爷,怎么主战的不是阿济格,反而是皇太极和豪格呢?按理说,最关心多尔衮和多铎安全的,应该是阿济格才对啊皇太极和豪格,都恨不得多尔衮和多铎从此消失。现在的情况,好像皇太极和豪格,行动要比阿济格积极得多。”

  张准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就是政治。”

  看到柳如是好奇的身上,张准缓缓的说道:“皇太极要极力的塑造自己的形象,表明自己是一个能包容的君主。因此,他绝对不能对多尔衮和多铎见死不救。但是,他绝对不是真的想要救出多尔衮和多铎。做出如此声势浩大的叫嚣报复行动,无疑是做给其他人看的。当然,不能排除鞑子去年品尝到甜头以后,准备在今年再来抢掠一般的可能。嗯,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要给我施加压力,不得不释放多尔衮和多铎。”

  “阿济格则是考虑到自己的亲兄弟生命安全。皇太极和豪格的行动,固然声势浩大,振奋人心,但是,大军作战,从准备到行动,需要一段时间。就是鞑子进入长城以后,一切顺利,多尔衮和多铎,是否能够支撑到那个时候,还不好说。阿济格显然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他建议采用特殊的方式,先将多尔衮和多铎救出来。只要自己的兄弟先撤出来,其他的一切,都好说。哪怕是两个旗主都丢了,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柳如是疑惑的说道:“那么,鞑子到底会采取什么样的动作呢?”

  张准慢慢的说道:“现在当然是以皇太极和豪格为主。”

  柳如是有些担心的说道:“那……北国的防线,岂不是又危险了?”

  张准脸色阴沉的点点头,一字一顿的说道:“正是。”

  柳如是情不自禁的看着北国的方向。

  如果鞑子真的在未来几个月入寇的话,明军在北国的防线,能够顶住鞑子的第三次入寇吗?

  柳如是很没信心。

  张准同样没有信心。


第511章 老天,虎贲军居然打到了长生岛

  辽东,渤海湾,长生岛。

  长生岛是渤海湾东北面重要的岛屿,距离东面的陆地,只有很小一段水路,即使用最简陋的舢板都能够飘荡过去。因此,长生岛一般都被认为是复州卫的延伸,陆地上的鞑子,可以直接的控制这里。反过来说,控制了长生岛,同样可以严重威胁到复州卫。因此,长生岛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之前的明军,还是之后的鞑子,都在这里驻扎有重兵。

  复州湾,位于长兴岛的北面,是一个条件勉强过得去的港湾。以前的复州湾,曾经热闹非凡。在鞑子尚未占领复州卫的时候,这里是明军的重要后勤基地。大量来自内地的物资和人员,都是在长生岛的下船,然后进入辽东。在长生岛的上面,还建设有大量的物资仓库。复州湾里面,还有大明水师的专用码头。

  当初,依靠长生岛的有利战略地位,明军在复州卫的战斗,是坚持了比较长时间的。尤其是毛文龙主政东江镇的时候,长生岛曾经令鞑子非常的头痛。后来,毛文龙被杀,袁崇焕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主动的撤退了长生岛的明军,将这里丢给了鞑子。

  在鞑子占领复州卫以后,大明水师撤走,复州湾顿时变得异常的冷清。鞑子彻底的驱逐了长生岛上面的明军守军以后,暂时放弃了这里。而明军也没有及时的反扑。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长生岛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