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284章

刺明-第284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脑袋再说吧!

  赵之龙这番话,以退为进,刚好说到张彝宪和马士英的痛处。他们两个最担心的,其实还是事情闹大。要是事情闹大,让北京知道,他们两个的命运,可是不太好说啊!尤其是太祖的宗庙这个重磅炸弹。尽管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皇室的宗庙,已经被迁移到了北京。但是,在南京,同样留有一个宗庙。南京的官员,是要时时祭拜的。要是宗庙受到惊吓,崇祯皇帝一怒之下,杀了他们一个镇守太监,一个兵部尚书,简直就跟捏死两只蚂蚁一样的简单。

  没错,赵之龙的意思,很简单很清楚:现在不是你们和我勾心斗角的时候,先将张准压下去再说。否则,事情闹大了,让北京知道,让皇上知道,我们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我是勋臣权贵的后代,大不了被取消世袭的爵位,小命却是无虞的,但是你们两个,随时可能会掉脑袋。

  张彝宪有点艰涩的说道:“老赵,不要生气,咱们还是要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军务上的事情,还是你主导!其他的事情,咱就不说了!”

  这是在用最明白的口气告诉赵之龙,赵兰峰的事情,我这个镇守太监就不追究了。你掌管的四个卫,我是不会动你的。但是,你小子也要好好的做事,帮我度过难关。要不然,大家一锅熟。我要是被问斩,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马士英勉强笑了笑,温和的说道:“这南京城防务,向来都是指望忻城伯的,我这个本兵,手无抓鸡之力,身边无一可用之人,不指望忻城伯,还能指望谁呢?赵公子主动出城去消灭乱臣贼子,勇气可嘉,这可是我大明军界的楷模啊!本兵必定重重的奖赏!”

  要不说文人就是懂得见风使舵,口气变得极快呢。这也是在用最明白的语气告诉赵之龙,好了,刚才我说错话了,我现在收回去。赵兰峰的事情我不追究了,我还好好的向北京兵部夸赞赵兰峰一下,你老赵满意了吧?好了,你老赵满意了,这南京城的防务,那就指望你了啊!我这个兵部尚书要是出事,你小子同样跑不掉。


第335章 张准打破外金川门了

  赵之龙挺直腰,凛然说道:“南京防务,我赵之龙义不容辞!张准这个小贼,必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相信城内的各位爵爷,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绝不会坐视太祖的宗庙受到惊吓!”

  好吧,这也是表决心了。既然你们不追究此事了,那我老赵也豁出去了。反正,我们老赵家和张准也是结下死仇了。总之,不会让你们被砍脑袋的。张准想要入南京,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时,赵之龙也在委婉的提醒他们两个,南京城还有好多的国公爷、侯爵爷、伯爵爷,他们的手里都是有兵的。

  只要你们抬出太祖的宗庙来压一压他们,不怕他们不奋力反抗。作战不力,勋臣权贵可能只是被免职,又或者是取消世袭的权力,削职为民。但是,一旦太祖的宗庙受到惊吓,不管是什么身份,都只有被抄家灭族的份!哪怕是最不听话的勋臣权贵,这时候都不敢忤逆你们!

  张彝宪和马士英,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本来鞑子入寇,乱民又大量的进入河南,朝廷和皇上,已经是焦头烂额。目前的大明帝国,就是指望东南半壁还算稳定,可以勉强支撑。北方所有的赋税、粮饷,都是从江南输送过去的。换言之,东南半壁,其实就是大明帝国仅存的健康躯体,京杭大运河就是唯一的生命线。要是得知东南半壁也乱起来了,连南京城都受到攻击了,崇祯皇帝的震怒可想而知。这位皇帝可不是仁慈的主,一怒之下,逮捕的逮捕,下狱的下狱,杨鹤和陈奇瑜的例子就在前面。

  别的不说,张彝宪这个南京镇守太监,就是要首先要问责的——以前的镇守太监都不乱,怎么你一到南京,那边就乱起来了?就算不是你的责任,也显得你没能力办事,无法控制局势。既然你没有能力办事,那就告老还乡吧!这是最仁慈的下场了。不过,张彝宪自我感觉,这样的下场几率不大。还是杀头抄家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张彝宪想到自己的命运,不敢有丝毫的耽搁,急忙说道:“赵爵爷言之有理。本镇立刻传令,召集南京城内所有的爵爷,到来议事!还有各大商家,也都要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度难关!”

