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369章

刺明-第369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我同意!”

  张准不假思索的点点头,爽快的说道。

  经过十几天的战斗,虎贲军骑兵也已经非常疲倦了,战斗力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谈判,对虎贲军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毕竟,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战斗,一个人面对五十个人啊!即使杀死对方十个人,对方还有四十人。这等于是一群黄蜂,缠着一头大象,固然可以给大象造成不少麻烦,但是,想要让大象倒下,却是力有不逮,而且,这头大象倒下去以后,还有更多的大象到来。

  青州城只要在张准的手上,只要衡王无法回去自己的封地,朝廷为了自己的颜面,将不得不派遣更多的军队到来。换言之,就是战斗将不听不休。要是继续僵持下去,虎贲军的非战斗减员,肯定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刚组建不久的虎贲军骑兵,会被无穷无尽的战斗给拖垮的。

  准确的说起来,张准的骑兵队伍,是根本没有训练完毕的。这一番战斗,完全是超负荷使用,是提前使用。这样的用兵,是具有很大的风险的。既然朱大典撑不住了,张准也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了。见好就收吧。现在的确需要时间来缓一口气。无论是朱大典,还是他张准,都需要这个时间。

  宋德钢说道:“那我回去跟他说了。”

  张准说道:“你跟他说,只要他有诚意,我也有诚意。”

  宋德钢点点头,随即告辞。

  回到明军的大营以后,宋德钢很快将张准的意思转达给朱大典。

  朱大典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只要张准答应谈判,那就好办。至于具体的条件方面,朱大典反而不怎么担心。现在的情况很明显,张准和他,都想尽快的脱离接触。两人脱离战斗以后,都有一屁股的事情需要处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张准也不会狮子大开口。

  再说,这小子已经在青州城狠狠的掠夺了一笔,据说掠走了几十万两的银子,他还想怎么样?总不能将整个衡王府都搬回去莱州府吧?思索一个夜晚以后,朱大典当即委任宋德钢为秘密使者,和张准商谈具体的条件。他难得的授予了宋德钢极大的权力。

  很快,宋德钢再次出现在张准的面前。

  依然是在上次见面的地方。张准坐在岩石的东面,宋德钢坐在岩石的西面,两人的中间,摆着一壶酒,还有一小袋的风干的牛肉。两人一边喝酒,一边吃着牛肉干,一边开始谈判。其实,所谓的谈判,基本都是张准在提条件。朱大典的唯一条件,就是收复青州城。

  “宋老哥,你不要坑我啊!”张准半开玩笑的说道。

  “这个世界上,敢坑你的人或许有,但绝对不是你老哥我。”宋德钢苦笑着说道。他敢坑张准,活腻了不是?

  “好吧,老朱是什么意思?”张准当真不客气,从头到尾都直接将朱大典称呼为老朱。

  “他能有啥意思,身家性命都在青州城上。”宋德钢摇头说道。

  “青州城,我可以给他。但是,他能给我什么?”张准也爽快的说道。

  不放弃青州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青州城是衡王府所在,衡王是一定要回去衡王府居住的,否则,皇室脸面无存,崇祯皇帝绝对无法下台。虎贲军控制着衡王府,只会惹来源源不断的攻击,没有那个必要。青州城里面值钱的东西,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能搬的都搬走了。留给朱大典一座空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朱大典愿意用什么样的代价来交换青州城。

  “你想需要什么?”宋德钢说道。

  “我要这些。”张准毫不客气的掏出一张纸。

  宋德钢接过来一看,摇头苦笑。

  朱大典看到这张纸,一定会哭的。但是,没办法,他想要夺回青州城,就必须同意张准的要求。要是他还无法让衡王回去青州城的话,头上的脑瓜肯定保不住了。没错,丢失青州城,的确不是你朱大典的责任,但是,你耗费了半个月的时间,还不能收复青州城,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在身家性命和这张纸中间,朱大典自然懂得如何选择。

  其实,认真考究张准的要求,也不是很过分。

  第一个要求,送给张准五百匹战马。

  这没什么好说的,张准盯死了朱大典的骑营了。骑营剩下的战马数量还有多少,张准计算得清清楚楚的。他这几天都在做土财主,专门计算骑营的战马数量。这五百匹的战马,等于是将骑营全部抽空了。