  他毕竟是捞钱捞惯了,熟行熟路的,在这个时候,还不忘城内的各大商家,还不忘有钱出钱。按照他的本意,每个大商家,都要摊派几千两的银子,称之为临时的剿饷,就是专门为了对付张准这个逆贼的。南京城内这么多的大商家,几万两银子,是绝对可以收上来的。

  赵之龙立刻点头叫好。

  历任的南京镇守太监,最积极的事情就是捞钱。没有钱就没有动力,有钱就有动力。眼下,张彝宪要趁机捞一把,他当然没有什么意见。镇守太监有镇守太监的捞钱法子,他也有他的捞钱法子。到时候,派人到各大商家去下个帖子,就说自己的第五房小妾有了身孕,那些大商家,还不乖乖的送礼?

  嗯,不送礼也没有关系,忻城伯大人大量,是绝对不会计较的。但是,谁也不保证,会不会有张准的余孽,在城内烧杀抢掠,刚好抢到你们这一家哦!兵荒马乱的,死几个人,那算得了什么?你们有本事,就去找张准报仇去!他敢杀了顾家的人,自然就敢杀你们的人!

  马士英这时候倒没有太多的捞钱的念头,他喜欢的是权力的感觉,喜欢的是自己操纵别人命运的感觉。他沉吟片刻,缓缓的说道:“两人大人,本兵有些担心,要是让张准这个乱臣贼子,攻破外金川门,外面必定要谣言四起,因此,还是必须守住外金川门。”

  “否则,城内大乱,必定要弹压。越是弹压,谣言越是传播得厉害。到时候,南京城人心惶惶,局势会更加的糟糕。此外,外面各地的难民,要是听信谣言,纷纷闯入南京城内避难,只怕南京城不堪重负,自己都会崩溃的。”

  他是文官出身,对于军务不算精通,从来没有正式接触过军队,但是,对于战争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还是有些了解的。南京城周围已经升平日久,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事了。现在,突然发生战事,天知道会有什么后果。谣言的产生,简直是一定的。只要谣言产生,就不可能没有难民。一旦难民潮形成,南京城就要麻烦了。

  他这番话,正是张彝宪最担心的地方。其实,赵之龙同样担心。要是城内人心惶惶,所有的卫所,还有各级衙门的衙役、捕快、兵丁,都必须全军出动。这样一来,南京城势必全城戒严。一旦全城戒严……好吧,这等于是告诉老百姓,南京城已经发生战乱了。由此可能引发什么样的后果,谁也不敢保证。

  到时候,城内的百姓,不知道城外的情况,只会以讹传讹,各种各样的谣言满天飞。同样的,城外的百姓,受到谣言的影响,肯定会往南京城里面跑,寻求安全的避难之所。南京城目前已经有几十万的人口,要是加上外面涌入的难民,可想而知,会产生什么样的混乱。要是爆发大规模的骚乱,即使重兵也未必能弹压下去。

  但是,要是不让难民进入南京城,后果更严重。难民会跑向周围的各个府县,四处传播谣言。南京城周围的镇江、扬州、常州、苏州、松江,乃至是浙江的杭州,距离南京城,都只有很短的路程。谣言不用三天的时间,就能传播到各地。要是有好事者趁机揭竿而起,响应张准,拉拢民众,落草为寇,又或者是有江湖好汉,趁火打劫,说不定会搞得遍地烽烟,从而导致整个东南半壁彻底糜烂。

  赵之龙也忧心忡忡的说道:“弹压倒是小事,最怕就是有陕西暴民又或者是鞑子的奸细,在城内煽风点火,故意将事情搞大。南京城有十几个城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重蹈沈阳和辽阳的覆辙。”

  张彝宪和马士英都点头赞成。

  这年头,一个小小的火星,就有可能引起冲天的大火。城内要是爆发骚乱,死伤必定惨重。但是,更怕的是,此事和陕西的民乱,还有辽东的鞑子有关。守城最怕的就是城内有人鼓动,里应外合,将城门打开,从而放外面的敌人进来。沈阳和辽阳,都是这样陷落的。