  这一点,朱大典也不是不能接受。五百匹战马,张准是很难弄到手,他朱大典却没有什么困难。只要有钱,明军就可以从蒙古部落哪里购买到大量的战马。五百匹的战马,只要万把两的银子,就可以直接从山西补充到山东来。

  第二个要求,默许虎贲军对莱州府的控制权。

  这个……似乎已经是事实了。就算朱大典不想承认,也没有办法。他不承认,那只有继续开战了。继续从济南城一路打到莱州城。张准反正是光脚不怕穿鞋的,这一路上打过去,就算虎贲军被消耗光,朝廷也差不多要完蛋了。就算朝廷不完蛋,他朱大典肯定要完蛋。

  第三个要求,朱大典安排刘泽清或者是宋德钢率军驻守青州府。

  这当然是为了建立缓冲地带。张准和宋德钢有交情,宋德钢驻扎在青州府,有利于双方沟通。至于刘泽清,尽管没有什么交情,但是,刘泽清也是知道张准厉害的,驻扎在青州府,只会乖乖的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事绝对不会主动去撩拨张准。

  其实,这样的安排,对于朱大典也是有好处的。双方之间有个缓冲地带,起码不会经常起摩擦。没有摩擦,大家就能安心的过日子,各自揩干净各自的屁股。当然,要是换了另外一个山东巡抚,那是另外一回事。

  至于刘泽清和宋德钢两人……他们俩有选择吗?无论是张准要他们驻防青州府,还是朱大典要他们驻防青州府,他们俩都只有乖乖听命的份。无论是谁,都是他们两个惹不起的。


第423章 昌乐要塞

  最后,张准还缓缓的说道:“我还可以承诺,只要他不来主动惹我,我也不去惹他。为了他的面子,我是可以接受招抚的。朝廷随便给我一个不低于正二品的官职就可以了。”

  “唉!招抚。”宋德钢无言的苦笑一声。

  他在心里说,你小子真的愿意被招抚吗?你都多少次被招抚,又多少次起来闹事了啊?就算朱大典建议招抚你,朝廷也要严重的考虑考虑啊!有车箱峡的例子在前,现在的朝廷,对于招抚这两个字,已经是非常的敏感了。

  不过,这道面子上的工程,却是必须要做的。哪怕再虚伪,都必须做。否则,朱大典就是和反贼勾结。这样的罪名太严重了。既然张准愿意接受招抚,那么,朱大典就可以上奏朝廷,由朝廷定夺,要不要接受张准的投降。要是朝廷答应,自然是没事了。要是朝廷不答应,以后另说。

  很快,宋德钢就带着张准的要求,回报朱大典。朱大典在自己的营帐内,足足又思索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做出了答复。两天后,宋德钢再次来到张准的面前,完成谈判的最后一环。当然,这些条件,都是口头的,绝对不会记录在案。至于约束力,那就要看双方各自的军事实力了。

  朱大典答应了张准的所有要求。

  张准当即下令虎贲军骑兵撤军。

  在虎贲军骑兵撤退的时候,朱大典骑营的五百人马,主动出击,试图追击张准,结果,他们莫名其妙的被虎贲军骑兵包围,所有的官兵,都全部被俘虏,然后又被放回去,所有的战马都被带走。

  随后,明军在后面追赶,虎贲军在前面撤退,好像是虎贲军承受不住的样子。一前一后,亦步亦趋。偶然间,双方还不断的对天开枪,仿佛战斗非常激烈的样子。三月二十二日,明军终于到达青州城下。随后,双方又噼噼啪啪的对天不断的放枪。最后,青州城内的虎贲军全部撤走,退守昌乐县,明军入住空荡荡的青州城。随后,双方正式脱离接触。

  “老宋,你驻守青州府,我是放心的。”

  离开青州城的时候,张准专门给宋德钢打招呼。

  “唉!这真是苦命的差事!”