  目前,大明朝有两个火头,一个在辽东,一个在陕西。明军东奔西走,疲于奔命,始终无法将这两个火头扑下去,反而好像扇子一样,越扑越旺盛。要是东南半壁也被点燃,那就是三个火头。三股大火一起熊熊燃烧……好吧,他们不敢想象这是什么后果。

  三人商量片刻,觉得仅仅依靠金吾前卫的力量,肯定无法守住外金川门了。因此,援兵是必须的,但是,援兵到底谁出动呢?南京城的里面,总共有二十六卫的兵马。按照每个卫5600人计算,就是十几万人。但是,谁都知道,这些卫所都是不满员的。一个卫所能拉出一千多人,已经是极限了。要是全部卫所都满员,勋臣权贵们的外快,还从哪里来?

  张彝宪和马士英的眼神,最后都落在赵之龙的身上。金吾前卫是你的儿子指挥的,出城打仗,也是他极力主张的。现在,他被张准打败了,还搞出了一屁股的屎来,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不是你们老赵家应该将它揩干净再说?

  赵之龙也觉得此事还是自己出面搞定为好,于是爽快的说道:“我让金吾后卫上去吧。”

  马士英点头说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本兵大力支持。”

  张彝宪也点头说道:“本镇就等待伯爵爷的好消息了。”

  赵之龙点点头,随即出去部署。

  他刚才提到的金吾后卫,同样是他的属下。金吾后卫的指挥使,同样是他的儿子,叫做赵竹峰。赵竹峰和赵兰峰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接到老爹的命令,赵竹峰急忙到来,听候吩咐。金吾前卫已经被张准打败了,赵之龙在介绍完基本的情况以后,少不得好生吩咐自己的儿子一番,免得重蹈哥哥的覆辙。

  但是,赵竹峰的神色,显然有些不以为然,表面似乎很恭谨的在听老爹的吩咐,实际上却在想着别的事情。直到老爹说完,他才有些不耐烦的说道:“爹,你不要担心,我这次带着十门大炮出去。一定不让张准在南京城外撒野。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赵之龙发现儿子有些不耐烦自己的样子,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自己的这个二儿子,和大儿子之间,总是在较劲。这是好事,又不是好事。好事是两人都比较向上,不像邓元善那样没出息,只知道留恋青楼,一年半载都不曾在军营里面出现一次。坏事是爵位只有长子才能世袭,赵竹峰想要成为爵爷,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他只好说道:“出城以后,你一切小心。要是发现情况不对,立刻撤回来城内。”

  赵竹峰不以为然的点点头,告辞了自己的老子,带着部队出城来了。和金吾前卫一样,金吾后卫能打仗的,其实也只有千把人。其余的四千多人,都被赵家吃掉了空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两位国公爷吃空额比赵家更加的厉害,否则也不会让赵家给压下去了。

  在金吾后卫的部队里面,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十门佛郎机火炮了。南京城里头,并没有红夷大炮,但是,普通的佛郎机火炮,还是有的。二十六卫,每个卫都有十门火炮。但是,有些卫悄悄的将火炮给卖掉了。金吾卫的全部火炮,都是齐全的,这也是忻城伯赵之龙强势的原因所在。手里有兵,有武器,自然就强人一等。哪怕是两位国公爷麾下的卫所,也没有这么多的大炮。

  金吾后卫所有的十门大炮,都被赵竹峰带出来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势,赵竹峰还专门给每门火炮,都配备了两匹的战马。至于他自己,同样是骑在高头大马上。南京城的重心,其实一直在城东、城南,距离张准进攻的城北,大约有十几里的路程。因此,赵竹峰带着金吾后卫的官兵,招摇过市,得意洋洋的,引来不少市民的围观。

  有十门大炮在手,赵竹峰相信,张准肯定无法打破外金川门的。因此,赵竹峰完全不担心市民的围观。要是他的老爹赵之龙看到,肯定是要恼火的。带着大部队招摇过市的,生怕不知道南京城来了敌人似的,你这是故意给各位大人添乱呢!各位大人,包括自己在内,都在为可能发生的流言感到担心,你来这么一手,不是故意催化流言的诞生速度吗?

  对于老爹的苦恼,赵竹峰可是完全不理解。他带着队伍慢吞吞的出城,是有缘故的。他可不想那么快就赶到外金川门。他要等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