  宋德钢无奈的长叹一声。

  朱大典最后还是决定,由宋德钢驻守青州府。对于这样的安排,宋德钢真是哭笑不得。他夹在张准和朱大典的中间,以后想要潇洒的过日子,难啊!这时候的宋德钢,颇有点后悔自己当初,要拼死的争夺登莱总兵这个职位了。结果,将自己硬生生的送到夹缝里面去了。

  好在,只要自己不主动去招惹张准,张准应该也不会主动来打自己的。要是没有大的意外,双方应该可以相安无事。要是朝廷实在是逼得太急,他干脆投降张准算了。在朝廷和张准之间,宋德钢还是觉得跟着张准有前途一些,虽然是造反。

  三月底,朱大典将衡王送回去衡王府。在德王府过了一个月的寄居生活,衡王显然大受打击,精神从此一直萎靡不振,很快就病倒了。朱大典对张准的围剿,就这样虎头蛇尾结束。至于其中的内幕,还有侍候的余波,当然不会轻易的消散。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朝廷目前的注意力,还是在陕西乱军的身上。因为没有成功的拿下凤阳府,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于是率军向蕲州、黄州等地出击。同时,又有射塌天等人的部队,继续在河南的归德府一带,来回策应,同样是搞得有声有色的。附近的明军,都被打得一塌糊涂,哀号连连。

  虽然没有拿下凤阳府,没有达到破坏龙脉的目的,但是,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所向”战略,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战果。他本人的威望,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个战略,为李自成日后基本统一起义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对而言,朝廷这边,就有点麻烦了。除了杨一鹏之外,其他人的战果,都比较难看。由于起义军在蕲州、黄州一带活动,流动作战,神出鬼没,来去无踪,应天巡抚张国维带兵围剿,明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位应天巡抚,最大的本事,乃是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而不是行军打仗。没办法,崇祯皇帝只好不断的催促洪承畴出关。

  二月底,一直龟缩在陕西的洪承畴,终于率军出关了。三月份,在河南境内,他和起义军连续打了五仗。第一仗,斩杀起义军八百多人。第二仗,斩杀起义军三千四百余人。第三仗,斩杀起义军一千九百人。第四仗,斩杀起义军三千三百人。第五仗,斩杀起义军四千八百人。一时间,整个起义军为之震动。

  “洪老九来了!快跑!”

  “洪老九来了!快跑!”

  “洪老九来了!快跑!”

  一时间,整个起义军都在惊呼,纷纷躲避洪承畴的锋芒。原本在河南作战的起义军,纷纷离开河南,向西转进,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地区重新聚集,商讨如何对付来势汹汹的洪老九。洪承畴随即率军到达汝州,继续向汉江方向攻击。

  正是由于洪承畴的得力手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朝廷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河南附近,对于山东地区发生的战事,反而不怎么留意。张准尽管有幸被诏书定性为逆贼,有幸和李自成、黄台吉等人并列,不过目前的排名,还是非常靠后,根本无法引起别人的注意。

  撤离了青州城以后,张准在昌乐县驻扎了几天。

  现在的昌乐县,已经和以前完全不同样。什么不同样?原来是一座城镇,现在则是一座军事要塞。为了防止明军从昌乐县进入莱州府境内,张准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军事要塞,随时应对来自青州城方向的攻击。整个昌乐县,所有的城墙,还有建筑,都被水泥加固。不过,虎贲军在这里没有驻扎。驻守昌乐县的,乃是本地的民团。

  由于明军的疯狂屠杀,昌乐县本地的民众,对明军十分的痛恨,他们决心跟着张准一起对抗朝廷。他们自发的组织了民团,有一千多人,几乎是全城的青壮年都参加了。对于这样的行为,张准自然是要积极支持的,他向民团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虎贲铳这样的武器,不能给民团使用,但是,从明军手里缴获的各色火炮,还有从郑芝龙海盗集团那里缴获到的鲁密铳,甚至是从南京守军那里缴获到的大喷铳,都慷慨的送给了昌乐县的民团。这些武器的性能,要比一般的火绳枪好。

  现在张准的手上,拥有大量的缴获来的武器。各色火铳,足足有数千只。腰刀、长矛、盾牌、弓箭之类的冷兵器,也是应有尽有,密密麻麻的堆放了好几个大仓库。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